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安置小區村民路邊開荒 綠地變身私家菜園

2020-12-25 青島新聞網

 

    城鎮化步伐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院落式平房,搬到社區單元樓中居住,過上了「和城裡人一樣的日子」。

    然而,在島城一些拆遷安置小區,記者發現,部分村民仍舊延續著原來的生活方式和習慣,比如,在小區內外毀綠種菜、搭灶燒水,甚至在路邊開墾「自留地」……

    荒山路邊「墾地」

    家住黃島區某安置小區的老高搬上新居時,變賣了所有的家具,卻把鍁、钁、鋤、鐮等「家什」帶上了樓。「用了幾十年,不捨得扔!」60歲的老高說,本打算拿上樓留個念想,沒想到最近又派上了用場。

    2009年,趕上拆遷的老高和家人搬到了離家幾裡的安置小區,住進了樓房。「忙碌了一輩子突然閒下來,平時都不知道該幹點什麼。」老高說,後來,他決定到附近的山上開荒種地。雖然山上的地較貧瘠,蔬菜長勢也不好,但他覺得,「這樣還是比閒在家裡強,不僅節省了買菜的錢,而且吃得也放心。」

    老高的舉動迅速引起了大家的效仿。不少小區的老人紛紛擦淨落滿灰塵的農具,到山上開闢「自留地」。不到半年時間,村民們在近十畝的荒山腳下劃定了自己的「勢力範圍」,種上白菜、土豆、玉米、花生等蔬菜和糧食,儼然回到了農耕生活。

    事實上,老人們開荒種地的事也遇到了阻撓。「除了來自兒女的壓力,我們還受到了學校的阻攔。」老高說,他們開墾的「自留地」屬於學校用地,因此被校方多次勸阻,讓他們一度很沮喪。

    「學校裡不能種,大家又把目光轉向了路邊。」老高說,如今,在小區圍擋和綠化帶之間的空地上,大家或用石塊堆砌菜園、或用木棍圍起柵欄,種上各式各樣的蔬菜。

    在老高指引下,記者沿嘉陵江東路從理工大學新校區一直步行到安陽小區,並粗略統計了路北側的菜地數量——兩公裡的路程,共計有四十餘塊大小不一的菜地。而且,在一些安置小區附近,路邊的十幾塊菜園往往連接一片,園內小蔥、大蒜等鬱鬱蔥蔥。

    公共綠地變身私家菜園

    日前,記者來到南港安置小區發現,雖然有居民在小區周圍荒山和空地上開闢了私家菜園,但小區內綠化帶完好無損,沒有破壞植被種菜的現象。一社區居民告訴記者,以前也有人在綠化帶裡種植瓜果蔬菜,但經物業統一清理後,就沒人再「頂風而上」了。

    然而,幾裡路之外的江山路西小區卻是另一番景象:住宅樓前後的草地寒冬過後一片枯黃,有些地方露出光禿禿的沙土;大片綠地被破壞,被業主種上了蔬菜;尚未種植的地方裸露著地表,一陣風吹來,塵土飛揚。

    「破壞公共綠地種菜的多是社區的中老年人,有的業主還用樹枝在菜園周圍紮起了籬笆。」小區居民王女士抱怨說,她剛搬進這個小區一年多,已向物業多次反映圈地種菜的問題,但都沒有看到事情解決。

    「圈地種菜滿足了小部分人的需求,卻損害了大多數人的利益。」王女士說,在她所在的北區就有幾塊「自留地」,有的種蒜苗、有的種香菜,而在南區,私設菜園的現象則更加嚴重。

    隨後,記者來到江山路西小區南區,發現不少居民將自家窗外的公共綠地變成了私家菜園,種花種菜,更有甚者在小區內圈起院子,養起了雞鴨等家禽。

    面對屢禁不止的私家菜園,小區物業苦不堪言。採訪中,一物業工作人員說,春天是小區居民跟風種菜的多發季節,他們經常到私設菜園居民家做工作,但效果並不明顯,「物業沒有執法權,只能苦口婆心地勸,實在做不通工作再向社區、街道申請採取強制措施剷除。」

