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崎原子彈被忽視的細節,西式教堂被徹底消滅,中式寺廟卻得以倖存

2020-12-19 騰訊網

說到原子彈,大家第一想到的一定是廣島和長崎,但你知道有一枚原子彈名叫"胖子"嗎?為此,十多萬人不知所蹤,或傷或亡,城市裡大半的建築物都被徹底摧毀。提到這個歷史事件,大家能想起來的只有原子彈的強大威力,卻忽視了一些點滴細節。

美國軍方使用原子彈,那是杜魯門絕對認可的,但聽說第二枚原子彈炸了時,他竟然感到非常吃驚。事後了解,杜魯門是同意美國軍方可以對日本使用原子彈,對但並不知道是何時何地。

他沒有料到美國軍方如此大方,間隔72小時投放了兩枚原子彈,先是廣島,後是長崎,杜魯門事發後才意識到自己的話相當於給了美軍空白支票。為此,杜魯門將核武器的使用權全部收回,對使用的時間地點嚴格把控。

實際上,美軍不是抓鬮抽籤隨意選取的投放城市,投放前有至少17個城市被列入了名單,值得一提的是,在眾多城市當中,長崎的優先等級最低。美軍對於城市的選取考慮了文物保護、戰後管理、城市規模、爆炸後評估等多方面因素,最後選定了廣島、小倉、新瀉和長崎,不過長崎依然不被美軍在意。

其實當年美軍看中的是小倉市,有兵工廠有鐵路、有機械廠也有發電廠,戰略價值極高。偏偏投放當天雲層遮蔽視線,找不到投擲點,最終無奈扔給了長崎。

有一點很值得聲明,選定長崎自然有重點轟炸目標,即三菱重工船廠,長崎損失那樣嚴重,可該廠最關鍵的魚雷製造廠卻得以倖免。這一點要感謝地形優勢,長崎四周環山,該廠戰後挖掘了六條以上的隧道,魚類製造廠就在其中,山體阻擋了輻射與衝擊波,保住了該廠。時至今日,該廠仍在運營。

最有意思的是,長崎市內還有一些小型山體,為此人員傷亡都比廣島要少上許多,該地的某些文物古蹟也得以倖存,這裡面就包括中國古建築,唐四福寺。

也許大家會好奇,為什麼長崎有那麼多的中式古建築,這也要得力於長崎的地理優勢。長崎從古至今都是日本價值極高的對外通商口岸,哪怕當年日本搞封鎖政策,長崎與荷蘭還有中國仍在進行貿易交流,長崎因此而保留了許多明清時期的中式古建築。

其實在長崎還有很多西式建築,但當年它們可沒有中式建築這樣幸運。長崎是日本傳統天主教中心,有上萬名信徒聚居於此。但美國當年可不在意這一點,天主教堂的位置與投放點極近,中間又是一馬平川,沒什麼阻擋物,西式教堂被徹底消滅也就不難理解了。

