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崎原子彈五個微妙歷史細節:日本二次遭核爆,杜魯門竟感到吃驚

2020-12-07 陶慕劍地球觀察

今年是二戰結束75周年,也是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周年。1945年8月9日11時02分,一枚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由美軍第509大隊的「博科之車」號B-29轟炸機投在日本九州島的長崎市,23萬人口中有10餘萬人傷亡或失蹤,其中至少6到8萬人死亡,城市60%的建築物被毀。

在這個歷史事件中的背後,存在著不少細節故事,很多人可能至今還不了解。這些細節有時能揭露出我們看不到的一些點滴歷史真相。

第一,長崎遭到原子彈轟炸,杜魯門竟然感到意外和震驚

外界可能意想不到,作為美國軍事最高負責人——總統杜魯門,在聽到日本遭到第二次原子彈轟炸時,竟然是吃驚的!

事實上,對廣島和長崎使用原子彈,都經過了杜魯門親自授權。當時,在麥克阿瑟等高級將領的鼓吹下,為避免美軍登陸日本可能遭到的巨大傷亡,推動日本無條件投降,杜魯門不顧戰爭部長史汀森、艾森豪和一些科學家的反對,同意了在日本使用原子彈,並且批准了目標城市的最終名單。

但是這種「授權」關係卻非常微妙,當時美國總統在對於「何時何地」使用原子彈,並不能提前知曉。

8月6日,美軍B-29在廣島投下原子彈,然後不到72小時,長崎又遭到原子彈攻擊。這個速度是杜魯門沒有想到的。「授權隨時使用原子彈」,相當於杜魯門給美國軍方幾張空白支票,但沒想到軍方用得這麼大方!這才是杜魯門震驚的!

為此,杜魯門完全收回了使用核武器的授權。此後,美軍在何時何地使用核武器,必須由美國總統親自批准。此舉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國軍方肆無忌憚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

第二,長崎原本是核爆優先級最低的城市

眾所周知,美國在使用原子彈轟炸廣島和長崎前,有一份攻擊目標的城市名單。最早的候選名單有17個之多,按優先級排分別是東京、川崎、橫濱、名古屋、京都、大阪、神戶、廣島、吳、下關、山口、八幡、小倉、熊本、福岡、長崎、佐世保。長崎,在其中的優先級是墊底的。

但是,在綜合文物保護、戰後管理、城市規模以及爆炸評估需要等因素後,美國原子彈目標選定委員會最後選擇了廣島、小倉、新瀉和長崎。長崎雖然不幸入選,但依然是優先級最低的一個。

美軍第二次投擲原子彈,首選目標原本是九州的小倉市。小倉擁有大規模兵工廠,以及鐵路車輛廠、機械加工廠和發電廠。長崎雖然也擁有三菱重工的海軍兵工廠,但總體戰略價值也低得多。

不過,8月9日美軍B-29轟炸機攜帶「胖子」飛臨小倉上空時,卻被厚厚的雲層遮蔽了視線,無法找到投擲點。在最後一刻,B-29轟炸機調頭飛向了長崎。

最終,「博科之車」號轟炸機抵達長崎市上空,透過雲層的間隙,瞄準了在三菱海軍船廠以北2.5公裡的長崎市中心體育場跑道,扔下了原子彈「胖子」。

第三,長崎的三菱魚雷工廠安然無恙,至今仍在運營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原子彈轟炸主要目標的三菱重工船廠,在長崎核爆中損失慘重,但該廠最重要的魚雷製造廠卻安然無恙。

長崎是一個四周環山的海港,三菱重工長崎船廠利用這些山體,在戰爭後期挖掘了至少六條隧道,將魚雷製造廠和其他設施放置其中。當原子彈在長崎市區爆炸時,山體有效地阻擋了輻射和衝擊波的破壞,保住了山洞中的這些軍工設施。在長崎市區遭到重大人員傷亡後,這些隧道洞窟也迅速變成了救護傷員的臨時場地。

值得回味的是,長崎市保存下來的三菱魚雷工廠,一直持續運營到了當代。當前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主要魚雷武器,還是這裡生產的。

長崎市四周多山的地形,有效限制了核爆的波及範圍,使得長崎的人員傷亡大大少於廣島。另外,長崎市中心的幾座小型山體,也一定程度上阻擋了核爆衝擊波,使得該地的一些文物古蹟竟然能奇蹟倖存。其中,就包括了長崎一批著名的中國式古建築——「唐四福寺」。

