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日本的工業水平是比較強的。這是因為日本明治維新以後,正好趕上了人類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末班車,日本得以從農業文明進入工業文明。
一、第一次工業革命與日本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18世紀60年代發端於英國的,蒸汽機動力被廣泛使用,機器代替了人的勞動,工作效率和能力都得到驚人的提高。借著技術革命,英國成了世界霸主。隨後,法國和美國也開始了工業革命,進入工業文明,尤其美國,從英國偷了許多技術,引進許多人才,逐漸變得強大。
日本經過明治維新以後,也進入了工業化階段,雖然比英、法、美諸國要晚,但在亞洲是獨一份,這也使日本沒有被殖民化。日本也因工業進步,在甲午戰爭中打敗了農業大國中國,獲得巨大利益和金錢,反過來又促進了本國的發展,亞洲各國與日本的差距越來越大。也從這個時候起,日本逐漸看不起亞洲國家,有了「脫亞入歐」的想法。
總之,日本是最後進入第一批工業化的國家名單的,雖然比英、法、美、德、俄來得慢,但也有後發優勢。明治時期,日本又大力發展重工業和軍工製造,與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越來越小,有的方面還達到先進水平。
二、從二戰時日軍裝備看日本工業水平
二戰開始後,美國突然發現日本的軍工水平非常高,明顯的例子就是日本的「零式戰鬥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美國弄一架來研究,直到很久以後才如願。我們從他的「零式戰鬥機」、「大和艦」和460大炮來簡單看看日本當時的工業水平。
零式戰鬥機由日本三菱重工公司於1937年開始研製,是日本二戰中的主力艦載戰鬥機,也是當時產量最大的戰鬥機。零式戰鬥機的特點是輕靈快捷、火力強勁、遠程多能、衍生型多。一度這種戰鬥機讓對手一籌莫展,到了二戰後期,美國的F4、F6等戰鬥機出現,才佔得上風。「大和」號戰艦排水量接近八萬噸,是個海上巨無霸,日本打算建造三艘,分別是大和、武藏、信濃,第三艘信濃號由於二戰結束,停止了建造工作。日本當時建造大和號的是海軍自己的軍工廠,在吳市的造船廠,武藏號是由私企公司三菱重工公司的造船廠,並且兩家工廠建造的方式也不一樣,大和號是在船塢建造,武藏號在船臺建造。由此可見當時日本的工業製造水平是比較高的。460mm火炮也反映了日本在武器製造上的能力,以後有機會專門寫一下這個大炮。
三、二戰時日本工業的不足
日本畢竟是個島國,資源極度缺乏,又因為窮兵黷武,耽擱了性技術開發和工業升級,他們的不足也很明顯。
不足之一是技術陳舊、故步自封,比如零式戰鬥機出來時很先進,但許多的改型沒有大的升級,美國的F6F、P47/51等新的飛機出來後,零式就明顯落後了;
不足之二是資源匱乏,日本的南下戰略也就是被這個問題逼得,只好在太平洋和美國火併;
不足之三是新技術開發慢,美國、英國的新雷達都使用了,測高、測距都行,距離遠,日本還是老式的電探技術,在後來的幾次海戰中他們在這方面吃了不少虧。
總之,二戰時日本的工業水平在亞洲是最高的,但比英美等老牌的工業國差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