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周刊 | 2020年賈平凹莫言馮驥才等老作家紛紛出新作 文壇前浪...

2020-12-15 南海網

  2020年 賈平凹莫言馮驥才等老作家紛紛出新作

  文壇前浪這波浪,潮!

  ■ 吳辰

  2020年的文壇格外熱鬧,賈平凹寫了《暫坐》和《醬豆》兩部長篇小說;莫言獲諾獎8年後,拿出新作《晚熟的人》,那個「講故事的人」回來了;馮驥才推出全新隨筆集《書房一世界》,輯錄七十餘篇精妙短文;張煒則一口氣出了3本書《思維的鋒刃》《斑斕志》《我的原野盛宴》,既為蘇東坡立傳,又書寫非虛構「濱海荒原」;劉心武的新長篇《郵輪碎片》號稱中國首部「拼圖式小說」「樂高小說」,用精巧布局考驗閱讀智慧……

  文學是時代的鏡子。這些老作家如此集中的登臺亮相帶給讀者和評論家們不小的驚喜。老樹抽出新枝,靠的是土壤的肥沃,而這麼多株老樹同時抽枝,一時間,新時代的文壇上前浪和後浪你追我趕,相互推動,在時代浪潮中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

  王蒙

  風格:

  老驥伏櫪不乏清新

  讀王蒙新作《笑的風》,讀者們很難想到這是一位杖朝之年的老者寫出的文章,在作品中,老作家王蒙中氣十足,排山倒海的語言卻細密如針腳,常常使讀者在喘不過氣的閱讀體驗之後大呼痛快。這正是王蒙的風格。讀過王蒙其他作品的讀者們一定不會忘記這位作家對語言高超的把握能力,通過長期的觀察和積累,王蒙對中國各地的文化、風俗太了解了,所以常常是寫誰像誰,同樣是普通話,但是在王蒙的筆下卻顯得搖曳生姿。

  讀者們大概不會忘記在名著《活動變人形》中王蒙對民間語言的駕馭能力,那有力、生動、活潑卻又不避粗俗的語言中,有著王蒙本人的喜怒哀樂以及對中華文化的思索。在新作《笑的風》中,王蒙的語言讀上去同樣讓人愉悅,相對此前的作品,《笑的風》中時空的跨越更大,從漁村到城市,從北方到南方,從國內到國外,真可謂是異彩紛呈。在這些時空轉換中,王蒙精確地把握著各式各樣的人所應該使用的語言,將京味、粵味、東北味、異域的味道融匯一爐,甚至還有許多當下時興的網絡語言。也正是因為這樣,王蒙的作品總是鮮活的,即使是年輕的讀者也並不會覺得與這位老作家有什麼隔閡。

  而賈平凹也是如此,轉眼間,那個馳騁文壇的西北漢子已經年近古稀,從1980年代的商州鄉土到1990年代的西京廢都,三秦大地始終縈繞在他的心頭,新著《暫坐》也是如此。故事還是發生在西安,在一家名叫「暫坐」的茶館裡,賈平凹用一群女性形象來書寫著這座城市的繁華和炎涼。城市在變,鄉土在動,這些年來,賈平凹穿梭於城市和鄉土之間,為的就是給八百裡秦川的精氣神找一條出路。暫坐便是人生,在茶館的暫坐間,賈平凹品的是人間百味,為讀者呈現出的是一個個在城鄉變動中不甘平庸的靈魂。

  在這批新作中,文壇前浪繼續沿著自己的文學風格進行著寫作,作品成熟且堅實,這是他們對中國社會思考的成果,也是生命體悟的結晶。

  責任:

  創作中的冷眼與熱腸

  相對於「前浪」而言,文壇後浪以文風活潑、自由、青春、直接、叛逆為特點,他們不乏陽光、色彩和變化,時常給文壇帶來一股新風。然而,老作家深沉、厚重,老道、辛辣……歲月的磨礪帶給了他們一雙冷眼,同時也帶給了他們一副熱腸,他們往往對世間百態有著犀利的觀察,也對民族國家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莫言一直在前行。 2020年7月,莫言攜新作《晚熟的人》重返讀者視野,這是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首部作品。當被問到:為什麼書名叫作晚熟的人?莫言認為,晚熟是一個很豐富的概念,從文學角度來講,一個作家過早成熟了、定型了、不變化了,他的藝術創作之路也走到終點了。即便已經拿了諾獎,莫言仍希望他的作品不斷變化,不斷超越自我。雖然明知這樣難度很大,他還是不希望過早被定型,能夠晚熟,可使他的藝術生命和藝術的創造力保持更長久一些。

