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鬧市屹立一座五代城樓,屢毀屢建,附近是清代首富胡雪巖故居

2020-11-13 一路南風

到很多古城旅遊,發現當地都建有鍾鼓樓,這類建築過去主要有兩個功能,一是報時功能,另一個是發生緊急情況時可以警示百姓。作為南宋都城,杭州也有一座鼓樓,它屹立在吳山腳下,南宋皇城小鎮內,附近是南宋御街、河坊街和清代首富胡雪巖故居,對面是仿古建築望仙閣。

現在看到的鼓樓雖然不是原始建築,但外觀都是古代形貌。雖然地處杭州鬧市,不過平時到這裡觀光的遊客並不是很多,倒是上下班高峰期從此經過的常住市民較多。

據資料記載,杭州鼓樓始建於五代南朝時期。

很多人聽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實際上杭州城的繁華史是從隋朝開始的,在更早之前,這裡只是江南地區條件相對不錯的錢塘縣

五代時期,藩鎮割據嚴重,社會動蕩不安,出於綜合需要,錢繆多次拓展營建杭州城,並建造城門十座,其中一座就是現在的鼓樓,當時的正稱是「朝天門」。這座建築現在是中山中路和中山南路的分界線。

這座城樓在1000多年裡因為戰亂、火災、人禍等原因曾多次被毀,不過屢毀屢建。由於最初是皇城的南門,因此稱「朝天門」,元代曾改名為「拱北樓」,明代改為來遠樓和鎮海樓。據說當時登上城樓可以望見名山和大海,還能聽見江面上的潮汐聲音。

