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一個外國人為康熙畫了這樣一張地圖

2020-12-24 騰訊網

金庸先生的《鹿鼎記》裡有這樣一段描述:

只聽得書房外腳步響聲,一名小太監道:「啟稟皇上:南懷仁、湯若望侍候皇上。」康熙點點頭。小太監傳呼出去,進來了兩個身材高大的外國人,跪下向康熙磕頭。

兩個外國人叩拜後,從懷中各取出一本書卷,放在康熙桌上。那個年紀較輕、名叫南懷仁的外國人道:「皇上,今兒咱們再說大炮發射的道理。」韋小寶聽他一口京片子,清脆流利,不由得「咦」的一聲,驚奇之極,心道:「希奇希奇真希奇,鬼子不會放洋屁。」

今天所要講的就是裡面的一個外國人——南懷仁和他的《坤輿全圖》。

日前在臺北海洋科技博物館開幕的「繪製世界——臺北故宮文物藝術中的科學與科技」特展中展出了一幅著名的地圖:《坤輿全圖》。

這幅17世紀由傳教士轉譯繪製的世界地圖《坤輿全圖》系由八長幅拼接而成,是中國地理學史上現存唯一的東、西半球圖。在地圖中,傳教士南懷仁為迎合當時中國士大夫以中國為本位的世界觀,特意將本初子午線定在北京。

清 南懷仁 《坤輿全圖》(局部)

清 南懷仁 《坤輿全圖》(局部)

南懷仁(Ferdinand Verbiest,1623年10月9日—1688年1月28日,享年66歲),清代天文學家、科學家。他1658年來華,是清初最有影響的來華傳教士之一,為近代西方科學知識在中國的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是康熙皇帝的科學啟蒙老師,精通天文曆法、擅長鑄炮,是當時國家天文臺(欽天監)業務上的最高負責人,官至工部侍郎,正二品。

很多人都是在看《鹿鼎記》的時候記住了這個外國人。雖然是小說,但情節還是符合歷史的,據史料記載:南懷仁在1674-1676年間,製造輕巧木炮及紅衣銅炮共132門,1681年製成神威將軍炮240門,後來,又製成紅衣大炮53門,武成永固大將軍炮61門,神功將軍炮80門。因此,南懷仁造炮數量至少為566門。南懷仁所設計的火炮有三種被選入清代國家典籍——《欽定大清會典》。其一是「神威將軍」炮,其二是「武成永固大將軍」炮,其三是「神功軍」炮。

武成永固大將軍炮

在北京的中國歷史博物館,就藏有一門武成永固大將軍炮。

實際上,南懷仁在地理方面的貢獻更大。南懷仁曾編撰了數種地理學著作、繪製了數種地圖,它們成為17世紀地理學和地圖學在中國發展的標誌。這些著作大多撰著於17世紀六七十年代。

清 南懷仁 《坤輿全圖》(局部)

《坤輿全圖》完成於1674年,是南懷仁向康熙皇帝解說當時西方世界地理知識的工具。在地圖中,南懷仁為迎合當時中國士大夫以中國為本位的世界觀,特意將本初子午線定在北京。《坤輿全圖》系由八長幅拼接而成,是中國地理學史上現存唯一的東、西半球圖,介紹了十六、十七世紀西方天文地理的理論與概念,包含地圓說、世界無中心、雨雲、潮汐、地震等知識。地圖空白處畫有歐洲的船舶和數十種奇異的海陸生物,如惡那西豹(長頸鹿)、加默良(變色龍)、般第狗(河狸)、 把勒亞(鯨魚)等等,成功地滿足時人的好奇心。

清 南懷仁 《坤輿全圖》(局部)

清 南懷仁 《坤輿全圖》(局部)

