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危險的地方:華南海鮮市場一牆之隔的社區防疫戰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國際金融報

原標題:華南海鮮市場一牆之隔的社區防疫戰

物業為業主們整理代購的蔬菜

出徵前大家相互整理衣襟

2005年,二環線旁的武漢市江漢區建起了「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距離漢口火車站不足一公裡。

這是華中地區規模最大的水產批發市場,5萬平方米的市場由新華路隔開,分為東區和西區,西區主要經營海鮮、水產,東區則以禽肉、基圍蝦和乾鮮調料為主。這個「包羅萬象」的批發市場,除了各類海鮮外,還常年交易活鹿、鴕鳥、孔雀、果子狸等數十上百種野味。

如果不是突然暴發的疫情,這所市場將和此前一樣在春節期間迎來採購的高峰。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從華南海鮮市場採樣的585份環境樣本中檢測到33份樣品含有新型冠狀病毒核酸,並成功在陽性環境標本中分離病毒,提示該病毒來源於華南海鮮市場銷售的野生動物,華南海鮮市場被視作此次新冠病毒的起源地。

隨後市場休市整頓,商戶陸續撤離,一時間,人們談華南海鮮市場色變。

在此情況下,和華南海鮮市場僅一牆之隔的萬科漢口傳奇唐樾(下稱「唐樾項目」)成了 「最危險的地方」。如何守住這個高危地帶,是疫情當前萬科面臨的一大困境。

最危險的地方

疫情蔓延下,武漢的防控形式愈發嚴峻,武漢萬科物業的管理人員決定全部取消休假。

1月22日,距離除夕只有2天,武漢市開始落實對出入人員及交通運輸管制,為更好的指揮前線工作,武漢萬科物業總經理魏旭乾脆直接搬進了社區防疫的一線「唐樾項目」,魏旭知曉此舉的危險性,但他堅信「只有到最危險的地方,跟大家在一起,同事們才不會那麼怕」。

魏旭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1月28日,武漢佛奧俊賢雅居項目經理李愛軍自襄陽繞道入武漢,急駛500公裡返崗;1月31日,嘉園機電班長楊亮步行70公裡返崗,萬科城業務支持負責人水煥斌10小時步行返崗;2月1日,投資運營經理姚豪,自黃石騎自行車10小時返回武漢……

他們從四面八方自駕、騎車、步行回到崗位上,成了危情關頭小區的「守護者」。

唐樾項目集中了1000多戶家庭,這個次新小區的醒目位置已經被貼滿宣傳標識,廣播每天定時提醒業主注意防護。

「疫情擴散以來,公司要求每日不少於兩次的消毒作業,門崗對所有人做體溫測量,這使得工作強度明顯加大。」萬科物業值班經理王小平介紹道,「很多客戶不方便出門,物業代辦各種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項目上的員工全部取消了假期,每人每天工作時間都超過了12個小時,連續10天左右才有機會輪休一次,個別同事已經連軸工作快1個月了。」

園區實行封閉管理後,為了保證業主的正常生活不受影響,小區物業增加了轉接外賣、代收快遞、幫助處理生活垃圾、「代購」蔬菜的服務,他們用平臺發起採購的需求收集,然後把蔬菜打包好擺整齊,業主們下樓取菜排出了「北歐模樣」,人均間隔3-5米,王小平笑稱「這是防疫應有的排隊姿勢」。

衝在一線的物業人員也會有擔心和恐懼, 「有時小區裡出現了感染病例,我們收到信息後要第一時間加強消毒,還得不間斷對電梯、公共空間、衛生死角做到不遺漏。一次,在一個發現病例的樓棟門口,幾名前去消殺的員工們進門前互相看了一眼,然後幫助對方檢查了身上的防護服和設備,才鼓足勇氣走進去。」 王小平形容那一刻有點「上戰場」的感覺。

為了緩解一線員工現場壓力,萬科發起了總部和一線「結對子」的活動,每20-50人一個小組,王小平稱,「和外地同事在群裡每天聊聊天,說說心裡話,加油鼓勁兒,大家的壓力能得到不少釋放。」

