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紙、傳香、傳酒,漫談傳統葬俗中的二十四拜

2020-12-13 天順祥殯葬

農村傳統葬俗中,有種祭祀禮儀叫「二十四拜」,二十四拜是農村葬俗中,規格最高的祭祀禮儀。

二十四拜有集體祭拜,也有個人祭拜。集體祭拜多為「家祭」,即出殯頭天晚上,家族中的親人(族內親)向逝者舉行的祭拜儀式。

個人祭拜多為逝者的至親,多為女婿在出殯當天,給丈母娘或老丈人舉行祭拜儀式。也有外生給舅舅及其他與逝者關係比較親近的人參與的祭拜儀式。

葬禮中的二十四拜是有講究的,通常在搭好的靈棚前置一張桌子,桌上除了擺放供品外,還要擺放一把香、一沓燒紙和三杯酒,這三種祭祀用品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桌子兩旁要站立兩位執事,他們的任務是主持整個祭祀過程。期間要安排參加祭祀的順序,負責在靈前給祭拜人轉紙、轉香、轉酒等。

桌前通常有一張蘆葦席,席靠供桌處為上,相對位為下。四角分別為: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之所以這樣區分,是為了讓參與祭祀者按照既定順序祭拜,以免祭拜途中出錯(新女婿或未過門的女婿給去世的嶽父或準嶽父、嶽母或準嶽母祭拜時,往往容易出錯,這樣就會鬧出笑話)。

那麼什麼是二十四拜呢?二十四拜就是先作揖、然後跪下叩首、起身再作揖,如此進行二十四次。作揖、跪叩首、起、再作揖,這叫一拜,連續叩拜二十四次。

民間二十四拜大體有兩種祭拜形式,一種是走「8」字,一種是走席邊。接下來給大家講講走「8」字和走席邊。

先說走「8」字,走「8」字祭拜方式,是拜祭人走到席上站席邊中間,向司儀作揖以示禮貌,等司儀還禮後,開始向右一步至右下角,作揖、跪下叩首、起、作揖,這是一拜。每一拜都是這個程序。

接著向前左上角對角線的中間點一拜祭,再向左上角一拜祭。順席邊向右一步到席邊的中間點作揖、跪、傳紙、傳香、傳酒後叩首、起、作揖,這是一拜。順席邊向右一步一拜祭。順左下角對角線的中間點一步一拜祭(其實也就是席心處)。向左下角一拜祭。向右一步至席下邊中點一拜。餘下照此順序再進行兩遍就完成了走「8」字的二十四拜。

最後提醒一下,到席下邊中時要作揖、跪、舉哀,也就是要放聲大哭,大哭後有舅家人或執事勸止、叩首、作揖。二十四拜結束,但結束時再次向司儀作揖,等司儀還禮後,祭拜結束。

接下來說走席邊的祭拜方式。繞席邊二十四拜中,轉紙、轉香、轉酒跟走「8」字祭拜是一樣的,只是祭拜的路線不一樣,繞席邊二十四拜也是從下邊的中間點上去,向司儀施禮作揖後,等司儀還禮後開始祭拜。開始,向右一步至右下角,作揖、跪、叩首、起、作揖為一拜(以後每一拜都是這個程序)。

順席邊向上至席邊中間點一拜。向上一步到右上角一拜。順席邊向左一步到中間點作揖、跪、轉紙、轉香、轉酒、叩首、起、作揖一拜。向左一步到左上角一拜。順席邊向下到中間點一拜。向下至左下角一拜。向右一步至席下邊中間一拜。餘下照此再進行兩邊即成。