南懷仁在《坤輿全圖》的註記文字中,宣傳了自然地理方面的許多知識。他解釋了因地球是球體而具有的各種自然現象,因月球環繞地球運動而引起潮汐的周期性消長,雨和雲系大氣中水汽凝結而成,風和公海上影響航行的季風的成因,各地不同的氣候狀況導致了文化的地區性差異,以及江河的起源、山嶽的形成、空氣的運動等等、南懷仁還批評了中國人對自然現象的迷信觀念,如有關月食和地震的錯誤說法。

「南懷仁的坤輿世界」AR互動裝置

臺北故宮以此圖為基礎,設計了「南懷仁的坤輿世界」AR互動裝置,配合展出當時人們做的動物觀察筆記《坤輿圖說》,並由臺北海洋科技博物館提供相關聯的動物標本。讓觀眾透過AR遨遊17世紀人類認知的世界,發現古人對未知動物天馬行空的想像並與動物的真實樣貌並陳對比。AR互動裝置則運用現今擴增實境技術,重現古人認識的地球與各地特有的動物,觀眾可以運用手機程式環繞著眼前地球,看看手機熒幕會出現什麼動物,和現代人的理解究竟有何異同。

清 南懷仁 《坤輿全圖》(局部)

配合「南懷仁的坤輿世界」AR互動裝置展出的是《坤輿圖說》,這是南懷仁為《坤輿全圖》撰寫的說明小冊,上卷《坤輿》至《人物》,下卷載海外諸國道裡、山川、民風、物產,分為五大州,而終之以《西洋七奇圖說》。在下卷收錄的圖說中,有23種動物圖像並有簡短的文字說明。在此次特展中,臺北海洋科技博物館找到部分圖說提及的動物標本展出,觀眾可以在欣賞南懷仁《坤輿全圖》時搭配圖說解釋以及生物標本。

清 南懷仁《坤輿圖說》卷下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康熙十三年(1674)刊

清 南懷仁《坤輿圖說》卷下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康熙十三年(1674)刊

從1655年來華至逝世,在華近三十年。南懷仁「勤勉竭力,不辭勞瘁」,為信仰奉獻了一生,客觀上為西方的科學技術知識在中國的傳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南懷仁1688年去世。康熙皇帝親自撰寫祭文:「爾南懷仁,秉心質樸,四野淹通。來華既協靈臺之掌,復儲武庫之需……可謂蒞來惟精,奉職費懈者矣。遽聞溘逝,深切悼傷。追念成勞,易名勤敏。」康熙此諭,用滿漢兩種文字刻在南懷仁碑碑陰,碑陽用漢文和拉丁文鐫刻。迄今為止,用三種文字刻寫碑文實屬少見。這塊墓碑就在車公莊6號市委黨校內,與利瑪竇、湯若望的墳塋依次排列。

美育新視點介紹

MEIYUXINSHIDIAN

素質教育,美育現行。美育新視點的宗旨是為美育工作者做好服務,為美育成果做好宣傳,引領美育最新方向、政策,推動美育的推進和傳播,完善美育基礎服務平臺。歡迎同行朋友留言交流,互通有無,一起為美育事業做貢獻!

首屆(2020年)中原少兒書畫大賽優秀作品展示(一)

首屆(2020年)中原少兒書畫大賽優秀作品展示(二)

首屆(2020年)中原少兒書畫大賽優秀作品展示(三)

首屆(2020年)中原少兒書畫大賽優秀作品展示(四)

首屆(2020年)中原少兒書畫大賽優秀作品展示(五)

首屆(2020年)中原少兒書畫大賽優秀作品展示(六)

首屆(2020年)中原少兒書畫大賽優秀作品展示(七)

首屆(2020年)中原少兒書畫大賽優秀作品展示(八)

首屆(2020年)中原少兒書畫大賽優秀作品展示(九)

首屆(2020年)中原少兒書畫大賽優秀作品展示(十)

首屆(2020年)中原少兒書畫大賽優秀作品展示(十一)

