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月18日消息(記者陳銳海)18日,記者從中國地震局獲悉,2018年我國大陸地區共發生16次5級以上地震,低於1950年以來年均24次的平均水平,也是近5年來唯一未發生6級以上地震的年份。2018年總體災情較過去5年均值明顯偏輕,未造成人員死亡、失蹤,共造成85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約30億元,較2017年減少80%以上。
其中,全年震級最高、災情最重的地震為發生於9月8日的雲南墨江5.9級地震,造成28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約為12.92億元。受傷人數最多的是8月13日雲南通海5.0級地震,共造成31人受傷。
從區域上看,2018年大陸地震災害主要發生在新疆、雲南、四川、吉林4個省份。各省份發生5級以上地震次數分別為4次、3次、2次、1次。其中,雲南和四川兩省份受災人數佔全國受傷總人數的97%,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至少佔全年經濟損失的70.6%。
時間分布上,據應急管理部此前消息,2018年上半年地震活動相對平靜,地震主要發生在下半年,8-10月大陸連續發生10次5級以上地震。
此外,中國地震局統計結果顯示,2018年臺灣及近海共發生15次5級以上地震,與歷史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其中,2月6日臺灣花蓮縣附近海域發生的6.5級地震,共造成17人死亡、227人受傷,是2018年我國災害程度最嚴重的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