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挑戰下廣東這樣穩住就業「壓艙石」:援企業穩崗位 以技能促就業

2021-01-09 廣東省人民政府網

  「全年零裁員,還新增了3000人,其中貧困勞動力超700人。預計全年營業額超過300億元,比去年增長20%以上。」臨近歲末,深圳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線開足馬力,首席人力資源官李章溢這樣分析逆勢上漲的原因:「年初業績虧損,我們拿到了社保費減免703.56萬元,在政府幫助下推行適崗補貼,先穩定員工就業;隨後響應政府發放培訓補貼政策,建立欣旺達大學,通過適崗培訓顯著提升員工技能,提高產品品質,逐步扭虧為盈。」

  這是今年廣東穩就業的一個樣本。面對持續加大的就業壓力,廣東通過釋放政策紅利保主體穩崗位、做好重點群體就業、拓展靈活就業新空間等「組合拳」,著力穩住就業這塊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壓艙石」。

  截至11月底,全省城鎮新增就業、失業人員再就業雙雙提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企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比去年底增加192萬人;3100萬異地務工人員未出現明顯回流;省內41萬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對口幫扶省份貧困勞動力在粵穩定就業比例超90%,就業局勢總體穩定、持續向好。

  ▶援企業穩崗位

  為285萬家企業減免延繳三項社保費超1800億元

  「社保費佔人工成本的比例不小,政府給我們減免了360萬元社保費,不僅原有的1200人穩住了,我們還用來擴招和提升服務質量。」廣東東莞保安服務有限公司人事專員何睿欣說。

  今年以來,廣東充分釋放政策紅利保主體穩崗位,截至11月底為全省285萬家企業減免延繳三項社保費1803.5億元;向167萬家企業發放失業保險穩崗返還124億元。「減負力度進一步加強,充分發揮社保『蓄水池』『減震閥』『助推器』作用。」省社保局局長闕廣長說。

  不僅是社保,廣東還將支出「以工代訓」補貼資金約70億元,扶持力度全國最大。「我們利用現有場所、生產設備、師資力量開展了約1.2萬人的『以工代訓』活動,用工作代替培訓的方式穩定崗位、提升技能,還獲得了補貼348.6萬元,一舉多得。」惠州光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說。數據顯示,截至12月初,僅惠州市「以工代訓」補貼就支出近1.2億元,幫助1221家企業超17萬名職工穩定工作崗位。

  同時,為保障企業生產和穩定就業,廣東建立24小時重點企業用工調度保障、網絡招聘對接「兩項機制」,珠三角地區市內用工調劑超10萬人,新增引導粵東西北勞動力到珠三角務工超9萬人,組織16.4萬名技校學生頂崗實習。

  「用工調劑、共享員工一方面可以穩住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同時也切實為需要用工的企業緩解生產壓力。」東莞市人社局有關負責人舉例:「今年,主要生產和銷售高爾夫運動器材的明安運動器材有限公司受到疫情影響,有富餘勞動力;而長安美泰玩具公司則因處於生產旺季,缺工約300人。經引導,我們促成了兩家企業達成『共享用工』協議,明安分5批向美泰輸送250名操作及裝配崗位的普工,由於工作崗位類似,工人們適應得很快,保證了就業穩定和企業生產。」

  省人社廳廳長陳奕威表示,廣東下一步將全面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制定3.0版「促進就業九條」,常態化開展「送政策、送資金、送技工」活動,持續保持就業局勢穩定。

  ▶保障重點群體

  確保高校畢業生年末總體就業率超95%

  「崗位在手,心裡有底了。」就在這個月,韶關學院大四學生關小棋通過一家在深央企的兩輪面試,籤訂了第三方協議。因為學校不在珠三角地區,加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線下招聘會大大減少,原本他很擔心就業問題,但沒想到求職經歷比想像中順利很多。

  「學校一直幫我們牽線搭橋,對接了不少優質企業。」關小棋拿出手機展示:「『廣東大學生就業創業』小程序裡也陸續有大型網絡招聘會,每場招聘會都有幾千個崗位,薪酬待遇還不錯。」