我是小小藝術家 | 因為喜歡所以用心做的尚璇玥

我是小小藝術家  |  小畫筆描繪大夢想的高戈

我是小小藝術家  |  與畫紙和畫筆交朋友的高紫昂

我是小小藝術家  |  享受繪畫書法帶來愉悅感的劉雨萱

我是小小藝術家  |  用感恩促使自己成長的夏錦逸

小小藝術家14期 | 愛畫畫的少年王墨宸

小小藝術家15期 | 懂得堅持的劉姿萱

小小藝術家16期 | 畫出我夢想的邵煜東

小小藝術家 | 用畫筆撐起一片自我藍天的常奕林

小小藝術家 | 有夢想有追求的王紫清

我是小小藝術家 | 在樂趣中作畫的周心願

我是小小藝術家 | 在書畫世界遨遊的周靜怡

我是小小藝術家 | 藝術讓生活更多彩的王錫瑤

我是小小藝術家 | 藝術學養無聲浸潤的李宇飛

我是小小藝術家 |美術已成為人生中最親密摯友的張翊諾

我是小小藝術家 |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靳夢琪

我是小小藝術家 | 秉承華夏炎黃子孫品質的於子敏

我是小小藝術家 | 發現美、創造美有追求的張子含

童心關不住  網絡助高翔 ——內黃縣六村鄉第一初級中學網絡繪畫展

滎陽市西一小學 首屆「師古出新」書法教學成果作品展

疫情防控,我們有「畫」說 ——河南省實驗小學學生作品展

鄭州大學實驗小學藝術課程精彩綻放

美育初心、美育使命、美育責任、美育擔當。

- END -

統籌:張帆 | 編輯:只談美

郵箱:meiyuxinshidian@163.com 編輯微信號:meiyuxinshidian

素質教育,美育先行。歡迎關注《美育新視點》唯一微信公眾平臺

相關焦點

  • 康熙皇帝的真實容貌,與漢人差別很大,17世紀一幅油畫告訴你真相
    那麼康熙皇帝真的是畫面中這樣的一位溫爾文雅的老者嗎?我們來看看17世紀俄羅斯畫家筆下的康熙。這幅畫是17世紀一位俄羅斯宮廷畫家所畫的康熙皇帝,目前珍藏在俄羅斯國家古代檔案館中。畫中的康熙看起來有些兇悍,並且五官特徵更像是一個「外國人」,與我們故宮所珍藏的畫像反差非常大,那麼到底哪個畫像裡的康熙才是本尊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 怎樣畫一張地圖?
    視頻文字稿: 怎樣畫一張地圖? 用紙筆勾勒出道路大概的方向、周圍建築物的輪廓,寫上路名。這樣就得到了一張簡單的地圖,但是你照著它可能連自己家都找不到。 因為你的地圖不能準確地描述道路的長度、方位等信息。
  • 清·康熙年間的世界地圖是什麼樣的嗎?
    日本東洋文庫藏,清康熙十三年刊本(八長幅) 《坤輿全圖》是清康熙時期來華傳教士南懷仁仿明末利瑪竇《坤輿萬國全圖》繪製的屏風式世界地圖(由八長幅拼接),地圖空白處畫有歐洲的船舶和數十種奇異的海陸生物
  • 《康熙王朝》證明題:求證周培公繪製的中國地圖根本不存在!
    《康熙王朝》是一部非常經典的電視劇,在21世紀的頭幾年中,掀起了一陣又一陣的康熙熱,其火熱程度不亞於後面大紅大紫的《亮劍》。在劇中康熙看到周培公的畫作時激動地難以言喻,拳拳忠心最後化為康熙皇帝在周培公靈前無語的夜幕。周培公所獻地圖但是,這幅圖的歷史真相卻不是這樣,電視劇將這幅圖的作者定為周培公既不合理,也不嚴謹。可以說,這一戲份就是典型的胡編亂造。為什麼這麼說呢?
  • 葛劍雄;中國在地圖上的位置
    所以儒家最早設想制度「五服」,畫成地圖就是一個正方形,由內到外分別是五百裡一層,最裡面一層就是「畿服」,王都所在,國君所居。 以後,人們的地理知識擴大了,才知道天下沒有如此方方正正的劃分範圍。