第四,中國式「唐四福寺」,在核爆中大半倖存

長崎,在歷史上一直是日本最重要的對外通商口岸。即使是日本鎖國時期,也在長崎港保持著與中國、荷蘭的貿易交流。所以,長崎保留有大量明清時代的中國式古建築和西洋式古建築,是日本珍貴的文化遺產。

長崎最著名的中式建築,就是「唐四福寺」,分別是興福寺、福濟寺、崇福寺、聖福寺,均建造於明末清初時期。其中最早的興福寺,始建於公元1623年,福濟寺建於1628年,崇福寺建於1629年,聖福寺建於1678年。四大寺與其他一些中式古建築,是長崎「唐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一直是中國僑民的主要聚集場所。

在長崎遭到核爆時,福濟寺、聖福寺、興福寺、崇福寺分別距離核爆中心點2.4公裡、2.6公裡、3.4公裡和3.9公裡。原本最為壯觀的福濟寺,由於距核爆中心點最近,損害也最為嚴重,大部分主體建築都被毀。但臨近的聖福寺卻由於小山阻擋,僅受到輕度損害。

距離比較遠的興福寺和崇福寺,主體結構在核爆中大部分保持完好,內部文物損失也不大。可以說是不幸之中的萬幸。

戰後,「唐四福寺」基本都得到修繕,損毀最重的福濟寺也得到重建。至今這些古建築都是長崎市重要的遊覽景觀。

不過,相比於這些中式建築的幸運,長崎的西洋式古建築則遭遇了滅頂之災。

第五,長崎作為日本傳統天主教中心,教徒和教堂損失巨大

長崎作為日本古代重要的通商口岸,在日本戰國後期是最早傳入西洋文化和天主教信仰的地方。以長崎港為中心,天主教在日本安土-桃山時代曾一度傳遍了整個九州地區,進而擴展到了全國範圍。在16世紀後期,日本的天主教徒一度接近百萬之眾,很多日本大名和官員也接納了天主教信仰。

進入17世紀後,日本幕府開始在國內全面禁絕天主教,長崎等地的信徒也進入了長達兩百年的地下活動狀態。直到明治維新後,長崎的天主教文化才重新興盛起來。

在二戰時期,雖然日本和西方國家處於敵對關係,但長崎依然是日本最重要的天主教徒聚居區,擁有數萬名本地信徒。在長崎市分別建有兩座著名的天主教堂——大浦天主堂和浦上天主堂,分別建於1864年和1914年。

其中,建於明治維新初期的大浦天主堂,主要以紀念幕府時期的殉教者,又被稱為「二十六聖殉教者堂」,該教堂採用了日本少見的哥德式建築風格。後建成的浦上天主堂在樣式上比較新,但規模更大,號稱是當時「東洋第一大聖堂」。這兩座天主教堂承載了相當多的歷史意義,在西方也是十分聞名的。

不過,1945年在長崎投擲原子彈時,美國轟炸機根本不會考慮這些歷史文化意義,核爆中心距離浦上天主堂僅僅400米。原子彈爆炸後,近在咫尺的浦上天主堂和附近的天主教徒居住區瞬間湮滅。有統計稱,該區域的大約2萬名教徒中有1.5萬人被炸死。

距離核爆中心點約4.5公裡的大浦天主堂,同樣在劫難逃。儘管這個地點距離較遠,但大浦天主堂與核爆中心點之間一馬平川,中間還有毫無阻隔的海灣。採用高大的哥德式木結構的大浦教堂,可能由於建築太高,難以承受衝擊波的力量,建築幾乎全部倒塌,堂內裝飾用的彩色玻璃也四散飛濺(後來撿回了一些用於重建)。

戰後,兩座天主教堂都得到重建。其中,浦上天主堂由於臨近長崎核爆中心點,仿佛注視著坐落於數百米外的「原子爆彈落下中心地碑」。每年的8月9日,這兩座天主教堂也都會成為長崎市舉行紀念和祈禱活動的重要場所。(作者:陶慕劍)

