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巖故居,建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竣工於1875年,佔地面積10.8畝,建築面積5815平方米,無論是從建築還是從室內家具的陳設,用料之考究,都堪稱清末中國巨商第一豪宅。
很多朋友都建議浸思君去胡雪巖故居一探究竟,於是浸思君前往胡雪巖故居,為大家帶來了一手參觀攻略與小知識,趕緊來看看清末首富的故居裡暗藏哪些諧音梗,園宅之內透漏著哪些故事線索吧~
參觀須知
地址:杭州市上城區元寶街18號
售票時間:8:00-17:30
閉園時間:18:00
票價:成人全票20元、老人和學生持證10元、持開通公園卡的杭州市民卡刷卡入園可以免費進園
建議遊覽線路
北門-南門-轎廳-修德延賢磚雕門樓(照廳)-百獅樓-廚房-明廊暗弄-胡雪巖生平展廳-新七間、老七間等胡雪巖及家眷生活區-芝園(園林休閒區)
註:本期胡雪巖故居攻略也將按此遊覽線路順序解讀~
胡雪巖故居知識小問答
美麗的小姐姐去胡雪巖故居能拍出一堆美照,好奇的浸思君去胡雪巖故居能探索一堆問題。仔細看,到處是蹊蹺,到處是玄機。
胡雪巖·高光與至暗時刻
來到胡雪巖故居,就不得不提胡雪巖的傳奇人生。
胡雪巖作為一位商人、一位官員、13位妻妾的丈夫、樂善好施的金主,在正史與民間都留下了不少故事。
浸思君不想再寫一本胡雪巖傳,就在這裡簡單講講胡雪巖的人生巔峰與至暗時刻吧。
胡雪巖,十二三歲開始進開泰錢莊做學徒。錢莊有一個規矩,剛進來的學徒兩個月不能出門,就在這個錢莊裡練算盤、練記帳。錢莊老闆有意在學徒桌前扔碎銀子,最後只有胡雪巖經過了考驗,把銀子都上交了。老闆認為胡雪巖的心性不錯。
在胡雪巖16歲的時候,老闆已經很信任他了,就派他出去跑街,跑街就是可以在街上放貸和收貸。
胡雪巖跑街的時候結交了一個叫王有齡的落魄舉人,資助王有齡五百兩銀子上京捐官。後來王有齡在北京認識了自己的同鄉,給他安排了浙江的官職。
王友齡畫像
而胡雪巖這邊,因為這五百兩銀子丟了錢莊的工作,顛沛流離了好多年,然後在湖州的時候才再見到王有齡。王有齡報答胡雪巖,是胡雪巖的第一個貴人。
1861年的時候,太平天國對杭州城的破壞是非常嚴重的。那一年陳玉成把杭州城攻陷了。攻陷後,杭州城的人口由原來的87萬,三個月就降到七八萬。從吳山上面望下去,滿目瘡痍。甚至我們美麗的西湖,也屍橫遍野。王有齡在1861年杭州城破的時候自縊而死。而胡雪巖運氣很好逃過一劫,因為當時他拿著餉銀去外地採辦糧食軍火。這些糧食軍火運到杭州城外後就一直運不進來,因為整個杭州城被封鎖了。
王有齡自殺以後,胡雪巖當時沒有辦法,只能把那二十多船的糧餉又運到上海賣掉換錢。
後來左宗棠出現了,胡雪巖又花錢買好了糧食,親自送到左宗棠那。
剛開始左宗棠是不信任他的,但胡雪巖說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就贏得了左宗棠的信任。
這一信任就是20多年,從1861年到1885年。
當年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時候,李鴻章希望把更多的資金留給北洋艦隊。最後,左宗棠和慈禧討價還價,收復新疆的軍費只拿到兩百萬兩,而要養的軍隊有八萬人。
最後是胡雪巖通過他的個人關係向西方銀行借貸,一共借貸了1770萬。用於軍費、購買軍需物資。
他為什麼要跟西方人去借這個款呢?因為如果向西方人借款,那麼問西方人買軍火,西方人更容易同意出售。他們從美國購買了當時最先進的一種武器——格林快炮(手搖的連射武器,六管轉的)。因為在新疆那邊都是騎兵,來去無蹤的。對付騎兵最好的辦法就是連續發射的槍火,格林快炮可以迅速地剿滅那些新疆的叛軍。
