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圖片由劉騏愷、張豔提供
2020年9月27日,「天路長歌——唐蕃古道沿線七省區精品文物聯展」在四川博物院開幕,來自青海、甘肅、陝西、寧夏、新疆、西藏、四川等七省區的189件/套精品文物,反映了唐蕃古道對漢藏文化交流的特殊價值及其對沿線地區的重要意義。
唐蕃古道亦稱唐蕃驛道,公元7–9世紀唐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與吐蕃邏些(今西藏拉薩)之間使臣往來的官道。唐蕃雙方通過政治聯姻,使團往來,經濟貿易及文化風俗的彼此影響,使這條道路呈現出「金玉綺繡,問遺往來,道路相望,歡好不絕」景象。
唐蕃古道跨越陝西、甘肅、青海、四川、西藏等省(區),全長3000餘公裡,是唐代以來中原內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印度等國的必經之路,是民族交往、文化交流、貿易往來、維繫民族情感與區域聯繫的紐帶。
值得一提的是,唐蕃古道作為有著文成公主美麗傳說的浪漫通道,作為一條見證1300多年漢藏人民交往的友好之路,至今仍發揮著重要作用。
此次亮相川博的展覽,在原有巡展內容的基礎上新增四川吐蕃遺蹟,如四川石渠縣吐蕃石刻群、四川爐霍呷拉宗吐蕃墓等。四川石渠縣吐蕃石刻群的發現,以實物印證了史書中所提到的在傳統線路以南的另一條唐蕃間的交通線路,對於研究唐蕃古道走向、唐蕃民族關係、佛教傳播路徑、吐蕃佛教史、藏傳佛教美術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四川爐霍呷拉宗遺址唐代冶煉遺存上部堆積為一處吐蕃早中期的墓葬,這是川西高原首次發現吐蕃時期的墓葬,為川西高原識別有關遺存和探尋唐蕃古道南線的走向提供了線索。
唐王朝和吐蕃王朝,早已消失在亙遠的煙雲中,但它們在中國西部演繹的波瀾壯闊的歷史劇幕,依然迴響千年,鐫刻在中華民族的記憶之中。
唐蕃古道歷經千年滄桑,經久不衰,是後繼歷代王朝的官道,不僅承載著交通運輸、政令通達、文化交流等重要功能,更架起了各民族之間溝通的橋梁,增強了中華民族「一家親」的認同感,維繫著國防安全與社會穩定。國慶節快來川博刷新展,回望文成公主的美麗傳說。展覽將一直持續到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