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颱風乾旱地震地質災害等為主

2020-12-15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網訊來自應急管理部網站消息,2019年,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颱風、乾旱、地震、地質災害為主,森林草原火災和風雹、低溫冷凍、雪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全年相繼發生青海玉樹雪災、四川木裡森林火災、山西鄉寧和貴州水城山體滑坡、四川長寧6.0級地震、超強颱風「利奇馬」、主汛期南方多省暴雨洪澇、南方地區夏秋冬連旱等重大自然災害。全國自然災害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倒塌房屋數量、直接經濟損失佔GDP比重較近5年均值分別下降25%、57%和24%。

2019年全國自然災害主要特徵有:

洪澇災害「南北多、中間少」,中南、西南地區地質災害高發

2019年全國大部降水偏多,總體呈現「南北多、中間少」。其中,6月至8月,南方地區多輪降雨過程集中且重疊,主雨帶始終在廣西、江西、湖南等地徘徊,導致廣西、江西、湖南、貴州、四川5省(區)發生嚴重洪澇災害,造成較重人員傷亡和嚴重直接經濟損失。7月至8月,西北、東北等地出現持續性較強降雨,黑龍江、松花江等多條河流超警戒水位,農作物大面積受災。江蘇、安徽、湖北、河南、山東等長江以北至黃河流域多省汛期降雨量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少,洪澇災情為近年同期低值水平。此外,中南地區地質災害數量最多,西南地區地質災害造成的災害損失最重、因災死亡失蹤人數最多。總的看,2019年洪澇和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呈下降趨勢。

颱風生成多、登陸少,超強颱風「利奇馬」影響大

2019年共有5個颱風登陸我國,較多年平均偏少2個。5個登陸颱風強度整體偏弱,但第9號超強颱風「利奇馬」極端性特徵明顯,是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大陸地區強度第五位超強颱風,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16級(52米/秒),浙江、安徽、江蘇、山東部分地區降雨量達到350-600毫米,遠超當地歷史極值,造成浙江、安徽、福建、山東等9省(市)209.7萬人緊急轉移安置,1.5萬間房屋倒塌,13.3萬間不同程度損壞。此外,2019年深入內陸西行颱風少,除8月份超強颱風「利奇馬」和10月份颱風「米娜」給浙江、江蘇等地帶來較強降雨外,無其他颱風深入長江中下遊等地,一定程度上缺少颱風降雨,加劇了長江中下遊地區旱情發展。

旱情階段性區域性發生,南方地區夏秋冬連旱嚴重

2019年相繼發生冬春旱、夏秋冬旱兩次階段性和區域性乾旱過程。2月至5月,東北地區遭遇春旱,雲南大部、四川南部等地出現冬春旱。5月至8月,江淮黃淮等地溫高少雨,其中山西、河南等地旱情較重,出現階段性夏伏旱。7月下旬以來,湖北東部、湖南中東部、江西大部、安徽南部、福建中北部等地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5月至9成,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同時上述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造成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發生近40年來最為嚴重的伏秋連旱。總的看,乾旱雖造成部分地區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減產,但對全年全國糧食豐收大局未造成明顯影響。

西部地區地震活動較為活躍

2019年我國大陸地區共發生20次5級以上地震,其中6級以上地震2次,未發生7級以上地震。西部地區5級以上地震佔全國總數的85%,其中,4月24日西藏墨脫縣6.3級地震,是2019年震級最高的地震,造成墨脫縣少量房屋裂縫損壞。6月17日四川長寧6.0級地震,是2019年災情最重的地震,造成13人死亡,3500餘間房屋倒塌,22.3萬間房屋不同程度損壞。此外,2月24-25日四川榮縣4.7級、4.3級和4.9級地震,5月18日吉林松原5.1級地震、9月8日四川威遠5.4級地震、10月28日甘肅夏河5.7級地震、11月25日廣西靖西5.2級地震、12月26日湖北應城4.9級地震等也造成一定損失。

風雹災害時空分布相對集中,低溫冷凍和雪災顯著偏輕

2019年全國共出現37次強對流天氣過程,較近5年均值偏少,風雹災害時空分布較為集中。時間集中發生在4月至8月,區域集中在華東、華中和華北等地,內蒙古、河北、天津、北京、遼寧等地都曾遭遇超10級大風,造成局地損失較重。低溫冷凍和雪災災情主要集中在年初,影響西北地區東部、東北、黃淮、江淮、江漢等地,青海、山西、內蒙古、陝西、湖南、雲南部分地區農作物遭受低溫凍害和雪災影響。與近5年均值相比,低溫冷凍和雪災災情顯著偏輕,農作物受災面積、直接經濟損失分別減少70%和84%。

