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市供銷社:「點線面」結合答好綜合改革卷
新聞來源:遂寧新聞網
更新時間: 2020-12-22 07:51
「點線面」結合答好綜合改革卷
——我市供銷社深化綜合改革綜述
2020年是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階段性驗收之年,也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供銷合作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關鍵之年。在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時,全市「供銷人」積極參與、下沉力量,全力投入戰疫情、備春耕、保供給等工作,鼓勵社有企業合作開展鮮活農產品直採直銷,積極開展「網上供銷」,設置小區臨時農副產品銷售網點,開通流通銷售車,組建「農資、農技」兩支服務隊保供備春耕,充分檢驗了全市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成績,彰顯了為農服務國家隊和主力軍的作為和擔當。
今年,全市供銷系統銷售總額有望突破90億元,利潤總額將達8800萬元,較2015年有大幅增長,譜寫了供銷社綜合改革的精彩華章,在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
轉型升級夯實社有企業支撐「點」
供銷社改革如何改?如何堅持為農服務方向不動搖?又如何打通「最後一公裡」?這成為了全市供銷社最迫切需要完成的使命。
雖說辦法有很多,但「把供銷社的服務送到農民群眾最需要的時間地點,幫助村民實現『打工不出門,辦事不出村』」的中心思想只有一個。
「社有」企業,即遂寧市供銷合作社全資、參(控)股和成員企業,是供銷合作社開展經營服務的主體,是供銷合作為農服務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市供銷社按資本投資公司方向對遂寧市生發貿易公司進行改造,出臺了《深化市級社有企業改革實施意見》,堅持按照「改造自我、服務農民」的總體要求,採取經營者持股、引進戰略投資者等方式改善股權結構,創新商業模式,積極打造以社有企業為支撐的經營服務體系,構建具有供銷社特點的企業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謀劃實施重點項目建設,社有企業呈現出速度、質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的良好態勢。
截至目前,系統擁有下屬企業49家,直屬(控股)企業擴大到15家,社有企業實現營業總收入56.21億元,利潤總額6648萬元。
延伸鏈條拓寬為農服務產業「線」
當前,隨著即將到來的元旦、春節等節慶節點,市場火熱了起來。
早上5點,在遂寧高新區遂寧市禾之春農產品供銷有限公司,10多輛專業配送車排著長隊,工人正忙著將蔬菜、水果、糧油、幹雜等產品進行裝載。這些食材將運往機關、學校、醫院食堂,農副市場,以及小區超市。
據介紹,市供銷社在深入推進改革過程中,緊緊圍繞助力小農戶(貧困戶)增收,解決本地農產品銷售困難等問題,組建公司與全市最大的3個蔬菜種植基地和12個貧困村籤訂收購協議,向23家超市、45家機關食堂、18所學校配送生鮮果蔬、糧油幹雜等,並在重點商超、高速服務區建立扶貧產品銷售專區6個,搭建起了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綠色快遞通道。目前,全市供銷社系統共建設鄉鎮級農副產品銷售網點112個、縣級農副產品銷售網點34個、縣級展示展銷中心6個,有效地促進了農副產品流通、帶動扶貧產品銷售。
市供銷社還積極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倉儲物流+網上交易+終端配送」一體化經營,構建「農超進城、工業下鄉、配送到村」流通配送體系。截至目前,建成3個縣級電商服務中心、38個鄉鎮服務站、269個村級服務網點,農資市場佔有率超過55%。
融合發展擴大基層組織覆蓋「面」
隆冬時節,走進大英縣玉峰鎮星宿溝村,糧油種植合作社職業經理人周道林正在田間地頭,為來年的油菜栽種進行踏勘。
近年來,市供銷社積極指導星宿溝村探索「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產業聯盟」的集體經濟發展路子,圍繞「荒地」做文章,探索大田託管、代耕代種等服務,與2個貧困村和3個非貧困村籤訂了550餘畝村民閒置撂荒土地流轉協議,種植優質水稻。今年,又積極整合黨建、社會和產業資源,聯合6個集體經濟「空殼」薄弱村開展產業聯盟,通過基層組織一體構建、產業發展一體規劃、公共服務一體推動、農業品牌一同發展,形成區域聯動發展,產業聯盟貧困村今年全年增收預計能夠達到3萬餘元。
通過充分發揮縣(區)黨委政府、供銷社、鄉鎮黨委政府及村兩委四個主體作用,供銷合作社建立了基層社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企業、村集體之間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組織體系和經營服務網絡。目前,全市恢復重建鄉鎮基層社107家,新組建為農服務中心7家,改造提升綜合服務社739家,領辦創辦農民合作社960家,專業合作社聯合社14家,產聯式合作社233家,供銷合作社經營網點基本實現鎮、鄉、村全覆蓋。
(全媒體記者 楊雪雯)
責任編輯:陳豔 編輯:付惠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