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與武漢「黃鶴樓」相似的樓宇在廣州,登頂360度看美景

2020-09-03 慕小晴


在廣州市中心有一座樓宇與武漢的「黃鶴樓」相似,登頂即能360度觀看美麗的羊城廣州。一座座密集的高樓大廈與湖光山色盡在眼底,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它外觀與「黃鶴樓」有幾分的相似,但與黃鶴樓的名氣比起來,還是弱了一些。有許多人們都不知道這座樓宇。


這座樓宇名為「鴻鵠樓」,位於廣州麓湖公園聚芳園內。相信很多朋友都去過麓湖公園,但是大多數人都沒有去過這座樓宇。今天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這座與「黃鶴樓」相似的鴻鵠樓。



最近我來到了廣州的麓湖公園,麓湖公園湖光山色,非常的美麗。在公園內部,沿著麓景路走到麓景北路,就能看到聚芳園了。只見聚芳園內種植了許多的綠樹,這些綠樹都高大粗壯,平整翠綠的草坪是一大片,整個園區都整潔美麗。


在聚芳園內根據地圖指南往裡走,就能前往鴻鵠樓。樓宇建在大鴻鵠山山頂,需要登山才能到達樓宇。到達山腳下,會有一個鐵門,上面牆壁上寫著開放的時間是6:00-18:00,觀賞的朋友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觀看時間。


通過鐵門往裡走,正式到達大鴻鵠山了,裡面會有條分岔路,中間豎著指示牌,分別寫著「翠雲亭」和「鴻鵠樓」。這兩條上山路都能前往鴻鵠樓,選擇其中一條往上走就行。下山的時候,往另一條路走,這樣兩邊景色都能看到了。



不得不說,上山的山路還是比較崎嶇的。不過上山路有平整的石階,只要掌握好節奏,慢慢向上走還是不成問題的。上山中途還有休息區,休息區有石板凳,可以坐在此處休息片刻再往上走。從山腳到山頂用時20分鐘左右,途中並沒有補給點,建議帶點水還有食物,補充能量。



雖然登山的過程是艱辛的,但是登上山頂看到鴻鵠樓時,心情還是愉悅並且有成就感的。只見鴻鵠樓是一座具有嶺南文化特色的塔式樓宇,主體建築平面基本呈方形,略有撇角,呈八角外形。門口兩柱子上還刻有「立雨立晴麓湖鴻鵠成雙壁,揚風揚月珠水雲山第一樓」,是取「北有黃鶴,南有鴻鵠」之意。




鴻鵠樓與黃鶴樓相似,樓閣在建築設計上都繼承了我國古典園林建築風格,具有濃厚的民族形式和地方格調。整個建築立面構圖優美,比例勻稱,頗有節奏和韻律感。鴻鵠樓一共有五層,第三、四、五層都能觀看到廣闊的廣州美景。



在鴻鵠樓上,一覽眾山小,山頂的清涼的山風陣陣吹來,好是舒爽涼快。在此地可以看到廣州的新城區和舊城區,看到整個麓湖公園的湖光山色,360度都能觀景,非常的美麗。只是鴻鵠樓高度略高,且樓宇沒有防護欄,觀景是無障礙的,但是需要注意安全。我在樓宇上觀景除了讚嘆美麗的風光外,確實還略有害怕。



在鴻鵠樓觀賞完羊城美景後,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下山了。我這次上山在分岔路選擇的是上鴻鵠樓的山路,所以下山我就選擇另外一邊翠雲亭的山路往下走。下山明顯比上山舒適許多,沿途風景美好,都是綠樹成蔭。



下山途中還能看到「翠雲亭」。翠雲亭是一個小樓閣,只有兩層。在此可以稍作休息,再往下走。在樓宇二層,能觀賞到周邊綠樹景色,景色宜人。在二層能與鴻鵠樓對望,在這裡能拍到鴻鵠樓的全貌,拍攝位置絕佳。


在翠雲亭往下走,就離剛進來的鐵門很近了,很快就能下山,結束愉快的旅程了。


鴻鵠樓不被許多人知道,它地理位置優越,就在廣州市區中心的麓湖公園聚芳園內。與武漢的黃鶴樓相似都是古色古香的古典樓閣,連名字也盡為相似。登上樓頂,景色優美,湖光山色,城市風貌盡在眼底。


那麼,你去過廣州麓湖公園內的鴻鵠樓嗎?你對鴻鵠樓的印象如何?你覺得鴻鵠樓與武漢的黃鶴樓有相似之處嗎?如果有機會你想不想來鴻鵠樓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哦!

