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畢業生接近瑞士人口 2018高校畢業生人數多少

2021-01-12 閩南網

  港媒稱,預料2018年中國的大學畢業生人數將再創紀錄,其中大多數人的工資將下降,但由於高技術行業的人才短缺,一些人將可以好好挑選職位。

  資料圖:11月5日,北京舉辦畢業研究生專場招聘會,應聘者在尋找適合自己的招聘信息。 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2月4日援引國家電視臺報導稱,招聘機構已經開始著手吸引明年的畢業生,明年大學畢業生的人數很可能超過今年夏天的795萬。這一數字接近於瑞士全國人口。

  報導稱,冬季的職業招聘會凸顯出對於大學畢業生人才的強烈需求,尤其是在與人工智慧相關的領域。報導稱,人工智慧領域的人員短缺估計將超過500萬。根據某研究機構發表的報告,該領域全球人才庫的規模大約為30萬人,但是企業需要數百萬人手。

  報導稱,中國只有20所大學從事人工智慧研究,其中包括陝西的西安交通大學。據央視報導,該校最近為2018屆畢業生舉辦的一次校園招聘會吸引了300多家公司的招聘人員,他們試圖為1.4萬個崗位物色人選。大約4000名大學生參加了這次招聘會,許多人爭搶年薪30萬元起步的人工智慧崗位。

  報導稱,其他專門性行業如機器製造和新能源汽車等對畢業生的需求也在上升。報導援引中天鋼鐵集團人力資源總監齊興霞的話說,企業迫切需要產品開發方面的人才,除了對本科畢業生,對博士畢業生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