森林草原火災態勢總體平穩,發生數量和受害面積實現「雙下降」

2019年全國共發生森林火災2345起,其中重大火災8起、特大火災1起,受害森林面積13505公頃。與2018年相比,森林火災次數減少133起、降幅5.4%;受害森林面積減少2804公頃、降幅17.2%。全國共發生草原火災45起,其中重大火災1起、特大火災2起,均為境外火燒入引發,受害草原面積約66705公頃。

相關焦點

  • 2018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以洪澇、颱風災害為主
    經核定,2018年,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颱風災害為主,乾旱、風雹、地震、地質、低溫冷凍、雪災、森林火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全國1.3億人次受災,589人死亡,46人失蹤,524.5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9.7萬間房屋倒塌,23.1萬間嚴重損壞,120.8萬間一般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20814.3千公頃,其中絕收2585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644.6億元。
  • 2019年全國自然災害情況:洪澇災害「南北多、中間少」
    人民網北京1月16日電 (記者孝金波)2019年,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颱風、乾旱、地震、地質災害為主,森林草原火災和風雹、低溫冷凍、雪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全年相繼發生青海玉樹雪災、四川木裡森林火災、山西鄉寧和貴州水城山體滑坡、四川長寧6.0級地震、超強颱風「利奇馬」、主汛期南方多省暴雨洪澇、南方地區夏秋冬連旱等重大自然災害。
  • 2019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公布 超強颱風「利奇馬」等入選
    光明網訊應急管理部近日公布2019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記者了解到,2019年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颱風、乾旱、地震、地質災害為主,森林草原火災和風雹、低溫冷凍、雪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全年十大自然災害包括:1909號超強颱風「利奇馬」;6月上中旬廣西廣東江西等6省(區)洪澇災害;貴州水城「7?23」特大山體滑坡災害;四川「8?20」強降雨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7月上中旬長江中下遊洪水;南方地區夏秋冬連旱;四川長寧6.0級地震;四川木裡「3?30」森林火災;山西鄉寧「3?15」滑坡災害;青海玉樹等地雪災。
  • 應急管理部發布2019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
    應急管理部發布2019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2019年,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颱風、乾旱、地震、地質災害為主,森林草原火災和風雹、低溫冷凍、雪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全年相繼發生青海玉樹雪災、四川木裡森林火災、山西鄉寧和貴州水城山體滑坡、四川長寧6.0級地震、超強颱風「利奇馬」、主汛期南方多省暴雨洪澇、南方地區夏秋冬連旱等重大自然災害。
  • 2019年中國十大自然災害 颱風/洪災/地震等傷亡慘重
      2019年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颱風、乾旱、地震、地質災害為主,森林草原火災和風雹、低溫冷凍、雪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  據統計,超強颱風「利奇馬」是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大陸地區強度處第五位的超強颱風,共造成浙江、山東、江蘇、安徽、遼寧、上海、福建、河北、吉林9省(市)64市403個縣(市、區)1402.4萬人受災,因災死亡
  • 我國雲貴高原是地質災害最為多發地區,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並存
    第一類是氣象災害,包括颱風、洪澇、乾旱、低溫凍害、冰雹等災害;第二類是地質(地貌)災害,包括火山噴發、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災害;第三類是生物災害,包括鼠災、蟲災等災害;第四類是海洋災害,包括海嘯、海冰、災害性海浪、風暴潮等災害。
  • 2019年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1.3億人次受災
    新華社北京1月16日電(魏玉坤、譚涵文)記者16日從應急管理部獲悉,應急管理部近日會同國家減災委成員單位對2019年全國自然災害情況進行會商分析。經核定,2019年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1.3億人次受災,909人死亡失蹤,528.6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
  • 2019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公布,超強颱風「利奇馬」列第一
    2019年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颱風、乾旱、地震、地質災害為主,森林草原火災和風雹、低溫冷凍、雪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經應急管理部會同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紅十字會總會、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等國家減災委成員單位會商核定,全年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1.3億人次受災,909人死亡失蹤,12.6萬間房屋倒塌,農作物受災面積19256.9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270.9
  • 2019全國十大自然災害公布,颱風「利奇馬」在列
    2019年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颱風、乾旱、地震、地質災害為主,森林草原火災和風雹、低溫冷凍、雪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  2019年十大自然災害  1.1909號超強颱風「利奇馬」  8月10日1時45分,「利奇馬」在浙江省溫嶺市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為16級(52米/秒)。
