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持續高速增長,集成電路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2020-12-15 OFweek維科網

前言:

集成電路作為信息產業的基礎和核心組成部分,成為關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產業,在宏觀政策扶持和市場需求提升的雙輪驅動下快速發展。近年來,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持續高速增長,集成電路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作者 | 方文

2020年前三季度國內集成電路數據

在新冠肺炎疫情深度衝擊和全球技術價值鏈調整的大背景下,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正在經受前所未有的外部衝擊和挑戰,價值鏈重塑也為自主可控留下了可以想像的巨大產業空間。

2020年第一季度突發的新冠疫情給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帶來陰霾,製造指數下挫32個點,由512下降到480,相對而言設計和封測環節影響不大。

二、三季度,設計、製造和封裝三大指數均平穩上升,隨著國家新基建、振芯鑄魂工程等政策持續發力,預計四季度指數將呈現持續回升態勢,創歷史新高。

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為5905.8億元,同比增長16.9%。

其中,集成電路設計業銷售收入為2634.2億元,同比增長24.1%;

集成電路晶圓製造業銷售收入為1560.6億元,同比增長18.2%;

集成電路封測業銷售收入為1711.0億元,同比增長6.2%。

集成電路三業銷售收入佔比為:設計業44.6%,製造業26.4%,封測業29.0%。

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為2366.8億元,同比增長18.2%,環比增長14.5%。

據國家海關統計,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量為3871.8億塊,同比增長23.0%;進口額為2522.1億美元,同比增長13.8%。集成電路出口量為1868.3億塊,同比增長18.7%;出口額為824.7億美元,同比增長12.1%。

從產量來看,2020年1-10月全國集成電路產量為2113.9億塊,同比增長15.5%,前十月國內集成電路產量比去年全年產量還要多。

國產晶片2020年躋身全球前列

華為海思: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十大半導體銷售排名。第一季度銷售額接近27億美元,同比增長54%,在前十名中增幅最大。

華大半導體:華大半導體已成為全球第十大MCU供應商;華大的安全晶片以9.2%的全球市佔率排在第五位。

安世半導體:在Omdia的數據統計中,安世半導體的電源分立元件和模塊排在全球第十位。

士蘭微:士蘭微的分立IGBT排在全球第十位,IPM排在全球第九位。

歌爾股份:去年歌爾首次躋身全球MEMS廠商排名第九,這是首個進入全球MEMS廠商前十的中國企業。

三安光電:三安光電製造實力穩居行業龍頭,具有規模化的LED晶片產能,約佔全球晶片產能的19.72%。

國內集成電路機遇下需自主可控

一方面,集成電路技術創新發展步入新階段,我國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將轉變為最大的比較優勢,有望通過構建基於國內大規模市場的國內價值鏈,產生集聚創新要素的「虹吸效應」,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

另一方面,中美高科技博弈逐漸成為中美經貿摩擦的焦點,國際環境繼續深度調整,發展環境的諸多變化,將對全球集成電路供應鏈體系的走勢產生潛在的重大影響,國內需儘快實現關鍵產品的自主可控。

未來五年是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的關鍵時期,應對上述問題深刻探討,以有效應對新機遇和新挑戰。

仍無法破解低端鎖定的格局

據天眼查相關數據顯示,以工商登記為準,僅2020年上半年我國就新增集成電路相關企業近2.6萬家,其中,第二季度新增超過1.7萬家,較去年同比增長超30%。

但由於整體競爭力不強,我國大部分企業提供的集成電路產品仍無法獲得高價值量和高端市場份額。

我國排名前100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的毛利率一直徘徊在30%左右,而國際領先水平約為40%-50%。

在藍牙、存儲器主控這些扎堆創業的領域,80%以上高端市場的供應商仍然是來自美國、歐洲的巨頭企業。

長遠看,我國長期以來通過直接購買或跟蹤研仿加速彌補技術差距的窗口正在逐漸關閉,多年積累的技術空心化問題也逐步顯現,我國對基礎和共性技術自主掌控的迫切需求前所未有。

後摩爾時代需突破顛覆性技術

新材料將通過全新物理機制實現全新的邏輯、存儲及互聯概念和器件,推動半導體產業的革新。

新架構方面以RISC-V為代表的開放指令集及其相應的開源SoC晶片設計、高級抽象硬體描述語言和基於IP的模板化晶片設計方法,將取代傳統晶片設計模式,更高效應對快速迭代、定製化與碎片化的晶片需求。

總之,國內迫切需要集成電路技術的重大突破來提供強大支撐,顛覆性技術使原本的技術生命周期斷裂,並形成新的替代技術軌道,因此對集成電路顛覆性創新技術的布局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爭奪的關口地帶

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仍實現較高增長勢態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集成電路產業正經歷新大變革和大融合時期。

集成電路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目前中國已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佔比達35%。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集成電路市場,成為集成電路產業增長的重要動力之一。