    樓下燒水做飯煙燻火燎

    除了破壞公共綠地建菜園,在樓下劈柴燒水做飯也讓生活在安置小區的居民比較反感。

    26日上午7點,李滄區翠湖小區,60多歲的老張彎腰站在小區路旁,不時向正燎著水的空心壺裡投些木塊,屢屢白煙騰空而起。在老人身旁的綠地上,堆放著一些木塊,怕被淋溼,還用幾塊木板蓋著。「木塊和木板是他撿來的,扔了怪可惜,剛好可以用來燒水。」

    「翠湖小區很多居民都是從西南渠村、樓山後村和徐家村幾個村莊搬遷過來,一些老人還保留著原來的作息習慣和生活方式,早晚兩頭在小區裡劈柴燒水的現象屢見不鮮。」小區居民張先生說。

    同樣的情況還存在於其他拆遷安置小區。「我們小區有一位老人,下午經常在樓下支起爐子燒水,附近居民溝通過幾次,都以失敗告終。」江山路西小區王女士說,老人還經常撿些木頭堆放在樓下,容易造成安全隱患。

    採訪中,記者恰巧遇見了這位老人。記者看到,老人在樓下單元門一側支起了一個簡易的灶臺,用一個鋁製的鍋燒水,他的身邊擺著四把暖瓶。「在這燒水不怕發生火災嗎?怎麼不用燃氣?」記者問道。「燒出來的水好喝,還能省錢。」老人回答。

    「小區內生火會影響其他居民的日常生活,如果發生火災,更會殃及四鄰。」小區物業工作人員說,由於燒水時煙燻火燎,低樓層的居民往往不敢開窗,有的礙於情面不好直說,便反映到物業,「我們去勸說了幾次,老人嘴上答應,可過幾天又搬了出來。」

