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是北歐一個多島、多湖、多森林的國家,天然食品資源十分豐富。芬蘭人食品以肉類、魚類和馬鈴薯為主,肉類又以牛肉和豬肉為主。西紅柿、黃瓜、胡蘿蔔和捲心菜是最常見的蔬菜,牛奶和奶酪則是主要的副食。馬鈴薯是主要糧食,配以不同魚類或肉汁,是普通家庭的常用食法。此外,芬蘭的魚子醬也是極富魅力的食品。以下幾類是芬蘭人用高度智慧和精湛技藝獨創的食品: 魚類烹調 芬蘭海岸線蜿蜒綿長,三文魚、波羅的海青魚、淡水鱈魚資源豐富。芬蘭人多用煙燻、火烤、蒸、煸等方法烹製。因芬蘭環境沒有汙染,鮮魚也可製成生魚片。芬蘭「魚壽司」是著名小吃,他們把醃製過的生魚片包裹上小馬鈴薯和奶油香菜同吃,比起用米飯作的日本壽司,更有風味。
三文魚是貴重且特受人們喜歡的魚類,芬蘭人用煙燻、燉、烤、或與鹹肉、洋蔥一起烹製雜膾,味道鮮美。他們也用三文魚與大米、雞蛋和切碎的蒔蘿香料混合作餡料,製成魚肉餡餅。他們還用淡水鱈魚加奶油、魚卵搭配吐司、酸乳酪、生洋蔥做成俄式傳統的蕎麥薄餅。波羅的海青魚是芬蘭的主要魚類,芬蘭人多用煙燻法烹製,銀色的魚皮會燻成金黃色,色、香、味俱佳。油炸或浸制色拉也可,新做法還有加大蒜、芥末調味的。 芬蘭人有喝湯的習慣,清甜鮮美的三文魚湯是他們的美食。那裡的魚湯通常與馬鈴薯一同煮沸,人們連湯帶料一併吃下。冬季,芬蘭人用最肥的淡水鱈魚煮濃湯。芬蘭人認為,無論怎樣烹調,都應該將整條魚吃掉,那樣對健康才有益。
漿果與蘑菇 進入八月,芬蘭的森林裡會結出許多野生漿果和蘑菇。漿果的種類有藍漿果、紅漿果、黑加侖子、燕莓、野草莓等十多種。蘑菇的種類也很多。按照當地的法律,這些天然資源人人都可以自由採摘,芬蘭人在這個季節都忙著把漿果製成糕點甜餅或果醬。蘑菇的做法也很多,其中奶油蘑菇湯是主要作法,即將鮮蘑洗淨切碎後加蔥末用黃油炒出香味,再加上牛奶、肉湯和炒麵攪拌煮熟,味道鮮香之極。政府還舉行各種商貿大會或者舉辦採摘大賽,讓人們在林野中邊盡情娛樂,邊吃鮮美的漿果。 山珍野味 芬蘭最出名的野味是馴鹿肉,這種體格魁梧,遷徙出沒於嚴寒山野的極地動物肉極具營養,是上等的滋補食品。從醫療保健的角度講,食用脂肪含量少的馴鹿肉能舒筋活血,是人們大有裨益的選擇。芬蘭人烹調馴鹿肉的方式,是先把切碎的肉塊煮到肉酥汁濃,再佐以土豆泥和甜甜的紅莓醬。品完野味,人會感到鮮香無比,渾身溫熱。 每逢夏末秋初的狩獵季節,斑鳩、水烏、野雞、白松雞、野兔、白尾鹿,眾多的山禽野味充滿餐桌,那地道的北歐野味,常被推薦給客人嘗鮮。
風味食品 受周邊鄰國影響,芬蘭各地都有獨特的風味食品。 南部的坦佩雷市黑布丁甜食最有風味,首都赫爾辛基波羅的海青魚烹調最具特色。 東部受俄羅斯影響,主菜有填滿米或馬鈴薯的稞麥餡餅,塞有魚肉的稞麥麵包,卡累利阿燉鍋,卡累利阿餡餅。橢圓形的卡累利阿餡餅的外皮是用稞麥製成的,將土豆泥或用牛奶煮熟的大米放在外皮上,外皮並不完全將餡包嚴,而是在四周捏出褶子,放在爐中烤熟,食用時,上邊還要抹上一層熟蛋黃和黃油混合而成的醬。 西部受瑞典影響,主菜有青魚伴馬鈴薯、牛油煎火腿與馬鈴薯。西海岸的波裡秋季燒烤鰻魚最好吃,西南沿海圖爾庫的鹽水醃香腸風味獨特。 中部薩沃地區的魚餡麵包是有名的美食。麵包裡填充著鱸魚或紅鱒魚和豬肉,在烤爐裡用文火慢慢烤熟,輕輕掰開剛出爐的麵包,裡面的小魚像罐頭裡的沙丁魚樣排列得整整齊齊,吃起來柔軟多汁,味道極為鮮美。 北部的拉普蘭地區燉鹿肉和土豆泥最具特色,馬哈魚、馴鹿肉和松雞是最好的美味,此外還有金色黃莓儆的甜食。還有當地的魚類、瘦長的拉普蘭馬鈴薯和野生的時令漿果。
黑麵包 芬蘭是黑稞麥之鄉,將黑麥做成各式麵包,味美並有營養。烤制黑麵包在芬蘭相當普遍,用黑麥做的麵包是家庭和軍隊的基本主食。鄉村的傳統工藝和當地生長的五穀形成了芬蘭的特色麵包文化。 用黑麥發酵製成的中間帶孔的圈狀麵包出爐時非常鮮軟,芬蘭人將這種薄而扁平的麵包用棍子從中間穿過掛在房梁下,可以長久貯存。用玉米、燕麥和雜糧製作的麵包品種繁多。西南沿海群島居民製作的深褐色麥芽麵包,帶有酸甜味和酒香味,越嚼越有香味,是有名的出口「海島麵包」。其他純穀類麵包也是芬蘭人非常喜愛的食品。
咖啡 芬蘭是世界人均消耗咖啡最多的國家。在每個家庭和辦公場所,咖啡壺裡總是備有燒開的熱咖啡,在正式會議和招待會上也都少不了咖啡,芬蘭人外出垂釣或打獵也習慣帶上一壺熱咖啡。芬蘭人對咖啡的依賴似乎到了令人費解的地步。 芬蘭人通常將見面交際的場所選在咖啡館或飯店的咖啡座。許多人在喝咖啡時喜歡加些糖或奶油,吃編成辮狀的麵包、麵包圈、或用四季鮮水果作餡的水果餅。 節日的咖啡桌上有各種豐富的甜食和風味點心。芬蘭有這樣的傳統,一個出色的女主人必須準備七種以上不同類型的糕點:如夾肉或果醬的三明治、夾蔬菜和奶酪的烤麵包、肉餡餅、麵包圈、軟糕點、脆餅乾、多層鬆軟的奶油果醬蛋糕等。當然糕點都是由女主人親自在廚房裡烤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