相關焦點

  • 武漢又多了個新地標,明天開放!可360度鳥瞰東湖美景
    度鳥瞰東湖山水美景今天(17日)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現場體驗「東湖之眼」坐上櫻花粉的座艙360度鳥瞰東湖山水美景這個摩天輪有什麼亮點?歡樂叢林公司執行總經理宋君勇向長江日報記者介紹,「這個點位相對來說是東湖中心的地方,能夠以新的視野欣賞東湖四大景區的美景。」當摩天輪轉到最高點時,方圓20公裡的東湖美景盡收眼底。以「東湖之眼」為圓心,向東是山巒疊翠的磨山和馬鞍山森林公園,向西是碧波萬頃的東湖和聽濤景區,向南為櫻花園和武漢大學,向北則是草長鶯飛的東湖落雁景區。
  • 「武漢,我們回來了!」他們達成重聚之約,夜登黃鶴樓賞江城美景
    武漢晚報訊(記者葉飛豔 通訊員江朝)「重聚之約達成,武漢,我們回來了!」11月14日晚,北京醫院國家援鄂醫療隊一行20餘名隊員受邀,與來自武漢同濟醫院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及全國老年醫學專家共百餘人,時隔半年暢遊這座曾為之「拼過命」的城市,體驗《夜上黃鶴樓》,欣賞武漢夜景。他們感慨說:「這裡很美,歡迎大家來武漢打卡遊玩。」
  • 「美麗武漢」振翅黃鶴樓
    文/藍月光「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遠遠地,看到一座金碧輝煌的樓閣挺立於蛇山之上時,腦子中就飛出這詩句,如黃鶴振翼於九天之上。「黃鶴樓。」三個楷書大字,傲視天地。日色下,樓宇高高聳立,翹角飛簷,金光燦燦,身姿翩然,似若大鵬,隨時要振翅飛去。一座靜的樓,滿蘊著激情靈動的豪情、昂揚向上的氣勢,這樣的樓,也只有黃鶴樓吧。黃鶴樓歷史悠久,傳仙人王子安在燕子磯得道成仙,駕黃鶴而去。
  • 武漢的黃鶴樓,已不僅僅是一座樓,還有著獨特的意義
    突然對一個人提起黃鶴樓,那麼他們肯定不知道黃鶴樓是哪裡的,但是你說是蛇山上面的黃鶴樓,那麼他肯定也不知道是哪裡的,可是你要是提到武漢武昌是黃鶴樓,那麼一定會有人知道,黃鶴樓到底有什麼魅力,能讓杜甫和李白還有許多的詩人都在詩裡面提及無數次,相信黃鶴樓一定有它自己獨特的魅力,能夠徵服像這樣的詩仙和詩聖
  • 武漢A級景區免門票,武漢黃鶴樓公園介紹
    武漢A級景區眾多,而武漢黃鶴樓公園,屬於A級景區中最有文化氣息的景點,多少文人騷客為之鐫文寫詩,而其中崔顥的《黃鶴樓》更是流傳千古,讓我先一起欣賞一下。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樓,在於它的歷史氣息,而非黃鶴樓之建築,所以遊玩黃鶴樓,重點在於傾聽和觀看,感受文人騷客的雅致詩韻,而並非不停拍拍拍的模式。黃鶴樓,立於武漢長江大橋頭,登頂黃鶴樓,你可以看到萬裡長江第一橋,滾滾長江東逝水,一橋飛架南北,從此天塹變通途。
  • 熟識的武漢,陌生的黃鶴樓
    在武漢生活了幾十年,從上學時經過黃鶴樓,到現在每天上下班都要路過黃鶴樓,黃鶴樓成了最眼熟的武漢景點。小時候有到黃鶴樓遊覽一番的念頭,現在這年頭消失殆盡,甚至都懶得去看一看,主要是現實中太多黃鶴樓的圖片和文字,構成了我心中的黃鶴樓形象,我以為自己知道了黃鶴樓景區的一切。 今年的疫情對武漢市旅遊業構成衝擊。武漢市政府放開黃鶴樓景點的售票入園的規定,採用免票預約入園的政策。
  • 乘地鐵看武漢-武漢黃鶴樓
