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讓我們離藝術電影更近

2020-12-21 手機鳳凰網

本文 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環球」(ID:GlobeMagazine),原文首發於2020年9月5日,原標題為《 他們,讓我們離藝術電影更近! 》。

夏天快要結束的時候,姍姍來遲的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讓沉寂了半年的京城電影院重新熱鬧起來。影迷們不辭辛苦地穿越北京城,就為了不辜負自己鍾意的影片以及那一張張「光速」搶來的影票。

藝術電影是北京國際電影節的主角。在本屆電影節上,無論是《現代啟示錄》等4K修復的經典電影,還是「候麥之約」系列中一部部輕鬆俏皮的法式浪漫喜劇,無論是北馬其頓的《柳樹》等小眾電影市場文藝片,還是《日光之下》等本土小成本製作,都在一開票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內售罄。

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的南鑼書店露臺舉辦露天放映活動 陳鍾昊/攝

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影迷對藝術電影的追捧,是近年來中國藝術電影市場和票房逐漸向好的一個縮影。在創作者、中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及影迷的共同努力下,用時下一個流行的詞語講,藝術電影正在被「撈起」。

1

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湧現出一批以強烈個人風格描繪家鄉的年輕導演,比如用《路邊野餐》《地球最後的夜晚》描繪氤氳凱裡的畢贛,用《春江水暖》描繪如畫富春江的顧曉剛,用《平原上的夏洛克》描繪河北樸素農村的徐磊,以及用《日光之下》描繪蒼茫東北雪國的梁鳴。

在本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迭代與共融」藝術電影論壇上, 製片人趙晉說,《路邊野餐》很可能是中國第六代、第五代導演與年輕導演的一個分水嶺,「從《路邊野餐》開始,可以看到中國年輕導演具有非常強的美學上的野心,他們會做很多美學上的變形。這與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有很大關係,通過網際網路,年輕導演們可以有很大的閱片量,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好的電影節喜歡什麼樣的導演,從而激發出一些新的美學想法。」

他舉例說,顧曉剛的《春江水暖》徵服法國觀眾的方式,是向他們展示當下中國的一個狀態,讓他們看到東方人的生活方式,同時又用一種美學的表達去匹配這樣的生活方式。

有挪威發行商想買《日光之下》這部片子,這是一個雪國故事,而挪威也是一個很冷的地方,他們會覺得兩地地理景觀有相似之處,而生活又是那麼不一樣。

梁鳴說:「我們這一代80後導演,與第六代、第五代導演相比,可能沒有那麼明確的集體傷痕。這些年中國發展特別快速,我們這一代導演更多地是步入一種更加私密和私人的情感世界,去記錄一些當下或是追憶一些過往,呈現電影的一種功能就是記錄——讓我們不要忘記現在正在發生的變化。」

年輕導演們描繪出迷人家鄉風情的同時,也顯露出一個無奈的尷尬:無論是畢贛的老姑父,還是徐磊的父母,抑或是顧曉剛的叔叔,他們都在影片中貢獻了樸素而自然的演技,而導演們選擇找親朋參演影片,實在是出於處女作成本有限。

通過參加中外各大電影節,年輕導演們有幸讓自己被「撈起」,讓自己的光芒不被掩蓋。畢贛憑藉《路邊野餐》成名後,便能邀來黃覺、湯唯等明星演出《地球最後的夜晚》。但那些沒出名的年輕導演,依然只能選擇「老姑父」們作為自己影片的主角。畢贛、顧曉剛們的成名,自然源於他們自身的才華及努力,而中國還有更多有才華而又足夠努力的年輕導演等待被「撈起」。

顧曉剛電影《春江水暖》海報 圖片由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提供

2

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介紹, 中國的藝術電影放映主要積聚在三類穩定或正在趨於穩定的渠道:一是單體藝術影院,二是電影節展,三是中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的加盟影院。這三類渠道都可以稱得上是藝術電影的「打撈者」。

單體藝術影院和藝術電影觀眾之間具有長久的、黏性的關係。2019年,中國電影資料館小西天藝術影院放映750場,擁有621個座位的一號廳的434場放映中,售謦場次多達140場。今年,小西天藝術影院是北京影院復映後最先開門的,在北京國際電影節舉辦前的24場放映中,創造了23場滿座的紀錄。

