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工程累計實現地稅收入7.32億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日前,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第十五節沉管終於完成安裝,不僅是現場的技術專家們激動流淚,後方負責管理該工程的珠海市地稅局工作人員也由衷感動。六年來,他們與現場的技術專家、施工人員一起見證著「大橋崛起」。

  為服務和管理好這項世界級重大工程建設的稅收工作,珠海地稅創新服務,實施專業化管理、探索個性化服務、實行嚴謹的績效考核。截至今年2月底,整個工程項目累計在珠海地稅繳納稅收7.32億元,成為珠海地稅穩定的收入增長點,對珠海的財稅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他們不像稅務官,更像是服務員」

  「港珠澳大橋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設的世界最長跨海大橋,關注度很高。在稅收管理和服務中,任何細小的不足都會被放大。」珠海地稅管理該工程的建安組組長李新民說。不僅如此,該工程總投資超過726億元,涉及生產、製造、建築、安裝、設計、諮詢等10多個領域,僅主體工程總、分包單位就多達300家,涉稅業務複雜多樣,對稅務人員的能力和智慧要求特別高。

  六年來,通過專業化管理、個性化服務、嚴謹的績效考核,珠海地稅有效促進了各項工作改革創新和提質增效。截至2015年2月底,整個工程項目累計在珠海地稅繳納稅收7.32億元。

  「他們不像稅務官,更像是服務員。打了這幾年交道,我們成了好朋友。」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融資財務部副部長蔡曉波說。

  大橋主體工程總承包單位——中交股份項目總經理部財務總監謝臣偉說:「珠海地稅提供的貼身納稅輔導、特殊的綠色通道服務,讓我們辦稅感到放心,納稅感到安心。」

  以績效考核驅動重大項目專業化管理

  如今在大橋工程各單位的財務人員手中,都有一本由珠海地稅編制的《港珠澳大橋工程涉稅法律法規、稅收政策及文件匯總》。

  每次下戶輔導,稅務人員會從匯總手冊中抽取相關文件,並整理列印出《相關稅收政策一覽表》。納稅人看完這張表,就知道自己應該交什麼稅、依據是什麼、該怎麼交。

  不僅如此,珠海地稅還創建了《港珠澳大橋工程信息簡報》和《港珠澳大橋工程基礎信息表》,通過各大媒體搜集大橋建設信息,第一時間核對並掌握工程最新進展,夯實專業化管理基礎;同時建立大橋工程支付調查和稅收監控「兩本臺帳」跟蹤管理,實現對工程稅收的動態監控。

  這是珠海地稅以績效考核驅動重大項目按流程管理的縮影。該局將重大項目的稅源管理作為深入推進專業化管理改革的試驗區,通過實施績效管理,實現無縫隙閉環監控,增強了稅收管理員嚴格執行項目徵管有關規定的自覺性,也方便納稅人對其涉稅事項和辦稅流程瞭然於胸,從源頭上有效防控了稅企雙方的稅收風險。

  「層層聯動」保障稅收管理順利進行

  面對這個規模龐大的世界級特大工程,項目管理員曾碰到無數令人困惑的難題。珠海地稅沒有讓管理員單兵作戰,而是形成「管理員—建安組—分局—區局—市局—省局」層層聯動機制,充分發揮團隊的戰鬥力。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項目某外國設計公司,派人到中國承擔設計工作,認為派員到境內的天數較短,達不到個人所得稅納稅條件,拒絕在境內申報納稅。當時,基層項目管理員陳鐵堅對此類非居民業務接觸不多,擔心在政策上把握不準,及時向單位反饋情況。

  珠海地稅獲悉後,多次集體討論研究並請示省局,明確了徵收個人所得稅的依據;在談判階段再次發揮團隊優勢,與該單位委派的稅收中介機構進行磋商和納稅輔導,最後成功說服該外國公司按規定繳納稅款。

  「管理好大橋工程,我們最大的感受是,離不開各級領導、部門對我們的鼎力支持,以及全體幹部職工通力合作。」李新民說。(撰文:陳 曉 孫幼嬌 李新民 陳鐵堅)

