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觀看展品 羊城晚報記者 梁喻 攝
「彩繪泥塑打馬球俑」再現唐代「打馬球」風姿;「慕容威墓誌」佐證唐朝與其他部族友好通婚史實;「青釉人首雞身俑」展示唐代藝術品的超現實主義……今天上午,「唐蕃古道——七省區精品文物聯展」在廣東省博物館(以下簡稱「粵博」)開幕,通過172件/套精品文物,講述千年前唐蕃古道的精彩故事。
唐蕃古道是1300多年前,從唐代都城長安(今陝西西安)通往吐蕃都城邏些(今西藏自治區拉薩)的官道,被譽為溝通漢藏兩族人民友好聯繫的「黃金橋」,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幹線之一。古道全長3000餘公裡,跨越陝西、甘肅、青海、西藏等地,是唐代以來中原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印度等地的必經之路,是民族交往、文化交流、貿易往來、宗教傳播、維繫民族情感與區域聯繫的紐帶。
本次展覽分為「古道緣起」「互通互鑑之路」「朝貢貿易之路」「文明交融之路」「古道延續」共五個部分,再現了唐蕃古道發軔、發展和繁榮的過程,見證著古道沿線不同民族的交往與融合。廣東省博物館「唐蕃古道—七省區精品文物聯展」項目負責人黃蘇哲介紹,此次亮相粵博的展覽,新增了「唐蕃博弈」「典籍制度」「宗教文化」「吐蕃簡牘」「吐蕃醫學」等版面,進一步加強對吐蕃文化的解讀,全面呈現唐蕃互動交流。
展覽共展出青海、陝西、四川、甘肅、寧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共七個省區的172件/套精美文物,其中92件/套是珍貴文物;展品來源廣泛、類型豐富,涵蓋金銀器、絲毛織品、陶瓷器、木簡、文書、畫像磚、石器、銅器等多個類別;展現了藏南谷地土著文化、北方遊牧文化、中原漢文化、西亞文化、中亞文化等多元文明在唐蕃古道上的交流融合。展覽通過動畫、漫畫、觸屏展示、牆體投影、復原場景等展廳互動項目,帶領觀眾重走唐蕃古道,感受大唐氣象、體驗吐蕃古韻。
本次展覽由廣東省博物館、青海省博物館主辦,陝西歷史博物館、四川博物院、甘肅省博物館、寧夏博物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西藏博物館、青海省湟源縣古道博物館、海西自治州民族博物館共同協辦。展覽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展期至2021年2月28日。(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黃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