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劉洋
置身於溫哥華,你可能會產生一種錯覺,覺得自己並不是身處異鄉,而是在國內的某座城市。在這裡,華人的身影隨處可見,親切感撲面而來。你可以聽到熟悉的鄉音,發現來自故鄉的美味佳餚,使用普通話或粵語辦理銀行業務……
如今,溫哥華聚集了四十餘萬華人。可以說,華人已經成為溫哥華多元族裔中的重要成員。據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社會地理學者希伯特所做的一項研究表明,到2031年,華人將取代白人,成大溫哥華地區主要族裔。
每天,源源不斷的新移民,從世界各地抵達加拿大,開始自己在新大陸的新生活。溫哥華,只是移民加拿大的一個縮影。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那些遠離故土、漂洋過海的人們,為什麼會選擇「移民」到這片遙遠而陌生的土地?移民加拿大,有哪些「得」與「失」?在過去與現實的光影交錯中,華人移民走過了怎樣一條不平凡的道路?
移民的未知與吸引力
曾有人調侃,加拿大是「好山好水好無聊」。確實,如果說,國內「每一刻都是嶄新的」,那麼加拿大社會則沒有那麼多的「新鮮」與「驚異」。在這裡,美麗的自然環境下,人們的生活安逸閒適。相較於國內大城市的繁華與熱鬧,加拿大的城鎮、鄉村,顯得老舊而沉悶。由於語言、文化等諸多原因,新移民融入本地社會,可謂困難重重。一種較為普遍的情況是,新移民只能在華人圈內工作與生活。難以找到理想的工作,不得不從事體力勞動的情況也比比皆是。對於在意「面子」的國人來說,或多或少都有「心理落差」。
雖然需要面對許多未知與挑戰,甚至是隱忍與堅持,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還是源源不斷地希望投身於加拿大的懷抱。對於華人來說,他們看重的是,在這裡,他們可以享受到宜居的自然環境、穩定而健全的福利保障、多元化的社群文化。
加拿大環境舒適、空氣清新、水質上乘、食品安全,可以稱得上是為數不多的「宜居」國度。當然,冬季氣候寒冷,對於來自熱帶或亞熱帶地區的人而言,確實足以「望而卻步」。除了自然環境外,加拿大的社會環境,也是吸引移民的重要之處,完善的現代民主政治、健全的法律制度、人權至上的價值深入人心。加拿大地廣人稀、物產豐富,勞動力成本較高,尤其是對於藍領移民來說,如果擁有一技之長並且肯賣力工作,就會有豐厚的收入。在追求「平等」、講求「信譽」的加拿大社會中,人們很容易感受到,來自陌生人之間的信任和溫暖。
加拿大有著完善的社會福利體系。聯邦、省政府、市政府均有其福利計劃,幫助遭遇特殊困難,或者不能維持他們自己和其家人生活的居民。加拿大居民(包括公民和綠卡持有者),可以享受到社會福利金、醫療保險福利、兒童減稅福利、退休收入補貼、工傷補貼、失業救濟等一系列福利。健全的福利計劃當然需要大筆資金,政府也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徵稅相比美國較高,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抑制社會貧富差距過大的作用。
加拿大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這裡聚居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因而找到「鄉音」並不困難。許多來自中國的移民,彼此扶助,形成華人社群。「萬事開頭難」,對於初來乍到的新移民,華人社群的幫助可謂「雪中送炭」。
對於很多移民,「子女教育」也是他們非常關心的問題之一。在許多希望移民的人中,有不少是為了他們的下一代可以獲得更完整的生活,受到更健全的教育而來。因此,哪怕要付出許多犧牲,「移民」也成為他們不二的選擇。加拿大的高等教育負有盛名,溫哥華的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以及安大略省的女王大學、滑鐵盧大學等等,都是久負盛譽的高等學府。
移民加拿大的體系與途徑
加拿大擁有兩種移民體系:聯邦移民體系和魁北克(Quebec)省移民體系。加拿大聯邦政府,為保護法裔居民聚居的魁北克省獨特的文化,於1978年同魁北克省籤署了「加拿大——魁北克移民協議」。據此,魁北克省擁有獨立於加拿大聯邦的移民挑選準則,可以根據自己的文化、經濟發展、社會需求,自主地選擇移民。在聯邦移民法下,移民是加拿大的聯邦權力,各省按照聯邦法律的移民配額要求進行提名;而在魁北克省移民法下,移民問題則由魁省自主決定。一般來說,移民加拿大,主要有聯邦投資移民、聯邦技術移民和家庭團聚移民三大途徑。
