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科常常會看到有家長抱著昏迷抽搐的小孩,慌忙地衝進來。對於家長來說,最害怕的莫過於這種突發狀況。那小孩子究竟怎麼了?出現這種高熱驚厥,家長們可以做些什麼急救措施呢?
小兒高熱驚厥是多種病因引起的神經系統暫時性功能紊亂,表現為體溫38℃以上,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不自主的收縮,牙關緊閉、雙眼上翻、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甚至大小便失禁,常伴有意識障礙。很重要的緊急處理原則就是保持呼吸道通暢。
出現症狀時,家長要冷靜沉著應對,應立即將孩子平臥位頭偏向一側,清除口鼻中分泌物嘔吐物,防止吸入和窒息。
可塞軟物如:紗布、毛巾的一角或手絹放在上下磨牙(臼齒)之間,約2~3㎝,以防止咬傷舌頭、口唇和頰部,以上要求必須在幾秒鐘內迅速完成。防止患兒在劇烈抽搐時與周圍硬物碰撞致傷,但絕不可用強力把抽搐的肢體壓住,以免引起骨折。
此外,也不要大聲叫喊或用力搖晃企圖讓抽搐停止。短暫的5分鐘以內的抽搐,通常發作後寶寶就能呼吸順暢,暫時不需特殊的處理,可直接就近醫院看病檢查,找出抽搐的原因。
長達5分鐘以上的抽搐、連續間斷不停的抽搐、抽搐過後神智未恢復或呼吸微弱甚至停止的,這表示可能有嚴重的缺氧危險,可進行人工口對口呼吸急救,並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
預防復發:
高熱驚厥患兒日後發熱時容易復發驚厥,應做相應預防。
由於兒童體溫中樞尚未完全發育,過高或過久的發熱可以引起驚厥,甚至產生永久性腦損傷,患兒的消化功能和免疫力也會受到影響,所以有效、及時的降溫措施是必須的。
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是目前臨床上普遍採取的兩種降溫方式,當高熱患兒體溫高於39℃時應行頭部物理降溫,而體溫高於39.5℃時則應進行全身性物理降溫。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發熱應首選物理降溫。物理降溫主要是通過物理吸熱或散熱的方法來吸收並帶走患者大量的熱量,促使其體溫能夠下降或恢復正常、症狀能夠得到持續緩解及保護大腦。
一旦確認是高熱痙攣之後,下次當寶寶感冒生病時,即使輕微發燒也要及時就醫並按醫囑給予退熱處理。對於曾發生熱痙攣的孩子,千萬別讓他單獨活動,尤其是騎車、遊泳,以免熱痙攣又突然發生,造成不可挽回的遺憾,
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物理降溫方法:
測量體溫,若發燒38.5℃以上,可使用肛門栓劑退燒,(直接從肛門塞進去,然後被直腸黏膜吸收),用藥劑量要嚴格根據寶寶的體重來計算。用藥後半小時複測體溫。
溫水擦拭全身,重要部位反覆擦拭如額頭、頸部、腋窩、腹股溝,反覆擦拭能帶走熱量降低體溫。(水溫宜32~34℃)。擦身時注意保暖,避風寒。
可根據退燒情況適當使用散熱貼,幫助降低體溫。不推薦直接冰敷,特別是寒戰情況、抽搐病史的,這樣本身就怕冷情況下會加重病情。
最後,抽搐過後對發燒引起的原因仍需就醫詳細檢查。
【來源:養生深圳,作者: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急診科周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