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耿學清) 隨著2022年北京-張家口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籌備工作如火如荼地展開,冬奧會主場地所在的張家口崇禮區環境衛生保障已全部實行首都標準。
記者近日從北京環衛集團獲悉,環衛集團已承接崇禮區十個鄉鎮的211個行政村的環衛保障工作,首都高標準環衛作業的「京環模式」在雪都落地開花。
探訪 「北京環衛」遍布崇禮街頭
趁著2016年11月20日崇禮初雪未消,記者來到了這座因2022年冬奧會而備受矚目的塞外小城,漫山遍野的積雪宣示著「雪都」的名不虛傳,而路邊帶有「北京環衛集團」標識的果皮箱仿佛讓記者回到了北京街頭,這樣的果皮箱每隔300米一個,分布在崇禮的主要道路上。
北京環衛集團張家口京環環境資源服務有限公司黨支部副書記劉立新告訴記者,北京環衛集團設立張家口京環環境資源服務有限公司,負責張家口乃至整個河北省的環衛市場開拓、投資及運營管理工作,在張家口已投資成立3家下屬企業,公司在張家口橋東區、橋西區和崇禮區共有環衛職工2000餘人,除了10名管理人員,職工以當地人為主。
職工雖然是當地人,但每一次保潔、清運都按照「首善要求、首都標準」進行環衛作業。北京環衛集團都對其進行了系統性培訓。
進展 京環模式覆蓋雪都全區
記者了解到,早在2014年10月22日,北京環衛集團和張家口市就籤署了框架協議,雙方將共同組建京環環境公司,接管張家口市申奧沿線5區2縣環衛工作。
目前,「京環模式」已覆蓋崇禮區十個鄉鎮211個行政村(含4條旅遊線沿線66個村莊)。根據北京環衛集團和張家口的服務方案,環衛一體化服務範圍主要包括張家口市及申奧沿線城市,保障執行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標準,綜合清掃保潔一級保障區執行環境衛生一級標準,其他區域執行環境衛生二級標準。
此外,為進一步提升京津冀地區整體環境質量,市環衛集團將優化張家口市的固廢處理與資源化系統。將張家口市馬家灣填埋場升級改造成固廢處理循環經濟園區,將姚家墳填埋場、下花園填埋場、懷來縣填埋場、涿鹿填埋場升級改造為綜合處理廠。
特寫 申冬奧後掃帚不夠用了
「我姓高,崇禮高家營的。」面對記者的鏡頭,高樹果大姐帶有崇禮鄉音的普通話顯得有些害羞,她今年48歲,是北京環衛集團張家口京環環境資源服務有限公司一名普通的環衛工人。
在北京環衛集團來之前,高樹果帶領的小組,算上她本人僅有4名女工,用考核人員的話說,「高樹果小組從沒有因為作業質量扣過分」。
北京—張家口申冬奧成功後,慕名而來的遊客像崇禮冬天的雪花一樣大片大片的湧來,外地車牌特別是「京」字頭的汽車擠滿了崇禮。
崇禮地區的地形地貌可以用千溝萬壑來形容,對於環衛工作來說,大機械上不了,小機械幹不動,多要靠人力。而且這裡年平均降雪量超過50釐米,這讓清掃更吃力。
高大姐的煩惱隨之而來,工作量增加了、強度也增大了,但是手頭能用的工具還是一把掃帚、一輛小三輪,清運垃圾的三輪車運力也常常不足。
北京環衛來 不用去北京打工了
2015年,就在高樹果產生了想辭掉工作去北京打工的念頭時,北京環衛集團接手了崇禮的環衛工作,抱著看看大城市來的新東家的想法,她留了下來,穿上了北京環衛集團的橙色工作服。
一年下來,高樹果發現換的不僅是新工服,她的工具升級成了統一藍白相間的電動三輪車,崇禮環衛原有的農用三輪車被垃圾壓縮車、十輪卡車替代,幹了大半輩子的老環衛人迎來了新裝備。
不光是裝備更新,在北京環衛集團給職工的培訓中,高大姐第一次聽到了「大規模、小單元、人機結合」作業方式、「兩掃三保」全天候不間斷保潔作業模式……喜歡動腦筋的高大姐歡歡喜喜地感受著日新月異的變化,踏踏實實地留了下來,也斷了去北京打工的念頭。她不斷鞭策自己在培訓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高大姐發現,這些「新詞兒」作業模式不但沒有增加作業時間,而且大大提高了環衛保潔的效率。
在北京環衛 我驕傲著呢
去年冬天,崇禮區連降好幾次暴雪。按照以往,清掃積雪都是要等到雪下完後才開始。到了晚上,被車輛軋瓷實的積雪在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溫下結成冰層。這期間導致很多當地居民雪後出行不便甚至出現摔傷意外,看到自己的老鄉摔倒在路上,高大姐很揪心,但是沒有辦法。
而按照北京環衛集團的「京環模式」,「見雪就掃、隨下隨掃」。第一次參加這種模式,高樹果和同事還抱有疑慮,但是到了現場,大車機械化前面掃、壓縮車隨清隨運,人只需要清理路邊死角即可,相比以前輕鬆了很多。第二天居民一出家門路面就能像往常一樣行走,對環衛工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我在北京環衛,我驕傲著呢」,高大姐常說,崇禮就是我的家,這裡就要辦冬奧了,哪能看著家裡髒亂差呢,做好環衛工作和幹家裡的活一樣。
對話
對話北京環衛集團張家口京環環境資源服務公司負責人王宏哲(北京環衛集團張家口京環環境資源服務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劉立新(北京環衛集團張家口京環環境資源服務有限公司副書記)
註:張家口京環環境資源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合稱為「張家口京環公司」
北京環衛破解管幹不分
記者:北京環衛集團與張家口合作以來,在京張環衛一體化方面有哪些突出進展?