這裡要說明一下,最後一拜要注意,要作揖、跪、舉哀大哭,這時舅家人要上前勸哭止後,叩首、作揖後再向司儀作揖施禮,等司儀還禮後方可退出。至此,二十四拜結束。(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含殮、送湯、摔老盆,漫談聊城傳統葬俗
    聊城傳統葬俗,不僅鋪張繁瑣,而且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當地傳統葬式,均為木棺土葬。棺木尤以柏木棺、楊木壽最為榮耀。葬禮過程中兒女、侄孫都要戴孝。兒子百日內不能理髮,子女服孝期限為三年,侄孫為一年,喪家房門要貼白條,且三年內不能貼對聯。
  • 保康葬俗 張道虎
    王逸為《楚辭章句•九歌》所作序中也說道「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舞,歌舞以樂諸神。」在楚文化影響之下,巫風盛行,保康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巫術,。並且將巫術滲透在喪葬習俗中,從老人一死,燒落氣錢、沐浴、裝束、入棺,到封喪等一系列步驟,都是相信陰間、鬼神觀念的表現;做道場、燒靈屋更是一系列祭祀鬼神的儀式,一路撒紙錢,放鞭炮,撒五穀,都是在安撫神靈、賄賂野鬼。
  • 漸行漸遠的喪葬文化,行將消失的傳統葬俗——走燈
    依照傳統葬俗,當地老人去世後,要做三天儀式(當地人稱法事)才能安葬。葬禮儀式的項目比較多,諸如過橋、誦經、評功、走燈等。眾多儀式中,前三項在室內進行,唯獨走燈葬俗是在室外進行。當地人的走燈習俗,對葬禮儀式是非常重要的。走燈儀式結束後,第二天就要下葬。下葬的時間、地點都是經過老師傅特意看過的。
  • 昭陵六駿的產地、名號與突厥葬俗
    由此可知,身為太子的李承乾不僅會突厥語,熟悉突厥官職,要「當一設」,而且崇尚突厥葬俗,可汗死後要「奔馬環臨之」。這指明昭陵立六駿(其中三匹為奔馬)確實來源於突厥風俗。因為突厥服裝中使用的最高級毛皮原料為黑貂皮、灰鼠皮,所以他們帶來了黑貂、藍鼠。南面第15行還記載了其用石塊和木材豎立的「殺人石」。突厥文稱為balbal。由此可見,馬為遊牧民族生活與徵戰提供條件,以馬陪葬是其民族特點,故突厥葬俗凸顯馬的重要性,可汗或貴族葬儀更重視良馬的象徵意義。
  • 《如懿傳》中寒香見原型:遍體生香,倍受寵愛,是名副其實的香妃
    導讀:雖然說電視劇《如懿傳》還沒有播出,但是根據介紹人們可以知道,在《如懿傳》當中有一位第一美女,她就是寒香見。寒香見的一生也是非常的悲慘的,她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人生,她出生於天山的寒部,由於自己的部族在和大清交戰的過程當中失敗,所以她被父親當成了禮物,送給了乾隆。
  • 如懿傳嘉妃結局是什麼 害人不淺最終被葬亂墳崗
    《如懿傳》中嘉妃這個角色在劇中還是很重要,從一個貴人,一步步的升到了皇貴妃,但她在劇中可是一個反派,並不是什麼好人。劇中的設定是一個李氏朝鮮王朝的貢女,容貌美豔,深得皇上喜愛。但是恃寵而驕,陷害如懿和所有她認為對她不利的人。嘉妃的結局是什麼?
  • 唐朝重視喪葬禮節,對父母先後喪亡有「合拊」之俗,禮俗頗多
    但身死於外者如屢歷仕宦、居官在外,從軍出徵死於邊防戍地,行旅途中逢兇遇疾死於客途,如有上述情況,其靈柩為家屬迎回故裡的,則特許人城。這亦是俯從民俗的又一表現。在葬俗上,還有出於種種原因,靈柩長期停放於所居屋室內,未能入土安葬,稱為「假葬」。根據《通典》所說,若有假葬,三年即可從吉。此外,對身死於外,暴骨於野,以及貧窮無親人收葬者,由朝廷官府或社會上個人出資收葬,或者經營「義冢」以收埋骸骨。
  • 中國一年中有八個傳統節日,節日食俗及節日必吃食品薈萃
    本文將給大家介紹中國一年中的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除夕八大節日的傳統文化食俗,看看跟您家鄉的傳統節日食俗有何差別。春節俗稱「過年」56個民族中,53個民族過年藏族、白族、傣族傳統不過年,逐步也被渲染臘盡春來,農事休整
  • 藏在酒裡的儒家文化
    微醺人生  有酒有故事請您關注酩悅喝酒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
  • 《如懿傳》出bug?剛開播就被罵色彩豔俗,戲中米老鼠是什麼梗?