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製造基地,是帶動全球集成電路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多年來市場需求均保持快速增長,以中國為核心的亞太地區在全球集成電路市場中所佔比重快速提升。

2020年以來,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型基礎設施的範圍,而集成電路作為支撐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信息載體,又被推向風口。

據統計,2020年已有超4個省份、6個城市出臺的新基建政策中提及集成電路。受政策引導影響,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在2020年依舊保持著密集的重大項目建設投資頻率。

加強重點產業集聚區和產業集群建設

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經過數十年發展,已經在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地區初步實現了集聚態勢,產業鏈配套完善程度也優於其他地區。

從遵循集成電路產業的自身發展規律出發,應當集中力量建設好長三角、京津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等我國幾個重要的產業集聚區。

重點是構築產業生態,引導和促進產業向這些重點區域進一步集聚,形成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長期穩定發展的有力支撐。

結尾:

雖然面臨中美經貿摩擦以及外部環境複雜的挑戰,但是在5G、人工智慧、網聯汽車等新型應用的帶動下,在數字經濟推動傳統產業數位化轉型的驅動下,全球集成電路市場需求仍然保持增長勢頭,我國產業動向趨於上升。

相關焦點

  • 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格局演變的鑽石模型
    最後,為了克服在集成電路製造領域投資不足的劣勢,美國集成電路企業在全球化持續推進的背景下,積極推動中國臺灣地區等經濟體發展晶片代工廠,建立以垂直分工為主要特徵的全球集成電路生產新體系。在集成電路製造工藝越來越複雜的背景下,集成電路生產線投資持續快速增長。數據顯示, 1970—2000年,晶片生產線的平均建設成本年均增長18%(Byrne et al.,2013)。
  • 「速度」與「激情」,鹽城市電子信息產業未來可期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未來可期》,記者王菲,36氪經授權發布。 11月19日上午,記者從首屆中國電子信息行業創新創業大賽頒獎儀式上獲悉,大賽共吸引了來自全國22個省市178個項目報名參賽。最終,海陸寬帶衛星通信系統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獲得一等獎,「光子晶片」——開啟AI時代的感知鑰匙和可見光無線通信系統分獲二、三等獎。
  • 回顧2017年上海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狀況
    2017 年 12 月 12 日下午,上海市人民政府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本著「立足長遠、緊密協作、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聯合組織投資 1 000 億元,圍繞集成電路、智能製造、科創園區、新型智慧城市等領域展開全面合作。從而進一步深化集成電路領域合作,打造國內集成電路產業新高地。
  • 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仍實現較高增長勢態
    12月10日,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2020年會暨重慶集成電路產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重慶舉辦。會上,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董小平做了致辭。 董小平指出,今年對於整個集成電路產業都是極為不利的一年,面對新冠疫情的影響和全球產業環境的複雜多變,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仍然實現了較高增長,2020年1-9月,集成電路產業同比增長16.9%,其中設計業增長最快,同比增長24.1%。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表現出了極強的韌性和態勢,創新技術和產品不斷湧現。
  • 中國郵輪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發展戰略□ 本報記者 王婭莉日前,中國中投公司、中船集團有關負責人與嘉年華英國公司、芬坎蒂尼公司籤署了《豪華遊輪建造及運營項目合作協議》。根據該協議,各方將共同投資2.6億英鎊(約255億元人民幣)成立合資公司,推進中國豪華遊輪建設項目,這也標誌著中國郵輪產業將進入新的快速發展階段。
  • 目光持續聚焦成都:這裡崛起電子信息產業版圖新地標
    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成為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之一。力爭到2025年,成都市軟體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8000億元,躋身中國軟體名城第一方陣,成為世界軟體產業重要的研發基地——不久前舉行的成都市軟體產業發展誓師大會暨「蓉貝」軟體人才計劃啟動大會上,成都發布了自己的軟體產業發展目標。
  • 中國西部電子產業奔向智能化,電子製造「揮旗」產業前端
    近幾年,智慧型手機爆發式增長,物聯網逐步落地,人工智慧再起高潮,新技術和新應用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不斷向前推進。2017年第一季度,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9%,同比加快6.3個百分點;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速8.1個百分點,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7.3%。電子產品層出不窮,電子技術逐浪式推進,使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成果深刻地釋放出來。
  • 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面臨的問題、挑戰和發展途徑
    編者按:加快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對加快我國工業轉型升級和「網際網路+」變革,實現「中國製造2025」的戰略目標,具有重要的技術和產業支撐。   當前,全球集成電路產業已進入重大調整變革期。
  • 中國信息產業發展趨勢洞察:以美國網際網路產業發展歷史為鑑