相關焦點

  • 你知道長崎事件微妙的歷史細節嗎?中國建築竟然得以倖存
    但是在75年前的8月9號,美國將一枚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投向了日本九州島的港口城市長崎。也正是這次原子彈的投放,直接致使日本無條件投降,結束了抗日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戰場。對於我們來說是值得慶祝的事情,但是對當時居住在長崎的無辜日本市民來說卻是一輩子忘不掉的噩夢。他們無辜的為日本軍國主義和法西斯背上了罪惡的黑鍋,留下了無法磨滅的痛苦傷病和回憶。
  • 原子彈核爆廣島長崎:日本認為這是無辜的屠殺,美國為什麼認為這是...
    1945年8月6日,美軍在廣島投入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用於戰爭的原子彈,沒有經歷過原子彈爆炸的人會認為,這就是一顆名叫」小胖子「的炸彈,但對於生活在廣島經歷了核爆的人而言,這是打開地獄的鑰匙。
  • 1945年人類歷史上首枚原子彈核爆成功,隨後美國用於轟炸日本
    成功的製造出了歷史上的第一枚核彈,這一天標誌著核彈時代的開始。二十天後美國將成功製造的核彈投放日本廣島和長崎,美國對日核打擊是迄今唯一使用核彈的戰役。第一枚被用於核試驗原子彈被稱為三位一體,當時這枚原子彈能量相當於2萬噸TNT。
  • 原子彈核爆廣島長崎:日本認為這是無辜屠殺,美國為何認為是拯救
    1945年8月6日,美軍在廣島投入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用於戰爭的原子彈,沒有經歷過原子彈爆炸的人會認為,這就是一顆名叫」小胖子「的炸彈,但對於生活在廣島經歷了核爆的人而言,這是打開地獄的鑰匙。美國總統杜魯門所說的採取行動,就是要曼哈頓計劃,最初秘密計劃是要用原子彈摧毀日本。在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的強烈反對下,杜魯門不得不改變計劃,決定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兩個城市上空投擲原子彈。
  • 長崎原子彈被忽視的細節,西式教堂被徹底消滅,中式寺廟卻得以倖存
    說到原子彈,大家第一想到的一定是廣島和長崎,但你知道有一枚原子彈名叫"胖子"嗎?為此,十多萬人不知所蹤,或傷或亡,城市裡大半的建築物都被徹底摧毀。提到這個歷史事件,大家能想起來的只有原子彈的強大威力,卻忽視了一些點滴細節。
  • 諾貝爾和平獎頒給日本核爆倖存者 美:原子彈下無冤魂
    圖片:有記者問杜魯門總統除了核彈有沒有其他選擇,他說沒有,珍珠港的死難者也沒有其他選擇。日本近年來始終將廣島、長崎的核爆來說事,將自己打扮成戰爭受害者的模樣,但是卻重來沒有對自己戰爭挑起者、侵略者這個歷史角色予以承認,更對曾經犯下南京大屠殺這種罪惡予以否認。這種態度不但是官方、政客,在長期洗腦性教育下,民間也多持這種態度。
  • 還原歷史的真相:長崎被核爆只是個「意外」,美軍壓根不想轟炸長崎
    眾所周知,日本在二戰末進行了一場驚天豪賭。在廣島遭遇美軍核爆之後,原本應該投降的日本選擇了一場豪賭,賭美國只有一顆原子彈。 所以當時日本高層對於廣島遭遇的一切,解釋為遭遇了一顆巨型隕石的撞擊。不得不說,當年的日本高層的確是夠瘋狂的,也正是因為這一場豪賭,讓另外一座城市也遭遇了廣島的下場。
  • 廣島核爆沒什麼,日軍根本不服,長崎再現蘑菇雲,日本徹底慫了!
    美國總統杜魯門沒有耐心再等下去了,既然日本負隅頑抗,那就用具有毀滅性的手段在最短的時間裡結束這場戰爭。美國將廣島定為首選目標,這是一座陸軍之城,有很多重兵都在此地,且此前它從沒有經歷過大規模的轟炸,建築都保存的比較完整。因為這些原因,美國認為這裡是試驗原子彈威力最好的地點。
  • 長崎原本可以避免第二顆原子彈打擊,卻作死失去了三次機會,天意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日本遭遇了原子彈轟炸。這是人類文明發展至今,唯一遭受核打擊的國家。遭受轟炸的城市是長崎和廣島,其中,廣島是第一個被原子彈轟炸的城市,所以更為被人銘記。不過,今天要講的是第二個城市——長崎。原本,這顆原子彈可以避免的。
  • 原子彈救了日本——寫在廣島和長崎被原子彈攻擊75周年紀念日之際
    我曾經在原子彈幫了日本大忙——感嘆日本的絕佳國運一文中談到原子彈對日本的幫助。而這兩天(8月6日和8月9日)是廣島和長崎被原子彈攻擊75周年的「紀念日」,我整理了一下之前寫的文字重發於此: 一 眾所周知,在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兩天,由美軍轟炸機投放的兩枚原子彈分別在廣島和長崎爆炸,造成廣島十萬人死亡和長崎四萬人死亡。
