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有一群人自認正義、喊打喊殺,但他們口中的惡魔、怪物是真的惡魔、怪物嗎?也許並不是。也許只是因為他們的偏見與恐懼所以才用口水塑造了一個令人驚恐、厭惡的妖魔形象。
善與惡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模糊的定義,我想何為善,何為惡那些大聲指責他人,給予他人下定義的人也很難說清。如同在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眾人對於哪吒的惡魔定義。他們大聲指責哪吒是惡魔、是妖怪,憤怒的要求處死哪吒,可最終卻是哪吒用生命拯救了整個陳塘關,而人們害怕惡魔可自己卻並不知道惡魔源於他們自己。當哪吒充滿天真,內心對世界充滿善良時他們用口水刺破了這份天真和善良,當哪吒相信父親的謊言,相信自己是靈珠轉世、是正義的化身,奮力追殺真正的妖怪時他們卻用棍棒打碎了這份正義。那些所謂的善惡、神魔我想應該就像影片中說道的那樣應由他們自己來定義。
這部電影除了對於善惡命題的深思之外還有的就是對於父母恩情的感觸。當哪吒一度被稱之為惡魔,眾人憤怒的要求處死他的時候他的父母苦苦哀求眾人放他一條生路,哪怕在眾人面前哪吒狠狠的在殷夫人胳膊上咬上兩條鮮血琳琳的血痕,她也只是輕聲安慰。哪吒被困院裡缺少玩伴時雖然疼痛但殷夫人仍然會忍受疼痛與哪吒繼續踢踢毽嬉戲,而每當兩人面面相見時殷夫人也總會微笑相對。哪吒命數註定別無他解時他的父親毫無猶豫的就答應代替兒子接受天劫處罰。
面對哪吒生辰為了營造一個歡喜熱鬧的生辰現場他的父親李靖不惜一一拜訪陳塘關百姓甚至可以下跪懇求。就在哪吒透過映像看到自己的父親義無反顧的想代替自己赴劫而死的時候不僅哪吒落淚,坐在銀幕面前的我們也是潸然淚下。這每一個畫面,父母每一個細微的舉動都讓人深深感受到來自父母恩情的無私和偉大。
談過這部電影給我們帶來的深思命題以及父母恩情的感觸,當然還要來說說整部電影的視覺效果以及其中喜劇元素的點綴。想必大家都看過去年上映的《白蛇:緣起》,那部電影無論從畫質還是故事都令眾人一致好評,而今天所講述的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相比之下可謂是棋逢對手,不論高低。整部電影中哪吒一共有用三種身體形態,一是孩童時期的哪吒,那時的他稚嫩可愛,兩隻水汪汪的大眼睛中透出的儘是天真。二是為少年時期的哪吒,擁有形似魔鬼般的煙燻妝,一口鋸齒般的牙齒,充滿邪惡和玩味。三是變身後的哪吒,手握火尖槍、身披混天綾氣勢非凡,宛如天神降世。原為東海龍王之子的敖丙在這裡則變成了一位翩翩公子,髮髻端正、風姿瀟灑,而化身成龍後則是遨遊九天、氣勢如虹。
在影片的大戰中哪吒與敖丙、太乙真人與申公豹,由陳塘關打到山河圖中。哪吒手持火尖槍,敖丙手持雙垂兩人一紅一籃火光不斷,從冰封到烈焰,每一次的撞擊都是一次視覺的衝擊。對於山河圖中的景象,細膩又充滿樂趣,其中的山山水水完全是人間仙境。山間流淌的瀑布、惟妙惟肖的桃樹、青蔥翠綠的草地每個景色都讓人流連忘返。
對於電影中的喜劇點綴,我想大家的印象可能更加深刻。結巴的申公豹,一口四川腔的太乙真人。對於申公豹的磕巴在劇中可謂鬧出了不少的笑話,一句「不成.........功便成仁」差點惹怒龍王,一句「那你去......了就不要後悔」惹得整個計劃泡湯,一句「我叫申公.......豹」被哪吒稱之為申公公。太乙真人胖胖的形象加上一口濃重的四川腔也是讓人捧腹大笑。在山河圖中太乙真人被哪吒惡搞渾身臃腫不堪,加上原本胖胖的身體讓他連做起來都成為了一種渴望,整個畫面活像一個充了氣的皮球。而每當哪吒發生意外他大聲喊道的那句「娃兒」也讓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部電影視覺震撼、趣味非凡,每個人物十分靈動,髮絲可見、表情鮮活。繼《西遊降魔篇》之後這種「惡魔化」的創作靈感漸漸的為現代注入一種新鮮血液,為觀眾帶來了對於神話人物的另一份驚喜。對於此部《哪吒之魔童降世》,看過彩蛋十分期待下一部作品的儘快呈現,期待魔童哪吒的故事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