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估計都聽說過八總部,其實在新中國初期,只有四總部,比如包括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四總部,其中兩個,他主持過工作。分別是後勤部和總參謀部,他也是後勤部的第二任部長。
擔任過後勤部部長的開國將軍挺多,比如洪學智、吳先恩等,其中洪學智兩次擔任後勤部長。正所謂,帶兵打仗,糧草先行,後勤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門,在後勤部的開國將軍中,誰是開國大將呢?答案是黃克誠。1949年10月1日,我國舉行盛大的開國大典,首任總後勤部部長是楊立三,而黃克誠就是後勤部第二任部長。
如果楊立三將軍不去世,至少也是開國上將,新中國成立後,楊立三擔任了五年後勤部部長,不幸的是他在1954年因患腦癌去世。1952年,開國大將黃克誠擔任新中國第二任總後勤部部長。在歷任總後勤部部長中,黃克誠是軍銜最高的,黃克誠1902年出生於湖南郴州市永興縣,是解放軍中文武兼備的高級將領,參加了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1949年天津解放後,擔任第一任天津市委書記。
1955年大授銜的時候,黃克誠被授予大將軍銜,而且在十大將中排名第三。粟裕以赫赫戰功排第一無可爭議,徐海東因為在紅軍時期的卓越貢獻排在了第二。那麼黃克誠為何能超越陳賡排名第三呢?主要是他提出了兩個建議,一個是恢復八路軍中的政委制度。抗日戰爭時期,政委改為政訓處,當時很多人不適應。後來還是在黃克誠的堅持下,恢復了政委制度。不久後黃克誠被調到115師344旅工作,出任旅政委,和旅長徐海東一起為創建晉冀豫抗日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
大家都知道東北野戰軍,就是後來的四野湧現出很多的開國將軍,在解放戰爭中,東北是率先解放的。這個建議是黃克誠提出來的。當時,抗戰勝利,東北成了「真空地帶」,東北不光是資源豐富,而且人口多,面積大,為此1945年9月14日,他以個人名義向上級發電,提出《對當前局勢和軍事方針的意見》,這樣的情況下,解放軍率新四軍第3師主力3萬餘人奔赴東北。東北民主聯軍在此後,組建了東北野戰軍,也就是後來的四野,所以說黃克誠功勳卓著。
新中國建立後,黃克誠一直在較為重要的崗位工作,他勤勞務實,1952年,李立三身體不適,軍委電令黃克誠擔任總後勤部部長、政治委員,1956年,洪學智擔任第三任後勤部長。其實,在十大將中,黃克誠眼睛高度近視,戴著一副眼鏡官。四野的老人常常喊他「黃瞎子」,黃克誠毫不計較。在黃克誠自己心中和許多人的眼裡,黃克誠「瞎子」不瞎,看問題比誰都清楚,是革命隊伍中的千裡眼。
不要看黃克誠一直擔任政委,但是在打仗方面,他經驗豐富,而且英勇。1933年,黃克誠任紅4師政委,團村戰鬥打響後,黃克誠的眼鏡震落到地上。沒有眼鏡,黃克誠什麼也看不清,他急忙蹲下來四處尋找,摸了一會兒沒摸著,趕忙拿出備用的一副戴上,這才看清張錫龍躺倒 在地,已經犧牲了。戰後,彭老總說:「黃瞎子,下次作戰不許你再到前面去,那麼大的一副眼鏡片子,一看就是個官」
1958年,黃克誠接替粟裕,擔任總參謀部長,要知道,在四總部中,總參謀部排第一,比如徐帥和聶帥都擔任過總參謀部部長。此後,黃克誠還擔任過中紀委第二書記,官至副國級,在很多湖南人心中,黃克誠是一個學習的好榜樣,他雖然是一介書生,不過他不怕死,不怕累,為新中國做出了大貢獻。1986年,黃克誠去世,全國上下都已不同的方式緬懷和紀念他。
2002年,黃克誠100年華誕,各地組織紀念活動,以此表達對革命軍人的敬仰。
你現在知道第二任後勤部長是誰了嗎?他便是湖南人黃克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