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阿里、騰訊們都採取什麼樣的併購戰略?

2020-12-24 和訊科技

來源:IT桔子(itjuzi521)

作者:文飛翔

對中美兩國的很多創業者、投資人而言,Google、阿里巴巴、騰訊(GAT)的收購是一個很好的退出策略,但具體到 GAT 三家而言,收購不僅僅是財務計算、戰略價值更為重要。

從 IT桔子、Crunchbase 的數據可以看到,GAT 三家在投資、併購領域,無論是數量、還是金額,都超過了絕大多數 VC、PE 的布局。我們今天從資料庫中整理了 GAT 三家過去併購金額的 TOP10 案例,管中窺豹一般來看三家巨頭的併購布局。

* 數據說明:Google、騰訊、阿里的部分收購,因為沒有披露具體金額,不排除有更高金額的併購事件被遺漏,請見諒,也歡迎和我們聯繫、補充數據。

對比以上數據,來做一些分析:

1、花錢方面,阿里巴巴最多,10 家公司花去了 273 億美元、平均 27.3 億,超過了 Google 的 11 家公司(因為最後 2 家併購金額一樣)合計的 260.5 億美元。相比而言,騰訊花錢最少,10 家公司收購花了 137.94 億美元、平均每家 13.79 億美元。

2、巨頭收購、戰略優先。從 TOP10 併購案例的行業來看,都是緊靠主業或者戰略業務。

對 Google 而言,這些交易反映了 Google 的戰略演變:廣告技術(AdMob,DoubleClick)、技術儲備(ITA Software,Postini)、海量信息 (Waze,Youtube)、移動網際網路 (Motorola Mobility,Apigee,HTC-Pixel Smartphone)、AI 人工智慧 (Nest,DeepMind)。

阿里巴巴同樣如此,尤其是解決了幾個關鍵領域的「門票」:零售 (高鑫零售)、本地生活 (餓了麼)、跨境電商 (Lazada,Trendyol)、金融 (恒生電子(600570),WorldFirst)、內容 (優酷土豆,文化中國),UC 優視、高德地圖的大額收購幫助其拿到了「移動網際網路門票」、餓了麼的收購意義同樣如此。

對騰訊而言,收購更為集中,僅僅圍繞互動娛樂(300043)這個領域,在遊戲、網絡文學、音樂進行資源整合,尤其是遊戲下了重注。

還有一點也值得思考:Google、騰訊收購基本都是未上市公司,但阿里巴巴對上市公司非常青睞,大手筆收購和控股了 4 家公司。其實騰訊也投了很多上市公司、甚至是不少公司的最大機構股東(比如京東、58 同城、獵豹、同程旅遊等),但沒有絕對的控股、幹涉這些上市公司經營也有個限度。

3、收購「國際化」十足的是騰訊,TOP10 併購標的有 6 家來自海外、國別也比較分散;阿里有 3 起併購來自海外,Google 絕大多數收購是美國本土公司、僅有 Waze 來自以色列和 DeepMind 來自英國。

4、收購很難保證事事成功,巨頭也有慘痛教訓。

Google 史上最大併購給了摩託羅拉移動、3 年過後就以不到四分之一的價格(約 29 億美元)賣給了聯想;騰訊 86 億美元收購的 Supercell 目前也面臨著收入下滑、利潤減少的壓力;阿里巴巴在餓了麼、優酷土豆、文化中國、Lazada 等案子上可能也付出了更高了溢價。當然目前一些業務整合也還在進行中,商業效應還有待觀察。

5、GAT 花這麼多錢、買的到底是什麼?時間、人才、財務報表?各家想法其實不太一樣。

對 Google 而言,人才可能最重要,尤其是在準備大力布局的 AI、移動技術領域,不是本身擅長的,買了團隊來繼續研發、和業務有個融合的過程。

對阿里巴巴而言,花錢更多在買時間,電商、金融業務給了阿里大量充沛的資金,哪怕是在自己非常熟悉擅長的電商、零售領域,也來不及時間去精耕細作,而是先大手筆買下來、再做整合。顯然整合所需要的時間是跨越不過去的,這樣導致融合挑戰更難,花的大筆資金是否划算、確實只有自己知道了。

