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名家,總是城市最好的代言人,土耳其與帕慕克、上海與張愛玲、香港與金庸……波蘭的克拉科夫,近年的榮譽市民便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辛波斯卡(Wislawa Szymborska)。
「這樣的篤定是美麗的,但變化無常更是美麗。」幾米《向左走向右走》的故事,便是由辛波斯卡的《一見鍾情》得到啟發。辛波斯卡雖不在克拉科夫出生,但一生也活在這裡;克拉科夫的優美與sophisticated,其實也像詩,層次豐富,非兩語三言說得清,更非一天半晝走得完。我們在波蘭十天,陰晴不定時陰時雪,來到克拉科夫,無常天氣終於穩定下來,給了我們美麗的天空。
該沒有人異議,克拉科夫是波蘭最有名的城市,旅客來波蘭,或會省掉首都華沙,卻不能錯過它。克拉科夫歷史悠久,在11至16世紀是波蘭首都,也是少數波蘭能避過二戰摧的古城。
貴為古都,古蹟特別多,在1978年,它的古城(historic centre)與埃及金字塔、中國長城等共12處遺址,被選入世界遺產的首批名單,重要地位可見一斑。世遺古城名人輩出克拉科夫至今仍是波蘭的文化之都,名人輩出,除了長居於此的辛波斯卡與另一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米洛茲(Czeslaw Milosz)外,還有在克拉科夫出生的導演波蘭斯基、居住逾40年的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以及提出日心說的天文學家哥伯尼(Copernicus)等等。
最難得是,克拉科夫的古城並不是只有遊客沒有居民的樣辦城市,相反是充滿活力的「年輕」城市。不像許多歐洲古城,市中心其實已挪到現代新區,古雅舊城淪為遊客樂園,「克拉科夫至今,市中心仍在古城」,導遊Mateusz驕傲地說。而且,克拉科夫出了名大學多,城市人口裡約十分之一為學生。這年輕的氣氛,從入城一刻便能感受到。
克拉科夫的大學,最有名的肯定是Jagellonian University,創於1364年,是波蘭第一所大學,也是歐洲數一數二的古老大學。它的舊校園現時已改為博物館。山上大教堂國王長眠地古城在1257年規劃,面積約4萬平方米,是歐洲最大的中世紀廣場,無論日夜均是熱熱鬧鬧。四周樓房大多有五六百年歷史,其中以建於13世紀的教堂St.Mary&39;s Church漂亮宏偉,卻不是克拉科夫最重要的教堂,華威(Wawel)山上的華威大教堂(Wawel Cathedral)才是。
在17世紀前,華威城堡是波蘭長達5世紀的權力中心,它的大教堂面積不算大,卻是大部份波蘭國王加冕與安葬之地。王宮重建帶文藝復興色彩華威城堡據說始建於11世紀,像大多數城堡,它居高臨下,過去這是軍事需要,現在則是遊客最愛的觀景臺,它的看點多,悠悠河水在腳下走過,也有中世紀重建的王宮,請來義大利設計師,採用當時流行的文藝復興風格,牆上有斑斕彩繪。陽光灑進來,彩繪更是好看。
克拉科夫有遊客喜愛的元素,它漂亮,博物館藝廊很多,還好走易行,景點都在咫尺之間,它古老卻又年輕,在中世紀修道院旁,不難發現酒吧。克拉科夫特別受到歐洲遊客喜愛,「在歐洲人眼裡,克拉科夫的吸引力就有如布拉格」,Mateusz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