  今年春天出版了《俗世奇人全本》的馮驥才也是如此,「俗世奇人」系列是馮驥才的「自留地」,從1990年代起,前前後後,共創作了54篇,展現了清末民初九河下梢天津衛的市井百態。

  近年來,馮驥才不僅專注於文學創作,還致力於文化保護,先後出任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專家委員會主任。在近年來的創作中,「俗世奇人」系列不但繼續了傳奇的風格,還著重增加了對於民俗、文化、市井內容的展現,在馮驥才眼中,文學創作就是文化保護的一種方式。

  在城鎮化加速的今天,總要有人以文學的方式來記錄中國百年變革,馮驥才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並當仁不讓地肩負起了這份責任,他用雙腳走遍了京津大地,用紙筆書寫著百樣人生。

  求變:

  一浪將比一浪高

  2020年,文壇前浪的集體登臺可以被視作是一個文化現象,在參差多態的文學風格背後,是他們對祖國、對現實的強烈關注。

  「前浪」這一波浪花令人欣喜:他們老驥伏櫪卻依然思維活躍,仍在求新、求變、求深。「前浪」與「後浪」,都在不斷探索、反思、成長、成熟……

  讀者們不會忘記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之交王蒙投向文壇的意識流「集束手榴彈」,也不會忘記九十年代初賈平凹構建的那個充滿了象徵色彩的「廢都」,但是,在繁華落盡之後,他們又紛紛回到了現實主義的軌道上來。較之舊作,前浪們在2020年帶給讀者們的這場精神盛宴更加深刻,也更加耐人尋味。

  豈止是王蒙,賈平凹、馮驥才、張煒等作家,在歲月的滄桑後,他們堅守著現實主義的品格,卻將現實主義的邊界拓展得很寬很寬。如果說他們早年間的作品中所呈現出的是一種「片面的深刻」,2020年,他們所呈現在作品裡的則是一種「全面的思考」。

  文壇後浪也不甘示弱,差不多每年都會有一些陌生的名字出現在各類文學獎項的得獎名單中,將文學接力棒代代相傳。在劉心武《郵輪碎片》新書發布會上,青年作家石一楓坦言,年輕的寫作者會「憋著壞」看老先生的書,想看老先生出破綻。然而他從寫作人看寫作人的角度,卻很難找出《郵輪碎片》的漏洞。寫法看似隨意,實則嚴謹,這就是老先生寫作的功力所在。

  「前浪」的創作也激勵著文壇後浪,他們用自己的實踐為後來者點明了文學道路上的一盞盞明燈。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前浪」會有源源不斷的新作問世,而「後浪」也將跟上前浪的步伐,在新時代裡展現出自己獨特的風貌。

  時代浪潮翻湧,前浪牽後浪,後浪推前浪,他們在時代的大潮中互相汲取能量,奔湧不息,澎湃向前……

  (作者系文學博士、海南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相關新聞>>

  文壇2020,「前浪」寫了啥

  賈平凹

  賈平凹 《暫坐》

  2020年,賈平凹推出兩部長篇小說新作:《暫坐》和《醬豆》。這是賈平凹創作的第17部和第18部長篇小說,為庚子年的中國文壇創造了一個長篇小說「雙黃蛋」。

 莫言

  莫言 《晚熟的人》

  2020年,莫言攜新作《晚熟的人》重返讀者視野。《晚熟的人》中,莫言根植鄉土,聆聽四面風雨,塑造典型,挪借八方音容,用12個故事講述獲諾獎後的裡裡外外。

  馮驥才

  馮驥才 《俗世奇人全本》

  2020年,馮驥才推出全新隨筆集《書房一世界》《文雄畫傑:中西文壇藝壇人物》《鶴頂鳳冠:馮驥才序文精選》《雪夜來客》和新作新畫《俗世奇人全本》。

  張煒

  張煒 《斑斕志》

  2020年,張煒一口氣出了3本書。《思維的鋒刃》是他以公開演講和訪談的形式出版的最新作品;《斑斕志》是張煒苦研蘇東坡十多年的心血結晶;《我的原野盛宴》是張煒迄今唯一的一部長篇非虛構作品。

