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記載,滷菜最早的形成經歷了從秦惠王統治巴蜀到明代四個大的歷史階段,大約經歷了千餘年的時間。秦代蜀郡太守李冰生產出四川最早的井鹽,西晉人常璩所著的《華陽國志》在追述當時飲食習俗就有「尚滋味,好辛香」及「魚鹽、茶蜜、丹椒」的記載。從中可以看到,當時人們已經學會使用巖鹽和花椒製造滷水。到西漢時,食用滷製菜餚的飲食習慣已經初步形成。經過三國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鋪墊,川滷在唐朝時已經邁了一大步。唐朝的文人為了找到詩的靈感,都喜歡在寫詩時飲酒,此時,滷菜已經成為詩人們下酒的常客。到了明代,人們的飲食習俗注重養生,在滷水中加入各種辛香食材,產生香辛的同時到達養生的目的。於是,把滷菜推到了頂峰。
中國的滷菜歷史悠久,種類繁多,風味各異。在粵菜、湘菜、徽菜、川菜當中都有非常大的影響力,而且不論城市鄉間,放眼酒樓飯店、街邊小巷隨處可見其蹤跡。滷菜受人們的喜愛程度不亞於其他風味,滷香的味道已經在食客們心目中佔據了不可磨滅的位置。為什麼滷菜的鮮香味如此誘人?其根源在於滷菜的靈魂——滷水。
五種經典滷水的配製方法
經典滷水之一——基本滷水
配料∶清水3000毫升,生抽3000毫升,紹興花雕酒200毫升,冰糖300克,姜塊100克,蔥段200克,食用油200毫升,大料(大茴香)50克,桂皮100克,甘草 100克,草果(草豆蔻)30克,丁香30克,沙姜30克,陳皮30克,羅漢果1個,紅穀米 100 克
做法∶鍋熱油,爆炒姜塊和蔥段;然後倒入煮沸並已混合的清水、生抽、紹興花雕酒、冰糖的液體中,用慢火熬煮;其餘配料須用湯料袋包裹,而紅穀米則另外用湯料袋包裹,均在倒入姜蔥時放入。初次熬滷水時,應待滷水慢火細熬約30分鐘後才使用。
滷水鵝肝
原 料:鵝粉肝600克,汾蹄汁65毫升,料酒10毫升,蒜蓉20克,薑絲15克蔥花10克,香菜籽、鹽各5克,滷水1500毫升,香油適量。
製作方法:將鵝粉肝的血汙清洗乾淨,瀝乾待用。將鹽與鵝粉肝混合,醃製30分鐘,然後將鵝粉肝內部血水排出,用清水清洗,再用清水浸泡30分鐘待用。清水煮至微微沸騰,放入鵝粉肝浸泡5分鐘,撈出放入冰水中浸泡2分鐘。將滷水煮沸,放入調料(除香油外)煮2分鐘,加入鵝粉肝,細火微沸6分鐘,熄火浸泡20分鐘。再開小火煮20分鐘,熄火浸泡20分鐘至熟透入味。放涼後切片擺盤,淋上香油、滷汁即可。
經典滷水之二——白滷水
配料∶清水5000毫升,桂皮50克,沙姜50克,陳皮20克,甘草50克,香葉50克,大料(大茴香)30克,川椒(花椒)30 克,花雕酒 400 毫升,玫瑰露酒 500 毫升,鹽 200 克,味精100 克。
做法∶首先將桂皮、沙姜、陳皮、甘草、香葉、大料和川椒用湯料袋包好;然後放入已煮沸的清水中,待翻滾數分鐘後;調入調味料和酒類便可使用。適宜加工原料異味較淡的食品或白切類菜餚。
