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在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和艾比湖湖長的堅強領導下,在自治州河湖長制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的大力支持下,我們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緊緊圍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疆方略,特別是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行河湖長制的決策部署,在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度艾比湖湖長制工作任務全面完成,湖泊管理保護工作不斷加強,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現將艾比湖2019年湖長制工作總結匯報如下:
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政治站位
自治州黨委、人民政府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始終高度重視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堅決貫徹落實《自治區總河(湖)長2號令》,堅決扛起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的政治責任,把河湖治理保護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實在具體行動上;要求堅持生態優先、明確目標任務,突出問題導向,健全責任體系,強化監督考核,堅定堅決把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落到實處。
二、加強組織領導,落實河湖管控
㈠加強水資源保護。
2019年博州用水總量是15.4億立方米(其中地方10.7億立方米、兵團4.7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用水量14.5億立方米(其中地方10.0億立方米,兵團4.5億立方米),佔用水總量的94.1%;工業用水量0.1億立方米(其中地方0.06億立方米,兵團0.04億立方米),佔用水總量的0.7%;生活用水量0.3億立方米(其中地方0.2億立方米,兵團0.1億立方米),佔用水總量的2.1%;城鎮綠化用水及其他生態用水0.5億立方米,佔用水總量的3.1%。
出臺《博州用水總量控制方案》,將河流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分解至各河流水系。為保障艾比湖生態水量,博州印發《艾比湖入湖水量監測預警調度工作方案》(博州水辦字〔2018〕91號),按月對艾比湖入湖流量進行監測、持續調度,積極應對農業灌溉和生態基流保障問題,全年入湖水量5.36億立方米。同時按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河湖生態基流(水量)目標制定與保障方案編制提綱》,編制《博州生態基流保障調度方案》,目前已按進度要求完成初稿。
㈡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
一是開展河湖「清四亂」專項整治行動、河道採砂清理整治專項行動。發現河湖「四亂」問題26處,各縣市、各部門和兵地之間協調聯動,共出動人員500餘名,機械千餘輛,累計回填砂石料2萬立方米,拆除河道管理範圍內違章建築物67處,通過全州各級各部門共同努力,博州河湖管理範圍內傾倒垃圾、堆棄固體廢棄物及亂佔、亂堆、亂建現象得以有效整治,非法採砂場全部關停,環境得到有效改善,水質得到明顯提高,博爾塔拉河流域、精河流域水質均在Ⅲ類以上,全州水功能區達標率100%。
二是按照自治區《編制河道(湖泊)岸線管理利用規劃的通知》要求,2018年啟動《艾比湖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編制工作。在編制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期間多次徵求兵團第五師、相關縣市意見建議,為科學編制規劃提供有力意見。2019年10月、12月經自治區水利廳兩次審查,基本完成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並於2019年12月20前完成艾比湖管理範圍劃定工作,將《艾比湖管理範圍劃定報告》報送自治區水利廳。
㈢加強水汙染防治