  今年,廣東突出做好高校畢業生和貧困勞動力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其中,擴大政策性崗位供給,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等提供政策性崗位超12.5萬個,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攻堅十大行動,確保年末總體就業率達95%以上。對於離校未就業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廣東提供精準幫扶,確保年底前有就業意願的100%實現就業。

  面向外省在粵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廣東動態儲備了超過35萬個有效崗位,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將他們穩在崗位、穩在企業、穩在當地。「外省在深圳貧困勞動力有87萬人,居全省之首。我們按貧困勞動力數量10%比例儲備了7萬個就業崗位;如果失業,一周內可以上崗。」深圳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副局長高東春說。

  與此同時,廣東還通過舉辦創業創新大賽等方式激發創業活力,拓展就業新空間。其中,已連續5年舉辦的廣東「眾創杯」創業創新大賽累計為8.6個項目提供了展示舞臺和各類扶持,60%以上團隊獲獎項目成功落地廣東。

  「一方面,廣東創新創業環境好,我們項目落地後可以得到政府的資金政策扶持;另一方面,廣東大力推進『粵菜師傅』等三項工程,學校設立『粵菜師傅』培訓基地,給了我們很多支持和幫助。下一步,我們的計劃是成立公司,把業務擴大。」今年「眾創杯」技能工匠爭先賽金獎獲得者、大學生林惠漫對自己團隊的項目「太史鴿羹——粵菜家宴文化的傳承者」充滿信心。

  ▶更高質量就業

  「三項工程」助勞動者成就業市場「香餑餑」

  「事實證明,我當初的選擇沒有錯,『粵菜師傅』幫我找到了新工作。」回想過去一年,肇慶人陳務華深有感觸。今年初受疫情影響,本是建築工人的他閒在家裡。「想改行但沒技術,聽說鄉裡『粵菜師傅』開的餐館招人,我就過去應聘。」經過培訓後,他掌握了基本的粵菜烹飪技藝,工作也穩定下來。「不用去外地打工,在家門口就有收入,還方便照顧家人。」從失業者到學徒工,「粵菜師傅」讓陳務華更安心更有奔頭了。

  一年來,像陳務華這樣的轉型在廣東多地上演。不僅是「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等工程大力開展,幫助不少勞動者提升了技能,找準更高質量就業、再就業的路徑。

  截至今年11月底,「粵菜師傅」工程已培訓6.5萬人次,帶動就業創業15萬人次;廣東建成技工院校146所、在校生55.8萬人,應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98%以上,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285萬人次;「南粵家政」工程培訓28.85萬人次,帶動就業創業44萬人次,首批13家省級家政龍頭企業也在12月出爐。

  同時,「三項工程」還與各類高規格技能大賽聯動呼應,培養出的各類技能人才藉助大賽舞臺獲得更多關注,成為就業市場上的「香餑餑」。在12月舉行的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中,廣東代表團金牌數、獎牌數和團體總分均居全國第一,不僅帶動形成了「勞動光榮、知識崇高、人才寶貴、創造偉大」的社會風尚,也鼓舞更多人走上技能成才、技能就業的道路。

  廣州市技師學院學生、大賽省賽原型製作項目選手鍾正二說:「通過『廣東技工』工程,我走上技能這條路。現在還沒畢業,已經有很多企業過來問就業意向,相信未來憑藉技能可以大有可為。」

  「今年,在就業壓力加大的市場環境下,畢業生始終供不應求,常常提前就被企業『預訂』,企業求人倍率達5∶1,畢業生就業率高達99.68%。」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院長湯偉群說。

