柬埔寨位於中南半島,國土面積181035平方公裡,人口大約1576萬,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然而在歷史上柬埔寨曾一度是東南亞最強盛的國家:從公元1世紀開始以今天的柬埔寨領土為核心形成了一個囊括當今柬埔寨全部國土以及寮國南部、越南南部和泰國東南部一帶的扶南王國。7世紀末扶南被自己的藩屬真臘所滅。公元705年~707年真臘國分裂為北方的陸真臘和南方的水真臘,其中水真臘在今天的柬埔寨境內,陸真臘在今寮國境內。公元8世紀末水陸真臘俱為當時爪哇地區的夏連特拉王朝控制。公元802水陸真臘在擺脫夏連特拉王朝的控制後建立了吳哥王朝。吳哥王朝極盛時期佔有今柬埔寨全部、泰國及寮國大部、越南及緬甸南部,對中南半島幾乎所有國家都產生了重大影響,也奠定了中南半島諸國的文字基礎和宗教基礎,吳哥王朝鼎盛時期遺留下來的吳哥窟這一歷史文化遺蹟至今見證著昔日的輝煌。12至13世紀吳哥王朝國勢由盛轉衰,暹羅、佔婆等國不斷與之徵戰。1431年暹羅攻佔吳哥王朝首都吳哥城,吳哥王朝滅亡,公元1434年柬埔寨從暹羅的統治下復國並遷都金邊。
20世紀30年代初越南、寮國、柬埔寨三地的民族獨立運動人士為推翻法國的殖民統治在國產國際的幫助下成立了印度支那共產黨,這一時期以胡志明為核心的越南民族獨立人士成為印度支那共產黨的實際控制者,越南成為印度支那三國獨立運動的。 1945年8月16日(就在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第二天)越南解放軍攻克太原(越南省份,非我國山西太原),由此揭開了越南八月革命的序幕。8月19日河內人民起義,奪取政權。8月23日中部古都順化起義,25日南部大城市西貢起義相繼勝利。從8月17日至28日越南60個省市先後起義,從南到北建立了新政權。9月2日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即後來的越南共產黨)在越南北方的河內以《獨立宣言》的形式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越南的革命形勢也鼓舞了寮國和柬埔寨的民族獨立運動:1945年10月12日寮國宣布獨立並成立了伊沙拉陣線。1946年西薩旺馮統一寮國,建立寮國王國。相比之下同一時期柬埔寨的獨立運動未能取得太大的成效。1945年9月23日法國殖民軍捲土重來侵佔西貢,在越南南方扶植越南末代皇帝保大同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對抗,次年法軍又侵入寮國,試圖全面恢復法國對印度支那三國的殖民統治。從1952年起柬埔寨國王諾羅敦·西哈努克一再向法國提出獨立要求並在1953年11月9日正式宣布柬埔寨王國獨立。
1954年3月13日下午越盟領導下的北越政權與法國殖民軍之間爆發了奠邊府戰役,到了當年5月7日奠邊府戰役以北越的勝利告終。越南在取得「奠邊府大捷」後於1954年7月21日迫使法國籤署了有關結束越南、寮國、柬埔寨戰爭的印度支那問題的《日內瓦協議》:越南以北緯17度為界實行南北分治——北方由以胡志明為核心的越盟領導,南方則由保大皇帝領導。奠邊府戰役失利後法國在整個印度支那實行全面的戰略收縮,越盟的勢力開始在越南南方和寮國、柬埔寨境內迅速擴張,這引起了美國的高度警惕——在當時東西方冷戰對峙的格局下美國認定社會主義在越南的勝利將導致社會主義逐漸擴張的到整個東南亞,從而削弱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的戰略優勢。1955年7月17日美國撕毀了《日內瓦協議》,扶植吳庭豔推翻了保大皇帝,建立越南共和國。
1961年美國與韓國、菲律賓、泰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組成聯軍正式介入越南戰爭,中、蘇等社會主義國家則對北越進行援助,此後美國在越南土地上進行了長達二十年的戰爭。美國在入侵越南的同時也將自己的勢力滲透到前法屬印度支那的寮國和柬埔寨兩國:美國在介入越戰後對寮國發動了"特種戰爭",寮國的親美勢力於1964年開始全面抬頭;1970年3月18日美國在柬埔寨策動了一場政變,政變後親美的將領朗諾被扶植上臺。此時正在中國北京進行國事訪問的西哈努克國王隨即於3月23日宣布成立柬埔寨民族統一陣線並任主席。
朗諾執政時期柬埔寨實行的是親美外交路線——朗諾政權配合美國對越南共產黨和柬埔寨共產党進行封鎖,與此同時這也是一個內部極其腐朽的政權,在柬埔寨引起了巨大的民怨。1975年4月1日朗諾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宣布辭職並流亡美國,4月19日朗諾建立的高棉共和國被西哈努克和柬埔寨共產黨組成的聯合武裝行動推翻,隨著親美的朗諾政權的顛覆親美的外交路線也由此終結。此時作為柬埔寨鄰國的越南也取得了抗美鬥爭的勝利:1973年1月27日美國在《巴黎協定》中承認了越南共產黨領導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在國際上的法律地位並宣布退出越南戰爭。1975年5月北越軍隊攻佔南越首都西貢,7月統一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宣布成立。在抗美鬥爭中越共和柬共曾進行過合作,抗美戰爭勝利後越共試圖恢復自己在印度支那三國共產黨中的老大地位,這一時期寮國共產黨對越共的政策比較配合,然而柬共卻堅決反對越共在柬埔寨擴張勢力的舉動。1979年越南和柬埔寨爆發戰爭,戰後越南在柬埔寨扶植了韓桑林政權,與此同時寮國也被越南控制。
在經歷長期的抗法、抗美鬥爭後越南再度捲入到戰爭中,對地區局勢的穩定造成了相當的負面影響,越南的國民經濟也飽受長期戰爭的摧殘。在1986年12月的越共六大上新當選的越共總書記阮文靈首次提出「革新開放」的主張,在這一主張的指導下越共六大通過了《2000年前越南經濟穩定和發展戰略》,由此確立了以經濟建設作為越南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的理念。然而這一時期的越南尚未從與鄰國的戰爭狀態中走出,於是越南開始致力於改善周邊關係,為經濟建設營造和平的周邊環境。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下越南於1989年從柬埔寨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