危情和溫情同時在這個小區上演。

一位物業管家回憶上門給業主送採購的生活用品時,敲門后里面傳來回應,他將東西放下轉身準備走,剛進電梯隔著長長的過道看到開了門的業主給他深深鞠了一躬,那一刻他突然繃不住眼睛紅了,只覺「辛苦一下子就過去了,這種難得的理解和特殊時期的感情是銘記於心的」。

「請選擇我」

搬進唐樾項目的魏旭也沒閒著,除了指揮前線工作,他還組織了火神山醫院志願者行動,馳援疫情第一線。

1月23日,武漢市決定按照「小湯山」模式建造火神山醫院。除了設施、設備和醫護資源,火神山醫院也亟需配備專業的物業後勤服務。

1月25日,武漢市物業管理協會聯繫武漢萬科物業,希望徵集志願者支援武漢火神山醫院。當晚,武漢萬科物業連夜向員工發布倡議書,呼籲公司身體健康、年齡50歲以下的員工,根據個人身體體質,自願報名火神山醫院物業援助工作。

倡議發出不到24小時,42份申請湧來,報名者涵蓋了物業各個崗位,其中年齡最小的是位一名「00後」網格巡邏員,年僅19歲。

在這場充滿未知數的馳援面前,物業員工們沒有退縮,相反,他們展現的勇氣和力量讓人感動。

有人已離開武漢仍選擇重回戰場,「我已到廣水市,但只要路沒封我就能回去」;有人為避免父母擔心,瞞著家人報名,「我經常鍛鍊體質好,請選擇我,但不要告訴我的家人」;一位二十多年司齡的老萬科人說,「我經歷的比別人多點,北京非典,濱海爆炸,有能力自保,也有經驗照顧同事」;還有奮不顧身下的柔情,「請選擇我,但如果我女朋友也報名,希望你們能拒絕她」;也有巾幗不讓鬚眉,「不能全要男的,有些情況女性更方便,請選擇我」……

最終,武漢萬科物業從40位志願者中篩選出10位。在參與政府專業培訓後,2月1日下午,萬科物業支援武漢火神山醫院的首批10名志願者在蔡甸區中核酒店集合,當晚,他們連夜開展火神山醫院的保潔開荒及消殺工作,全力保障火神山醫院在2月2日晚上交付投用,2月3日正式收治病人。