  劉心武

  劉心武 《郵輪碎片》

  2020年,劉心武最新長篇小說《郵輪碎片》,將故事空間挪到了一艘巨大的郵輪上。在這「海上大觀園」裡,他將四代中國人的命運濃縮在一起,漂浮在似夢似幻的前世今生裡。

  遲子建

  遲子建 《煙火漫捲》

  遲子建《煙火漫捲》是去年動筆的,在今年的疫情中修改了兩稿。這是一部聚焦當下哈爾濱都市百姓生活的長篇小說,一座自然與現代、東方與西方交融的冰雪城市,一群形形色色篤定堅實的普通都市人,於「煙火漫捲」中煥發著勃勃的生機。

  (徐晗溪輯)

  馬識途

  老作家新作品讀後感:「後浪」看「前浪」

  「魯迅文學獎」得主石一楓:劉心武的《郵輪碎片》看起來是一個很隨意的,碎片式的,是個很隨意的寫法,但是我覺得應該是貌似隨意,實則嚴謹,每一個點、每一個人、每一條線,基本上都是照顧到了。其實看起來是結構上像一個碎片,往往不怕看著碎,就怕叫碎片還散了。碎而散那個不行,但是《郵輪碎片》從結構來說,結構上的碎片實際上不散,實際上應該是草蛇灰線,前面有呼後面都有應,從這點來說是寫得一絲不亂,寫作態度和寫作的通氣上還是很佩服的。  《文藝報》總編輯梁鴻鷹:王蒙是當代文學的「常青樹」,他長期以來在中國社會的風雲激蕩、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觀察人性,其作品的開創性、生長性和包容性都令人矚目,他似大海、高山、草原和江河,我們在他的作品中享受思緒的盛宴、哲學的高蹈、想像的飛揚、結構的精微、現實的偉大、歷史的深邃、人性的豐富和生活的崇高,迎接靈魂的衝擊與洗禮。

  「茅盾文學獎」得主阿來:馬識途是一個地位非常崇高的作家。在新中國成立前,馬識途長期參加黨的地下革命工作。新中國成立後,他仍然將主要精力投入在各條戰線中。馬識途的作品都是利用業餘時間完成的,這些作品的背後都是馬老對於文學的熱愛。馬識途對於我和四川作家來說,都是一個標杆,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魯迅文學獎」得主畢飛宇:莫言對我來講是特別好概括的,因為整個中國文壇都知道我喜歡莫言,從我八十年代讀大學開始讀莫言,他最早在我面前出現的時候就是一個光彩奪目的作家,他所有的作品在我眼睛裡都是光彩奪目的,所以《晚熟的人》當然也是光彩奪目的。

  (徐晗溪輯)