電影節展的增多是各地藝術電影影迷的福音。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後,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成為全球第一個在線下舉辦的國際電影節。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接踵而至,電影節開幕的周末,創造了市區17家影院最低91.64%的上座率。

同時,全國各地的中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加盟影院,正在讓二三線甚至四線城市的藝術電影觀眾能夠享有與大城市一樣的觀影機會。中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由中國電影資料館聯合多家電影及文化傳播公司共同發起,於2016年的長春電影節上啟動,旨在為觀眾提供穩定的藝術電影放映時間和空間。截至2019年底,加盟中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的影院覆蓋到全國380個城市的3110家影院,共擁有3715塊銀幕。

2019年,在《復仇者聯盟4》上映、多個影片紛紛撤檔的情況下,中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專線上映了由王家衛監製、萬瑪才旦編劇兼執導的《撞死了一隻羊》,並獲得1038.6萬元的票房。

孫向輝說,「2020年對於全世界的電影人來說都是極為艱難的一年,疫情給電影業帶來重創。但如我們預期的那樣, 藝術電影成為影院復映市場回暖的排頭兵,最初獲得較好票房,或者受到觀眾追捧的電影,大多是藝術電影。」影院復映後,藝術影片《第一次的別離》率先上映,取得了非常好的口碑以及相對不算差的票房。

法國新浪潮大師侯麥 圖片由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提供

在這樣的背景下,由中國電影資料館主辦、國家電影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的「重燃·藝術之光」優秀國產藝術影片全國放映計劃在本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啟動。該計劃共撥付1100萬元專項資金,以多種形式的宣傳發行,激勵新生代電影工作者創造更富藝術追求與創新意義、帶給電影觀眾精神引領和審美啟迪的優秀作品。

3

本次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大學生半川特意從長春趕到北京,幾天下來一口氣看了近10場展映影片,包括熱門影片《燃燒女子的肖像》、經典影片《殺人回憶》、小眾影片《以花之名》等,仍不滿足的她還不時在影迷群裡求票。中國藝術電影市場和票房,正是靠無數個半川這樣的「打撈者」培養和鞏固起來的。

毒舌電影產業號「毒眸」的主編吳燕雨說,「通過對毒舌電影矩陣8000萬粉絲進行觀察,我們發現藝術電影的主力觀影人群具有兩個特點:一是審美升級,二是年輕化。觀眾對於影片內容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對爛片的容忍程度在逐漸降低。通過我們的年度觀影報告可以看出,評分比較高的影片票房佔比在增加,而評分比較差的傳統意義上的『爛片』,儘管數量在增加,票房佔比卻在減少。從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觀眾的審美在升級。」

2019年,淘票票與中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成立了「愛藝之城」線上社區,為藝術電影影迷搭建了一個資訊分發和交流的平臺。阿里文娛電影演出業務副總裁何弭介紹,「疫情期間,『愛藝之城』社區用戶增長了20萬,而在疫情開始前,這一社區只有10萬出頭的用戶。社區影迷年觀影次數平均在15部以上,他們的影評撰寫量也是普通觀眾的數倍。他們觀影頻次高、表達意願強,是社區的寶貴財富。」

電影《佛曆2562年的甲米》海報 圖片由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提供

2019年,經典影片《海上鋼琴師》復映期間,「愛藝之城」社區發起了一系列互動話題討論,如「1900該不該下船」,並在線下舉辦觀影活動,甚至在現場做了一個船票的模型,供影迷打卡。最終,這部經典老片取得了1.5億元的票房成績。這是讓藝術電影工作者和影迷都感到驕傲的成績。