10名志願者的團長韓樂樂說:「任務艱巨,但沒什麼好害怕的。」他要把大家安全地帶過去,再安全地帶回來。

一句「請選擇我」包含了太多,它是志願者們樸實而又令人淚目的誓言,也是這個寒冬裡的一把火,溫暖、照亮了你我。

相關焦點

  • 年終回訪|風暴過後的華南海鮮市場,二層眼鏡市場已重開
    年終回訪|風暴過後的華南海鮮市場,二層眼鏡市場已重開 澎湃新聞 2020-12-04 15:32 來源:澎湃新聞
  • 武漢十二時辰·辰時|家住華南海鮮市場「隔壁」小區
    當天,湖北開始實施分區分級差異化策略,低風險街道鄉鎮的社區村組全部解除封閉管理;中、高風險的街道鄉鎮,無確診病例的社區村組解除封閉管理。周錫濤所在的唐樾小區,距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僅一牆之隔。雖然當時小區已無疫情,但社區還有,因此小區直到3月31日整個社區成為無疫情社區時,才正式解封。
  • 武漢十二時·辰時|家住華南海鮮市場「隔壁」小區
    當天,湖北開始實施分區分級差異化策略,低風險街道鄉鎮的社區村組全部解除封閉管理;中、高風險的街道鄉鎮,無確診病例的社區村組解除封閉管理。周錫濤所在的唐樾小區,距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僅一牆之隔。2月5日早上8點多,周錫濤拍下的唐樾小區,華南海鮮市場在圖右側,與小區一牆之隔。看不慣高價菜,憤然出手周錫濤大學讀的城市規劃與管理,畢業做了幾年專業工作後,和做廚師的哥哥幹起餐飲。目前,兩人共同經營一家主營川菜和魚的飯店——若鄰小廚。
  • 華南海鮮市場第一個感染者,是賣活蝦的
    2019年12月31日,武漢市衛健委通報稱,首批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共27人,大多來自華南海鮮市場,「暫未發現明顯人傳人現象」。 澎湃新聞從相關渠道獲得的一份首批感染名單顯示,27人均無活禽暴露史,其中24人有華南海鮮市場暴露史,4人來自同一家庭,最早出現症狀的患者為12月11日。
  • 華南海鮮市場將徹底消失?主體建築不會被拆
    1月26日,據央視報導,中國疾控中心病毒所首次從華南海鮮市場的585份環境樣本中,檢測到33份樣品含有新型冠狀病毒核酸,並成功在陽性環境標本中分離病毒,提示該病毒來源於華南海鮮市場銷售的野生動物。陽性樣本分布在市場22個攤位和1個垃圾車,其中分布在華南海鮮市場西區的陽性標本31個,佔全部陽性標本的93.9%。
  • 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生死農貿市場
    這個調研團赴武漢調研的重點內容是,了解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市場環境衛生整治及病媒生物防制等工作。彼時的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已經處於風口浪尖。2019年12月31日,武漢衛健委通報出現27例新冠肺炎病例的當天,《中國新聞周刊》曾探訪華南海鮮市場。
  • 口述|武漢基層社區書記:這裡距離華南海鮮市場只有兩公裡
    60歲的董守芝是江漢區唐家墩街西橋社區書記。西橋社區距疑似疫源區華南海鮮市場僅2公裡左右,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自疫情工作開展以來,她一直負責組織社區消毒、安排物資發放等林林總總的工作。董守芝說,社區工作壓力大,工作人員恨不得一個人變成幾十個人去工作,她的電話基本都是保持24小時在線。忙碌中,她也為遇到過的一些形式主義的工作煩惱,希望這樣的工作可以少一點。
  • 尋找最早感染者:華南海鮮市場是否為"毒源地"存爭議
    日,武漢市衛健委通報稱,首批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共27人,大多來自華南海鮮市場,「暫未發現明顯人傳人現象」。澎湃新聞從相關渠道獲得的一份首批感染名單顯示,27人均無活禽暴露史,其中24人有華南海鮮市場暴露史,4人來自同一家庭,最早出現症狀的患者為12月11日。華南海鮮市場的首個確診患者魏女士在華南海鮮市場經營活蝦生意,於12月11日出現發熱症狀,系華南海鮮市場的首個確診患者。
  • 封城15天,在華南海鮮市場周邊生活是什麼體驗?
    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新聞網」地處武漢江漢區的華南海鮮市場,因為極可能是「新冠病毒肺炎」的源頭,在短短半個月時間裡成為一個全國知名的標籤。作為居住在華南海鮮市場周邊的居民,在這場舉國戰「疫」中,他們似乎最早進入戰區,最先進行戰鬥。
  • 親歷華南海鮮市場消殺
    ——習近平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幕後·  從疫情初期確診全省首例病例,到對確診病人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再到深入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展開作業……在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我省疾控隊伍不僅臨危受命馳援湖北,還遠赴海外協助抗疫