相關焦點

  • 穩就業就是穩大局
    就業,一頭連著經濟運行、企業發展,一頭連著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穩就業就是穩發展、穩改革、穩民生,是大局穩定、人心穩定的基礎樁、壓艙石。今年以來,面對國內外新冠肺炎蔓延擴散的巨大衝擊,從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從「防止出現大規模裁員」到「注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再到「有針對性地開展援企、穩崗、擴就業工作」。各級政府多次強調要千方百計穩定就業、拓寬就業渠道,按照切實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經濟發展總體戰」的要求,多措並舉、精準發力,打好穩就業「組合拳」。
  • 焦作市精準施策 穩就業 惠民生
    今年年初以來,焦作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於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決策部署,持續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在減負、穩崗、擴就業等方面精準施策,努力化解疫情對就業帶來的不利影響,確保焦作市就業局勢總體穩定。
  • 千方百計促發展穩就業
    深圳特區報廣州12月15日電(見習記者 李竹 通訊員 吳哲 李鳳祥 符信)12月15日,廣東省省長馬興瑞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圍繞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及落實廣東省「1+1+9」工作部署,研究推進穩就業保就業、加強能源安全保障、做好建議提案辦理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等工作
  • 杭州榮獲2020中國最佳促進就業城市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也讓穩就業、促就業工作面臨挑戰。大疫即大考,杭州自有答案。面對這場大考,杭州堅持夯實民生之本,助返崗、穩存量、拓增量,交出了就業「大考」之下,具有杭州特色和民生溫度的高分答卷——在上周末舉行的2020中國年度最佳僱主頒獎盛典上,杭州榮獲「2020中國最佳促進就業城市」。同時入選的還有深圳、南京、青島、武漢等城市。
  • 陝西涇陽:穩就業保民生 固牢脫貧根基
    央廣網西安7月31日消息(記者劉濤 通訊員雷應溫哲)今年以來,陝西省涇陽縣把做好就業工作作為「六穩」「六保」首要任務,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大力實施就業創業富民行動,在穩就業上做周密安排,在促創業上加勁發力,在抓培訓上注重效能,不斷提高就業創業質量,全力確保就業形勢穩定。
  • 廣東佛山穩保就業政策落實落地 企業勇挑重擔開新局
    南方網訊(記者/劉灝 解雙)1月6日,由廣東省人社廳主辦的「廣東高質量穩就業保就業——中央、省市媒體採風行」走進佛山市。據佛山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1-11月,佛山城鎮新增就業80919人。
  • 築基固本穩就業 凝力提能促發展
    5869萬元、開發就業崗位1萬個以上、5934名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今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圍繞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發展工作,溫江區人社局聚焦「穩就業、保就業」工作任務,充分發揮民生保障、經濟助推、綜合管理職能作用,兜住「保」的底線,築牢「穩」的基礎,保持「進」的態勢,護航「六穩」「六保」工作開展。
  • 【央企穩就業㉝】中建集團:築牢「穩就業」壓艙石 2020年招聘...
    復工復產,開拓經營,穩定就業基本面 面對前所未有的疫情挑戰,中建集團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堅持年度目標任務不變,大力推動復工復產,積極推進市場拓展,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生產經營的影響。2月以來,集團連續召開多場推進會,分區域、分類別對子企業復工復產工作進行部署。集團領導帶隊對子企業、基層項目開展調研督導,研究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 穩就業、保民生,白河鎮這樣做
    穩就業、保民生,白河鎮這樣做 2020-12-09 19: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黔西南:外輸內拓 穩崗就業促增收
    ,聚焦脫貧攻堅、重點困難群體和落實就業優先政策,有效推進務工人員穩崗和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促增收。望謨縣駐餘姚市勞務協作人員 黃偉華:直接做好一線的服務,及時了解他們工作狀態,還有及時了解企業的裁員計劃,或者是用工需求,不管是在什麼企業,還是在哪裡,被裁員下來的,我們會及時收到信息,安排到其它企業上崗,重新就業。寧波錦隆電器有限公司管理部部長 劉奎:我們有人員需求崗位需求,他們就會第一時間對接,他們過來的人呢,人員很穩定。
  • 千方百計穩就業 全力以赴保民生
    作為「六穩」「六保」之首的就業,關乎百姓生計,不斷面臨新的挑戰。今年以來,我市就業系統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全面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從政策扶持到資金補貼,從平臺搭建到技能培訓,打出減負、穩崗、擴就業「組合拳」,以政策支持、培訓提升、創業引領、供求對接、援助幫扶「五大」平臺多點發力,千方百計穩住就業基本盤,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 就業民生總關情——常德市武陵區不忘初心持續推動高質量和更充分...