相關焦點

  • 南京棲霞區拆遷安置房變身「高檔小區」
    ▲金堯花園單元門整治前。   本報記者 王聰攝   居民侯興寶最近在自家所在的金堯花園一帶散步時,不止一次聽見路人說「這個商品房小區夠檔次,房價肯定不低」,引得他心裡樂滋滋的。路人不曾料到的是,位於堯化街道的金堯花園,其實是棲霞區最早的一批拆遷安置房,也曾是出了名的髒亂差。按商品房標準整治、適老宜居化改造、規範精細化建設……上個月底剛剛完成整治的金堯花園,已搖身變成市民眼中的「高檔小區」。
  • 濰坊市華都鳳凰山莊居民開墾綠地建私家菜園
    原標題:開墾綠地建菜園,還圍上柵欄  剷除公共綠地內的花草,改建成一個個私家菜園,這在濰坊市高新區華都鳳凰山莊小區並不是新鮮事。11月2日,記者走訪發現,該小區不少公共綠地被開墾成私家菜園,有的菜園緊挨著居民樓,擋住了地下室的通風口。
  • 長沙君悅香邸小區公共綠地變身私家花園,物業不管?
    公共綠地變身私家花園,物業不管?投訴:長沙君悅香邸小區8棟一樓不少業主私自圍佔公共綠地 社區:將配合城管執法8月3日,三湘都市報接到長沙開福區濱江·君悅香邸小區業主黃女士的投訴,稱其小區一樓有幾戶業主私自將戶外的公共綠地圍建成「私家花園」,「物業完全不管」。
  • 淮安小區綠化帶成了私家菜園 居民坦言種菜總比長草好
    中國園林網1月10日消息:家住淮陰區北京東路迎賓花園小區的趙女士日前向記者反映,小區的綠化帶被弄得亂七八糟,成了私人的菜園子,整個小區現在儼然成了一個小型鄉村。」接到來電後記者趕到現場查看。在小區其他幾號樓的綠化帶裡,記者看到的是同樣的「景色」,有的綠化帶直接被開墾成菜地,有的則稍微低調些,見縫插針地種一塊,有的將菜地隱藏在綠化帶深處。在採訪中,不少居民表示,雖然也知道小區不允許種菜,但「種菜總比長草好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小區業委會成員告訴記者,該小區是新淮公司開發的,一共就6棟樓,還被道路分割成東西兩塊,「小區面積小,沒有物管公司願意進駐。」
  • 通州多個棚改區拆遷安置!又一波新消息來啦!
    最近,通州區的很多大項目又傳來新消息,涉及多個棚改區數千套拆遷安置房、以及通州賓館等等。一、通州賓館改擴建項目通州賓館改擴建項目室內精裝、幕牆等設計中標結果已經公布啦。如果以上消息都是真的,那麼,多年爛尾樓又將變身高大上。很是期待啊。二、東方廠周邊棚戶區改造安置房項目園林景觀 (方案設計、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招標啦。投資額為5177萬元。
  • 洛陽伊濱區諸葛鎮拆遷與安置:模糊的時間計劃,村民未來動向如何
    伊濱區是洛陽最近幾年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重點發展的區域,雖然還未正式被批准為洛陽的行政區,但絲毫沒有影響該地區的改造,許多重點的鄉鎮農村都已經拆遷過了或是正在規劃拆遷。無論是繁華市區裡面的城中村還是伊濱區這種相對市區偏遠的地區裡的村子,都面臨著一些共同的問題:拆遷的消息捕風捉影,拆遷的日子卻不見正式確認。已經拆遷的村民們天天盼著安置房早日蓋起來,同樣也是捉摸不定。比較典型的就是諸葛鎮了,這是個有歷史的地方,如今這裡坐落著不少村子。
  • 溫州市區王子花苑小區規劃中的幼兒園變私家菜園
    溫州市區王子花苑內一處原規劃為幼兒園的地塊閒置了10多年,被人種上了蔬果,成了私家菜園。  地塊現場:  規劃幼兒園荒廢成菜園  記者來到位於市區南浦路的王子花苑看到,該小區7號樓南面和屬於溫瑞塘河水系的雙龍橋河北面之間,大部分地上種著蔬菜作物,沿河還種著一片甌柑樹。地塊裡面雜亂地堆著磚頭、石塊等建築垃圾,外圍三三兩兩停著車輛。一靠近地塊,記者就聞到臭氣。
  • 從「拆遷安置房」到「高檔小區」 它經歷了什麼?
    在很多人眼裡,回遷房跟品質搭不上邊,居民從原來的城中村搬進回遷房,素質也良莠不齊,導致一些回遷房小區髒亂差。三寶郡庭實行人車分離,車子進出小區要過道閘,業主需刷卡過板閘,還有保安筆直站在門崗上。因為絲毫沒有回遷房的「氣質」,記者第一時間甚至以為自己走錯了小區。「是的,我說這是回遷房,或許你們都不相信。」三寶郡庭所屬的勤豐社區書記周俊熙笑言,從進門開始,我們無論是刷卡還是登記,都按照高端小區的標準來要求物業執行。
  • 探索拆遷安置小區物業管理新模式