總監製:陳良傑

監製:夏宇

相關焦點

  • 戶外離風光很近,離風險更近
    因為戶外離風光很近,但是它離風險更近。因為他們更多的時候只考慮理論上的結果,卻忽視了災難的意外性。受傷會讓你寸步難行,飢餓讓你無力支撐,生病讓你天旋地轉,而寒冷讓你快速失溫,變得四肢僵硬,當我們身處大自然中,自然災害的來臨,我們也無力回天,只能望天興嘆......
  • 人民日報:藝術電影熱,如何更日常
    人民日報:藝術電影熱,如何更日常 2018-04-18 11:33,如何更日常  每年4月,北京國際電影節北京展映單元啟幕,全國各地都有專程前往北京看電影的鐵桿影迷。
  • 地球比我們想像的離超大質量黑洞更近
    由日本國家天文臺繪製的一幅銀河系新地圖顯示,地球螺旋運動的速度更快,距離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距離比之前認為的要近2000光年。1985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宣布,地球距離這個名為人馬座A*的黑洞有27,700光年。
  • 姚錫娟:星星那麼遙遠,也曾離我很近
    於是在我的生活中又一次出現了那麼多星星,他們活躍在舞臺上、銀幕上。有幾次他們真的走到了我的身邊,離我這麼近。一九九九年,作者姚錫娟與孫道臨老師(左)攝於廣州友誼劇院2000年「名劇名人名段朗誦會」在北京中山音樂堂演出後合影。第一排左起:蘇民、徐濤、姚錫娟。第二排左起:童自榮、呂中、曹雷、奚美娟、杜澎、張炬。第三排左起:林連昆、宋春麗、朱琳、孫道臨。
  • 三部現代藝術電影,讓你尖叫著理解藝術
    作為普普通通的「懶癌症患者」來說,想要對藝術有更多了解,最舒服又最便捷的方法一定就是躺著看電影了。接下來,小S今天就要化身「天使影評人」,給我們的藝術愛好者們推薦三部不得不看的藝術類影片,搬好小板凳了嗎?
  • 幸福離我們很近
    網絡配圖你現在過得好嗎?網絡配圖寒冷的冬季,帶著一天的疲憊回到家中,無需香濃的咖啡,一杯熱氣騰騰的開水就可以讓你感到家庭的溫馨。網絡配圖喜怒哀樂,每個人都要經歷,忘記哀愁,收起怒氣,讓喜樂長在。
  • 「賣萌」讓故宮離百姓更近
    「賣萌」讓故宮離百姓更近 2014-10-24 17:07:58來源:鄭州晚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目前包含故宮研發的文化創意產品已有近6000件。  (10月23日《新京報》)  古代的故宮,是皇親貴族生活和辦公的地方,絕對是門禁森嚴、水潑不進,普通老百姓萬萬沒有隨意入內的道理。即便是到了現在,故宮成了旅遊勝地,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達數千萬,但是在絕大多數人的眼裡,故宮依然代表著嚴肅、正統、古典的形象。
  • 哪裡離你的心更近?
    旅行就是要放鬆心情、就是要尋找一處可以拋卻雜念、自我放空的地方……也許那裡可以離煩惱更遠,但會離你的心更近!如有侵犯您正當權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最短時間內刪除,並致以歉意。)
  • 金門島,離我們很近很近
    看似金門島離我們很近很近,現實上又是很遠很遠。祖國統一大業,必定要完成。
  • 奈飛加入美國電影協會,電影藝術邊界將更模糊
    據「美國電影協會」(MPAA)發布的信息,他們歡迎Netflix(以下簡稱奈飛)成為協會的新成員。這就意味著,奈飛將與迪士尼、索尼、華納兄弟、環球影業、派拉蒙以及即將被收購的20世紀福斯共同擔任該組織的成員。
  • 「圖書館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陳博自豪地說,「圖書館進社區,對我們這些『書蟲』來說真是福音!」陳博自小就愛讀書,中學時,同學訂閱的雜誌總會被她借來看一遍。2004年,陳博隨丈夫到沙坪垻西部的鳳凰鎮落戶。兩個兒子相繼出生後,書籍遠離了她一段時間。「當娃兩三歲大時,我開始帶著他們讀書,像每天吃飯一樣,讓他們養成了每天定時讀書的習慣。」
  • 就中國電影市場論藝術電影生存現狀
