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梓慶為鋸》:「然後入山林,觀天性形軀,至矣。然後成見鐻,然後加手焉;不然則已。則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由是與!」
時光總是匆匆飛逝,縱觀歷史的長河,中華文化之深厚底蘊可以從多方面表現出來。秦始皇陵兵馬俑,與西漢的長沙馬王堆,圖坦卡蒙法老墓,奧茨冰人並稱為世界十大古墓珍世稀寶,被世人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可以說兵馬俑是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名片。然而兵馬俑中有一「詭異臉」,被禁止出國展覽,科學家至今無法解釋。
兵馬俑的氣勢恢宏讓人佩服,可也有美中不足的點:為什麼兵馬俑不是彩色的?倘若是彩色的,走進這存有八千多個兵馬俑的俑坑,一定會更讓人敬仰生畏。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兵馬俑在鑄造時,古人已經用自身超高的技藝給它們的塗上一層色彩斑斕的外衣。只不過沉積於土中年歲深遠,出土後一遇到空氣,便立刻被氧化,迅速掉色變成白灰了。所以現在我們看不到它們的顏色,僅殘留下的,也只是曾經彩繪的痕跡罷了。
每一個兵馬俑都是由工匠悉心打造,精心雕刻。秦始皇陵中的兵馬俑,它們擁有不同的五官神態,有的濃眉大眼,有的虎目灼灼。有的怒目圓睜,有的側目凝視。但科學家研究後發現,貌似這幾千個兵馬俑,並不全是黃色人種。
更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其中竟有一個綠色的兵馬俑。這讓考古專家們大為驚奇,一致認為這個綠色兵馬俑對了解秦朝歷史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國家文物局將其列為「國寶級文物』,禁止出境展覽。
專家們復原秦二世殘殺的兄弟、公主的屍骨容貌後,發現他們擁有如鷹般的高鼻梁與深邃的眼眶,且皆擁有清秀容貌,很顯然這是白種人的外貌特徵;在復原圖中更有一個妃子呈現出了波斯人的容貌特徵。這也就證實了在當時的秦朝已經存在白種人。
那麼這個綠臉的彩俑,又是怎麼樣的存在呢,它與其他人種有沒有關係?對此,專家們議論紛紛。首先,基本可以排除當時工匠失誤的因素。兵馬俑製作由丞相李斯做設計者,著名上將軍章邯做監工,而秦朝律法嚴明,假如出現一點失誤,不僅工匠會因此喪命,此綠色兵馬俑也不會遺留下來。
在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綠色常常是代表黑色的。例如「綠鬢」等詞語可以用來解釋這一觀點。由此就有推測說,或許這綠臉兵馬俑其實是黑臉,也就是黑色人種。但其實細想,這一觀點可信度其實並不高。當時的航海技術不發達,白種人雖有可能途經波斯來到中國,但大多是走陸路,從西域長途跋涉而來。而黑種人若想經由海路從另一個大陸輾轉來到中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此外,另一種推測是,打仗時為了隱蔽自己、進行埋伏,士兵將自己的臉塗成綠色,從而進行戰術偽裝。曾有專家解釋說,綠色可能是另一種表現手法,實際上其本身並無特殊的意義。
也有的專家認為,綠色的兵馬俑其實指的是古代的巫師。早在商周時期,行軍過程中一些防疫驅邪的巫術活動已然盛行。其中與軍事有直接關聯的是儺禮。儺祭又分成了「國儺」、「天子儺」、「大儺」等不同的級別。
有資料記載,在周代儺禮的禮意是「軍人戰勝鬼疫」,因此秦朝有可能繼承了巫師隨大軍出徵的習俗。而巫師在作法時經常會在臉上「塗彩」。其中綠色是較為常用的一種,如銅車馬上的彩繪紋樣、俑坑中覆抹青膏泥等都是採用綠色進行塗彩。因此有不少專家認為綠色兵馬俑指的就是巫師。當然這也只是推測,並沒證據可以證明。
雖然至今科學家對於這個綠色兵馬俑仍然沒有一個準確的解釋。但可以知道的是,秦始皇陵兵馬俑是中華民族的隗寶,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有義務與責任去保護它們。
參考資料:
《莊子·梓慶為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