相關焦點

  • 港珠澳大橋進入「下半場」 「超級工程」力爭實現「世界級運營」
    新華社廣州10月26日電 題:港珠澳大橋進入「下半場」 「超級工程」力爭實現「世界級運營」新華社記者周強 王攀24日港珠澳大橋全線通車運營後,這個「超級工程」「由建轉營」進入「下半場」。用好管好大橋,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重要作用,「一流橋梁」將如何實現「一流運營」服務?(小標題)科技創新為動力 實現運維智能化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是連接粵港澳三地,集橋、島、隧為一體的大型跨海通道。由三地共同組建的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負責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
  • 港珠澳大橋:超級工程飛架三地
    這個顯著地標性建築群彰顯了建築之美和藝術之美,是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的關鍵一環,更是世界跨海大橋建設史上的超級工程。鑄就「鋼筋鐵骨」400多項新專利,7項世界之最,整體設計和關鍵技術全部自主研發,科研創新可謂港珠澳大橋建設的題中之義。
  • 超級工程的跨越者——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總工程師林鳴
    第一集《超級工程的跨越者》中,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總工程師林鳴講述了這項世界級工程從技術積累幾乎空白到最終實現跨海通衢的偉大曆程。由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辦公室指導,中國經濟信息社出品,瀘州老窖·國窖1573全程支持的《講述中國故事》26日正式開播。第一集的講述人是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工程師林鳴。
  • 港珠澳大橋
    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是中國第一例集橋、雙人工島、隧道為一體的跨海通道。    港珠澳大橋工程包括三項內容:一是海中橋隧主體工程;二是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口岸;三是香港、珠海、澳門三地連接線。
  •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新華社廣州7月7日電(記者周強、胡林果)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7日正式貫通,這也意味著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實現了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在當天的貫通儀式上,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朱永靈表示,歷經7年多建設,至此整個港珠澳大橋的工程性風險徹底消除,今年底將具備通車條件。
  • 港珠澳大橋
    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開工建設;大橋於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正式通車。港珠澳大橋造價超過720億元人民幣,由中央以及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出資興建,計劃收費50年。大橋於2003年8月啟動前期工作,2009年12月開工建設,籌備和建設前後歷時達十五年,於2018年10月開通營運。大橋主體工程由粵、港、澳三方政府共同組建的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負責建設、運營、管理和維護,三地口岸及連接線由各自政府分別建設和運營。
  • 世界的奇蹟——港珠澳大橋
    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被英國《衛報》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堪稱世界橋梁建設史上的巔峰之作——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全程55公裡。它集橋、島、隧於一體。有了它,連港珠澳,長虹臥波,天塹南北,通途無阻。
  • 港珠澳大橋配套電源工程介紹 可實現多迴路供電
    隨著港珠澳大橋年底具備通車條件的日子臨近,大橋各個配套項目建設也有序推進著。28日,記者從港珠澳大橋口岸人工島輸變電站工程的施工現場獲悉,在9月28日實現10千伏開關站投產後,擁有兩路110千伏電源的口岸人工島輸變電站將於11月底竣工投產。
  • 中國又一「奇蹟工程」,投資高達4000億,港珠澳大橋被趕超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速度可謂是一日千裡,短短40年時間,不僅解決20多億人口的溫飽問題,還在諸多領域實現了重大突破,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基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便被賦予了一個「基建狂魔」的稱號,聽起來有些誇張,但卻也是大家對我國基建技術的高度認可。
  • 中國又一世界級基礎工程 港珠澳大橋投資超700億