白滷雞腳
原料:雞爪1000克、混合油25克、幹紅辣椒25克、花椒15克、薑片20克、蔥段30克、雞精5克、精鹽5克、白滷水2500克、香油20克、蔥花15克、
製作方法:將雞爪刮去粗皮,剁去趾尖,洗淨待用;幹紅辣椒去蒂切節待用;淨鍋放火上,加入混合油燒至五成熱時,下入幹紅辣椒炒香,加入白滷水及調料,燒開打去渣,再加入雞爪滷製成熟,撈起入盤,加入蔥花、香油即可。
操作關鍵:雞爪要治理乾淨,白滷水中的渣要去盡,滷製用小火,雞爪才入味。
經典滷水之三——精滷水
配料∶生抽3000毫升,冰糖2000克,老抽300毫升,紹興花雕酒200毫升,甘草20克,桂皮20克,大料(大茴香)20 克,丁香5克,花椒(川椒)10克,小茴香10克,香葉20克,草果(草豆蔻)10克,甘草15克,陳皮15克,羅漢果1個,紅穀米 50 克,姜塊 100克,蔥段 150 克,食用油 200 毫升。
做法∶先將生抽、冰糖、紹興花雕酒混合後用慢火煮沸;然後放入用湯料袋包裹好的滷水藥材(配料中甘草至羅漢果),而紅穀米則另用湯料袋包裹;同時放入用食用油爆透爆香的姜蔥;再慢火熬煮約2小時;最後觀察滷水的顏色,用老抽調好色澤便可使用。
白雲鳳爪
原 料:大鳳爪 1000 克、精滷水1份,汾蹄汁20克,白醋適量
製作方法:把洗乾淨的美國大鳳爪放入水中,與水一起燒開後調慢火,煮至有少量鳳爪浮上水面,熄火蓋 120 分鐘。撈出鳳爪,放入乾淨的涼水裡過涼水 30 分鐘。把過涼水後的鳳爪撈起,瀝乾水分,裝好,放入白醋浸色30 分鐘。將鳳爪撈起後,再過涼水 2小時。鳳爪再次撈出後,放入冷卻的精滷水和汾蹄汁中。稍靜置後用保鮮膜封好口,把鳳爪與滷水一起放入冰箱裡冷藏至次日。次日撈起,瀝乾水分,即得成品白雲鳳爪。
經典滷水之四——潮州專業滷水
配料∶大料15克,沙姜10克,桂皮10克,小茴香8克,丁香5克、陳皮10克,甘草10克,蛤蚧50克,南姜150 克,羅漢果2個,香茅30克,蒜頭30克,蔥白15克,香菜30克,鹽75克,料酒50毫升,魚露10克,白糖50克,味精 15克,紅豉油 30 毫升 ,生抽300~500 毫升,老抽 250 毫升。
湯料∶老母雞 750克,棒子骨或排骨 1500克,桂圓帶殼 150克,豬肥肉 250克,蒜薹或蒜苗300克。
做法∶先把湯料裡的食材加水煮成高湯,撈出食材;然後放入用調料袋包裹好的滷水藥材(配料中大料至蛤蚧);再放入南姜、羅漢果、香茅、蒜、蔥白、香菜;最後觀察滷水的顏色,用調料調出自己喜歡的味道和顏色。
滷豬頭肉
原料:豬頭肉 500克,潮州滷水1份,汾蹄汁適量
製作方法:把完整的豬頭肉洗淨後放入燒開的水裡以慢火煮 5 分鐘。用不鏽鋼管籬撈起。過涼水至常溫,放入託盤瀝乾水分。用噴槍小心燒淨豬耳朵、豬眼等處未盡的雜毛。用刀刮去燒過後留下的雜質並清洗乾淨,把滷水和汾蹄汁混勻後燒開,把清 洗乾淨的豬頭肉放入滷水裡,加上蓋子,以慢火燒滷 40 分鐘左右。撈起自然冷卻,改刀裝盤即可。
經典滷水之四——豉油皇滷水