    提到黃鶴樓,武漢人肯定心中十分糾結,好像我身邊大部分土生土長的武漢人,他們的口中說99%的武漢本地人不會去黃鶴樓,究竟是為什麼呢?可能說起來比較複雜,而我雖然生在武漢長在武漢,但父母給我一再強調的是故鄉,而我確實是把那一方故土刻入心中,所以我也不適合回答這個問題……但自黃鶴樓景區免費開放,那裡據說是人滿為患,也逃不脫「真香定律」,而我這段時間也比較閒暇,自然也免不了俗,隨意進去看看吧……
  • 屢毀屢建的黃鶴樓,蘊含著武漢重啟的希望
    蛇山之巔,黃皓磯上,高達51.4米的黃鶴樓傲然聳立。極目遠眺,長江與漢水交匯,滾滾東逝水,盡收眼底。那種開闊的視野所帶來的滿心的灑脫與曠達,在樓宇之中感受來自江水的絲絲氣息,讓人精神為之一震。但很多身居武漢的本地人卻對遊覽黃鶴樓沒有多大的興趣,甚至多了幾許排斥心理。究其原因,除卻本地人大都不遊覽本地名勝的不成文慣例之外,更多的是因為,現在的黃鶴樓並非最初的那座樓宇,而是在1985年才建成的仿樓。
  • 黃鶴樓
    這幾天武漢一直高溫三十六七度,以為旅遊的人不會太多,看來我想錯了,黃鶴樓的名氣遠遠勝過天氣的熱度。不過因為臨江邊的緣故,天氣也沒我們想像的難以忍受。按捺不住心情,快步向這個慕名已久的樓宇走去。不到百米,黃鶴樓赫然矗立在面前。通體黃色,飛簷重疊,好不威武。黃鶴樓最早建於三國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國時期是用來瞭望的軍事樓。統一後就成了觀賞之樓。
  • 輝煌的荊楚人文之旅~暢遊武漢——黃鶴樓
    黃鶴樓位於武昌蛇山之巔,氣勢輝煌,與西邊腳下的武漢長江大橋成一條直線,站在樓頂,長江與武漢三鎮盡收眼底,美景無限。作為武漢知名的景點,大部分人都抱著打卡的心態前來一睹為快。剛好趕上五一假期的人潮,實在是驚人的壯觀,甚至超過景區本身。
  • 武漢35年歷史的黃鶴樓,只是一座仿古建築,為何依然如此火?
    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這座城市中又有著豐富多彩,典雅秀美的景觀,而其中,幾乎每一個到武漢旅遊的人都會去到這個地方,那就是武漢的黃鶴樓,武漢黃鶴樓非常有名,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它本是一座仿古建築而已,為何現在卻如此之火,那我們就來了解下黃鶴樓的前世今生吧。
  • 這是一座全中國人都銘記的城市:「九省通衢」—江城武漢
    旅行是一段慢下來的時光,是一次放空的說走就走;尋找一座陌生的城市,卸下一身積攢的倦憊;聽一首老歌,漫步在一條老街,無閒事掛心頭,盡享人間好時節。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堅毅而美好的城市——武漢!>年初的疫情讓大家重新認識了武漢,這座城市以堅毅的身姿在抗疫前線搏鬥,為守護全國人民而付出了太多的傷痛,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一座美好的城市。
  • 除了黃鶴樓,武漢不少酒店也佔據最佳觀景位置,站在這裡極目楚天舒
    長江日報-長江網訊(記者塗為 楊曉雨)昨日,長江日報以《鸚鵡洲大橋頂部可飽覽武漢美景,200平方米塔頂觀景平臺何時向遊客開放》為題,介紹了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社員胡長燦開放鸚鵡洲長江大橋塔頂高空觀景平臺的建議,引來一個話題,讓市民和越來越多的遊客換一個角度看看日益美麗的武漢
  • 援漢戰疫英雄分享黃鶴樓夜景給北京家人 如今的武漢復甦夜景太美了
