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毀屢建的黃鶴樓,蘊含著武漢重啟的希望

2020-09-03 微星初現

蛇山之巔,黃皓磯上,高達51.4米的黃鶴樓傲然聳立。極目遠眺,長江與漢水交匯,滾滾東逝水,盡收眼底。

那種開闊的視野所帶來的滿心的灑脫與曠達,在樓宇之中感受來自江水的絲絲氣息,讓人精神為之一震。

黃鶴樓共有5層,每層大小屋頂交錯重疊,翹角飛舉,確似一隻只黃鶴展翅而去。



如今的黃鶴樓,已經放下了它的神秘,成為了遊客如織的玩樂場所,普通人也可以站在此地,感受一下遠處的海風攜帶而來的歷史的味道。

但很多身居武漢的本地人卻對遊覽黃鶴樓沒有多大的興趣,甚至多了幾許排斥心理。究其原因,除卻本地人大都不遊覽本地名勝的不成文慣例之外,更多的是因為,現在的黃鶴樓並非最初的那座樓宇,而是在1985年才建成的仿樓。

最早的黃鶴樓,本身是三國東吳時期為了抵禦敵軍而建的一個軍事設施,它最初承載的,是保衛家國的軍事職責。

後來,隨著三國歸於一統,黃鶴樓的原有功能被弱化。



來到唐朝之後,隨著時間的流逝,黃鶴樓也由過去的一個軍事哨所演變成了一個較為純粹的遊覽性場地、觀賞性樓宇。自此,上至朝廷官員、下至平民百姓,遊客的腳步一直在黃鶴樓上上下下,「遊必於是,宴必於是」的場景每天都在上演。

也是在這一時期,基本明確了黃鶴樓在此後歲月中的歷史定位,奠定了它在文化流淌過程中不可動搖的支柱性作用。

黃鶴樓的揚名,大概還是首推崔灝的《黃鶴樓》,一曲「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寫出了詩人此刻的「愁」,也賦予了黃鶴樓略帶憂鬱的氣質。


然而,黃鶴樓本身的木質結構也決定了它自身的脆弱度,讓它很難長時間地屹立於歷史長河之中而完好無損。

其實,據史料記載,在黃鶴樓建造至今的1700餘年之間,因為戰爭、興修水利等各種原因,黃鶴樓屢屢被摧毀。但是在被毀之後,它又一次次奇蹟般地復活,又舒展筋骨,重新傲立江邊,感受這歷史的浪潮一次次地拍打和吹拂。

在清代光緒年間的那場大火之後,化為灰燼的黃鶴樓在此地孤獨地喘息了100餘年。百年之後,武漢市政府又重新讓它站立了起來,它的巍峨雄偉,它的高傲熱情,又一次以一種完整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雄踞在長江之畔。


回首過往,有多少屋宇樓臺散落在歷史的縫隙中,再也沒有重見天日的機會,也從此永遠消失在了人們的記憶之中。而黃鶴樓,縱然歷經風風雨雨,起起落落,卻再一次展翅在人們的視野之中。

縱然它已經不是最初的模樣,但這千百年來,它身上所沾染的文化氣息,所蘊含的歷史底蘊也在這頂天的圓柱中、這翹起的飛簷裡,再一次地傳遞給現代化都市裡的人們,讓過去與現在於當下這一刻融為一體。

