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副市長帶隊考察臺北市北投垃圾焚燒廠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臺北垃圾焚燒廠煙囪上的旋轉餐廳。(資料翻拍圖) 黃少宏 攝

  昨日,廣州市副市長謝曉丹帶隊考察了臺北市北投垃圾焚燒廠。在應對鄰避效應上,該廠建立了一系列的回饋機制,其中包括建設回饋設施、以地易地、發放生態補償金等做法,目前焚燒每噸垃圾就要提取200元新臺幣作為補償金,同時還在周邊建設了洲美公園,在煙囪上建設景觀臺、旋轉餐廳,此外周邊民眾子女可免學費上幼兒園。

  建遊泳館幼兒園回饋市民

  參觀了北投垃圾焚燒廠之後,謝曉丹表示這個垃圾焚燒廠已經經營了十幾年了,但是沒有什麼臭味,而且與周邊市民關係不錯,這方面的經驗確實值得廣州學習。

  一直以來,由於垃圾焚燒廠是鄰避設施,對周邊地價也會產生一定影響,因而遭受周邊居民反對。為解決這一問題,臺北市推出了一系列的回饋機制(即生態補償機制),包括建設回饋設施、以地易地、發放生態補償金等制度。目前,在北投焚燒廠周邊的回饋設施,其中包括一所幼兒園,所在的洲美裡學生可免學費就讀。

  昨日,記者在北投垃圾焚燒廠裡看到,焚燒廠彩色的煙囪格外顯眼,即便離開北投區,也能在一些較遠地方的高大建築上看到北投垃圾焚燒廠煙囪的身影。事實上,北投垃圾焚燒廠還在這個5彩煙囪上建了觀景臺和旋轉餐廳。

  垃圾焚燒廠裡建旋轉餐廳在全世界也非常少見。北投垃圾焚燒廠位於臺北市區的北邊,由於煙囪高度較高,據焚燒廠工作人員介紹,這個旋轉餐廳是觀賞臺北夜景最佳的位置,一邊在旋轉餐廳上吃飯,一邊欣賞臺北夜景,因此這個旋轉餐廳也吸引了眾多市民和遊客前來用餐。據了解,這個旋轉餐廳由北投垃圾焚燒廠外包給專業餐飲公司經營,該餐飲公司每月向北投垃圾焚燒廠交13萬元新臺幣,餐廳盈虧自負。由於焚燒廠不參與餐廳的經營,因此餐廳具體每年賺多少錢他們並不清楚。但一位與餐廳經營者接觸比較多的焚燒廠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於觀賞臺北夜景位置極佳,很多人都專門到這裡來吃飯,餐廳的生意一直很好。

  而北投焚燒廠周邊的洲美運動公園是另一個著名的回饋設施,該公園於2004年對外開放,焚燒廠所在地區(北投、士林、內湖、南港及文山區)的民眾,憑身份證明文件可免費使用遊泳館及部分相關設施,達到敦親睦鄰的目的。而相關設施如烤箱、水療按摩池、標準遊泳池、兒童戲水池、K書中心、健身房、餐飲中心、才藝教室、網球場、桌球室、慢跑步道、籃球場、地下停車場(前兩項需付費)等多項設備也提供給民眾使用。

  事實上,洲美原來的土地是農用地,價值並不太高,為了換取當地民眾對焚燒設施的同意,臺北當地政府實施「以地易地」政策,在徵地建設焚燒廠之後,給當地換取建設科技園的工業用地。

  此外,北投焚燒廠的廠長介紹,目前焚燒廠每燒1噸垃圾就會提取200元臺幣,作為回饋資金,返回給設施所在區的裡,其中焚燒廠所在的裡可獨得20%的補償,最多的一個月就獲得了135萬元新臺幣的補償,當地民眾可使用該資金出外遊玩或在端午、中秋等節假日組織活動。

  偽造專用垃圾袋最高坐監7年

  除了關心焚燒廠怎麼處理鄰避問題,謝曉丹還詳細詢問了臺北垃圾費隨袋徵收的做法。

  前天晚上,記者在臺北饒河夜市旁一家普通的全家便利店買到了付費垃圾袋。一包20個5公升的垃圾袋,價格是36臺幣。每個垃圾袋上都有一張防偽標籤。臺北市環保局的工作人員介紹,防偽標籤是由印製新臺幣的工廠印製的,在手提紫外線燈的照耀下,防偽標籤顯現出了螢光字體。據透露,臺北市從2000年7月搞垃圾費隨袋徵收,目前一年能賣垃圾袋6500萬個,收益是3億新臺幣,成本是四五千萬新臺幣。售賣垃圾袋的商家共有2000多個,既有7-11、全家等便利店,也有一些傳統的超市,市民買袋子的渠道還是非常便捷。