    11月14日晚,北京醫院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一行20餘名隊員受邀,與來自武漢同濟醫院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及全國老年醫學專家共百餘人,時隔半年暢遊這座為之「拼過命」的城市,體驗《夜上黃鶴樓》,欣賞武漢夜景。他們感慨說:「這裡很美,歡迎大家來武漢遊玩。」疫情期間,北京醫院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義無反顧奔赴武漢抗疫第一線。
  • 武漢黃鶴樓,登高望江流,黃鶴亦知返,乾坤映九州
    武漢黃鶴樓是南方三大名樓之首(另兩座是南昌騰王閣和湖南岳陽樓),黃鶴樓始建於公元223年,至今已有近1800年的歷史。千百年來,歷經戰亂兵火,天災地震,致黃鶴樓數度焚毀,各朝各代亦屢毀屢建。一百多年前最後一次損毀讓我們失去了黃鶴樓,1985年最後一次重建(第十一次)讓我們找回了黃鶴樓,武漢不能沒有被譽為「天下江山第一樓」的黃鶴樓。看一下最後一次損毀(1884年)前的黃鶴樓,最後這次重建就是以此圖為藍本設計的。黃鶴樓原來是三層,重建後增加了二層,達到五層,更能體現黃鶴樓的氣勢磅礴與雄偉壯觀。
  • 廣州最高的園林建築,設計理念和武漢黃鶴樓看齊,但知道的人很少
    到廣州旅遊,登高望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這座一線城市規模宏大,被珠江水和白雲山所包圍,以往登高欣賞城市全景,一般都是上白雲山,或者登上廣州塔,其實廣州城內還有一個被很多遊客遺忘或錯過的瞭望勝地,它就是位於白雲山下,麓湖公園旁
  • 廣州最高的園林建築,設計時和武漢黃鶴樓看齊,但知道的人很少
    這座一線城市規模宏大,被珠江水和白雲山所包圍,以往登高欣賞城市全景,一般都是上白雲山,或登上廣州塔,其實廣州城內還有一個被很多遊客遺忘或錯過的瞭望勝地,它就是位於白雲山下,麓湖公園旁聚芳園大鴻鵠山上的鴻鵠樓。
  • 武漢黃鶴樓景區如何玩呢?跟我來!
    在50年代因建設武漢長江大橋時拆遷,從武昌漢陽門的江邊巨石上拆掉,在現在的位置新建現在的黃鶴樓,作為現代的我們,如何更優雅的打卡這個有電梯的現代仿古建築黃鶴樓?2、黃鶴樓坐落武漢長江邊的制高點蛇山之上,在黃鶴樓頂可以俯瞰長江兩岸的無限城市風光,感受大氣磅礴的大江大湖大武漢的氣勢。
  • 這座古建築與黃鶴樓、古琴臺並稱武漢三大名勝,但很低調鮮少認知
    武漢是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發祥地,武昌起義作為辛亥革命的開端,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武漢有許多的名勝古蹟,眾人所知的有黃鶴樓,不論是歷史還是知名度,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黃鶴樓、古琴臺和另外一座非常低調的古建築,並稱武漢三大名勝,但眾人皆知黃鶴樓
  • 武漢真正的第一名樓,因詩得名,是武漢人心中遠勝黃鶴樓的古建築
    如果不是今年初的突發事件,或許很多人對於武漢,一點也不了解,唯一可能聽說過的,就是武漢的黃鶴樓了。這座歷史名樓,已經有了好幾千年的歷史,因為一首古詩,讓很多人小的時候,對於黃鶴樓就有一種滿懷期待的感覺。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現在的黃鶴樓,跟古詩裡面的黃鶴樓,其實並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