就在2020年新春伊始,新冠疫情在武漢集中爆發,疫情的急速蔓延意味著遊人如織的黃鶴樓極具傳染風險,根據安排,黃鶴樓閉門謝客。

就像它曾經經歷過的許許多多災難一樣,如今,它親眼目睹身旁的這座城市陷入危機之中。也正如這千年以來依舊屹立不倒的黃鶴樓之魂一般,它知道黑暗總會過去,黎明終將到來。


今年的6月1日,黃鶴樓再度打開大門,歡迎經歷過生死的人們來這裡,跟它互道平安,跟它握手擁抱。

站在樓宇之內,放眼望去,浪濤滾滾的江面上,一波波推送而來的,都是重啟的希望。

相關焦點

  • 湖北旅遊景點簡介:幾度戰亂興亡,屢建屢毀的荊州古城
    湖北旅遊景點簡介:幾度戰亂興亡,屢建屢毀的荊州古城荊州古城荊州古城是國內僅存的幾座完整的古城,是歷經世事滄桑後的珍貴遺存,也是荊楚文化的標誌之一。史載公元前689年,楚文王遷都郢,即荊州城北5公裡處的紀南城。公元前278年,秦國名將白起率軍攻佔郢都,秦統一後置江陵縣。在後世變幻莫測的歷史風雲裡,荊州城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 嶽陽有一建築久經滄桑、屢毀屢修,最後還被譽為了中國四大名樓
    它與江西南昌的滕王圖、湖北武漢黃鶴樓並稱"江南三大名樓」。嶽陽樓屢毀屢修,現在的嶽陽樓與主要為清朝時期的模樣。嶽陽樓一共三層。嶽陽樓是江南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的古建築,與黃鶴樓,滕王閣相化,嶽陽樓的建築尤顯其古樸風味。而嶽陽樓是純本結構,整座建築僅用木製的構件連接。在嶽陽樓中可以欣賞到中國建築中獨有的結構——鬥拱。由於古代中國建築中房簷很長,需要鬥拱對挑出的屋簷進行承託。
  • 武漢黃鶴樓,登高望江流,黃鶴亦知返,乾坤映九州
    武漢黃鶴樓是南方三大名樓之首(另兩座是南昌騰王閣和湖南岳陽樓),黃鶴樓始建於公元223年,至今已有近1800年的歷史。千百年來,歷經戰亂兵火,天災地震,致黃鶴樓數度焚毀,各朝各代亦屢毀屢建。一百多年前最後一次損毀讓我們失去了黃鶴樓,1985年最後一次重建(第十一次)讓我們找回了黃鶴樓,武漢不能沒有被譽為「天下江山第一樓」的黃鶴樓。看一下最後一次損毀(1884年)前的黃鶴樓,最後這次重建就是以此圖為藍本設計的。黃鶴樓原來是三層,重建後增加了二層,達到五層,更能體現黃鶴樓的氣勢磅礴與雄偉壯觀。
  • 千年歷史傳奇建築,江南三大名樓之一,重啟後的武漢等你來玩!
    當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一片鳥語花香之時,我們美麗的武漢於4月8日按下重啟鍵,伴隨著生機盎然,武漢回來了!陽光穿破雲層,照耀著光芒大地,武漢的櫻花正燦爛綻放著,這座久違了的城市正在向你招手,和小編一起領略武漢的獨特魅力吧!
  • 丹慧|武漢黃鶴樓開放夜遊,系1985年重建落成以來首次
    據新華社武漢消息,今年國慶、中秋雙節假期,國家5A級景區、武漢地標黃鶴樓將開放夜間遊覽。這是黃鶴樓1985年重建落成以來首次開放夜間遊覽。《夜上黃鶴樓》。遊客既可深入體驗黃鶴樓文化,在多個場景中拍照「打卡」,也可登樓賞月或縱覽長江燈光秀,從全新的視角體驗「大江、大湖、大武漢」的雄奇雋美。
  • 登黃鶴樓有感
    對黃鶴樓最初的印象始於這首廣為流傳的唐詩,以及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想像中的黃鶴樓似乎總是和哀愁離別掛鈎。前幾天去武漢特地拿了個黃昏登黃鶴樓。坐車到長江大橋,穿過戶部巷,上去一道很長的階梯就是黃鶴樓。五層飛簷,層層疊高,直聳雲霄,金色的琉璃瓦映著綠樹藍天,廊簷下銅鈴唱出悠悠歲月。
  • 遼寧山崗上「釘子戶」,屢毀屢建千年不滅,被稱錦州「鎮山之宅」
    遼金時期,北鎮廟出現在錦州北鎮市的山崗上,這一立就是1400年,雖然中間幾經坎坷,但每次都能化險為夷,重新打造,所以就有了「屢毀屢建千年不滅之所以說它是「釘子戶」,第一是因為規模宏大,從山下到山頂依次向上,第二是因為所蘊含的文化深厚,像顆釘子定在錦州大地。
  • 杭州鬧市屹立一座五代城樓,屢毀屢建,附近是清代首富胡雪巖故居
    到很多古城旅遊,發現當地都建有鍾這座城樓在1000多年裡因為戰亂、火災、人禍等原因曾多次被毀,不過屢毀屢建
  • 武漢有個冷門景點 但驢友評價很高 眺望長江比黃鶴樓景色強太多
    十月的武漢的天氣不冷不熱,風景很美,非常適合旅遊。很多人來武漢首先就想去黃鶴樓,畢竟名氣太大了。每逢節假日,黃鶴樓總是人山人海,遊客排隊等電梯登樓,上去看一眼長江,又下來了。只是一座現代新建的觀景樓,很多人吐槽80元的門票太坑了。
  • 千年古樓黃鶴樓首次開放夜遊
    作者:馬芮今年國慶、中秋雙節假期,國家5A級景區、武漢地標黃鶴樓將開放夜間遊覽。這是黃鶴樓1985年重建落成以來首次開放夜間遊覽。遊客既可深入體驗黃鶴樓文化,在多個場景中拍照「打卡」,也可登樓賞月或縱覽長江燈光秀,從全新的視角體驗「大江、大湖、大武漢」的雄奇雋美。