  • 畫一張地圖
    時間有多少次是這樣度過的呢:在悄無聲息中流逝,昨日于波瀾不驚中退去,驀然回首又年復一年,生命不知不覺被加上一個又一個年輪,人生看似走得緩慢,但經不起揮霍放縱。 90年出生的人已經30歲,馬上輪到91、92……曾經年輕的一代,會變成走向中年的一代…… 需要恐慌嗎?當然不必。
  • 17世紀青花與五彩詮釋「雄奇昳麗」!
    清康熙 五彩《穆桂英大破天門陣》圖大鳳尾尊 高61.6釐米據此次特展的策展人、著名中國古代陶瓷研究專家、佳趣雅集協會理事及學術顧問梁曉新介紹,該展將從社會萬象、山河迤邐、乘物遊心與海上瓷蹤四個專題來探究17世紀景德鎮瓷器藝術的全貌。「以17世紀的青花與五彩瓷為重點,薈萃超過百件珍品,是歷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具有全面的藝術代表性與學術價值。」
  • 《我的世界》地圖畫怎麼製作 地圖畫製作教程詳解
    這次就為大家帶來了我的世界地圖畫製作圖文教程,教給大家地圖畫怎麼做,非常漂亮的內容,很適合裝飾房子,還不會的朋友可以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地圖是四方的,... 《我的世界》中的地圖畫大家知道怎麼製作嗎?
  • 臺北故宮藏17世紀《坤輿全圖》亮相,以中國為本位的世界觀
    清代皇帝如何認識世界,17世紀中國人眼中的世界地圖是什麼樣的,19世紀的中國又如何在沿海地區的海洋發展史中站有一席之地?其中17世紀由傳教士轉譯繪製的世界地圖《坤輿全圖》系由八長幅拼接而成,是中國地理學史上現存唯一的東、西半球圖。在地圖中,傳教士南懷仁為迎合當時中國士大夫以中國為本位的世界觀,特意將本初子午線定在北京。
  • 學習方法:五步畫出一張視覺地圖
    今天從讀和寫兩個角度與大家分享如何畫出一張視覺地圖。第一步:選擇概念或主題。如手頭有閱讀材料,先閱讀,再提煉出這個概念或主題。如果是進行寫作框架搭建,則可以將概念或主題放在視覺地圖中心。第三步:保持地圖簡潔、相關、準確、完整、邏輯清晰。簡潔的圖文搭配是所有視覺地圖的魅力所在。不要太貪心,一次就畫出所有全貌,要先靜下心來,邊思考,邊畫出重點,注意儘量只畫重點,語言上也要保持簡潔,儘量用短語,避免用長句。第四步:中心概念的秘密。構建的秘訣之一是選取中心概念或主題。它必須具有包容性。
  • 是誰畫出一張圖,教會我們認識這個世界?|我們的生活是這樣被設計的
    事實上,這不是一幅想用來單純表達地理觀念的地圖,而是一張展示 Facebook 全球用戶所在地的示意圖(因此你幾乎看不到中國)。圖上相互交織的螢光藍細線表示 Facebook 全球用戶之間的聯繫。在數字時代,畫地圖已變得輕而易舉。就像 Facebook 一樣,只用統計一下用戶數據就能自動生出一個八九不離十的準世界地圖。
  • 迪士尼畫了一張新地圖幫你了解《星球大戰》的世界
    當前位置: 首頁  >  興趣圈  >  科幻世界  >  科幻資訊  >  科幻趣聞 迪士尼畫了一張新地圖幫你了解
  • 畫一張杜甫的人生地圖:中學教師布置開放式作業走紅