    眾人矚目的《如懿傳》也在昨日晚上8點,於騰訊視頻中正式開播。播放量也是十分驚人,半小時就已經上億。很多人都對這部劇抱有強烈的期待,相信首播會有很多網友守著騰訊視頻等更新,而感到威脅的《延禧攻略》更是加更2集正面對抗《如懿傳》!結果視頻下方始終伴有某品牌奶粉廣告,並且全程去不掉,而且還擋住了字幕,怎麼去還去不掉,總給人一種看預告的錯覺!
  • 送終、入殮、堂祭,閒話信陽傳統葬俗
    棺木外邊刷深黑色的土漆,有的黑中雜有紅色,內外均要刷桐油。富貴人家的棺材內底部鋪煉熟的糯米灰數寸厚,還有的熔入麻油、松香等。壽衣的件數習慣上用單數,五件、七件、九件不等,壽衣的顏色多為藍色、灰色或藏青色,一般不用黑色。壽衣兩側不綴紐扣,綴布帶繫著。衣外系一條白色棉線腰帶,線的根數與死者的年齡相同,腳穿蓮花底棉鞋,寓意腳踩蓮花上西天。
  • 有一種潮汕傳統,叫「拜老爺」
    香代表自已的心香,表敬意,插一枝香表示一心一意供佛,我們可以叫做一心一意修行佛法,也可以全心全意供養佛菩薩。如果上三根,供養佛法僧三寶——戒、定、慧和佛、法、僧,也代表著敬三清、敬天、地、聖賢人之意。「三根香」是漢傳佛教寺院敬香時最容易見到的數字。達摩《燒香》者說,亦非世間有相之香,乃是無為正法之香也。所以,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誠心」。
  • 藕益大師傳
    藕益大師警訓偈藕益大師(1599—1655),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母親金氏,父親岐仲公,持誦十年的白衣大士大悲神咒,夢見觀音菩薩送子而生藕益大師。時維明朝萬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五月三日。 大師七歲茹素,十二歲讀儒書,以傳千古聖學為己任,尊崇儒教而誓滅釋老,之後開葷酒,作闢佛論著數十篇。
  • 過年送禮好酒:52°瀘州老窖老窖藏品臻傳濃香型
    瀘州老窖老窖藏品臻傳濃香型白酒價格,瀘州老窖老窖藏品臻傳濃香型白酒貴嗎?瀘州老窖老窖藏品臻傳濃香型白酒招商怎麼樣?下面跟隨火爆好酒招商網記者一起來看看吧!
  • 佛事發達的隋唐時代,火葬、塔葬的內涵你是否了解?
    佛事發達的隋唐時代,火葬、塔葬的內涵你是否了解?隋唐時期,隨著佛教在中國的進一步發展,佛家葬俗也開始在佛教徒中迅速流行起來,並對中國傳統的儒家喪葬禮制發起了強有力的衝擊。這種衝擊,當以佛家的荼毗火葬法、塔葬和佛事影響最大。
  • 羋月傳:令人惋惜!庸芮一生的思念,為啥都葬在了大火之中
    羋月傳:令人惋惜!庸芮一生的思念,為啥都葬在了大火之中有人說,在羋月傳裡,最正人君子的一位當屬公子歇,他不勉強羋月,直到最後也都想著她的立場,從他的來信當中就可以看得出來,但其實,有另一位君子,他翩翩風度,完全不遜色於黃歇,他就是庸芮,在他的一生中,唯獨對一個人有情,可最終,他這一生的思念都葬送在了一場大火之中,實在是令人惋惜。
  • 【志載年俗】大年初九,拜天公壽誕
    【志載年俗】大年初九,拜天公壽誕 2020-02-02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九月初九信眾吃齋拜鬥 馬來西亞信仰漳浦傳百年
    原標題:九月初九信眾吃齋拜鬥 馬來西亞信仰漳浦傳百年 祭拜結束,信眾將鬥母星君、九皇大帝的紙糊亭子燒了,寓意送神歸天  東南網10月14日訊(海都報閩南版記者 黃穎 戴江海文/圖)又到九月初九,漳浦深土鎮埭頭村後戴自然村迎來一年中最熱鬧的一天。
  • 傳統葬俗守孝禁忌,大多沉睡在封塵的歲月裡
    傳統戴孝的規矩比較多,尤其在守孝期內,子女的穿戴言行,都要遵循傳統喪俗。諸如守喪期孝男要穿麻衣、戴孝冒,孝女(含兒媳)要罩粗布麻衣,其他喪屬腰間纏孝帶等。這種披麻戴孝的習俗,傳統葬禮上稱之為「戴孝」,那麼傳統葬禮守孝期有哪些禁忌呢?接下來一起看一下。守孝期禁忌一:俗語說「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中國的喪葬習俗,儘管各地有很多差異,但大體上還是一致的。
  • 古色傳香筠連特色風味館9月9日正式開業!古色傳香,中華之味!
    古色傳香 中華之味!愛美食的親們,大家又有口福了喲!我們筠連又開了一家特色餐飲店,位於筠連鎮濱河東路3段46號的「古色傳香」筠連特色風味館將於明天9月9日正式營業!古色傳香、本土風味~~這個地址找不到?木有關係,小編已經為您準備好了「古色傳香」的地圖,請看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