  • 美國投原子彈前警告過日本嗎?廣島的第一顆是突然打擊
    「核爆史記」之:美國投原子彈前警告過日本嗎?廣島的第一顆是突然打擊文/快哉風很多人有一個錯覺:認為美國在對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之前,都曾明確警告過日本人。日本人為何無視敦促?因為死豬不怕開水燙,美國人已經「警告」過無數次了。
  • 細數日本長崎避免被原子彈襲擊的三次機會,背後全是大國博弈
    其實背後的原因不僅僅是日本不投降,還有大國博弈。今天我們來細數長崎本可以逃過厄運的三次機會以及背後的大國博弈。 第一次機會 1945年7月26日,中英美三國頒布《波茨坦公告》,公告的內容很簡單,只有一條,那就是日本必須無條件投降。
  • 長崎核爆,真的只針對民用設施嗎?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張仲麟】7月末,正值酷暑之際,我的日本九州遊來到了長崎這一站。長崎作為日本最早開放的港口城市,在日本歷史中有著獨特的地位,然而其最廣為人知的原因卻是——它是唯二遭到原子彈攻擊的城市之一。
  • 美國曾給了日本三次機會避免長崎被核爆,為何日本沒有珍惜?
    在聊起核武器這個話題的時候,是絕對離不開廣島和長崎這兩個城市的。 因為這兩座城市是人類目前唯二被核彈"實戰"過的城市。 但少有人知的是,廣島在被核平以後,美國至少給了日本政府三次機會,讓其避免長崎再次被挨核的命運。
  • 美國曾給了日本三次機會讓長崎避免被核爆,為何日本沒有珍惜?
    在聊起核武器這個話題的時候,是絕對離不開廣島和長崎這兩個城市的。因為這兩座城市是人類目前唯二被核彈"實戰"過的城市。但少有人知的是,廣島在被核平以後,美國至少給了日本政府三次機會,讓其避免長崎再次被挨核的命運。
  • 撕開廣島核爆真相的照片
    1945年8月6日,美國將當時人類發明的最具殺傷性的武器用於實戰,一顆重達5噸的原子彈在日本廣島34萬平民頭上爆炸,時至今日22萬人為此喪生。此舉加速日本投降和二戰的結束,也讓數十萬無辜平民成為炮灰。本文將摘選美國《生活》雜誌拍攝的關於廣島原子彈爆炸事件的著名照片,帶您回顧那段歷史。
  • 原子彈下無冤魂,廣島、長崎為何「有幸」被美軍選為核爆的城市
    為了加快戰爭進程,減少美軍的傷亡人數,促使日本儘早投降,同時也為了威懾蘇聯,著眼戰後自身全球政治格局和話語權,美國決定對日本實施原子彈轟炸。長期以來,我們都知道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軍分別日本廣島、長崎兩座城市投下了原子彈,使之稱為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核攻擊原子彈爆炸,造成兩座城市被毀,滿目瘡癀,屍橫遍野。
  • 日本長崎紀念核爆炸75周年,安倍晉三的發言為何遭指責?
    【編輯/周曉宇 統籌/王梅梅】8月9日,「原子彈爆炸75周年遇難者悼念暨和平祈願儀式」在日本長崎市和平公園舉行。曾遭受原子彈轟炸的被爆者,以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68個國家的代表等出席了這一儀式。長崎核爆累計死難者達18餘萬8月9日上午11時02分,長崎核爆倖存者和其他在場人員為7萬多名死難者默哀一分鐘。紅船編輯部了解到,今年為了防止新冠病毒感染,儀式會場上沒有設置普通民眾的席位,出席儀式的人士只有500人左右,相當於往年的約一成。
  • 廣島長崎遭核爆場面,數萬人瞬間蒸發,走出陰影的日本女人和美軍
    廣島原子彈爆炸觀測圖。第二次世界大戰末的1945年8月6日、9日美軍在日本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促進了日本投降的進程。原子彈爆炸後的廣島,屍堆如山。這是離核爆中心點稍遠一點的情景,原子彈爆炸中心區域,強烈光波使成千上萬人雙目瞬間失明,6千多度的高溫,把一切都化為灰燼。
  • 核爆後的廣島和長崎慘狀至今歷歷在目:難怪到現在日本對美國都心生...
    1945年8月6日與8月9日,美軍的B-29轟炸機分別在日本的廣島與長崎上空投下原子彈。長崎遭受核彈轟炸後的6天、也就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今天是日本投降72周年紀念日,這裡為大家展示遭核彈轟炸後的廣島與長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