一是推動工業園區水汙染、固廢汙染治理工作。全面掌握轄區內工業集聚區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固廢填埋場建設情況,全面核查5個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廠運行情況。推進園區固體填埋場建設,五臺園區一般固體填埋場、生活垃圾填埋廠、阿拉山口綜保區固廢填埋場均已完工。二是推進城鎮汙水處理廠、中水庫、垃圾填埋場建設及監管。累計建成縣市、鄉鎮、工業園區、其它(賽管委)汙水處理廠23個,投入使用20個;建成垃圾填埋場17個,均已投入使用。溫泉縣城汙水處理廠、精河縣汙水處理廠中水庫已投運,實現中水冬儲夏灌。博樂市南城中水庫、北城中水庫土建工程均全部完工。三是爭取3912.2萬元中央專項資金用於博樂市南城區中水庫建設,321萬元自治區專項資金用於博樂市阿熱勒託海牧場汙水處理廠建設。四是加大汙水再生利用設施項目力度。編制完成2019—2020年度水汙染防治總體實施方案,確定水汙染防治儲備項目5個(主要為水汙染流域綜合整治項目),項目總投資27063.12萬元。五是完成「十四五」斷面設置調研及建議意見反饋。組織州直部門及第五師相關部門召開座談會,在現場核查斷面相關情況的基礎上,提出博州國控斷面設置建議。六是認真完成地表水環境監測工作。2019年,博州轄區河流8個監測斷面符合《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的Ⅲ類水質標準。七是持續推進賽裡木湖、艾比湖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2019年艾比湖國控斷面水質為劣Ⅴ類,水質保持穩定。建立健全水汙染防治工作體系,開展排汙口現場核查,推進規範排汙口設置工作。八是積極與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合作開展了《新疆高鹽地表水對高錳酸鹽指數檢測結果的影響研究項目》。科學分析了高鹽水對高錳酸鹽指數檢測分析的具體影響,對用高錳酸鹽指數對水質斷面考核的可行性給出合理建議。委託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編制完成《艾比湖生態生態安全評估及環境狀況調查》,科學分析艾比湖生態安全狀況。
㈣加強水環境治理
2019年,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累計清理農村生活垃圾24.3萬噸,村內水塘118口,村內淤泥4.6萬噸,畜禽養殖糞汙等農業生產廢棄物5.1萬噸;開展「廁所革命」狠抓落實,全州完成新建改建農村廁所23030座,累計投入改廁建設資金6099.64萬元。開展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規範調整工作,調整後全州禁養區、限養區減少2個,面積減少375.24平方公裡。對散養密集區養殖戶採取分戶收集糞便汙水集中處理,2019年博樂市小營盤鎮養殖基地,51家養殖戶建成儲糞池89個。嚴格控制農業面源汙染,開展化肥零增長行動,全州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210萬畝,配方肥施用90萬畝,實施水肥一體化176萬畝,有機肥施用面積115萬畝,化肥利用率達40.2%。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全州共放置殺蟲燈5700餘盞,張貼黃板22.4萬張,農藥利用率達39%。博樂市金三角工業園區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已投入使用。
㈤加強生態修復治理
取締違法違規漁業養殖項目,減少人工養殖對入湖水質的幹預。全部拆除保護區溼地恢復區內所有漁業養殖生產生活設施。開展專項保護行動,減少人類對野生植被的損害。通過多方宣傳,發動群眾,源頭治理,堵防打結合,盜採盜挖野生植物的違法違規行為明顯大幅減少。增加林草植被覆蓋,提高水源涵養和防風固沙能力。入湖河口溼地恢復2萬畝,對拆除裸露區域實施植被恢復,種植梭梭林1千餘畝。科克巴斯陶生態移民房屋拆除區域,胡楊大面積自然恢復。
㈥加強執法監管
按照2019年自治州水行政執法巡查方案,分季度分階段開展河道、水資源、水土保持專項執法督查,全方位地開展水行政執法工作。全州各級水行政部門共出動執法人員509人次,出動執法車輛173車次,累計巡查河湖岸線509公裡,巡查水域面積1239平方公裡,糾正違法違規行為7起,立案查處水事違法案件3起。採取兵地聯合執法、隨機抽取執法人員等手段,開展河道管理、水資源管理、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執法,提升全員執法能力,及時公開執法信息,做好來信來訪工作,認真接受社會監督;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印發河道、水資源、水土保持專項執法督查意見6份,並開展執法「回頭看」,開具告知類水行政執法文書30份,管理相對人都已履行。採取明察暗訪機制,夜間執法、防查並重等手段。進一步加大了河道違法採砂、水工程管理範圍違建項目的查處力度,對發生在鄉鎮場一級支流河段的2起河道違法採砂案直接介入,當事人積極配合,整治了現場,使鄉鎮場領導更加明確了河長制工作的管護職責任務;對1起水工程管理範圍的違建項目及時進行制止,挽回企業業主640萬元的經濟損失,避免了政府賠償;並函告了州、市相關部門,起到了以點帶面的輻射效果,做到了執法中宣傳,宣傳中執法的作用。有效維護河湖管理秩序,自治州與兵團第五師建立兵地聯合執法共享平臺,不斷完善兵地會商、聯合執法、聯合檢查和信息共享等工作機制,通過兵地、部門間聯合執法,執法能力和執法水平不斷提高,執法效果明顯提升。
三、存在的問題
㈠ 部分河湖長履職意識和責任意識淡薄。推進河湖長制核心是責任、關鍵是落實。從整體來看,我州河湖長履職壓力傳導逐級弱化,即上級河湖長重視程度高,部分基層河湖長推動工作力度不夠,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對生態文明建設和打贏「三大攻堅戰」、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意義認識不到位、履職意識和責任意識不強、牽頭謀劃、綜合協調、推動落實的作用發揮不夠充分。部分河湖長履職不到位,定期巡河形式化,巡查不全面不徹底,頻次不足,巡河質量難以保證,巡河(湖)日誌記載內容不詳實,具體問題、配套措施、督辦落實等主要內容缺失,對自己負責的河道還未能真正做到「底數清、問題明、措施實」,影響到河湖長制工作的整體推進。
