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很多古城旅遊,發現當地都建有鍾鼓樓,這類建築過去主要有兩個功能,一是報時功能,另一個是發生緊急情況時可以警示百姓。作為南宋都城,杭州也有一座鼓樓,它屹立在吳山腳下,南宋皇城小鎮內,附近是南宋御街、河坊街和清代首富胡雪巖故居,對面是仿古建築望仙閣。
現在看到的鼓樓雖然不是原始建築,但外觀都是古代形貌。雖然地處杭州鬧市,不過平時到這裡觀光的遊客並不是很多,倒是上下班高峰期從此經過的常住市民較多。
據資料記載,杭州鼓樓始建於五代南朝時期。
很多人聽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實際上杭州城的繁華史是從隋朝開始的,在更早之前,這裡只是江南地區條件相對不錯的錢塘縣。
五代時期,藩鎮割據嚴重,社會動蕩不安,出於綜合需要,錢繆多次拓展營建杭州城,並建造城門十座,其中一座就是現在的鼓樓,當時的正稱是「朝天門」。這座建築現在是中山中路和中山南路的分界線。
這座城樓在1000多年裡因為戰亂、火災、人禍等原因曾多次被毀,不過屢毀屢建。由於最初是皇城的南門,因此稱「朝天門」,元代曾改名為「拱北樓」,明代改為來遠樓和鎮海樓。據說當時登上城樓可以望見名山和大海,還能聽見江面上的潮汐聲音。
到了明代,城樓上安置了鐘鼓,加入報時、報警功能,鼓樓之名開始叫開,現在看到的建築也是按照明代形制。
明代,日本人不時侵擾浙江沿海,鎮海樓安裝了鐘鼓,主要作用是報警。據說文人徐文才還專門為這座城樓撰寫了著名的《鎮海樓記》。
現在看到的鼓樓建築是2002年復建完成的,不過如果當地人不說,自己又不看簡介,不查資料,是很難想像是座復建建築的。
也許是我去的時間不對,鼓樓上面並沒有開放,只能在樓下觀光,如果能夠登上城樓俯瞰古城,肯定又是另一番意境。
旅遊小貼士:附近有個鼓樓公交站,有很多公交車經過,交通還是比較方便的,建議和南宋御街、吳山、河坊街等景點一起遊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