對騰訊而言,人才、時間、財報比較均衡。就遊戲而言,買的這些公司都有精品遊戲、流水也非常好看,或許能在某個方面彌補遊戲研發人才短板、但可能時間因素和財報也很看重。事實上,投資也已經成為騰訊財務報表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6、從併購、投資的佔比來看,顯然 Google 收購佔比更高。

CB Insights 的統計顯示從 2006 年以來、Google 累計收購了 100+公司、佔比接近 20%,但在 IT 桔子資料庫中、騰訊和阿里巴巴的收購事件基本在 30 家~40 家、佔整個對外投資的比例 5% 左右。

7、GAT 的收購,給 VC、PE 退出帶去了更好的機會。

比如 Google 收購 Nest Labs、其背後的投資方 DST Global、KPCB、Shasta Ventures 等都回報頗豐;阿里巴巴收購餓了麼、UC,背後的 VC 們如金沙江創投、經緯、紅杉中國等也都拿到了現金回報;騰訊收購 Supercell、背後投資方 Accel、Index Ventures 等同樣在短時間內退出。

這也難怪國內外投出現了不少「To 巨頭收購」項目。放在當下的資本環境,巨頭公司的收購對於退出的意義就更為重要了。

綜上,在當下全球網際網路、風險投資持續融合的大背景下,併購將成為所有創業者、投資人們重點關注的資本方式,不僅是退出、變現,更是在全球競爭環境下、戰略和業務演變的資本手段。

(責任編輯:董雲龍 )