㈡河湖長制工作運行機制尚不完善。當前我州河湖長制工作仍處於摸索嘗試階段,還未能真正做到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運行。一是監督考核機制不健全。目前我州河湖長制工作監督考核制度雖已初步建立,但沒有緊密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差異化的考核指標,沒有將考核結果作為黨政領導幹部和部門綜合評價的重要依據,對河湖長履職情況的檢查督導、考核評價流於形式。二是河湖治理資金不足。個別縣市未將河湖治理資金納入地方政府財政預算,基層河(湖)長巡查缺少工作經費,不能保證巡河常態化,影響了河湖長制工作的有序推進。
㈢聯動監管機制尚未形成。河長制湖長制為系統性工作,需要兵地配合統籌治理、相關成員單位協作配合。目前,各成員單位宣傳工作不夠到位,尤其是對農村生活水環境保護治理的宣傳引導不足,群眾參與度不高,依然存在生活垃圾傾倒河道現象,個別部門對河湖長制工作任務、措施、形式、內容等尚不能全面掌握,「共抓共管共治」的聯動監管機制尚未形成,還需持續用力。
四、下一步工作計劃
㈠ 夯實河湖長責任,健全責任體系。各級河湖長制辦公室要統領河湖長制工作的組織實施,發揮好組織協調和平臺樞紐作用,進一步細化責任清單,制定差異化的考核指標,配合紀委監委完善責任追究與問責機制,從嚴檢查督導,倒逼責任落實,讓河湖長制工作真正「落地見效」。堅持「一把手」抓和抓「一把手」原則,把責任和壓力一級一級傳導下去,促使各級河湖長全面落實主體責任,充分認識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對打贏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完善水資源保護與發展中長期規劃,把提升水環境列入到發展全局中統籌考慮,切實當好「巡河、治河、管河、護河」第一責任人,履行好河湖的「管、治、保」三項職責。各級河湖長應經常深入河道巡查了解所管河段突出問題,特別是要加強已整治河道的「回頭看」工作,認真研究對策措施,做到情況明、責任清、措施實、督查嚴,推動責任水域問題的不斷解決。
㈡加強協調聯動,匯聚聯防聯控的河湖保護合力。水生態治理「難度大、任務重、戰線長」,不僅要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還要用長遠的眼光、創新的思維,解決當下許多繁雜的治理難題。應當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完善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兵地一體、部門聯動的河湖長制工作機制,形成黨政牽頭、部門協同、協調一致,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不斷加大對河湖違法行為的聯合執法打擊力度,高質高效完成自己的「分內事」,著力構建起多部門共管共治的工作模式和聯防聯控機制。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公眾提升保護生態環境的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讓群眾成為河道監管的「千裡眼」,營造全民共管共護的良好氛圍,逐步構建起各區域、各部門、全社會「齊抓共管」的河湖保護新格局。
㈢ 完善管護機制,切實提升河湖長精細化管護水平。科學的日常管護機制是落實河湖長制工作的重要保障。要積極學習內地先進地區管水治水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州實際大膽創新實踐,認真總結一些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進行推廣。要注重河湖長專業技能培訓,提升河湖長專業化管護水平,增強管護實效。針對巡河(湖)機制不健全、制度不落實等問題,認真探索建立河湖日常監管巡查機制,整合基層治理力量,建立專職巡河(湖)員隊伍,切實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開展整治,實現河湖的日常化、精細化管理。
㈣ 開展綜合整治,確保水生態治理取得長效。持續開展河湖三年整治行動,堅持源頭治理與系統治理相結合,推動河湖治理成效,實現治理與發展雙贏。一是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圍繞農村垃圾、汙水、廁所「三大革命」,特別是河道兩岸村莊的環境整治,解決好農村生活垃圾的集中收置與處理問題。加快農村居民生活汙水管網建設和農村旱廁改造,使城鎮汙水管網逐步向農村集鎮、河道兩岸村落覆蓋延伸,讓垃圾、汙水遠離河道。二是大力提升治汙基礎能力,合理配置垃圾綜合利用和汙水處理設施,最大限度利用現有汙水處理廠,加快中水庫建設,努力實現全域水資源的二次利用。此外,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的管理與保護,加快推進水域劃界登記確權工作,依法釐清權屬、化解爭議,確保水域岸線確權登記結果合法準確。紮實推進河道固堤護岸等工程建設,在保障河湖生態安全、建立起完善的河湖生態體系的同時,促進人居環境的不斷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