  • 揭秘華南海鮮市場背後的女老闆
    從出現首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首個感染者死亡病例,到休市組織商戶集團退租,有無華南海鮮市場接觸史一度成為判斷疫情是否存在人傳人可能性的參考。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關於病毒來源為華南海鮮市場非法銷售野生動物的言論,也讓該市場的野味生意引發關注。事實上,早在2004年,華南海鮮市場就因公開出售果子狸引發爭議,有商戶稱該市場出售野生動物已多年。
  • 華南海鮮市場首位新冠確診者,經營活蝦生意,住所距市場500米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華南海鮮市場一直被認為是病毒的疑似發源地。據澎湃新聞報導,華南海鮮市場首個新冠肺炎確診者身份曝光,該女士長期租住在一個距市場不到500米的小區,在海鮮市場經營活蝦生意。2019年12月31日,武漢市衛健委通報稱,首批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共27人,大多來自華南海鮮市場。從一份首批感染名單顯示,這27人均無活禽暴露史,其中24人有華南海鮮市場暴露史,4人來自同一家庭,最早出現症狀的患者為12月11日。魏女士是華南海鮮市場的首個確診患者。
  • 華南海鮮市場被曝此前有多商戶售賣虎斑蛙、蛇等動物
    來源:中國經營網原標題:獨家|華南海鮮市場此前有多家商戶售賣虎斑蛙、蛇、刺蝟等動物本報記者 張家振 武漢報導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低矮、雜亂的形象和漢口站周邊的高樓大廈形成了鮮明對比。華南集團三樓辦公室張掛的市場簡介顯示,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是華中地區規模最大的,集海鮮、冰鮮、水產、乾貨等為一體的水產批發市場。市場總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投資金額近5000萬元,安置經營戶1000餘戶。市場為緩解政府的壓力,安置了下崗職工幾百餘人,曾多次被授予「武漢市文明市場」榮譽稱號。
  • 回訪華南海鮮市場:一層海鮮區域仍舊封閉
    原標題:回訪華南海鮮市場:一層海鮮區域仍舊封閉   【編者按】  時間是飛的。
  • 華南海鮮市場鮮為人知的照片,觸目驚心
    >新冠肺炎病毒來自野生動物 這應該說是證據確鑿 華南海鮮市場到底什麼樣? 事發地華南海鮮市場 是一處售賣野味的場所, 其販賣的動物製品大多為獵捕而來。
  • 華南海鮮市場附近居民自述:27天「生死」親歷
    來源:中國經營報本報記者 李靜 湖北廣水報導「我就住在華南海鮮市場旁邊,唉!」阿原(化名)居住的萬科漢口傳奇是一個大型小區,小區被鐵路和新華路劃分為三塊區域,均為高層和超高層建築,總戶數1944套,其中兩塊區域緊鄰華南海鮮市場的東區和西區,阿原住在和東區一牆之隔的萬科漢口傳奇唐樾。
  • 華南海鮮市場連夜清理凍品,工作人員:集中封存進專用桶內
    1月26日,據央視報導,中國疾控中心病毒所首次從華南海鮮市場的585份環境樣本中,檢測到33份樣品含有新型冠狀病毒核酸,並成功在陽性環境標本中分離病毒,提示該病毒來源於華南海鮮市場銷售的野生動物。陽性樣本分布在市場22個攤位和1個垃圾車,其中分布在華南海鮮市場西區的陽性標本31個,佔全部陽性標本的93.9%。
  • 再訪華南海鮮市場
    再訪華南海鮮市場 華西都市報2020-03-06 00:58:10.0要聞 3月3日,工作人員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內展開消毒作業。從市場內清運出來的囤積物等待運走。  去年年底,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因被指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源地」,一夜之間,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名氣,似已超過長江邊的黃鶴樓。
  • 華南海鮮市場首個確診患者身份曝光,更多內情→
    華南海鮮市場的首個確診患者魏女士在華南海鮮市場經營活蝦生意,於12月11日出現發熱症狀,系華南海鮮市場的首個確診患者。她長期租住在市場附近的一棟居民樓裡,距離市場直線距離不到500米。出現症狀後,她第一時間在樓下診所就醫。
  • 武漢肺炎始發地華南海鮮市場的照片
    以下就是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疾病爆發前的內部照片:事發地華南海鮮市場本身也是一處售賣野味的場所其販賣的動物製品大多為獵捕而來。從天津到廣西大批捕鳥者在候鳥遷徙的鳥道上大肆捕捉並送往包括本次肺炎事發地之一的華南海鮮市場售賣事實上,華南市場因為其售賣活禽、野味等行為也曾一度被當局要求整改但最終未能實施相關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