相關焦點

  • 騰訊系VS阿里系:從戰略、組織到執行,究竟有何異同?
    騰訊的聯營合營,阿里的全面併購:2016年以來,兩巨頭都在對外投資方面一擲千金,但是方式有微妙差別。騰訊更重視對聯營/合營公司的投資,並且不斷將財務投資轉化為聯營投資,但是很少進行併購;阿里則更重視全面併購,甚至將許多重要聯營公司並表了。
  • 騰訊系VS阿里系:從戰略、組織到執行,究竟有何異同?-虎嗅網
    騰訊的聯營合營,阿里的全面併購:2016年以來,兩巨頭都在對外投資方面一擲千金,但是方式有微妙差別。騰訊更重視對聯營/合營公司的投資,並且不斷將財務投資轉化為聯營投資,但是很少進行併購;阿里則更重視全面併購,甚至將許多重要聯營公司並表了。
  • 騰訊(00700)系VS阿里(BABA.US)系:從戰略、組織到執行,究竟有何異同?
    騰訊的聯營合營,阿里的全面併購:2016年以來,兩巨頭都在對外投資方面一擲千金,但是方式有微妙差別。騰訊更重視對聯營/合營公司的投資,並且不斷將財務投資轉化為聯營投資,但是很少進行併購;阿里則更重視全面併購,甚至將許多重要聯營公司並表了。
  • 阿里騰訊們在東南亞的複製粘貼遊戲-虎嗅網
    靠近馬來西亞邊境的臨海小城市沙巴,似乎展示出了中國巨頭們在東南亞無孔不入的滲透。阿里、騰訊、京東在新聞稿中也打得熱鬧。但東南亞電商市場到底如何?是否如他們所說的那般火熱?阿里、騰訊和京東在四五年前便開始爭相開墾這片電商處女地。2018年,競爭加劇。中國巨頭們的複製粘貼遊戲綜合考量總瀏覽量、用戶口碑、社交媒體活躍度和應用商店排名等維度,目前東南亞電商平臺以Lazada、Shopee和11 Street三家為首。
  • 聯手富邦金控,騰訊網際網路保險再布一局,欲與阿里試比高?
    這是繼1月份入股香港英傑華保險公司後,騰訊在保險業的另一大動作。騰訊似乎對網際網路保險有執念。而這種執念的來源,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老對手阿里在保險業的開疆拓土,刺痛了其某根神經。我們可以看到去年以來騰訊在保險業動作頻頻,大有要趕超阿里的之勢。也是,作為網際網路界的兩大槓把子,騰訊又怎會甘心落後於阿里,畢竟,該吃的蛋糕還是要吃,何況還是保險這麼大一塊蛋糕。
  • 阿里騰訊併購未依法申報被追責 各打五十大板罰款50萬
    網際網路公司大肆併購,沒有按照規定進行申報,以後就要面臨大問題了。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主要負責人:網際網路行業不是反壟斷法外之地,所有企業都應當嚴格遵守反壟斷法律法規,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也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阿里隨後回應反壟斷被罰:接到通知已按照要求整改。據悉,針對鬥魚和虎牙的合併案,反壟斷局也在進行重新調查。
  • 收割者:騰訊阿里的20萬億生態圈 -SA
    雖然阿里與騰訊賺的錢多半都用於投資,但它們依然表現出明顯的不同。首先,阿里看上去更追求絕對的控股權。對於核心標的,多輪投資、最終私有化是其主要手段。如高德、銀泰、優酷土豆、UC Web、餓了麼等均已實現私有化。2019年併購的網易考拉,也是100%收購。
  • 華興資本併購與戰略投資雙周報 Vol.14
    早在2009年,華興資本就已正式組建併購團隊,為中國及全球的創新經濟企業提供全面深度的併購顧問服務。在當前不確定的市場新常態下,旺盛的併購需求不斷湧現,華興資本始終陪伴創新經濟企業,連接海內外,尋找新機遇。
  • 為什麼阿里被稱為科技型公司,而騰訊卻是網際網路公司?
    阿里巴巴和騰訊是國內民營企業中市值最高的兩家,兩大公司都是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成立的,阿里巴巴主營電子商務,騰訊專注於社交和遊戲。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阿里巴巴和騰訊逐漸的成長為了國內的網際網路兩大巨頭,業務也從最開始的單一模式發展到了多元模式,很多創新型企業的背後都有阿里或者是騰訊的身影,網友將之稱為騰訊系和阿里系。但是,隨著近些年的發展,逐漸的阿里巴巴脫離了網際網路圈,被稱為科技型公司,不過,大眾對於騰訊的認知依舊是網際網路巨頭。
  • 華興資本併購與戰略投資雙周報 Vol.19
    早在2009年,華興資本就已正式組建併購團隊,為中國及全球的創新經濟企業提供全面深度的併購顧問服務。在當前不確定的市場新常態下,旺盛的併購需求不斷湧現,華興資本始終陪伴創新經濟企業,連接海內外,尋找新機遇。
  • 騰訊控股市值超過阿里巴巴