  • 國慶旅遊十大熱門旅遊目的地排名,第一名故宮,武漢黃鶴樓第二
    >和崔顥寫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黃鶴樓》名氣太大了,中國人都會背幾句,大部分人都是因為古詩才想要來武漢看看黃鶴樓的,而且,今年還免費參觀。黃鶴樓的命運也是歷經波折,充滿傳奇的,最早是在三國時期,孫權在長江邊建造了夏口古城,黃鶴樓是古城西南角的哨樓,那時叫黃鵠磯。
  • 百餘幅黃鶴樓書畫亮相武漢美術館
    長江商報消息 本報訊(記者 盧歡 實習生 王維 通訊員 郭成)為紀念黃鶴樓誕辰1790年,「國寶丹青映名樓——2013年黃鶴樓藏當代名家書畫作品展」今日將在武漢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所展出的百餘幅作品都是黃鶴樓收藏精品,包含了齊白石、李可染、劉海粟、啟功、吳作人、李苦禪等近代名家作品。
  • 國慶、中秋雙節假期,黃鶴樓將上演大型實景光影秀《夜上黃鶴樓》
    今年國慶、中秋雙節假期,國家5A級景區、武漢地標黃鶴樓將開放夜間遊覽。這是黃鶴樓1985年重建落成以來首次開放夜間遊覽。遊客既可深入體驗黃鶴樓文化,在多個場景中拍照「打卡」,也可登樓賞月或縱覽長江燈光秀,從全新的視角體驗「大江、大湖、大武漢」的雄奇雋美。
  • 武漢最知名5A 已有近1800年歷史 因一首古詩而聞名
    我不追星,但我是武漢的粉絲。喜歡她,迷戀她,我願意為她千千萬萬遍。她艱我挺,她立我喜,儘自己的一份力量為她加油是對她最好的回應。後疫情時代,我能做的或許並不多,可我由衷地希望能夠通過自己分享的武漢美景、美食,讓更多人了解乃至愛上武漢,為武漢旅遊業復甦貢獻上一份微不足道的力量。
  • 中國名勝古蹟之黃鶴樓
    黃鶴樓坐落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的蛇山頂上,位於長江南岸,漢江與長江的交匯處。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國家5A級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樓、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黃鶴樓是武漢市標誌性建築。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歷史,歷代屢建屢毀。
  • 黃鶴樓是近代重建的,那被毀之前是什麼樣?
    黃鶴樓大家都知道了,這是武漢的一座標誌性的建築,很多人來到武漢了之後,一定會想要來黃鶴樓看一看,這個四大名樓之一黃鶴樓到底長的什麼樣子吧。不過,現如今的黃鶴樓其實都是在黃鶴樓被毀了之後重建的,和古代其實差別還是非常大的。那麼究竟在古代的黃鶴樓是什麼樣子?
  • 黃鶴是什麼鳥,能讓武漢「黃鶴樓」也已它為名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唐代詩人崔顥的這句詩讓黃鶴樓聲名遠播。黃鶴樓在湖北武漢市蛇山,相傳始建於三國吳黃武二年(223)。黃鶴樓歷盡滄桑,屢毀屢建,已有30多次。現在的黃鶴樓,是1985年重建的。
  • 1985年以來黃鶴樓首次開放夜遊,「夜上黃鶴樓」面向全國醫護人員...
    今年國慶、中秋雙節假期,國家5A級景區、武漢地標黃鶴樓將開放夜間遊覽。這是黃鶴樓1985年重建落成以來首次開放夜間遊覽。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據了解,開放夜間遊覽期間,黃鶴樓將上演大型實景光影秀《夜上黃鶴樓》。
  • 白雲悠悠黃鶴去,名滿天下「黃鶴樓」
    黃鶴樓位於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裡長江,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與滕王閣、嶽陽樓並列「江南三大名樓」,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是武漢市標誌性建築,與晴川閣、古琴臺並稱「武漢三大名勝」。白雲黃鶴,千古江樓,留下了光彩熠熠的詩篇,訴說著滿腔的真情。
  • 湖北省最美的城市—武漢,必去的三大景點
    黃鶴樓是武漢的城市地標之一,因唐代詩人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的詩句而名揚天下,李白等都為黃鶴樓留下了詩詞。黃鶴樓坐落在蛇山山頂,可以登上黃鶴樓,觀賞武漢的美麗風光,這裡是遊客來到武漢的打卡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