    近年來,常德市武陵區堅持實施就業優先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把促就業穩就業作為根基工程,擺在突出位置,穩步推進。特別是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來,該區不斷健全新形勢下就業創業政策扶持體系,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深化創新創業帶動就業,在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下,闖出了一條就業創業的新路子。
  • 【一線實踐】河源龍川線上線下招聘齊發力 精準服務促就業解用工難題
    &nbsp&nbsp&nbsp&nbsp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按照河源市龍川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該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精準服務促就業,實施線上線下招聘,全力保障企業招用工需求的同時,最大限度促進當地群眾就業。
  • 灣裡管理局穩就業促脫貧
    本報南昌訊(記者張衍 通訊員郭家瑜)為緩解疫情對就業的影響,全面落實「六穩」「六保」工作任務,南昌市灣裡管理局在職業技能提升、困難企業穩崗返還等方面集中力量,打好就業保衛戰。該局免徵中小型企業今年2月至12月及減半徵收大型企業2月至6月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單位繳費部分,截至10月共減免326家企業養老保險費4504萬元,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通過系統對比篩選出符合政策的企業名單,針對性地宣傳穩崗返還政策。積極開展技能提升行動,落實失業保險擴圍政策,保障失業人群基本生活所需。
  • 我市紮實推進疫情防控下穩就業工作——1至10月 全市城鎮新增就業...
    今年1至10月,我市城鎮新增就業1559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89%,就業局勢總體穩定。數據的背後,是我市紮實推進疫情防控下穩就業工作的生動表現。事實上,有針對性地開發公益性崗位,讓更多就業困難人員在「家門口」就業,只是我市穩就業工作的縮影。今年以來,我市大力開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臨時公益性崗位,臨時解決453人就業問題,同時在充分做好疫情防控的條件下,積極開展「春風行動」,共開行農民工返崗專車86趟次,累計運送1481名農民工安全返崗。
  • 河南:出實招 全力援企穩崗擴就業
    穩就業作為中央提出的經濟社會發展「六穩」之首,充分說明「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如何在疫情衝擊下做好就業這篇文章?河南緊盯源頭,強化服務,著力破解企業復工過程中的招工難和重點群體就業難「兩難」矛盾,同時打好援企穩崗政策組合拳,以穩企業來穩就業。
  • 廣東2.0版促進就業九條新政策解讀
    進入2020年,經濟下行壓力和外部環境變化等因素仍然存在,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我省就業工作面臨更多的挑戰和壓力,穩就業形勢更加嚴峻複雜。針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新冠肺炎疫情、經貿摩擦帶來的衝擊,打出穩就業促就業政策組合拳,同時順應新業態、新經濟發展需要,研究支持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政策舉措,擴大崗位供給。三是既力爭政策效果最大化,又兼顧各方承受能力。看全局、算大帳,用足用好政策工具,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失業保險基金政策最大效用。  三、2.0版「促進就業九條」與原「促進就業九條」如何銜接?
  • 萬源市農民工服務中心:技能培訓促就業,鄉鎮招聘穩就業
    為了提升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促進就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萬源市農民工服務中心在大竹鎮開展就業技能培訓活動和招聘會,2020年5月18日至2020年6月8日共計開展了4期就業技能培訓活動。該培訓活動主要面向農村貧困勞動力,培訓內容涵蓋母嬰看護、生活護理、畜牧和養殖四個方面,以滿足農村貧困勞動力基本就業需求。2020年9月10日上午,萬源市農民工服務中心在大竹鎮舉辦2020年萬源˙普陀浙川東西部就業扶貧協作招聘會,切實解決農村貧困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 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 廣東促就業保民生的「幸福協奏曲」
    著眼於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壯大技術工人隊伍支撐高質量發展,自2018年以來,廣東省委、省政府高端謀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牽頭,全面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面向低文化、低技能的普通勞動者,有針對性地進行職業技能提升計劃。
  • 黎平縣敖市鎮:「穩就業、促民生」 惠民政策暖民心
    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各地經濟發展遲緩,給人民群眾的就業增收帶來巨大挑戰;為有效促進農民增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敖市鎮立足當地基本情況,以就業創業惠民幫扶政策為依託,積極採取有效措施應對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千方百計穩就業、促民生,幫助人民群眾度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