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證券時報 發布時間: 2010年07月09日 04:24 作者: 陳偉 陳 偉
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日前在京舉行。國家發改委公布今年新開工23個西部投資項目,規模達6822億元,而國家領導人也在講話中指出,西部大開發在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中居於優先地位,今後10年,西部地區綜合經濟實力上一個大臺階。我們認為,這標誌著西部大開發在結束10年的第一輪政策刺激之後,第二輪政策刺激的力度還將加大,這對於糾正中國區域經濟增長失衡,構建中國多級區域增長體系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有必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亞洲金融危機後,為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中國做出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決策。10年以來,西部發生了巨大變化,如2000至2008年,西部地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3.4%,比全國平均增速高1.9個百分點,比東部地區高4.4個百分點;GDP年均增長率達11.42%,較全國平均水平高出近兩個百分點,其中2003至2008年平均增速達13.2%,在全國四大區域中增長速度最快。2000至2009年,西部工業增加值增加15.5%,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也高於東部的9.7%。
但相當嚴峻的現實是,2003年以來,西部地區人均生產總值比東部地區低63.0%,2005年下降到60.7%,2007年下降到58.9%,2008年進一步下降到56.9%,但西部和全國平均水平的絕對差距就仍在繼續擴大。如西部地區與全國人均GDP的絕對差距1999年為2714元/人,到2008年擴大為5916元/人。這給中國經濟和社會保持持續健康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首先,西部經濟與全國差距的拉大只會加劇我國區域經濟二元化的格局,非常不利於我國內需市場的擴大,而在當前全球發達經濟體中長期增長能力減弱將會降低我國外需增長潛能情況下,內需的較快增長對於保證經濟的平穩增長又顯得十分重要;其次,西部經濟與全國水平的拉大已經在社會現實中形成了諸多社會不穩定因素,長期下去,社會穩定發展將難以保證。
因此,有必要再次將如何刺激西部經濟放到更高的戰略高度。而實際上,政府已對此高度關注,如自2009年以來,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中,中央擴大內需投資的43%以上投向了西部地區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產業振興、技術創新和災後重建等領域,而西部的經濟增速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如2009年中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達30.1%,其中,西部地區增速38.1%,遠高於東部和東北地區;2009年全國GDP同比增長8.7%,而除新疆外,西部地區其他省(市)增速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而且增速均超過10%。
近期召開的西部大開發會議,政府提出更為宏偉的西部大開發10年戰略,這意味著國家對西部大開發新一輪的支持力度將會更大。
西部大開放政策還將升級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儘管從總量上,這次發改委公布的投資項目規模似乎較大,但實際上對於今明兩年西部投資增速的貢獻並不大。
首先,部分項目已於2009年開工,這意味著今年開工的規模小於6800億;其次,項目建設期多為4-5年,這意味著6800億元要在數年內「分攤」,平均每年為1700億,而2009年,西部地區總投資達4.2萬億元,這意味著今明兩年分別可以拉動西部地區投資多增加4%和3%左右,而對於全國投資總量增速的影響也就更小。
我們更看重的是這次西部大開發會議提出的諸多政策對於增強未來西部地區經濟增長動力以及中國經濟轉型的作用。
如根據有關政策部署,中央將加大對西部地區均衡性轉移支付力度,推進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用於教育、醫療、社保、扶貧開發等方面的專項轉移支付重點向西部地區傾斜;中央投資項目將重點投向西部地區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等領域等。這意味著在未來幾年,中央將對於西部將保持足夠強度的財政刺激,如2009年全年中央財政對西部地區轉移支付10058億元,增長26.8%,佔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總額的44.1%,這將大大縮小西部在基礎設施、民生事業、公共服務方面的差距,從而增強西部地區經濟增長潛力。
再如中央還將繼續對西部地區合乎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保留15%的優惠稅率,並鼓勵和支持西部地區在改革中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充分發揮政府推動和市場機制兩方面的作用,全面增強西部大開發活力。這將極大地增強各類產業投資人的信心,尤其是民間投資人在獲得更多的政策自由度後將更有意願利用西部充沛的資源開辦工廠,改變過去產業投資多由國有資本主導的格局,提高投資效率,加快東部向西部產業轉移的步伐,帶動當地工業體系的完善和升級。
更重要的是中央還將通過制度改革促進西部的發展,如在石油、天然氣和煤炭領域實行資源稅稅改。這不僅在短期有利於增強西部地區的財政實力,增強它們經濟發展再投入的能力,改善當地投資環境。如新疆每年財政將新增收40億至50億元;內蒙古將增收80億元資源稅,而中長期來看更有利於西部地區的產業升級。如在資源稅提高後,資源品價格將上漲,從而改變過去西部廉價出售資源、東部加工並向國外輸出低端工業品的經濟模式,今後資源品將更多地留在當地,有利於當地進行資源深度加工,加快產業升級;而資源品價格上漲後,也將刺激更多的能源企業利用西部獨特的優勢發展新能源產業,有利於西部今後成為我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
由此看來,中央針對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建設,不僅繼續增大對於西部經濟的「輸血」,而且更注重通過制度建設來培育西部經濟發展的「造血機制」,這將更有利於形成西部經濟的內生增長能力,儘快促成中國區域經濟均衡發展的格局。 (作者單位:民族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