張家口京環公司:公司成立以來,根據當地情況制定相關措施和機制,北京環衛集團通過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實現了張家口市三區(橋東、橋西和崇禮)環衛市場化運作;同時結合項目所在地實際情況,通過增加車輛設備投入、引進先進作業工藝及進行薪酬績效考核改革等方式,建立了合理的作業模式和科學的管理機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環衛服務體系,提高了環衛作業標準,提升了市容環境質量。
在崇禮,北京環衛集團除承接傳統環衛業務外,還託管運營當地鴻雁填埋場,實現了「傳統環衛」與「固廢處理」有效合一。
記者:京張環衛一體化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環衛合作方面有哪些示範意義?
張家口京環公司:目前河北地區的環衛領域市場化程度不高,還有相當一些地方「管幹不分、政企不分」。作為已經進入市場化多年的北京環衛集團,在合作中與兄弟地區一起分享市場化的經驗,破解地方政府的城市管理難題,提供全產業鏈的服務,推動京津冀整個環渤海城市管理水平提升。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下,必須強化區域環衛與「固廢處理」的整體性、關聯性、聯動性,統籌規劃京津冀區域環衛與固廢處理設施的建設,走園區化發展道路,提升區域環衛與固廢處理能力。
目前,張家口京環公司已在張家口市布局橋東、橋西、崇禮三個區,實施了作業標準統一,設施、設備、人力資源等多方面發揮了資源共享模式,同時,張家口京環公司在設備採購、物資供應、作業標準等多方面得到集團及兄弟單位的支持和幫助,降低了公司運營成本,也間接減輕了地方政府的財政資金壓力。
打破大鍋飯引入績效機制
記者:環衛職工有2000多名當地人,如何有效管理和使工人的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張家口京環公司:張家口京環公司的市場化運營解決了大量人員的就業問題,帶動了張家口地區2000名環衛職工就業,是崇禮區就業人數規模最大的公司。
公司引入了績效考核機制,職工的薪酬也得到普漲。在原有基本工資基礎上增加了績效獎金,根據職級崗位不同職工每月薪酬在原先基礎上普漲200-1000元。引入績效考核機制後,差異化薪酬效益逐步顯現,以前「吃大鍋飯」、「崗位閒聊」、「出工不出力」等懶散現象少見了,職工更多地將心思放在「掃好每段街」上。
自2016年公司工會正式成立以來,公司通過工會平臺為環衛基層職工謀取了一系列切切實實的利益:2016為公司300餘名環衛職工上繳了大病醫療互助經費,解決了職工的實際困難;開展了慰問困難職工,為近40名困難職工向各級工會申請了幫扶;為職工發放防暑降溫等物品,共計10餘萬元。組織了公司部分職工參與了三八節回家(到北京環衛集團北京總部)看看活動,以及職工子女參加的集團工會組織的託管班活動。
見雪就掃保證雪都清潔
記者:與北京不同,崇禮城小雪多低溫天兒多,北京環衛有何因地制宜的舉措?
張家口京環公司:首先是理順政府管理和市場化運行的關係。市場化運作後,項目公司高度重視與環衛主管部門的協調關係,雙方建立了有效地合作溝通機制。
按照「政府主導、企業運作」的工作思路,環衛主管及時調整工作職能,加強城管執法和檢查考核隊伍建設,從規範市場、細化標準、強化考核、加強指導等各方面規範項目公司市場化運作;項目公司則針對環衛主管單位的考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督改。雙方的有效合作推動了環境衛生狀況的全面提升。
在作業工藝編排方面,清掃保潔環節實施了「大規模、小單元、人機結合」的作業方式,將整體作業拆為線、條、塊相結合的小單元作業,全面推行「兩掃三保」全天候不間斷保潔作業模式。
舉個例子,以前張家口橋東、橋西和崇禮下雪,都是雪下完後才開始清掃作業,導致很多當地居民雪後出行不便甚至出現意外,而按照「京環模式」,是「見雪就掃、隨下隨掃」,下完雪一出家門路面就能像往常一樣行走,這樣「實打實」的改觀得到當地居民普遍讚揚。
低溫天氣確實帶來了很多難以預料的困難,比如很多作業要在凌晨開始,大型機械在低溫狀態下點火難、報損率也高,由於天冷,維修的時候師傅都伸不出手,只得在旁邊放置電熱扇。
最近公司在基地搭建了兩個大車間,並裝上了暖氣,可以停放十多輛常用大型車輛,方便作業時啟動和日常維護。
記者:2022年冬奧會籌備工作正在全面鋪開,北京環衛在冬奧會方面有哪些具體作為?
張家口京環公司:除了類似2008年北京奧運會場館和城市環境衛生的常規保障以外,依託北京環衛集團科技研發、設施建設運營和投融資等方面的優勢,參與了崇禮區奧運環境衛生專項規劃。
同時,冬奧會相關賽事雪場、公司也積極介入。目前崇禮的大型滑雪場、公司已介入了垃圾清運相關工作。下一步,公司還將與崇禮相關公司進一步接觸,提供更豐富的北京環衛集團相關環衛服務,如物業管理等等。
屆時,北京環衛集團將成為唯一一家參與提供環衛服務兩個奧運會的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