相關焦點

  • 你知道長崎事件微妙的歷史細節嗎?中國建築竟然得以倖存
    但是在75年前的8月9號,美國將一枚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投向了日本九州島的港口城市長崎。也正是這次原子彈的投放,直接致使日本無條件投降,結束了抗日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戰場。對於我們來說是值得慶祝的事情,但是對當時居住在長崎的無辜日本市民來說卻是一輩子忘不掉的噩夢。他們無辜的為日本軍國主義和法西斯背上了罪惡的黑鍋,留下了無法磨滅的痛苦傷病和回憶。
  • 長崎原子彈五個微妙歷史細節:日本二次遭核爆,杜魯門竟感到吃驚
    在這個歷史事件中的背後,存在著不少細節故事,很多人可能至今還不了解。這些細節有時能揭露出我們看不到的一些點滴歷史真相。長崎市四周多山的地形,有效限制了核爆的波及範圍,使得長崎的人員傷亡大大少於廣島。另外,長崎市中心的幾座小型山體,也一定程度上阻擋了核爆衝擊波,使得該地的一些文物古蹟竟然能奇蹟倖存。其中,就包括了長崎一批著名的中國式古建築——「唐四福寺」。
  • 原子彈爆炸時,躲入水中是否能活命?長崎核爆倖存少女給出答案
    事情還要回溯到1945年8月6日和9日,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因為多方面的原因,美國向日本的廣島、長崎兩座城市分別投放了一顆原子彈。原子彈的投放讓廣島、長崎兩座城市瞬間變成了一片廢墟,日本政府以及日本的民眾完全不可能預料到這一切的發生,一時間,廣島和長崎兩座城市死傷慘重,有人因為飛彈的巨大威力去世,也有人因為奇蹟而倖存了下來。
  • 歷史上的今天:日本長崎被美軍投下的原子彈瞬間夷為平地
    72年前的今天,1945年8月9日上午11時02分,美軍在日本長崎市投下第二枚原子彈。原子彈在長崎上空500米的高度爆炸。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二次將原子彈用於實戰,也是到目前為止的最後一次。圖為美軍轟炸機拍下的原子彈爆炸後升起的蘑菇雲。圖為原子彈爆炸前,長崎市浦上谷地的航拍圖。
  • 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的女性倖存者
    8月6日至9日,距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美國向廣島和長崎的日本城市投擲原子彈相距已有75年。記錄的死亡人數是估計數字,但據認為,在爆炸中,廣島350,000人口中約有14萬人喪生,長崎至少有74,000人死亡。
  • 原子彈爆炸後百年不能住人,廣島長崎卻如此繁榮?原因很簡單
    26:59 來源: 子周說史 舉報   二戰時期,為了加速日本投降,所以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扔下兩顆原子彈
  • 日本廣島和長崎紀念原子彈爆炸75周年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在日本城市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日本隨後在8月14日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走向結束。一般認為廣島的35萬人口當中有14萬人死於這次原爆,長崎則至少有7.4萬人。核彈之後,核輻射另外造成數以千計的人死於其他疾病。這兩次原子彈攻擊令亞洲的戰爭迅速走向終結,日本於1945年8月14日向盟軍投降。不過,有批評者指,日本在原爆之前就已經臨近投降。那些在原爆中生還的人們被稱作「被爆者」(hibakusha)。
  • 美軍可以在廣島長崎使用原子彈,為何不敢在越戰中使用原子彈?
    美軍可以在廣島長崎使用原子彈,為何不敢在越戰中使用原子彈?美軍可以在廣島長崎使用原子彈,為何不敢在越戰中使用原子彈?越南戰爭的結果,是美軍在長達20年的時間裡,付出了約5.8萬名士兵的生命以及兩千多億美元的軍費開支之後,仍舊沒能消滅在南越的北越滲透武裝人員。
  • 美國投原子彈,為何不炸日本軍營?反選擇炸平民眾多的廣島、長崎!
    二戰末期,美國向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兩顆原子彈。原子彈的爆炸,讓超過30萬日本人瞬間喪命。而原子彈爆炸的影響,更是延續到了如今。自古以來,戰爭是政治的延續,發動戰爭是為了達成一定的政治目的。而戰爭的最有效、最根本手段是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顯然,美國選擇用原子彈炸日本平民眾多的廣島和長崎,違背了戰爭的最有效、最根本手段。
  • 曾經被美軍用原子彈轟炸的廣島和長崎,如今是什麼樣子?