到了明代,城樓上安置了鐘鼓,加入報時、報警功能,鼓樓之名開始叫開,現在看到的建築也是按照明代形制。

明代,日本人不時侵擾浙江沿海,鎮海樓安裝了鐘鼓,主要作用是報警。據說文人徐文才還專門為這座城樓撰寫了著名的《鎮海樓記》。

現在看到的鼓樓建築是2002年復建完成的,不過如果當地人不說,自己又不看簡介,不查資料,是很難想像是座復建建築的。

也許是我去的時間不對,鼓樓上面並沒有開放,只能在樓下觀光,如果能夠登上城樓俯瞰古城,肯定又是另一番意境。

旅遊小貼士:附近有個鼓樓公交站,有很多公交車經過,交通還是比較方便的,建議和南宋御街、吳山、河坊街等景點一起遊覽。

相關焦點

  • 湖北旅遊景點簡介:幾度戰亂興亡,屢建屢毀的荊州古城
    湖北旅遊景點簡介:幾度戰亂興亡,屢建屢毀的荊州古城荊州古城荊州古城是國內僅存的幾座完整的古城,是歷經世事滄桑後的珍貴遺存,也是荊楚文化的標誌之一。史載公元前689年,楚文王遷都郢,即荊州城北5公裡處的紀南城。公元前278年,秦國名將白起率軍攻佔郢都,秦統一後置江陵縣。在後世變幻莫測的歷史風雲裡,荊州城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 杭州鬧市孤零零屹立一座宋式樓閣,不少專家來朝聖,平日遊客很少
    杭州上城區中山南路有一座望仙閣孤零零地屹立於高架橋旁,對面是古代杭州城的標誌建築鼓樓,不遠處是繁華的河坊街,登樓可以遠觀吳山上的城隍閣和東邊的胡雪巖故居,相比較杭州其他景點的遊人如織,望仙閣的人氣一直不高,很多外地遊客並不知道這座宋式建築的存在,只有在附近居住的人和它一起感受時代的脈搏。
  • 杭州最繁華的步行街,清代首富一怒之下在此開藥堂,成為旅遊景點
    ,很多遊客都會去逛河坊街,這裡是清河坊歷史文化街區的一部分,匯集了杭州的主要老字號,包括張小泉、葉種德堂、方回春堂等,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胡慶餘堂,他是清代首富,紅頂商人胡雪巖創建的藥堂,和北京同仁堂齊名,如今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放期間每天都吸引遊客前去遊覽。
  • 豪宅解密·胡雪巖故居|清末首富故居有何玄機,頂尖商賈人生有何成敗?
    胡雪巖故居,建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竣工於1875年,佔地面積10.8畝,建築面積5815平方米,無論是從建築還是從室內家具的陳設,用料之考究,都堪稱
  • 杭州有名景點盤點,胡雪巖故居、千島湖、梅峰島,值得一去
    胡雪巖是晚清時的首富,故居中西建築風格巧妙結合,極盡奢華的江南園林,堪稱晚清中國巨商第一宅。園內亭臺樓閣、小橋流水、明廊暗弄構思巧妙,磚雕、木雕、石雕等無品不精。園中假山為國內現存的最大人工溶洞。梅峰島是千島湖風景區登高觀湖攬勝的最佳處。
  • 胡雪巖故居
    前些天在河坊街散步,意外地又看見一個寫著「胡雪巖故居」的指示牌,心中詫異,便踅了進去。沒承想,不僅在裡面看到了不一樣的景物,還看到了我以前所不知道的胡雪巖的另一面,這著實讓我吃驚不小!走了百餘米,白牆壁上出現了一個青色的門,這便是胡雪巖的故居了。在元代時,「元寶街」曾是省府寶藏所在地,相傳這條街可以匯聚四方財氣,胡雪巖在此選址建宅,想必也是得到了哪位高人的指點吧!安靜、隱蔽、聚財還又方便,的確是個好地方!
  • 嶽陽有一建築久經滄桑、屢毀屢修,最後還被譽為了中國四大名樓
    相傳,嶽陽樓是前身三國吳將的魯肅訓練北師的國兵臺;西晉南北朝時稱其為巴陵城樓。走過五朝樓觀,便會經過一座牌樓,牌樓正面刻有「南極瀟湘」,嶽陽樓北面也有一座牌樓,上面刻的便是「北通巫峽」。嶽陽樓屢毀屢修,現在的嶽陽樓與主要為清朝時期的模樣。嶽陽樓一共三層。
  • 中國八大古都之杭州:最受爭議的兩朝古都「圖集」
    錢王祠位於杭州市西湖東岸柳浪聞鶯公園內,始建於北宋熙寧十年,供奉吳越國三世五代國王,原稱表忠觀,清代以後則通稱為錢王祠。清代康熙帝、乾隆帝在此留有「保障江山」和「忠順遺庥」等御題。早在五代吳越國時期就存在這條杭州官道,南宋時又延長拓展整治而成。民國時期把幾段路名重新聯接起來,取名中山路,以紀念孫中山。南宋御街與皇宮、太廟是南宋趙氏政權的三大建築標誌,是政權的象徵。