    1)認知及發現期:1993 年,為應對全球競爭的挑戰,柯林頓政府發表了報告-《技術是經 濟增長的發動機》,並提出了國家信息基礎設施計劃;比較來看,2012 年,國務院印發《十 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新興產業正在成為引領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 力量,並明確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
  • 中國半導體產業遷移路徑及半導體產業發展趨勢全景圖
    第三階段的遷移也為製造環節;中國憑藉低廉的勞動力成本,通過長期引進外部技術,培養新型技術人才,承接低端組裝和製造業務,中國完成了半導體產業的原始積累。隨著全球電子化進程的開展,中國半導體產業厚積薄發,在下遊產業爆發式增長的推動下,半導體產業整體高速發展。
  • 電子信息產業:「六廊」區域布局及發展趨勢
    隨著「一帶一路」由中國倡議變為世界共識,由思想路線變為行動綱領,六大經濟走廊將成為「一帶一路」的物質載體,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布局的產業通道。了解六大經濟走廊及其產業特徵,分析電子信息製造業在六大經濟走廊的分布及產業發展現狀和趨勢,對加強電子信息製造產業布局的政策引導,鼓勵電子信息類企業走出國門,具有現實意義。
  • 集成電路產業所得稅減免政策發布 六股有望受益
    集成電路產業所得稅減免政策發布 相關產業股有望受益12月17日,財政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關於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企業所得稅政策的公告。「五免後按十」:即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徵企業所得稅,接續年度減按1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此前,國務院發布《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大力支持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 「四張王牌」引領遂寧經開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
    然而,遂寧地處成渝經濟區腹心地帶,具有承接產業轉移的良好基礎。至此,遂寧開發區開始走以電子信息產業為工業發展重點的發展之路,專注於電子信息產業鏈上下遊招商。  13年後的今天,遂寧開發區早已成為國家級遂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經開區」),電子信息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 智能網聯汽車進入快速發展期
    智能網聯汽車進入快速發展期目前,智能網聯汽車在全球範圍內進入快速發展期,各國已確定產業發展路線並開放了測試道路。與此同時,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也愈發繁榮,傳統主機廠、網際網路企業、ICT企業、出行服務企業等紛紛加入智能網聯汽車賽道。隨著技術的成熟及成本的降低,智能網聯汽車市場普及率逐步提升,市場規模日益擴大。
  • Cadence公司CEO:和中國電子高科技產業共同騰飛
    早在1992年, Cadence就進入了中國大陸市場,迄今已在中國擁有大量的集成電路(IC)及系統級設計客戶群體。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Cadence公司在中國不斷發展壯大, 2008年將亞太總部設立在上海,全球人工智慧研發中心設立在中國,由上海研發團隊作為項目核心團隊引領全球的研發工作。
  • 封曉春調研宜興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情況
    原標題:市領導昨調研我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情況 1月5日,宜興市委書記封曉春帶領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科技局等部門負責同志,前往徐舍鎮、環科園、經開區等地,調研宜興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情況。
  • 國內首個集成電路指數發布,產業風向標誕生
    ,旨在從高頻與全產業視角監測中國與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致力於樹立與提升中國在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的話語權與影響力。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指數(ICDI)由進口、生產、出口、設計、製造、封測6個指數組成,根據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當前特點,從產銷及產業鏈分工的多個維度出發,確保全面覆蓋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全流程的數據。
  • LED產業發展前景可期 三安光電/國星光電等5股將迎來風口
    小間距LED市場爆發,公司享下遊市場增長紅利:近年來小間距LED市場快速發展,根據AVC的統計數據,2015年全球小間距市場達到24億元人民幣,其中我國13億元,同比增長40%。短期來看,公司與佛山照明有望協同發展,業績持續穩步增長可期;中長期來看,廣晟平臺整合上、中、下遊產業資源,發揮地域間企業間協同效應,打通全產業鏈,打造LED大平臺。  風險提示:封裝市場價格戰或加劇;公司擴產進度或不及預期。
  • 臺灣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史 一場始於豆漿店的產業革命
    當時擔任計劃主持人、工研院電子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主任的胡定華,一語道出所有加入計劃的參與者,積極投入擘劃未來遠景的雄心壯志,希望打造以集成電路為基礎的資訊電子產業,燃亮中國臺灣產業的革命之火。當年那群30歲上下的年輕小夥子,不負所望地將集成電路技術成功帶回中國臺灣,如今,他們皆成為中國臺灣電子科技業中重量級人物,各自擁有一片天,持續為中國臺灣經濟打拼。現任臺積電副董事長的曾繁城,為當初第一批赴美的19人團隊之一,他回憶道,「當時我們很都年輕,懷抱著無比的熱情,想要把中國臺灣的集成電路技術做起來。」
  • 南昌高新區一季度電子信息產業增長24.5%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伍金花記者劉瑞芬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對經濟運行造成一定的影響。隨著我國統籌部署,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企業復工復產步伐的加快推進,南昌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一季度呈現逆勢增長的好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