    綜上所述,我們不經要問,在電影外部環境利好的網際網路時代,藝術電影的生存空間有多大?藝術電影的有哪些可行的市場之路?我們又應該如何運用網際網路的優勢來營銷藝術電影?這些問題便是本文所要探究的。[4]」也就是說,電影帶領我們認識世界,而藝術電影顯然有能力幫助我們發現未曾發現的世界,於此,自然關聯到提升觀眾精神文明生活水平、培養觀眾審美趣味等方面,這定然又會反作用於觀眾的觀影習慣上,逐漸消解掉大眾對於藝術電影的審美壁壘。
  • 情緒泛濫,假評幹擾:點評網站讓我們離美食更近了嗎?
    美國「在線研究之王」比爾·唐瑟爾在著作《瘋評》中提及,2012年「美國本土消費者評論調查問卷」表明,72%的受調查者對網絡評論的信任度等同於親友推薦,52%的受調查者更願意光顧受好評的商家。特別是對千禧一代而言,他們對網絡評論的信任程度超過了親友意見。網絡評論對於餐飲行業的改變尤其顯著,無論是外出就餐、約見朋友甚至僅僅訂一份外賣,他人的打分與評價足以左右我們的選擇。
  • 獨立派的興起,以及他們在電影工業和電影藝術
    [1] 獨立派的興起,以及他們在電影工業和電影藝術兩方面的貢獻本身就是一個傳奇。請見:Jacobs,Rise,pp.51-94; Hampton,History,pp.83-145;Anthony Slide,Early American Cinema(New York:A.S.Barnes,1970),pp.102-35。
  • 臺灣 我們離它很近也很遠....
    臺灣作家李敖說得更狠:「臺灣是中國的睪丸,一碰就疼,兩岸關係挑撥著全世界的敏感神經。」▲翡翠水庫 臺北最重要的飲用水水源 Photo©齊柏林這個敏感的臺灣我們離它,很近一條淺淺的臺灣海峽,最短距離135公裡;從上海飛臺北不過2小時,比去深圳還近
  • 黃曉明飛機上過中秋戲稱「離月亮更近」(組圖)
    行程滿檔的「內地第一小生」黃曉明才剛剛在香港結束電影《神槍手》的拍攝,又馬不停蹄地趕往馬來西亞,受邀參加當地名為「完美中秋夜」的演出,以歌手身份首次赴海外演出讓黃曉明興奮的同時更直呼累。原來為趕回北京完成專輯MV的拍攝,黃曉明所搭乘的往返飛機不是半夜到就是隔天半夜從馬來西亞飛回北京,根本無緣好好看一眼馬拉西亞,有些遺憾。
  • 金星離地球更近,為什麼科學家不願意登陸?
    太陽系的八大行星按照離太陽遠近的排序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金星和火星這兩大行星是距離地球比較近的類地行星,但是很多人都會成為人類的「第二地球」,很多科學探索都是對火星進行探測,人類堅信有一天會登上火星,而很少對金星這顆行星金星探測。
  • 他念他翁失聯事件:戶外離風光很近,離風險更近
    戶外離風光很近,離風險更近。02在戶外,有些時候實力和選擇一樣重要。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只考慮理論上的結果,卻忽視了災難的意外性。他們熱愛山野,熱愛生活,卻終究把自己永遠困進了所愛之中。我們需要自信,來面對戶外的種種挑戰;但更要承認,在大自然面前,我們每一個人,都太過弱小—
  • 2017,他們離我們遠去
    過去的一年裡,我們共同送別了這些作家、學者、哲學家、詩人.... 無論他們曾擁有怎樣的世俗生活,他們都是人類思想史上耀眼的明珠,都度過了珍貴高尚的智識生活。在這一點上,他們是令人羨慕的,是幸福的。年底歲末,讓我們用祝福送別他們,唯願他們離開紛繁複雜的人間,去往更加光明寧靜的世界。
  • 阮義忠:離「拙」更近
    他們姿態各異,讓阮義忠想起「人類在土地上重複著生老病死的輪迴,累積著貪嗔痴疑的業力,卻一同注目著顛倒的人生而毫無所覺」。    這幅照片被收入阮義忠最新出版的攝影圖文集《人與土地》中,並作為封面。    26年前,陳丹青就毫不吝嗇地讚美:「中國大陸關注『世界攝影』或我稱之為『嚴肅攝影』的人士,若其年齡正在40歲上下,那麼,阮義忠的名字想必在他們心中無可替代——他是一位世界攝影之於中國的啟蒙者與傳道者。我甚至聽說,好幾位大陸攝影家把『攝影教父』這樣的尊稱給予阮義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