    西安一中學教師布置「唐詩地圖」作業走紅,希望用開放式作業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讓傳統文化成為觸手可及的現實存在」  「畫一張杜甫的人生地圖,他一生去了哪些地方,在哪些地方都留下了怎樣的詩作。」後來,我鼓勵學生回去都畫一張杜甫的人生地圖,他一生去了哪些地方,在哪些地方都留下了怎樣的詩作。  新京報:第一次繪製「唐詩地圖」是什麼時候?  劉麗萍:是2017年,我們學校買了吳真的「唐詩地圖」讓學生讀,那本書的寫作思路就是介紹各個地點的詩歌。當時有語文組的老師提了一句,為什麼不能讓學生以地圖的形式畫出來呢?
  • 康熙《皇輿全覽圖》:在舊地圖裡發現新世界(分享高分辨古地圖)
    《康熙臺灣輿圖》1708年,康熙皇帝下詔編繪《皇輿全覽圖》,該地圖是中國第一幅繪有經緯網的全國地圖,放眼中外,都極具重大意義!三國至唐,甘溪不僅可供飲用灌溉,甚至能航行護城,只可惜往後逐漸淤塞,以至人為改道,最終一段又併入東濠湧。
  • 高二學生手繪地圖惟妙惟肖,地理老師坦言:這樣的地圖自己也畫不出
    高二學生手繪地圖惟妙惟肖,地理老師坦言:這樣的地圖自己也畫不出 2020-05-07 10:13:31 來源: 南通網
  • 沒有人造衛星的古代,人們怎麼畫地圖?
    在更早之前的古代,那時候的人們很難站在高處一覽城市全貌,更無法藉助高至地球軌道的人造衛星開啟上帝視角來繪製世界地圖。所以,古人到底是怎麼畫地圖的?古代畫地圖:握緊3要素最早的地圖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深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幾十個世紀後出土發現,石板上的地圖依然清晰可見。下面的陶土碑是古巴比倫的一副地圖,以及把其中的地圖信息提煉出來的樣子。
  • 地圖湃 | 如何假裝看懂一張軍用地圖?(二)
    在《如何假裝看懂一張軍用地圖》的第一部分中,我們非常粗略地過了一遍軍用地圖的類別,舉了一些作戰圖符號系統的例子(不記得的澎友看這裡: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95466)。結尾時說下篇將要詳細地講一下軍用地形圖識別技能。
  • 在明清那個年代,想畫一份貴州地圖原來這麼難
    於是從15世紀起,貴州開始在外國人繪製的中國地圖上頻繁出現,其在西方的形象,也逐漸豐滿了起來。 雲南被畫到了北邊,廣西則在圖上出現了兩次。 知識局的粉絲一定能猜出旁邊的大湖和高山都是哪 可就是這樣一張圖,在西方流傳了好幾十年,此後歐洲人繪製中國地圖時,都要參考這張圖,各種各樣的謬誤也就屢見不鮮了。
  • 康熙《皇輿全覽圖》:在舊地圖裡發現新世界(分享高分辨古地圖)
    所以,我一直想借鑑古地圖,對比今地貌,從中發現古老的村鎮!縱然這些地方只剩下斷瓦殘垣。可惜值得參考的古地圖卻寥寥無幾,清代以前的地圖,幾乎沒有比例概念,不具實際探索價值;幸虧有清一代,留下《皇輿全覽圖》、《雍正十排圖》、《乾隆十三排圖》等。
  • 日本人畫的中國歷史地圖:到底有多少是客觀的?
    中國的歷史教科書採用的歷朝歷代的地圖均採用的是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該地圖集已經成為了中國歷史地圖中的權威,甚至成為部分讀者判定中國古代王朝疆域的依據之一。然而,譚其驤的歷史地圖集也存在一些缺陷和錯誤。小編最近在發現了一些日本人畫的中國歷史地圖。這些地圖到底客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