另外,胡雪巖還幫左宗棠建立了福建的船政學堂,那是我們近代海軍的起源。
所以,雖然胡雪巖在個人人格方面有爭議,比如他有13房妻妾、驕奢淫逸,但是面對民族大義,作為一個商人,浸思君覺得他做到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他做到了一位中國商人該做的事。
後來,時代的顛簸讓他迅速敗亡。他的敗亡其實既是必然也是偶然。
當年他其實一度比較膨脹。1878年,左宗棠收復了新疆,然後向太后保舉胡雪巖。當時是胡雪巖的高光時刻,厲害到什麼程度呢?正二品、御賜黃馬褂,而且可以紫禁城走馬(在紫禁城裡面可以騎馬)
胡雪巖故居中的胡雪巖像
之所以我們稱胡雪巖為紅頂商人,是因為正二品的是珊瑚紅頂。胡雪巖得到的待遇,在中國兩千年封建王朝歷史中,是商人裡面的第一人。
他的資產當時達到多少呢?23座當鋪和銀樓,總資產是4000多萬(當時清政府一年的收入也只有4000萬),這裡面2000多萬是他個人的資產,2000多萬是他銀行儲戶的資金。
說回軍費的事,他的軍費是借貸給別人的,每年關稅之類的錢款撥付給上海道臺,上海知府又把錢給阜康錢莊,然後胡雪巖就用這筆錢還款。
就在1879年,在當年80萬兩的還款期前一個月,有一個人從北京到上海,跟知府衙門說:「80萬兩的撥款,麻煩你們晚半個月給付。」此人就是李鴻章的得力手下——盛宣懷。
盛宣懷
盛宣懷也是一位民族企業家。他幫助張之洞建立了漢冶萍公司(中國最早的鋼鐵聯合企業)。但論政治派系,他屬於李鴻章那個派系。他出手讓上海知府晚撥款是胡雪巖敗亡的原因之一。
胡雪巖本人過於膨脹也是導致敗亡的因素。
在1878年,胡雪巖想壟斷整個江南一帶的生絲,他囤積了將近2000萬兩的生絲原材料,因為他跟湖州的幾個絲綢大家族關係非常好,人家也很信任他,就把生絲的所有材料都給他了。他囤積這些,是想擁有市場定價權。
在年末的時候,英國商人跟他說「我加價1000萬兩從你這購買這些生絲」。胡雪巖不願意,他一定要1200萬兩,因為他覺得價格是自己說了算。
但可惜過年以後就出現問題了。首先,是西班牙生絲大豐收。第二,國內響應胡雪巖的民族工商者寥寥無幾。
胡雪巖一直留著那些生絲,生絲不像黃金可以一直保存,生絲稍微保存不當就會腐爛掉。囤積生絲就是胡雪巖敗亡的第二個原因。
第三個原因是擠兌。等到胡雪巖該還款的時候,外國銀行就向他討債80萬兩。胡雪巖問上海道臺,得到答覆說半個月以後給。還款日子快到了,胡雪巖就從全國各地調銀兩,把這80萬的窟窿給填上了。
當他填上這個窟窿後,突然之間市場上謠言四起,說阜康錢莊胡大老闆在生絲上面折了大本,生絲都爛掉了,他家沒錢了,於是就出現了擠兌風潮,阜康錢莊的很多儲戶都開始擠兌。大部分儲戶都是官員,所以他們的存款金額都比較大。這一擠兌,資金馬上告急。
而且當時胡雪巖還放出大量的貸款,因為1872年中國有了最早的股票,就是招商輪船局的股票。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好多人都進行投機。在金融風暴之下,很多人是破產的,所以胡雪巖的銀行裡面有很多是死帳。
擠兌,死帳,在加上銀行的催債,一下子就讓胡雪巖從高處跌落下來,當年就有三家錢號關閉了,所以胡雪巖就迅速敗亡了。
那麼這家催債的國外銀行是誰呢?歷史很多時候是相同的。這家銀行叫滙豐。
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裡,我是愛在旅行中思考的浸思君,歡迎關注我了解更多歷史文化知識或線下活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