  • 2019全國十大自然災害公布,颱風「利馬奇」在列
    央視新聞1月12日消息,2019年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颱風、乾旱、地震、地質災害為主,森林草原火災和風雹、低溫冷凍、雪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2019年十大自然災害1.1909號超強颱風「利奇馬」8月10日1時45分,「利奇馬」在浙江省溫嶺市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為16級(52米/秒)。此後於11日20時50分在山東省青島市沿海二次登陸,中央氣象臺13日6時對其停止編號。
  • 應急管理部公布2019年十大自然災害 超強颱風「利奇馬」等上榜
    人民網北京1月14日電 日前,記者從應急管理部獲悉,2019年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颱風、乾旱、地震、地質災害為主,森林草原火災和風雹、低溫冷凍、雪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1、1909號超強颱風「利奇馬」1909號超強颱風「利奇馬」於2019年8月4日9時在菲律賓以東洋面上生成,5日18時加強為強熱帶風暴級,6日21時加強為颱風級,7日9時加強為強颱風級,7日15時加強為超強颱風級。在24小時內由強熱帶風暴級快速增強至超強颱風級。
  • 應急管理部發布2020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
    我國氣候年景偏差,主汛期南方地區遭遇1998年以來最重汛情,自然災害以洪澇、地質災害、風雹、颱風災害為主,地震、乾旱、低溫冷凍、雪災、森林草原火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2020年全國自然災害主要特點有:一、主汛期南方地區遭遇1998年以來最重汛情,洪澇災害影響範圍廣,人員傷亡較近年顯著下降2020年,全國共出現33次大範圍強降水過程,平均降水量689.2毫米,較常年偏多11.2%,為1961年以來第三多。
  • 民政部國家減災辦發布2016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
    經核定,2016年,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颱風、風雹和地質災害為主,旱災、地震、低溫冷凍、雪災和森林火災等災害也均有不同程度發生。從災種上看,乾旱、地震災害損失明顯輕於「十二五」時期均值,颱風、低溫冷凍和雪災損失基本持平或略偏輕,但風雹、洪澇和地質災害損失明顯偏重;從時間上看,重大災害過程主要集中在6-7月,其中7月份暴雨洪澇災害突發連發,災情發展迅猛,單月死亡失蹤人口、倒塌房屋數量和直接經濟損失均佔全年災害總損失的近5成,較「十二五」同期均值增長1倍以上;從區域上看,各地區災情差異較大,西南和西北地區災情與「十二五」均值相比明顯偏輕
  • 應急管理部發布2020年11月全國自然災害情況
    近日,應急管理部會同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氣象局等部門對11月份全國自然災害情況進行了會商分析。11月份,我國自然災害災情總體偏輕,以低溫冷凍和雪災為主,洪澇、乾旱、森林火災、風雹、颱風、地質災害等也有發生。
  • 不想回首的2020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會商結果出爐
    近日,經應急管理部會同其他國家減災委成員單位會商核定,2020年,我國氣候年景偏差,主汛期南方地區遭遇1998年以來最重汛情,自然災害以洪澇、地質災害、風雹、颱風災害為主,地震、乾旱、低溫冷凍、雪災、森林草原火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
  • 應急管理部:2020年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1.38億人次受災
    人民網北京1月8日電 (薄晨棣)應急管理部今天發布2020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2020年,我國氣候年景偏差,自然災害以洪澇、地質災害、風雹、颱風災害為主,地震、乾旱、低溫冷凍、雪災、森林草原火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
  • 2019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公布
    A+ | A- 【十大自然災害發布】2019年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颱風、乾旱、地震、地質災害為主,森林草原火災和風雹、低溫冷凍、雪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經應急管理部會同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紅十字會總會、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等國家減災委成員單位會商核定
  • 應急管理部公布2020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颱風「黑格比」等上榜
    2021年1月2日,應急管理部對外公布2020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長江淮河流域特大暴雨洪澇災害、颱風「黑格比」等上榜。 紅星新聞記者從應急管理部獲悉,2020年,我國氣候年景偏差,主汛期南方地區遭遇1998年以來最重汛情,自然災害以洪澇、地質災害、風雹、颱風災害為主,地震、乾旱、低溫冷凍、雪災、森林草原火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經應急管理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衛生健康委、統計局、氣象局、銀保監會、糧儲局、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和政治工作部
  • 懷特島火山強烈噴發,為什麼紐西蘭是火山和地震災害多發的國家?
    我們根據自然災害的成因,可以把自然災害分為氣象災害、地質地貌災害、生物災害和海洋災害等分類,其中氣象災害和地質地貌災害是影響範圍最廣的兩類自然災害。紐西蘭懷特島火山噴發氣象災害包括洪澇、乾旱、颱風、寒潮、凍雨、沙塵暴等分類;地質地貌災害包括地震、火山噴發、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分類。
  • 2020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公布,颱風「黑格比」等在列
    新京報訊(記者 羅曉靜)長江淮河流域特大暴雨洪澇災害、颱風「黑格比」……今天(1月2日)下午,應急管理部對外公布2020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據統計,與近5年均值相比,2020年全國因災死亡失蹤人數下降43%,其中因洪澇災害死亡失蹤279人、下降53%,均為歷史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