    在二戰早期,廣島人口達到了46萬,由於廣島有大量的日軍倉庫,也是日軍的通訊、存儲中心與集結區域,因此成為美軍首先使用原子彈的目標。1948年8月6日早上,在遭到原子彈轟炸時,廣島市區幾乎被夷為平地,當場被炸死的就有8萬人,到1945年年底又有7萬人死於原子彈轟炸的後遺症。
  • 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75周年
    美國在8月6日至9日向廣島和長崎的日本城市投擲原子彈,距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已有75年。記錄的死亡人數是估計數字,但據認為,在爆炸中,廣島350,000人口中約有14萬人喪生,長崎至少有74,000人死亡。炸彈釋放的核輻射在隨後的幾周,數月和數年內使成千上萬人死於放射線疾病。
  • 長崎,原子彈爆炸後的73年
    爆破原子彈的地點,一要威懾日本,二要考慮戰後對日本的控制,另外還需考慮城市的軍需優勢,地形等等條件。據說,當時美軍一度選擇將原子彈扔到京都,那裡是東京被重創後日軍的武裝重鎮,但京都歷史悠久,炸京都對日本人的民族情緒衝擊太嚴重,遂放棄。長崎這才進入了美軍的原子彈名單當中。
  • 原子彈炸後百年內不能住人,如今廣島和長崎住滿了人,啥情況?
    1945年,美國因為不想再拖延戰爭增加傷亡,所以就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兩座城市投下了原子彈。隨著原子彈的爆炸,日本的戰爭夢徹底破碎,日本政府宣布投降。而原子彈的爆炸帶來了幾十萬人的死亡,同時還有大量的輻射,讓大多數日本民眾留下了後遺症。按照美國的研究,原子彈爆炸之後百年內都不能住人,那為何如今廣島和長崎卻住滿了人呢?
  • 長崎原子彈爆炸倖存者的自述:請人類不要再製造「怪物」了
    而當年美國投射在廣島、長崎的兩顆原子彈造成了無數傷亡,也加速了日本的投降。雖然如今廣島、長崎事件都過去70多年了,但原子彈的陰影還籠罩在日本人身上,一位叫谷口曄的倖存者就通過媒體說出了自己的故事。1945年原子彈投在長崎時,谷口曄才16歲,是一位郵遞員。
  • 都說原子彈威力極大,為何廣島和長崎在短時間內,就有人生活了?
    車諾比核電站洩漏之後就產生了非常嚴重的核汙染,知道現在被汙染的地方還不能供人類生存,即使做好了全套防護進入這片地區也有可能會被核汙染波及,據了解,這片地區的核汙染要徹底消失的話還要再等上百年,但是,在強烈的核輻射面前,曾經被美國原子彈轟炸過的日本廣島和長崎卻早就恢復了昔日的車水馬龍,現在這兩座城市還是日本的繁華都市,廣島和長崎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 日本長崎:教堂婚禮見證愛情
    時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希望到海外教堂舉辦婚禮,既可以圓自己純白式結婚儀式的夢想,感受教堂的神聖與莊嚴,將此珍貴時刻留作人生永恆的回憶,又可享受浪漫的蜜月。筆者認為,位於日本九州的長崎可作為圓夢的選擇。這裡既有恢弘雄偉的中國寺院,也有富麗堂皇的天主教堂。既有高懸大紅燈籠、飄溢中國菜餚芳香的中華街,也有花木扶疏、曲徑幽雅的荷蘭坂。
  • 日本長崎-很多人都不知道這裡其實很美,自由行價格還超省,4天3晚3000元都不到!
    公園內有一尊和平祈念雕像花了五年時間,於在1955年完工,青色和平祈念像右手指著天空,左手向一旁平伸,表示原爆的威脅不再世界才得以享受和平。它向訪客表達了煦煦愛意及佛的慈悲,也表達對殘酷戰爭的控訴,期許世界和平早日來臨。欲了解有關長崎原子彈爆炸的事,除了可去參觀長崎原子彈爆炸資料館外,還可以去和平公園和原子彈落下中心碑看一看。那裡有和平祈禱像等。和平之泉裡擺放著世界各國的象徵和平的紀念品。
  • 發現東亞(四五)︱從長崎到密蘇裡號:日本的戰敗
    1945年8月9日上午11時02分,美軍在日本九州的長崎,投下原子彈。長崎瞬間化為火海。讓我們關注一個細節:長崎的原子彈(綽號「胖子」),投在浦上地區,原爆點在浦上天主教堂500米的上空。這座教堂始建於19世紀後期,由當地的教徒籌資購地。浦上居民多數信教,其祖輩就是在1638年島原之亂後移居過來的。
  • 當年美國為何沒把原子彈丟在東京,而選擇了廣島長崎
    1945年8月6日、8月9日兩天,蘑菇雲先後在日本的廣島、長崎兩座城市騰空而起,幾乎在轉瞬之間,整個城市被夷為平地,大多數的建築都被摧毀,前前後後超過二十萬人直接喪命,受到原子彈驚人威力的震懾,日寇的心理防線被逐漸打破,加速了投降的腳步。
  • 原子彈下寸草不生?別再被騙了!70年後廣島和長崎長這樣!
    若說在二戰後期,日本已經開始精疲力竭,而最後給了日本致命一擊的,則是美國向日本長崎、廣島投放的兩枚原子彈了。為了加快戰爭的結束,美國研製了名為」胖子「和」小男孩「的兩個原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