配料∶雞湯3000毫升,生抽6000毫升,老抽50毫升,冰糖、雞油各500克,姜200克,蔥10克,料酒400毫升,比目魚 2000克,大料、桂皮、沙姜、羅漢果各 10克,草果、丁香、甘草、陳皮各5克
做法∶把姜、蔥用雞油爆香,放入生抽稍煮,再加入雞湯;將其煮沸後,放入藥材包(配料中大料至陳皮)及比目魚,小火煮 30 分鐘;之後放入冰糖將其煮溶,再放入料酒與老抽調色即可。
注∶①不加任何調料,用慢火將1隻老母雞(砍成塊)6000毫升水熬成3000毫升雞湯。②比目魚最好焙香再用。
豉油皇乳鴿
原料:乳鴿4隻,麻油適量
製作方法:乳鴿洗淨內外,剪去嘴、腳及翼尖,戳破鴿眼以防加熱時在爐內爆開。瀝水,用廚紙拭乾。鍋中內加入豉油皇滷水,大火加熱3分鐘至燒開,放乳鴿入滷汁內,用熱汁淋入鴿腔,隨即倒出,象這樣淋汁、倒出三四次後,置鴿胸向下,用膠膜包緊,大火加熱5分鐘。移出時將乳鴿翻面,並從鴿腔倒出滷汁,再包緊容器,大火加熱5分鐘致熟。然後關火,放置10分鐘,撈出乳鴿塗麻油在鴿皮上,待冷卻後即可切塊淋汁上桌。
滷製的操作要領
①滷湯以使用時間較長的老湯為好,新制的滷湯應熬製時間長一些為宜,最好加入一些老滷以增強成品的醇厚感。
②原料入鍋前應進行過油、焯水等初步熟處理,以儘量除去血汙及異味。隨使用時間的延長及次數的增多,應及時增加調料和更換料包,保證滷製品的味道醇厚。
③滷製時要掌握好不同品種的成熟度和質量要求,滷製成熟後應在滷湯中多燜泡一段時間,以使味道充分滲透到原料內部。出鍋撈起後應及時抹上香油或蒜油等,以防止成品表面乾燥變色,並可增加光澤。
④滷水不使用時應在冷卻後蓋嚴。因為掉入異物或生水後容易引起滷湯變質,並且應定時加熱。
滷水的保管
滷水的保管非常重要。滷汁用的次數越多,保存時間越長,質量越佳,味道越美。保管滷水應該注意以下事項:
1.滷製結束後,要撇除浮油、浮沫。
2.要定時加熱消毒。夏秋季每天早晚各燒沸消毒1次,春冬季可每日或隔日燒沸消毒1次,燒沸後的滷汁應放消過毒的盛器內。
3.盛器必須用陶器或白搪瓷器皿。絕不能用鐵、錫、鋁、銅等金屬器皿盛裝,會使滷汁變色變味,乃至變質不能使用。
4.注意存放位置。滷汁應放在陰涼、通風、防塵處,加上紗罩,防止蠅蟲等落入滷汁中。
5.原料的添加。香料袋一般只用2次,就應更換。其它調味料則應每滷一次原料,即添加一次。
注意:有了老滷後,調製滷汁則不必非用骨湯,用清水亦可,也可不加油。
溫馨提示一下,文中提到的汾蹄汁製作如下:
配料∶白醋60毫升,白糖50克,大紅浙醋 20毫升,鹽1克,醬油3毫升,蒜蓉3克,辣椒末3克,香油5毫升。
做法∶ 將所有原料混合,反覆攪拌,充分拌勻即成汾蹄汁。
滷菜的香味主要來自於滷水,正確掌握滷水的製作方法,能夠確保滷菜色香味形俱佳。
謝謝大家品讀。我是烹飪與營養老師——食悟者。喜歡本文的朋友歡迎轉發、點讚、收藏,喜歡食悟者文章的朋友可以點擊關注,獲取更多營養美食及美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