    中國又一世界級基礎工程 港珠澳大橋投資超700億   可以這樣描述港珠澳大橋:這是中國繼三峽工程、青藏鐵路、京滬高鐵之後的又一個世界級基礎工程。
  • 港珠澳大橋傳來最新消息…
    港珠澳大橋傳來最新消息… 2020-10-22 21:3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世界史上最貴的大橋,港珠澳大橋厲害之處在哪?
    D、2019年12月10日,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工程榮獲「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E、2020年8月,港珠澳大橋榮獲「2020年國際橋梁大會(IBC)超級工程獎」。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裡程最長、沉管隧道最長、壽命最長、鋼結構最大、施工難度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科學專利和投資金額最多的跨海大橋;大橋工程的技術及設備規模創造了多項世界記錄。港珠澳大橋於2009年12月15日動工建設; 於2017年7月7日實現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於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開通運營。
  • 澳門第4條跨海大橋工程競投 將連接港珠澳大橋
    澳門第4條跨海大橋工程競投 將連接港珠澳大橋 2019-03-01   中新網3月1日電 據《澳門日報》報導,近日,澳門連接澳凼的第4條跨海大橋設計連建造工程,收到7份有意競投的申請書,建設辦將會先進行首階段的資格甄選,再進行判標,預計2019年第4季度完成工程判標,施工期最長為1440天。
  • 港珠澳大橋的資料_2020年港珠澳大橋的資料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人工島設計創新 5. 沉管預製廠設計創新 6. 隧道基礎設計創新 7. 沉管設計創新 8.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裡,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港珠澳大橋開通在即 你關心的都在這裡!  被稱為"世界奇蹟"的 港珠澳大橋究竟多壯觀? 真容終於全面亮相了!  ▼   ▲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
  • 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一周年!
    其中,10月7日驗放出入境車輛超過4100輛次,刷新2019年「五一」假期創下的超過3900輛次的最高紀錄。作為連接粵港澳大灣區的黃金通道,大橋的開通使港珠澳形成「一小時生活圈」,廣闊的伶仃洋,由此天塹變通途。一年來,每逢周末、節假日,越來越多香港居民選擇經港珠澳大橋自駕車來內地旅遊、探親、經商。
  • 港珠澳大橋通車 旺丁不旺財?
    來源:財華網2018年10月23日,熙熙攘攘的珠海迎來各方賓客,見證港珠澳大橋的開通儀式。「一橋拉動,珠三角西部棋子全盤皆活」。東起香港口岸人工島,向西橫跨伶仃洋連接珠海和澳門人工島,止於珠海洪灣,港珠澳大橋連接粵港澳三地,與9月23日通車的廣深港高鐵一起構成大灣區發展的戰略布局。據報導,港珠澳大橋通車後,穿梭巴士「金巴」已超出負荷,大量旅客在香港、珠海及澳門口岸滯留,足見火爆程度。
  • 港珠澳大橋鋼筋_2020年港珠澳大橋鋼筋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裡,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曾刊登記者莎拉·拉扎勒斯的文章,題為《造價200億美元的「臍帶」:中國公布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文章稱,港珠澳大橋是中國發展自己的粵港澳大灣區宏偉計劃的核心,它希望這一地區的技術創新和經濟發展成就可媲美舊金山、紐約和東京的灣區。
  • [分享]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資料下載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實踐與體會》的報告。 專2017年6月8日,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全線貫通在即。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它的美麗、雄偉世人有目共睹,但在實現這份美麗的過程中,那些辛酸和勵志的故事,卻鮮為人知,10月6日東南衛視《中國正在說》節目上,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林鳴先生,向全國觀眾講述了這項超級工程背後的故事。
  • 港珠澳大橋將實現珠海澳門與香港陸路對接 (1/7)
    港珠澳大橋將實現珠海澳門與香港陸路對接 (1/7) "← →"翻頁
  • 港珠澳大橋九州航道橋段主體工程完工
    記者21日從中國中鐵大橋局獲悉,港珠澳大橋九洲航道橋斜拉索已全部安裝完成,由其承建的全長近7公裡的港珠澳大橋九州航道橋段主體工程順利完工。為克服施工區域海況惡劣、地質結構複雜等特點,工程採取了顛覆性施工方法。  中鐵大橋局港珠澳大橋項目經理譚國順介紹說,確定墩位運用了空間測量技術,偏差不到1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