    其次,在行業選擇上,阿里對電商新零售的投入最高,而騰訊對娛樂、媒體的投入更多,它們非常在意維護核心航道的優勢地位;而在物流和健康領域,阿里巴巴的投入上明顯更勝一籌。  第三,在利潤表現上,阿里與騰訊對股權投資所貢獻的收益採取了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
  • 是選擇阿里系還是站隊騰訊系,誰的大腿更好抱?
    選阿里還是騰訊,這個困惑已經赤裸裸地擺在了各個創業人面前。二選一?糾結?怎麼選?目前的兩大商業帝國,已經不是獨立個體,而是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環環相扣的旗下生態鏈,讓其生態鏈的一份子無法抽身於其中,讓人慾罷不能。為讓自己的帝國更強,阿里和騰訊都在不斷併購,天使投資,擴張其生態鏈勢力。
  • 數字「好望角」:張勇如何向西方詮釋阿里的戰略
    不同的是,達·伽瑪是將東方世界商品搬運到西方,而這一次,達能、馬氏、寶潔們更希望把它們的商品販賣到東方市場。 幾天前,菜鳥的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身兼菜鳥董事長的張勇說,菜鳥不僅要做中國任何地區貨物24小時送達,也要做全球貨物的72小時送達。 菜鳥網絡「貨通全球」的戰略,也是阿里電商國際化的重要支持。
  • 阿里被罰50萬元,騰訊卻轉身虧了5000億?
    阿里巴巴投資有限公司不用多言自然是屬於阿里控股的,而閱文集團則是屬於騰訊控股的,至於蜂巢則是屬於順豐旗下的。如此看來,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的三大巨頭阿里、騰訊、順豐在一起湊齊了。畢竟在全國像阿里、騰訊這樣的網際網路企業在全國又有多少呢?對這些企業進行處罰,並非是希望這些企業破產,如果將處罰額度的上限無限提高,對於一些中小型網際網路企業來說面臨的就是滅頂之災。但是對於這些網際網路來說看重的絕不是被罰的金額,而是在處罰背後傳遞的信號。
  • 阿里諷騰訊整條命是小學生給的,被回擊「不識數」;「王尼瑪」:任劍...
    :騰訊整條命都是小學生給的;烏鎮飯局很low;劉強東擅長碰瓷12月22日消息,12月20日,阿里雲創新中心和創頭條在雲棲大會·北京峰會的主論壇共同宣布成立「阿里雲創學院」。次日,阿里雲創學院正式開學,阿里巴巴合伙人、阿里巴巴集團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來到了現場,在與首期學員的問答中談及近期的敏感問題。過程中頻頻爆出猛料:王帥表示,騰訊說半條命給了合作夥伴,但騰訊整條命卻都是小學生給的……在一個不發達的國家,每個人都有大把的時間,時間成本越不值錢的國家,遊戲就會越賺錢。
  • 阿里、騰訊都要收購的屈臣氏,究竟是塊怎樣的香餑餑?
    阿里、騰訊都要收購的屈臣氏,究竟是塊怎樣的香餑餑?阿里巴巴和騰訊集團同時看上了屈臣氏,作為國內的兩大科技巨頭同時「盯上」的獵物,屈臣氏究竟是一塊什麼樣的香餑餑?目前參與競購的有阿里、騰訊等巨頭。有風聲透露,本月的屈臣氏管理層介紹會將會有潛在買家受邀參加。阿里、騰訊都看上了屈臣氏?
  • 復盤BAT2019投資版圖:阿里騰訊共同投資21家企業
    阿里:保持高度介入 投資分布均衡  2019年阿里投資熱情同樣低迷。  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阿里資本去年的投資數量為42起,這一數字創下了5年來新低。從投資輪次的偏好來看,阿里保持了先投資、再併購、最後全資收購的高介入模式。事實上,其投資的多數商業形態最終都成為了阿里的一部分。
  • 阿里騰訊酒店業角力升級
    事實上,酒店作為在線旅遊的戰略高地,可以預測,未來行業大佬們在該領域的市場爭奪戰還將不斷升級。  「未來酒店」廝殺激烈  據飛豬透露,隨著全場景信用消費的正式落地,預計超過1000萬用戶的信用住授信額度將得以提高。同時,飛豬還公布了「未來酒店」的深度布局,近期將上線「未來酒店」刷臉入住體驗,首批在杭州市數家酒店試水。
  • 阿里、美團、騰訊的註冊地都在開曼群島?大佬們有多「精明」?
    這其中不乏人們熟知的行業巨頭,國內的有阿里、騰訊、小米、盛大、恆大地產、碧桂園、蒙牛乳業、康師傅、李寧、安踏等;而國外的企業包括:蘋果、谷歌、英特爾、甲骨文、可口可樂、寶潔等。說句玩笑話,這裡的居民人均手握兩家跨國公司,簡直是精英中的精英。
  • 先買「考拉」,再入股雲音樂,阿里結盟網易對壘「騰訊系」?
    宣布20億美元全資收購網易考拉、7億美元領投網易雲音樂,阿里與網易交易落下帷幕。阿里此舉,似乎便是針對「騰訊系」,收夠網易考拉,鞏固跨境電商零一年的龍頭地位,抵禦拼多多旗下「多多國際」的擴張。另外,入股網易雲銀行,似乎也是針對騰訊旗下的騰訊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