  不過據招聘服務網站智聯招聘稱,作為一個整體,大學畢業生正在面臨工資的持續下降,今年月薪水平下降16%至4014元。該公司對學生進行的調查也表明找工作更加困難了。

  報導稱,還存在地區之間的就業競爭,畢業生正在被吸引到上海和北京等一線城市,而小一些的城市必須採用補貼和優惠的住房政策才能吸引到人才。

原標題:港媒:內地大學畢業生人數接近瑞士人口 AI崗位年薪30萬起_《參考消息》官方網站

責任編輯:凌芹莉

相關焦點

  • 2018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公布,有些人已是就業贏家!
    2018屆畢業生,又到了求職或是考試的關鍵時期!今年畢業生人數有多少?就業市場有什麼最新動向?哪些工作比較熱門?又成了大家關注的問題! 創新高!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820萬人眼下,各高校大型校園雙選會已經陸續啟動,2018年就業大幕拉開。
  • 中國C9高校2018年本科畢業生升學去向匯總,了解一下
    C9高校是我國頂尖高校聯盟,代表著我國高校的最高水平,它們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復旦大學和中科大的就業質量報告還沒出爐),它們的畢業生去向可以說是代表著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新動向與新趨勢。那麼最新出爐的2018年就業質量報告數據顯示,他們都去哪裡了呢?
  • 「雙一流」高校公布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最近,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相繼公布了2018屆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報告,僅剩不到10所暫未公布。從去年下半年開始,"95後找工作不看工資""95後秒辭"等話題就頻頻登上熱搜,"史上最難畢業季"等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而自2017年9月"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公布之後,眾多高校剛剛出爐的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可謂是"雙一流"建設實施以來高校的第一份就業成績單。
  • 南華大學畢業生國內升學高校
    南華大學是是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防科技工業局、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國家衛健委與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綜合性大學。學校現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本科專業68個,2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 2018,清華北大畢業生都去哪了
    近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兩所高校相繼公布就業質量年度報告,披露2018屆畢業生的就業率及去向。根據兩校公開數據,2018年,北京大學校本部畢業生合計7548人(不含國際學生與港澳臺學生),總體就業率為98.81%;清華大學2018屆畢業生7243人(不含國際學生與港澳臺學生),就業率為99.0%。
  • 2018年高校畢業生薪酬排行榜TOP30
    2018年高校畢業生薪酬排行榜TOP30  張為 • 2019-02-25 13:47:09
  • 北京外國語大學2018年畢業生去向如何?
    北京外國語大學雖然只是211大學,但是在2018年中國大學生薪酬網發布的《2018年大學生就業薪酬排行榜》中,北外的就業薪酬僅次於清華、北大,位居全國高校第三位,在全國語言類大學中,高居榜首。那麼北外的畢業生就業都去了哪裡?
  • 2018年陝西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發布 工學畢業生就業率最高
    昨日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2018年陝西省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發布。報告顯示,全省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89.32%,本科生就業率最高,為91.25% 。網絡配圖2018年全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共有346410名,其中博士研究生2005人,碩士研究生28308人,本科生170456人,高職(專科)生145641人。 報告中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7月15日,全省高校畢業生已就業309406人,初次就業率為89.32%,較2017屆增長0.14個百分點。
  • 2018屆中國名校畢業生有所增加,選調生成就業重要去向
    那麼,名校畢業生都去哪兒了?2018年,中國名校畢業生都去哪兒了?青塔對清華、北大等7所C9高校2018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來看看2018年中國頂尖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整體情況以及新形勢下頂尖高校2018屆畢業生就業的新動向與新趨勢。
  • 《2018年度復旦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出爐
    《2018年度復旦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出爐 2019-01-10 13: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8年清華北大畢業生去了哪?最大僱主是華為,留京仍是首選
    清華畢業生到美國深造人數佔出國(境)深造總人數的69.5%,北大為59.84%;其次為英國(清華8.1%,北大9.23%)和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另有部分畢業生選擇到日本、德國、澳大利亞、法國、加拿大、新加坡、瑞士等國家繼續深造。
  • 鄭州大學的畢業生,一個月工資是多少錢?
    作為河南省最牛且唯一的一所211大學,鄭州大學可謂「一枝獨秀」,其辦學規模不容小覷,畢業生數量更是讓人瞠目結舌:2018年,鄭州大學的本科畢業生是一萬三千多人,該校2018屆畢業生的數量比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生的總數還要多出一千多人。
  • 我省2018屆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來了
    我省2018屆畢業生的總體就業率是多少?畢業生選擇繼續深造,還是投入社會?他們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是否滿意?畢業生的規模和結構總體畢業規模結構四川省 2018 屆高校畢業生共 427598 人。其中,男生 194465 人,佔畢業生總人數的45.48%;女生 233133 人,佔畢業生總人數的 54.52%,男女性別比為 0.83:1,女生比例偏高。
  • 高校畢業生就業新空間在哪
    對高校來說,要深入挖掘更多就業資源、拓展就業空間,從人才培養到就業各個環節為大學生提供更多機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受到了衝擊。不過,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吳愛華近日透露,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截至今年9月1日,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要好於去年。
  • 年薪普遍超10萬,985名校2018屆畢業生都去哪兒了
    最近,各大知名高校相繼了公布2018屆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報告,其中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僅剩不到10所暫未公布。作為中國實力最強的重點高校,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是中國高校教育頂尖力量的代表,這些高校畢業生去向也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國高校實際的就業情況。
  • 2018中國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應屆高校畢業生招聘公告【招33人】
    公司名稱: 中國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簡歷投遞時間:2017-12-11至2018-01-10擬工作地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資格要求(1)國家全日制統招應屆畢業生,畢業時能按時取得畢業證、學位證。(2)碩士研究生要求本科、碩士專業一致或相近。
  • 北航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就業質量是反映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今年,北航在教育部、工信部和北京市教委的支持下,整合全校資源服務就業,校院兩級就業工作一線教師通力合作,保障了就業工作的順利開展,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繼續保持高位穩定,圓滿完成了2018 年就業工作。
  • 一般大學的本科畢業生,一個月工資多少?月薪上萬有沒有難度
    「一般大學的本科畢業生,一個月工資多少?月薪上萬有沒有難度?」一名大一的大學生問我。在2018年應屆畢業生平均薪酬按城市排名中,北京地區的高校畢業生起始平均月薪最高,有七千多;在上海就業的大學生平均薪酬稍微少一些,但也保持在六千多;在深圳就業的大學生比在上海就業的大學生在平均月薪上要少幾百。大學生就業的城市越偏僻,大學生的起始月薪就越「精緻」。不過,就算在最繁華的地區就業,大學畢業生都很難在起始平均月薪上達到五位數。
  • 你了解身為華僑最高學府的暨南大學嗎?畢業生就業還真不錯
    提到廣東的高校,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中山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相反,身為211高校的暨南大學卻顯得那麼默默無聞,與世無爭。但這並不說明暨南大學很容易考上,恰恰相反,在很多高考大省,經濟發達的廣東的高校同樣不好考,暨南大學也在其中。那我們一起看看暨南大學的就業情況又是咋樣呢?
  • 今年大學畢業生創業人數僅1%
    各種創業貸款不夠「貼心」    今年大學生就業季已經接近尾聲。在這個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的時刻,不少畢業生把目光從「當員工」轉向了「當老闆」。然而,就是這一條被寄予厚望的大學生創業渠道卻一直處於低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