  臺北市環保局副局長詹炯淵回顧,垃圾袋收費推行之前,臺北實行垃圾費隨水費徵收。但這種方式存在不公平的情況:沒產生什麼垃圾的洗衣店因為用水多被迫繳了很多垃圾費;相反,真正的垃圾產生大戶例如飲食店繳納的垃圾費卻不多。此外,隨水費徵收時,垃圾費在不知不覺中產生,大家對垃圾減量的動力不大。但是垃圾費隨垃圾袋徵收時,大家在買袋子時能親身感受到經濟壓力,從而自覺參與垃圾分類減量。

  在座談會現場,臺北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如果有人偽造假冒專用垃圾袋,可判處2—7年徒刑。「如果在廣州,抓到使用假的專用袋連刑拘5天都不行,因為法律不行啊!」謝曉丹說到此處時非常感慨,「我們違法成本太低了,食品造假我們才判多少年,塑化劑都判不了,拘留5天都不行。」

  垃圾費隨購買垃圾袋徵收,那麼對於普通市民來說,經濟壓力大嗎?是否會誘導市民偷倒垃圾?「今年統計數據是,每人每月花在垃圾費上面是33元新臺幣。但是被抓到在街上亂扔垃圾就要被罰1200—1600元新臺幣(換算成人民幣為245元—327元),划不來啊!」臺北市環保局副局長詹炯淵介紹,舉報亂扔垃圾的市民還可以獲得罰款金額的50%作為獎勵。有的檢舉達人一個月就能獲得獎金10幾萬元新臺幣,一年收入達到300萬新臺幣,「比我工資還高啦!」(特派記者/黃少宏)