責任編輯:邱苗

相關焦點

  • 繼魯迅後最被當代文壇認可的作家不是莫言、餘華或賈平凹,而是他
    莫言所以我國當代文學存在有問題與不足時,很多國人也能感覺到。自從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來,當代的文學事業霎時為之一振,讓世界文壇注意到了中國文學。同樣這個「定理」也適用在莫言身上,據說作家莫言自從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來的六年裡確實沒有更好的作品問世,甚至沒有什麼思路,一度停止寫作,似乎首要任務是要掙脫諾獎帶來的光環和關注。莫言是受到關注度多而內心自亂,前幾天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拒絕了瑞典新成立的諾貝爾文學獎之番外獎的提名,希望將自己的名字從最後四名終選名單裡去除。
  • 給中國當代作家排名次,賈平凹、莫言能排在什麼位置
    在中國當代文壇(建國後),當代作家中,名家頗眾,隨口能說出一大串來:王蒙、張煒、餘華,蘇童、王安憶、史鐵生,路遙、陳忠實等等,莫言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更是人盡皆知,賈平凹的名氣主要因《廢都》一部小說而聞名全國,在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在普通國民中,或者說普通讀者中,確實賈平凹的名氣比莫言更大
  • 莫言:賈平凹曾騎自行車接我 舉著寫我名字的皮包
    比如平凹先生的故鄉在南北會合地,這種南方的靈秀、北方的粗獷,對一個作家的創作心理的影響,以及西北地區的文化跟中原、南方的文化之間非常微妙的一種結合,我覺得這形成了賈平凹先生的很多深層創作心得。平凹先生上世紀80年代在全國已經很有名氣了,改革開放後他是最早冒出來的一批作家,但是,我們現在想一下,跟賈平凹先生同時出道的很多作家已經不寫作了,很少看到他們的新作,即便偶爾有新作也很難有新的氣象,而能夠一直堅持不懈地寫下來的作家屈指可數,平凹兄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顆明星。而平凹先生的這種低調、謙和、厚道,我也是很有發言權的。
  • 馮驥才披露文壇剽竊案:《老夫子》被剽竊達四十年
    馮驥才披露國內文壇最大剽竊案  「王澤剽竊朋弟的《老夫子》肯定是當前文壇最大的一樁剽竊案」。日前,在新書《文化發掘:老夫子出土》發行座談會上,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小說家馮驥才語出驚人。  為什麼說是最大的文壇剽竊案呢?
  • 賈平凹車站接人舉牌「莫言」,遭受眾多注視,卻沒有一人搭理他
    ——賈平凹《自在獨行》提起賈平凹,這可是中國文壇上出了名的「陝西漢」,操著一口流利的陝西方言,讓人記憶深刻。也更是被人稱為最勤奮的作家之一,平均三年就能出一本小說。要知道,賈平凹是陝西省作家主席,陝西的各種文學活動都需要賈平凹的參與,即使是這樣他還能時隔三年就寫出1部小說,那可以說是相當不容易了。如果要是有一天的清閒時間,賈平凹恨不得一整天不停歇的用來寫作。
  • 莫言2020年新作面世:古風長詩道出真率性情
    2020年的第二天,《上海文學》在其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莫言新作《一鬥閣筆記(三)》節選。該作刊載於《上海文學》2020年第1期。新作寫了什麼?2019年,《上海文學》曾發表莫言的《一鬥閣筆記》與《一鬥閣筆記(二)》。與前兩篇「筆記」類似,《一鬥閣筆記(三)》仍延續了此前形式,由十二篇作品組成。《上海文學》在其微信公眾號中發布了《老鄧之妻》《鳥蝨》《盜車鈴》《賣驢》四篇短小說。
  • 新年又出新作 莫言不再無言
    繼去年9月在《收穫》、《人民文學》兩本文學期刊上發表了短篇小說、組詩、戲曲劇本等幾篇種類不同的新作後,近日莫言再度通過兩本著名文學期刊《十月》和《花城》推出新作,包括短篇小說《等待摩西》、《詩人金希普》、《表弟寧賽葉
  • 馮驥才:王澤剽竊《老夫子》是文壇最大一樁剽竊案
    馮驥才:「要替朋弟打抱不平」   「王澤剽竊朋弟的《老夫子》肯定是當前國內文壇最大的一樁剽竊案」,昨天在自己的新書《文化發掘:老夫子出土》發行座談會上,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小說家馮驥才說。
  • 賈連友新作《當代文壇名家紀實》李青石文學評論集《漢中文壇風景...
    漢中文化網 hzwhwang.com 訊 5月8日,漢中作家賈連友新作《當代文壇名家紀實》、漢中文藝評論家李青石文學評論集《漢中文壇風景》首發式在漢中城市書房舉行。首發式由漢中市文聯、陝西理工大學文學院主辦,漢中市作家協會、漢中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協辦。兩書均由西安出版社出版發行。副總編李宗保先生專程從西安趕赴漢中出席首發式。
  • 馮驥才「宅」出新長篇,連出兩部新作,寫的是另一半天津的故事