    金邑水岸自2008年5月交付,已有10年房齡,建築體量約16萬平方米,總住戶共1114戶,包含有拆遷安置房、經濟適用房、商品房,其中拆遷安置房佔三分之二,人群多樣,管理難度可見一斑。  2013年1月麗園佳城物業入駐後,充分運用資源,堅持以人為本,注重人文關懷,從注重服務細節、構建綠色園區、豐富社區文化等方面入手,街道、社區、業主委員會、業主等「多位一體」,分工明確,形成物業、業主一家親的和諧幸福局面,探索出具有其特色安置小區管理新模式。
  • 機場三期、地鐵二期、安置進度、路邊停車收費...
    魅力妹近期瀏覽了很多小夥伴的留言 機場三期、地鐵二期、客運東站 房產證進度、安置進度 路邊停車收費問題、經適房增值稅 ...
  • 為過「都市農夫」癮拔草砍樹 公共綠地成了自家菜園
    東方網2月18日消息:小區圍牆外的綠化帶被人「相中」,開發出迷你菜園。河岸邊好端端的公共綠地,不知何時也成了私人菜地。近日,記者先後接到讀者李先生和郭先生的來電,反映一些地方的公共綠化帶,反被人據為己用,種上蔬菜後成了都市中的「自留地」。
  • 城市菜園的秘密
    22日,重慶晚報06版刊發《景區坡地種菜,早該清除了》一文,報導了一些市民在歌樂山松山景區的城市綠地上種菜的不文明行為,以及沙坪垻區童家橋街道對此進行的整治。23日,又有熱心市民致電上遊新聞966966熱線稱,一些人在機場路邊揮汗如雨,疑似開荒種菜。記者調查發現,其實這是兩江新區有關部門在全面清理整治非法城市菜園,恢復綠地。
  • 耿市長最新回復:太原這些小區拆遷、大紅本問題!
    此外,還有關於太原33個小區拆遷、大紅本問題的答覆: 1、菜園小區A座房產證問題> 位於解放南路與菜園街西南角的菜園小區A座住宅樓(2014)並商房預售字第0007號,早已網籤,但遲遲辦不下來房產證,請百忙中問問原因是什麼?
  • 蒼南工業園區華山安置小區開工
    蒼南工業園區華山安置小區開工 發布時間:2012年04月11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 蒼南新聞網4月11日消息:「華山小區終於開工了,過兩年我們便可搬進新家了。」
  • 村民因拆遷安置房未如期動工搭帳篷抗議(圖)
    本報記者 沈小波 攝  本報訊 (記者沈小波)昨日,順義區牛欄山鎮下坡屯村的部分村民,仍然在村口搭著帳篷,阻止清理村內垃圾的施工隊進村。他們認為,去年9月村子拆遷後,安置房直到現在仍未兌現,而當初如果家人不被「株連式」拆遷,自己也不會這麼快同意搬走。昨日,牛欄山鎮黨委宣傳部相關人士回應,安置房仍未兌現,政府將督促開發商給予村民補償,而株連式拆遷並不存在。
  • 豐臺老舊小區整治、棚改拆遷!這一波官方回復,你要看嗎?
    建議把我們綠林苑小區東側即槐房西路南口一直往北經同興園小區---金府大院---新宮大悅春風裡(正在建設中)---新宮地鐵,大約2公裡的人行路段,精心美化路面,著力加強路邊的綠化美化,讓這裡形成一條:『綠帶成蔭聽鳥鳴,信步路邊聞花香』的十裡畫廊、最美林蔭道。
  • 哈市香坊區立匯美羅灣小區 拆除圈地鐵柵欄 還給居民被「開荒」綠地
    勁彪新聞訊 (記者 王雪梅 文/攝) 近日,由哈市香坊區黎明街道辦事處牽頭,香坊區執法局、香坊區園林辦、軍民派出所聯合行動,對立匯小區一期、二期居民私自圈佔綠地的鐵柵欄、「開荒」綠地進行清理。「太好了,小區私圈的鐵柵欄陸續被拆除了,終於還綠於民了。」
  • 南昌市湖畔明珠苑小區千平米公共綠地變「私人菜園」(圖)
    南昌市湖畔明珠苑小區近千平米公共綠地變成「私人菜園」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周再奔、實習生喻先晶報導:「公共綠地竟然成了私人菜園」。12月28日,家住南昌市湖畔明珠苑小區的方先生向手機江西網(網址:https://m.jxnews.com.cn/微信號:dajwjx)記者投訴,自家小區內的公共綠化地,被小區幾位業主私自霸佔種起蔬菜,種植面積近千平方米,臭氣燻天,引起其他業主強烈不滿。    據方先生介紹,湖畔明珠苑小區位於南昌市青山湖湖濱東路,小區內共有15棟樓,大約500戶居民。
  • 拆除「私家菜園」苗圃公園「復綠」
    拆除「私家菜園」苗圃公園「復綠」
  • 江蘇-張家港~這些拆遷安置小區就是牛!
    拆遷一直是近幾年的熱門話題隨著張家港的建設發展房屋拆遷、土地徵收都是必不可少的變化由此也誕生了一大批拆二代今天,就帶大家實探張家港5家拆遷安置小區環境一起看看哪家顏值高?綠化很充沛小區裡還貫穿了一條小河環境真的很不錯小區內有車棚供電瓶車充電小區樓層很高但是總體樓間距比較大地下停車場整體很敞亮標識也很清晰前溪錦苑11月的掛牌均價是:16828元/㎡學區:1、幼兒園:梁豐幼兒園2、小學:實驗小學(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