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火鍋,各位客官就會想到重慶火鍋和老北京火鍋吧,一想到火鍋我就會想到直咽口水,重慶火紅紅的辣油,上面還飄著一層辣椒,沾上油碟,我的媽呀。口水都要留下來了,但是今天我們講的是老北京的火鍋,它就是用享受兩個字來形容的。
說到老北京的銅火鍋,大家第一下想到的就應該是有一個大銅鍋,這成了老北京火鍋的特色。它作為老北京傳統的美食,又叫做老北京涮肉等等。那它是怎麼來的呢?大家都說是忽必烈發明的,說是當時忽必烈帶領軍隊在南徵的時候,因為有一次他們行軍的時候,突然有了要打仗的軍報,打亂了他們平時吃飯的時間,當時因為來不及吃飯,廚子就急忙把羊肉切成薄片,扔進了大鍋裡,把它放在沸騰的開水鍋裡涮了兩下,用簡單的調料攪和均勻讓忽必烈和士兵們吃飽了去打仗,他們吃完出站,大獲全勝,在慶功會上就把這個吃法叫成了「涮羊肉」。
後來大家發現這種吃法很簡單,羊肉的味道也很鮮美,就慢慢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的涮羊肉。還有一種說法是說它起源於17世紀的,在清朝的時候,宮裡的冬季菜單有關於羊肉火鍋的相關記載,在民國的時候,每到秋冬兩季的時候,人們大部分都會喜歡涮羊肉,在這兩個季節吃火鍋,會覺得很溫暖,加上羊肉是暖胃的好東西,所以它在秋冬季節就是很好的桌上客。
在鹹豐年間,在北京前門有一家叫做正陽樓開業了,這家是第一家賣涮羊肉的漢民館,在民國的時候,東來順涮羊肉花了大價錢把正陽樓的切肉師父請到自己的店裡,專門負責涮羊肉,從那之後,東來順的名聲就越做越大了。
老北京銅火鍋中的火鍋,在古代叫做「古董羹」,因為在把東西放進去的時候,會發出「咕咚咕咚」的聲音。在元朝的時候,火鍋流傳到了蒙古地區,到了清朝,成了宮廷裡的御菜。在清宮的食譜裡面叫做「野味火鍋」。據說乾隆爺特別愛吃火鍋,大家都知道他愛去江南,每次到一個地方,就會備著火鍋。
老北京的火鍋和重慶的火鍋很受現在大眾的喜歡,老北京的火鍋是北方人秋冬季的必選,北方人在這種時候,特別喜歡吃涮羊肉。因為它的精髓就是銅鍋、木炭還有清水以及手切羊肉卷和麻醬小料。這都是必備缺一樣都不完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