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之後,作為戰敗國,日本一度進入蕭條,失業率上升,但很快就恢復元氣,經濟快速增長,成為全球第二大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國家,日本是如何做到的呢?這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日本雖然是二戰的戰敗國,但當時日本的經濟基礎實力雄厚,大家都知道,在二戰之前,日本的地盤很小,國土面積僅為37萬平方公裡,和我國雲南省差不多,國土小,資源也緊缺,這讓日本有一種焦慮感,開始大舉通過戰爭等方式掠奪他國資源,掠奪來的財富又發展自己的武器裝備,繼續再掠奪,充實了日本的經濟基礎。
第二,在二戰結束之後,美國調整了對日的戰略關係,與日本結盟,成為日本經濟起飛的重要原因,美國向日本輸出了不少科技技術,本身日本在二戰前工業水平就已有一定基礎,在美國的幫助下,使得日本的製造業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成為全球工業強國,上世界80年代,日本生產的包括電視機、洗衣機等產品在全球市場佔有率都非常高。
第三,日本重視教育的投入,我們經常說一句話叫: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日本早就深知這一道理,日本早在明治維新之前,就對教育極度重視,使得日本人的整體文化水平不斷提升。在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思想開始偏向西方化,對精英教育和平民教育都極為重視,使得日本的識字率僅僅用了幾年時間便由40%變成了90%,對教育的重視,國民素質的提升,為二戰後日本工業化大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
第四,日本地理位置屬於島嶼,本身沒有什麼戰略縱深,但恰恰這個位置成為我國東海的封鎖點,使得日本成為美國的重要戰略鋸點,日本的軍事防禦工作交給了美國,讓日本不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錢參與全球的軍備競爭中,而這些資金投入到工業和科技上,使得日本經濟得到了快速的增長。
即便是到現在,日本也是全球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2018年日本GDP總量高達4.97萬億美元,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高於歐洲英國、德國、法國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以史為鑑,日本這個彈丸之地,在經濟和科技上能取得這樣的成績,確實有不少值得我們學習和但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