聯邦投資移民是商業、投資人士移居溫哥華的重要選擇之一。聯邦投資移民的特點是效率高,申請人容易進入面試,籤證成功率高。目前也沒有對申請人提出學歷及語言水平的要求,所獲的永久居民籤證,也沒有附加條件。聯邦投資移民的資產要求為160萬加元,申請人配偶的資產也可以計算在內。投資移民的具體流程是,申請人投資80萬加元,由加拿大政府擔保,五年以後全額返還,零風險、零利息。申請人也可申請貸款,只需一次性支付22萬加元,作為貸款80萬加元五年期的利息。需要注意的是,現在聯邦投資移民,以每年的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為一個周期,在全球範圍內的配額僅為700個。當完成第700宗申請後,加拿大移民部將會暫停接收任何申請。
投資移民,有較高的資產要求,但這並不意味著只有富人才能夠移民。如果符合相應的條件,選擇辦理聯邦技術移民,也是一個很好的移民方式選擇。事實上,大多數新移民也都是通過技術移民來到加拿大的。自2013年1月1日開始,加拿大移民法的新政策,將聯邦技術移民分為三大類別:技術移民(計分制)、新設立技工移民,以及加拿大經驗類移民。技術移民申請人大多擁有高學歷,從專業上看,以IT、理工科、商科、會計專業,或者是廚師、牙醫等專業為主。滿足技術移民所需要的條件,申請者就有機會成功辦理技術移民。
家庭團聚移民,則是已經獲得加拿大合法身份的人,為親人所辦理的移民方式。這樣,已合法居留加拿大的人,可以申請其配偶、父母、子女等親人,合法取得加拿大身份,只需提供收入說明,證明有經濟能力保障親屬的生活即可。一般來說,投資移民、技術移民的申請者在辦理移民後,都會為親人辦理家庭團聚移民,使親人得以團聚。
華人移民的過去與未來
老移民們走過一條無比艱辛的道路,依然堅持下來,改變了自己、家庭和後代的命運。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可以從他們的經歷,汲取到堅持和開拓的勇氣。
加拿大銀行(Bank of Canada)即將發行的新版10加元塑膠鈔票,背面的主圖景就是太平洋鐵路。太平洋鐵路建於1881-1885年,東起蒙特婁(Montreal),西至溫哥華。參與修建太平洋鐵路的華人勞工,成為首批來到加拿大開拓的華人。這些華工乘船,橫跨廣袤的太平洋,抵達加拿大的西海岸登陸。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溫哥華成為華人登陸的必經之地,也逐漸演化為華人聚居地。參加築路的1.57萬名華工,負責最艱難的落基山脈路段的施工,卻拿著不到白人一半的工資,最終有4000多人客死他鄉。
在太平洋鐵路建成通車後,有份興建鐵路的華工亦頓時失業。被遣散的華工不得不滯留溫哥華討生活,並形成華人聚落。然而,華人移民坎坷的命運才剛剛開始。與美國1882年出臺《排華法案》的背景類似,加拿大國內也出現了類似的排華浪潮,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類似的排華移民政策。
華人遭遇歧視的境遇,直到二戰後才得到改變。在整個二戰過程中,約700名華裔軍人,與當時在國內浴血抗日的中國軍民一樣,以他們的勇氣、熱血和犧牲,贏得了整個國家的尊重。二戰結束後,加拿大政府終於順應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時代潮流,在1947年廢除了排華法案,恢復了加拿大華人的公民權利。直到2006年,加拿大總理哈珀(Harper)在聯邦眾議院就「人頭稅」問題正式向華人道歉,並做象徵性補償。可以說,幾代華人的不懈抗爭和共同努力,以及二戰後對於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時代潮流,才使得華人移民的命運,得到徹底的改變。
與移民前輩不同,新移民面對著與老移民截然不同的社會環境。如今,華人移民不僅出現了華裔總督、市長和議員,而且也在經濟、文化、體育等諸多領域,取得傲人的成就。華人對於加拿大社會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也獲得讚許和認可。
今年上半年,在溫哥華所屬的加拿大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省選中,自由黨在華裔的大力支持下,成功逆轉,擊敗對手新民主黨,並且有4名華裔議員當選。與以往對政治冷漠的態度不同,華裔選民對於政治參與顯示了熱情,日益壯大的華裔群體和華裔社區,成為影響選情的關鍵力量。在網際網路話語空間中,越來越多的華裔表達了對於新民主黨的不滿,並且在選舉中表達了他們的立場。溫哥華華人移民對省選的熱情,反映了華裔新老移民關注政治、維護自身政治權益的覺醒。
華人移民如今能夠積極參與政治選舉和公共生活,這不禁令人感慨萬千。選擇移民,意味著背井離鄉,開啟全新的生活。選擇移民,意味著接受更多未知與挑戰。移民,是個體的選擇,而他們的選擇將重塑他們的生活,也將影響著他們生活的新世界。我們有理由期待,新移民會憑藉自己的樂觀、堅毅與實力,在多元文化的碰撞與激蕩下,獲得更多的尊重,取得令人讚嘆的成績。
(作者系加拿大蒙特婁大學法學院研究生。柯白瑋、周知秋編輯,工作郵箱:zhouzhiqiu@wxj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