相關焦點

  • 臺北垃圾焚燒廠在煙囪上建餐廳 稱適合觀夜景
    臺北市北投垃圾焚燒廠煙囪上的旋轉餐廳。昨日,廣州市副市長謝曉丹率領的「廣州市資源環保赴臺考察團」來到臺北市北投垃圾焚燒廠考察調研,一同前往的新快報記者了解到,當地為了補償受焚燒廠影響的居民,採取了增加建設公共設施、以地易地、發放生態補償金等制度。最矚目的一項是每燒1噸垃圾就提取200元新臺幣回饋當地居民,用於居民旅遊等。
  • 臺北在垃圾焚燒廠建遊泳池幼兒園「回饋市民」
    原標題:臺北在垃圾焚燒廠建遊泳池幼兒園「回饋市民」   原標題:垃圾焚燒廠建泳池 煙囪上開旋轉餐廳  廣州第一熱電二分廠將借鑑臺北經驗建成公園  昨日,廣州市副市長謝曉丹率領「廣州市資源環保赴臺考察團」來到臺北市北投垃圾焚化廠,看到了垃圾焚化廠的先進和親民
  • 臺北垃圾山整容7年將成綠肺 廣州考察學習經驗
    昨日,廣州市副市長謝曉丹帶隊繼續考察臺北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其中考察了內湖填埋場土地修復項目。  已經封場的內湖填埋場垃圾堆積成山,成為了「臺北之恥」,影響周邊環境,臺北決定進行修復和建設綠地,變身綠肺。面臨類似問題的廣州火燒崗等垃圾填埋場,可否學習這方面的經驗呢?對此,有專家指出,廣州目前焚燒設施產能有限,尚不具備條件。
  • 臺灣最大垃圾焚燒廠如何成城市一景
    ◆ ◆ ◆  臺北市環保局興建的北投垃圾焚燒發電廠是目前臺灣最大的垃圾焚燒廠,廠區面積為106000m2。地址位於臺北市洲美街271號,是臺北市第三座垃圾發電廠,於1998年完工投產,日處理垃圾1800噸。
  • 【圖】走近臺灣北投垃圾焚燒發電廠:在煙囪上喝咖啡、看風景……
    北極星固廢網訊:臺北市環保局興建的北投垃圾焚燒發電廠是目前臺灣最大的垃圾焚燒廠,廠區面積為106000平方米。地址位於臺北市洲美街271號,是臺北市第三座垃圾發電廠,於1998年完工投產,24小時作業可以處理垃圾1800噸。由於擁有現代化的焚燒設備,北投垃圾發電廠沒有垃圾山,也沒有刺鼻的臭味,其中120公尺高的彩虹煙囪上的旋轉餐廳——摘星樓,是臺北市的一大觀景點。
  • 從垃圾焚燒廠到社區公園,臺灣走了多遠?
    ,但到2016年整個臺灣正在運行的垃圾焚燒廠只有24座,這是民間環保團體與當地居民聯合抗爭的結果。2014年彰化溪州垃圾焚燒廠開工的時候,認定工廠選址是黑箱操作,當地近3000名居民聚集在現場激烈抗爭,臺灣警方出動了3000多名警力強力彈壓,才保證順利動工。2個多月後,抗議民眾才陸續退場。臺灣前環保署副署長陳龍吉認為「這是臺灣垃圾焚燒廠建設史上最大的抗爭事件」。 臺灣的24座垃圾焚燒廠分為公有公營、公有民營與民有民營三類。
  • 【從鄰避困境到鄰喜效應】臺灣把垃圾焚燒廠建成社區公園
    你打開谷歌地圖,把眼光投向臺北市北投區的北投捷運站,垂直下來是一條寬大的洲美快速道,在道旁距離基隆河與五分港不遠的地方,標註了一個「北投焚化爐景觀臺」。切換成實景圖模式並拉近,一個完整的「北投垃圾焚化廠」就呈現在眼前,旁邊還依附了一個小的「士林垃圾焚化廠」。靠近基隆河一側的那個巨大高塔,總是在清晨把燦爛千陽投影到洲美快速道上。這裡不僅標出了「北投焚化爐景觀臺」,而且還標註了「摘星樓旋轉觀景餐廳」。
  • 日本垃圾焚燒廠建在市府旁
    廣州番禺垃圾焚燒廠事件曾鬧得沸沸揚揚。政府再三強調焚燒廠不會成為新的汙染源,要依法推進;居民則強力反對,對政府持不信任態度。依照廣州市政府的規劃,在番禺之後,花都、增城等地也要建垃圾焚燒廠。如果明年兩會後垃圾焚燒成為主流觀點,那麼,垃圾焚燒廠就會在全國各地林立,許多居民都會重複番禺居民現今的遭遇。農民,特別是焚燒廠所在地的農民,所受的影響也最大。不可否認,垃圾圍城,每位公民都有責任承擔一定的義務,但採取怎樣的處理方式,是否由政府說了算?在番禺垃圾焚燒廠事件中,政府一言堂,在某種程度上,令政府與居民的爭議趨向激烈化。
  • 臺灣把垃圾焚燒廠變社區公園
    你打開谷歌地圖,把眼光投向臺北市北投區的北投捷運站,垂直下來是一條寬大的洲美快速道,在道旁距離基隆河與五分港不遠的地方,標註了一個「北投焚化爐景觀臺」。切換成實景圖模式並拉近,一個完整的「北投垃圾焚化廠」就呈現在眼前,旁邊還依附了一個小的「士林垃圾焚化廠」。靠近基隆河一側的那個巨大高塔,總是在清晨把燦爛千陽投影到洲美快速道上。這裡不僅標出了「北投焚化爐景觀臺」,而且還標註了「摘星樓旋轉觀景餐廳」。
  • 從抗爭到接受——臺灣的垃圾焚燒廠建設歷程
    時至今日,經過了嚴格環保標準、政策宣導、建立回饋機制等措施,現在的臺北人對此不再抗拒。相反,到焚化廠區健身、休閒,已不再是新鮮事。  臺灣垃圾處理經歷了露天堆放、衛生掩埋和焚化三個階段,目前,臺灣有24座大型現代化垃圾焚化廠,臺北有3座。  「臺灣垃圾處理本以掩埋為主。
