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幾句提醒。本文不代表傲客立場去推薦這幾家早餐店喔,只是剛好採訪了文中的主人公,借著他的故事試了這幾家早餐店的味道,做了一期主題,大家若喜歡,可以去嘗嘗呀。
喜歡臺灣飲食嘛?老狸先讓臺灣吃貨替你嘗嘗
Day1 前面的話
「廈門」是父親生前常掛在嘴裡的故鄉,十六歲那年在廈門捕魚被抓壯丁來臺,一生沒有再回去。
今年借著學者參訪的機會來到廈門,每個早晨的空檔,我從廈大校園慢跑到中華路,趁機看看這個耳熟能詳的地方,也算了了父親思鄉的一樁心願。
▲ 臺灣老兵 周志鵬攝
Day2 古早紅茶
晨跑結束後,飢腸轆轆的我開始尋覓早餐店。
我發現這裡滿大街都是早餐推車,鮮有專門的早餐店,莫不是廈門人都沒有坐下來吃早餐的習慣?
這樣逛著,就看到了「晨間廚房」。
▲ 廈門的晨間廚房
我驚訝晨間廚房居然已經將連鎖開到了廈門,兩岸在味覺上會有什麼差異嗎?抱著這樣的心態,我決定走進去試一試。
比起臺灣的小巧,廈門的店面看著新得多,空間的排列也更敞亮。
我上大學前,每天早上趕著上學,沒時間在家裡吃早餐,拿著媽媽塞給我的錢,在路上的「晨間廚房」或「美而美」早餐店買個蛋餅和紅茶,到教室吃。
▲ 臺南的晨間廚房
問服務生點單,親切的態度也是熟悉的,耐心和善的服務一直是臺灣飲食業最突出的優點,我很開心至少這點帶了過來。
我按照慣常點了古早紅茶和培根蛋餅。
戳開紅茶的蓋子,還沒喝就聞到了一股麥子味,確實是臺灣飲料店裡所謂的「紅茶」。
▲ 左右分別為臺灣跟廈門的包裝
那是一種蜜糖攪著麥茶的味道,因黯淡的茶色和簡樸的包裝顯出一股老派氣息。
它更像是用機器採茶,葉子和著葉梗熬煮出的飲料,回味一股炒麥殼的焦香之味,不吝嗇甜度的飽足之感,好喝是好喝,卻不知為何要稱為「古早紅茶」。
臺灣的古早味紅茶,應該是用埔裡的阿薩姆紅茶煮出來的,而不是泡出來的。撒了糖的紅茶清香之餘摻著絲絲甜味,大口不膩,甜度多了就不值錢了。
廈門晨間廚房的紅茶跟臺灣本店的差不多,和臺灣路上飲料店一樣,都是一種不知道是什麼紅茶的紅茶味兒,而這或許已成為臺灣的特色。
Day3 蝨目魚丸+香腸
父親的廈門還沒得多看,就被兩岸交流下的飲食文化給衝擊到了。在第三天早上我拐進了一條名為「中華城壹號」的小吃街,裡頭擺滿了各個地域的特色美食。
本想嘗個鮮,卻被一口南臺灣口音的呦喝給吸引住。竟然是臺南早餐特有的滷肉飯和蝨目魚丸。臺南老一輩的人習慣肉食偏多的早餐。
▲ 臺南的滷肉飯和蝨目魚丸湯
在自家巷口便有一家專門賣滷肉飯的店,湯品只有蝨目魚丸。
我點了一碗蝨目魚丸,一碟香腸,味道意外地正宗,打聽一下,老闆果然是臺灣人。
▲ 廈門的蝨目魚丸湯
蝨目魚丸湯內有小白菜葉與切碎的芹菜,湯頭清香淡鹹,魚丸脆而有彈性,味道有淡淡的甜味,卻有附著在舌面上極淡的酸澀感,這是蝨目魚肉的特有味道。
香腸切成薄薄幾片,紅肉裡泛著幾許白花,附著新鮮的蒜瓣。香腸片有股濃厚的甜油香,是肥肉自然滲出的油脂,和上了鹹甜的瘦肉,咬破脆薄的腸皮,會有一口汁水在齒間潤滑,而紅肉精實的嚼感,將肉沫顆粒翻滾在齒頰間與舌頭上。這時就一口蒜,能有效解一下膩,像是味蕾被重新設定歸零,而蒜瓣獨特的辛辣被油脂緩衝得較為巴適。
剛至陌生地幾日不安的心,因為這碗魚丸湯和幾片香腸定了不少情緒。
Day4 鴨血粉絲
第四天邂逅的早餐店有些意外,居然跟父親舊部隊所在有所牽連。
首先它的招牌寫著「桃園眷村」,在我們那兒不會有人將這兩個名字加在一塊提,因為他們不必被強調。
「眷村」是當年隨國民黨軍隊來臺的家眷住居的地方。桃園中壢一帶是臺灣的軍事指揮之地,大量的軍人所在,便配置了許多眷村。
進門了才知是一家上海的餐廳。不得不說,裝修得十分精緻。
「黑、白、黃」三色調融合得非常協調,「寫意、復古、木頭」的元素在寬敞的空間裡自在流淌,令人身心舒坦。
寫滿臺灣詩人代表作的紙條夾在小鐵架上,隨風旋轉,舞成了一顆寫滿詩句的花燈。
同時一面牆被設計成整片黑板,印一些早點的畫,再在旁書寫幾句詩,呼應著對面開著米黃燈光的廚房,整個空間呈現出一種潔淨之感。
走到另一個出口,意外地看到了一個攤子。一開始以為是臺灣的「下水湯」,後來才看到了鴨血粉絲的招牌。
下水湯裡沒有粉絲跟鴨血。臺灣舊時普遍見於菜市場旁、麵攤的雞鴨內臟,經過潔淨處理後,加薑絲、蔥一起煮成清湯。嗜酸者加烏醋,嗜香者多加芝麻油。雞鴨內臟尤其是胰臟、脾臟、雞胗極富嚼勁,口感頗佳。
但在這兒卻是加了鴨血和粉絲的濁湯,這是南京的小吃啊。
我試點了一份,賣相頗好。
高湯濃稠,入口甘醇。各式鴨內臟切相秀氣,非常入味,嚼一把齒間留香,再就一口高湯下喉,汗就酣暢淋漓地淌了下來。
宛若臺灣的下水湯裡加了鴨血跟粉絲,立馬顯出飽足之感。鴨血滑嫩有彈性,粉絲量足,滑溜不爛,是恰到好處的口感。
粉絲浸滿高湯燙口,必須慢慢地喝,想麻溜地解決掉這碗湯水,卻因燙口而不得以吹著,濁湯蓋著的熱燙掩藏著異地的內心焦慮,一口口吹著,又像是掀開了熱,在涼氣中散去。
Day5 離開
第五天參訪結束了,早上我就要離開祖籍廈門。想到父親當年沒跟上老兵回鄉探訪的腳步遺憾而終!這次我算是血脈回歸故土吧⋯⋯,然而嘗受的卻是習慣。
廈門,這裡的土水塑出我的血肉,小三通讓我替父親回家了一趟,血濃於水的糾心,是渡輪航向金門的時分,我心裡默想著,父親,我會多回家鄉的,為您嘗遍廈門的膳食,讓土水所蘊的情感滲透您留下的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