  • 杭州第一名街,再現清末民初風貌,首富胡雪巖在此建藥堂懸壺濟世
    穿行遊覽河坊街,看著帶有清代風韻的古建築河坊街上有數間藥堂遺址,其中最出名的是胡慶餘堂,這是一座和北京同仁堂齊名的南方藥堂,主人是清代紅頂商人胡雪巖。胡雪巖是個傳奇人物,高峰期家產抵得上半個國庫,是當時名副其實的「中國首富」。
  • 杭州的三大冷門景點,其中就有一處在鬧市,其實值得一遊
    杭州旅遊資源豐富,三次評定的西湖十景有30處,其中30處並非每一處都是人人皆知,更不用說30處之外的其它景點了。前不久去杭州旅遊,逛完河坊街後徒步登上了吳山,無意中發現上面有兩處人文景觀,雖然離城隍廟很近,但遊客很少。越南祠堂首先是阮公祠景點。
  • 杭州胡雪巖故居在哪裡離西湖多遠開放時間門票多少錢
    杭州胡雪巖故居在哪裡離西湖多遠開放時間門票多少錢 提到胡雪巖,大家應該都聽過吧
  • 最繁華的步行街,清代「首富」在此開藥堂,如今成了旅遊景點!
    到杭州旅遊時,會有很多遊客參觀何方街,它是清河坊歷史文化街區的一部分。是杭州各大老字號的匯集地,包括張小泉、葉忠德堂、方慧春堂等。最有名的是清朝首富胡慶餘堂,一家由丹頂紅商人胡雪巖創辦的藥店,與北京同仁堂同名。現在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放期間每天吸引遊客前來參觀。
  • 胡雪巖故居——江南第一豪宅究竟豪在哪裡?
    18號,佔地 10.8畝,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胡雪巖共耗資10萬兩白銀所建,號稱"中國巨商第一宅"。故居內還有董其昌、鄭板橋、唐伯虎、文徵明等名家的書法石刻作品,以及兩頂為胡雪巖度身製作的紅木轎子,坐在其中,宛如置身小亭。整座古宅文物薈萃,猶如一座民間工藝珍寶館。廣告;
  • 遼寧山崗上「釘子戶」,屢毀屢建千年不滅,被稱錦州「鎮山之宅」
    遼金時期,北鎮廟出現在錦州北鎮市的山崗上,這一立就是1400年,雖然中間幾經坎坷,但每次都能化險為夷,重新打造,所以就有了「屢毀屢建千年不滅
  • 屢毀屢建的黃鶴樓,蘊含著武漢重啟的希望
    最早的黃鶴樓,本身是三國東吳時期為了抵禦敵軍而建的一個軍事設施,它最初承載的,是保衛家國的軍事職責。後來,隨著三國歸於一統,黃鶴樓的原有功能被弱化。然而,黃鶴樓本身的木質結構也決定了它自身的脆弱度,讓它很難長時間地屹立於歷史長河之中而完好無損
  • 從胡雪巖故居到西湖夜色
    胡雪巖故居就在杭州市區,這次來杭州是個不錯的機會,去參觀這位商界名人的故居還是值得期待的。遊玩故居出來時間已經不早了
  • 探秘「閣堅強」,700年觀音閣屢經洪水為何屹立不倒?
    觀音閣經歷數百年風雨洗禮,雖然屢毀屢建,但建築主體結構一直保持原來的樣子。特別是近五年來,除去年外,觀音閣幾乎年年進水,卻並無大礙。枯水季的觀音閣。陳凌志攝觀音閣位於今天鄂州市城東,建在距江岸約300米的巨大礁石之上。礁石盤桓江心,石勢嵯峨,蜿蜒起伏,如龍蟠雄踞,故名龍蟠磯。
  • 杭州靈隱寺旁免費寺廟,古樸典雅遊客少,附近的靈隱寺卻人從眾
    三天竺是靈隱寺附近的三座佛寺,分別是上天竺法喜寺、中天竺法淨寺和下天竺法鏡寺,距離靈隱寺最近的是法鏡寺,近期名氣最大的是法喜寺,過去地位最低的是中天竺法淨寺。有意思的是三天竺中的法鏡寺和法喜寺都需要購買門票才能進去遊覽,只有法淨寺是免費開放的,儘管如此,人氣依然最低。
  • 杭州靈隱寺附近有座千年法淨寺,明明不收費,人氣卻很低
    三天竺是靈隱寺附近的三座佛寺法淨寺過去在三天竺中排名老三,是三座佛寺中規模最小的一座法淨寺依山而建,南宋後期,中天竺的規模最大,明朝重修時,規模有所縮小,之後因為倭患等原因屢毀屢建,清代康熙皇帝兩次路過這裡,賜金三百兩,並題寫「靈竺慈緣」牌匾,不過到了清朝末年,由於戰火的原因又再次化為廢墟,重建時已經不復當年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