    隨筆集《書房一世界》,輯錄了馮驥才77篇精妙短文,每篇皆以書房中的一物一景起興,娓娓道來,串聯起人生的細節;一同上架的《俗世奇人》(叄),則由十八個短篇小說連綴構成,描寫天津衛的鄉土異士和市井奇人。今年年初,馮驥才接連推出兩部新作,前者關照內心,後者洞察俗世,從不同的維度記錄下一個人、一座城的文化印記。
  •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將成為我國文學的新代表,網友:魯迅呢
    當然這要歸功於莫言的文學成就和低調的為人處世,文學也是眾學術門類之一,業精於勤荒於嬉,莫言幾十年如一日的創作生涯可謂起起落落都曾嘗遍,在他的文學作品中,處處充滿著人生坎坷的描寫,既是為蒼生代言,也是書寫自我。所以在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領獎臺上,莫言顫顫巍巍地講出了隱在心中的故事。
  • 當代文壇散文「八大家」,餘秋雨居榜首,余光中、賈平凹入列!
    冰心、季羨林、汪曾祺、余光中、餘秋雨、賈平凹、林清玄、劉亮程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餘秋雨 開一代風氣之先在當代中國文壇,不管是從知名度、作品發行量、讀者群體還是各種評選榜單,在散文領域,餘秋雨毫無疑問是名氣最響、影響力最大的一位。當之無愧的「中國歷史文化散文第一人」。雖然這樣的稱呼很多人會覺得很有爭議。
  • 莫言、賈平凹、陳忠實,這三位作家,哪一位的文學成就最高?
    莫言、賈平凹、陳忠實,這三位作家,可以說是當代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們三個人不僅每個人的作品都深受大眾的喜歡,同時他們三位還同為茅盾文學獎的得主,然而這其中莫言還獲得了世界上最高的諾貝爾文學獎,所以很多人就喜歡把這三位作家,放在一起比較,想要知道這三位當代頂級的作家,到底哪一位的文學成就最高
  • 賈平凹:上山拜佛,見佛磕頭,磕了頭,佛像還是佛像,你還是你
    賈平凹:上山拜佛,見佛磕頭,磕了頭,佛像還是佛像,你還是你在眾人的評價中,可以說賈平凹就是我國當代文壇中屈指可數的文學奇才,被譽為文學鬼才。她是當代最具有叛逆性、創造性並且影響深遠的一位文學大家。評論家郎紹君曾這樣評價過賈平凹:賈平凹是傑出的作家,其學養可與出色的傳統文人相比肩。
  • 生命的坎坷 ——賈平凹與肖雲儒的對話
    這個地方,到那兒我就覺得起碼沒有那麼多壓力,和這個馮驥才在一塊,老開會見馮驥才的時候,馮驥才還一米九幾,兩米吧。兩人一站照相,就像漫畫一樣,好多人就說,以後見馮驥才就不要和他握手,遠遠打個招呼就對了。所以我有時還對我孩子也講,我說個子要是很高的話,我這一生恐怕是另外一種人生。 肖雲儒:另外一種人生是怎麼樣?
  • 莫言筆下的國人形象惡俗,獲獎是迎合西方人,真的是「叛徒」嗎?
    但有這麼胃曾經風光無限,如今此身雖猶在,但無數人舉起鍵盤,對他「口誅筆伐」,恨不得用文字砸碎他的頭蓋骨,這個「可憐人」就是曾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論才華,即使是那些極力抨擊他的人,也無法否認他文字的高超。八年前,對於我國文壇而言,絕對是一個重大的裡程碑。
  • 賈平凹都市題材小說《暫坐》以「西京」為背景,致敬經典的老樹新花
    《暫坐》是賈平凹第二部都市題材的長篇小說,與近三十年前的《廢都》,在時間維度上構成了遙相呼應的「兩都賦」。作品以「西京」為背景,以一座茶館為故事發生的主要空間,圍繞一位作家兼書法家身份的文化名人與一群單身獨立女人的交往展開敘事,展現了西京城紅塵滾滾煙火四溢勾心鬥角生死疲勞的當下現實,勾勒出西京城的眾生相與俗世圖,現代與傳統、時興與本土、嶄新與破敗、寬廣與逼仄、光潔與汙濁相混雜的市井風貌在作者的筆下神韻畢現。
  • 人民網文娛年終特別策劃——「收穫2020」文藝星開講丨莫言:「講...
    我與書中的「莫言」相互對視,我在看他,他也在看我。——莫言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轉眼間,滿載挑戰和收穫的2020年即將走到尾聲。在歲末年終之際,人民網文娛部推出「文藝星開講」年終特別策劃——「收穫2020」,邀請文化領域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名人,聆聽他們這一年的感悟與心聲,回顧這段不平凡的時光,感受文化賦予人的精神力量。
  • 賈平凹遲子建出新作,《琅琊榜》《慶餘年》入藏國圖
    本次獲獎圖書包括社科類6種,分別為《胡天漢月映西洋:絲路滄桑三千年》《教育問題探津》《棉花帝國:一部資本主義全球史》《蘇軾十講》《氣候賭場:全球變暖的風險、不確定性與經濟學》《羅馬的命運:氣候、疾病和帝國的終結》; 科普類5種,分別為《這裡是中國》《播火錄》《中國古代機械復原研究》《1分鐘物理:「中科院物理所」趣味科普專欄(第
  • 莫言:我的字不是書法,往好了說是毛筆蘸墨水的塗鴉!
    莫言,大家並不陌生,曾經獲得諾貝兒文學獎,但是莫言的書法卻被很多人噴的一無是處,這讓莫言的書法處於一種尷尬的境地。其實早在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很多人都知道他了,電影《紅高粱》就是根據他的作品改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