  • 我市考察團赴澧縣、石門縣考察海螺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勞動可以創造價值,勞動者最光榮,5月1日,在這個歌頌勞動者的節日裡,市委副書記、市長魏淑萍,副市長彭海雲帶隊的考察團赴常德市澧縣、石門縣調研學習海螺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政府辦、環保局、工科局、貿促會、城管局、恵臨公司、長安街道辦事處、臨湘海螺等相關單位負責人陪同。
  • 【看世界】垃圾焚燒發電廠成為最環保的風景線
    然而你怎麼也想不到傳統惡臭的垃圾焚燒廠搖身一變成為最環保的風景線,甚至是城市的地標,吸引了大量遊客參觀。ARC工廠將創新的垃圾處理技術和現代化的建築學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為未來的垃圾焚燒廠奠定了發展方向,其不再是單單的垃圾焚燒處理廠,也不再是單單的垃圾焚燒發電和供熱廠,ARC工廠將融入日常百姓的生活,成為大家日常生活娛樂的一部分。
  • 杭州將限制過度包裝 2015年八成以上垃圾焚燒處理
    通過加快濱江垃圾焚燒廠二期工程建設,加快實施西部垃圾焚燒廠和蕭山區垃圾焚燒廠建設等工程,到2015年,杭州主城區實現生活垃圾以焚燒處理為主的目標,其中垃圾焚燒處理能力東部達1300噸/日、西部達3000噸/日、南部達1200噸/日,北部天子嶺垃圾填埋場處理量低於1500噸/日;蕭山區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3000噸/日以上。
  • 丹麥垃圾焚燒變廢為寶 570萬人口有34個垃圾焚燒廠
    570萬人口國家有34個垃圾焚燒廠丹麥是世界上最早對垃圾處理進行立法的國家之一。早在20世紀90年代,丹麥就頒布了針對垃圾焚燒設施經營者的法律,規定所有焚燒設施必須採用熱電結合技術生產電力和熱能,同時政府向焚燒設施經營者提供資金補貼。這個北歐小國1903年建設的弗萊德裡克堡垃圾焚燒廠,就在哥本哈根市中心。
  • 首爾垃圾焚燒廠就建在世界盃公園內
    隨著嚴格實行垃圾分類和大力推行減少垃圾排放的措施,首爾已經走出一條破解「垃圾圍城」困局的道路,並在特大城市如何解決垃圾問題方面,一舉成為世界公認的樣板。作為一個有著千萬人口的大都市,首爾是如何解決自己的垃圾排放問題的?4座大型的垃圾焚燒廠又是如何與周邊居民實現和諧共處的?1月中旬,本報記者考察首爾垃圾焚燒廠,深入居民住宅區,與首爾市政府官員對話。
  • 北京南宮垃圾焚燒廠設計啟動 將於2015年前建成
    ,主要服務城南地區垃圾處理的南宮生活垃圾焚燒廠完成設計招標,此舉標誌著南宮焚燒廠啟動了相應的建設程序。該負責人介紹,按照程序,在開工前還要完成設計、施工圖等方面的工作,一般垃圾焚燒廠的建設周期為兩年半時間,按照2015年前投用的計劃,南宮焚燒廠預計兩年內開工建設。  >>新聞背景 垃圾焚燒爭議纏身  按照北京市之前的焚燒廠建設規劃,2012年前,本市將建設阿蘇衛焚燒廠、京南垃圾焚燒廠、董村垃圾焚燒廠3個垃圾焚燒處理項目。
  • 綠色發展環保行|臺灣把垃圾焚燒發電廠變社區公園
    你打開谷歌地圖,把眼光投向臺北市北投區的北投捷運站,垂直下來是一條寬大的洲美快速道,在道旁距離基隆河與五分港不遠的地方,標註了一個「北投焚化爐景觀臺」。切換成實景圖模式並拉近,一個完整的「北投垃圾焚燒發電廠」就呈現在眼前,旁邊還依附了一個小的「士林垃圾焚燒發電廠」。靠近基隆河一側的那個巨大高塔,總是在清晨把燦爛千陽投影到洲美快速道上。
  • 廣州日產萬噸垃圾處理難 焚燒分類舉步維艱(圖)
    這個驚人的數字凸顯了廣州市垃圾處理工作的艱巨性。近日,隨著廣州新建垃圾焚燒廠的選址問題引發市民擔憂,廣州的垃圾處理問題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  垃圾圍城已不是誇張想像  近日,廣州市常務副市長蘇澤群在媒體上感嘆:「廣州目前一天產一萬噸垃圾,我們沒地方放啊!」
  • 世界樣本首爾:垃圾焚燒廠就建在世界盃公園內
    4座大型的垃圾焚燒廠又是如何與周邊居民實現和諧共處的?  1月中旬,本報記者考察首爾垃圾焚燒廠,深入居民住宅區,與首爾市政府官員對話。  金暻中說,居民的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再利用後剩下的全部用來焚燒,焚燒量超過了全部生活垃圾的40%。目前首爾市共有4座大型的垃圾焚燒廠,再加上其他的小型垃圾焚燒廠,每天焚燒的垃圾超過4000噸。焚燒成為了首爾市處理居民生活垃圾的最主要方式。
  • 吳浩侖|2016歐洲考察之行-垃圾焚燒發電之能源利用與環保減排
    該公司由14個市鎮共有,合計人口略超過71萬。子公司Sysav Industri AB擁有約6,000家企業客戶。該焚燒廠位於馬爾默,是瑞典能效最高的設施之一。它也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焚燒廠之一,高效的煙氣淨化系統使得Sysav廢氣排放濃度遠低於許可限值水平。Sysav的垃圾發電廠有四個鍋爐。 兩個最古老的在1973年開始運行,是熱水鍋爐,用於集中供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