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蒸饅頭河南比北京早一天 殺的雞多為公雞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漫畫/王偉賓

  殺年雞:為啥受傷的多是公雞

  臘月二十七這天,人們要「宰雞趕大集」,為年夜飯做準備併購置各種年貨民俗專家:母雞下的蛋能換油鹽錢、補貼家用,自然就不捨得殺了

  統籌:河南商報記者 李肖肖 執行:河南商報記者 李肖肖 宗雷 見習記者陳曉麗

  臘月二十六吃過年肉後,二十七最重要的事就是「宰雞趕大集」。

  這天,除了要宰雞為年夜飯做準備外,人們還要去趕大集,購買各種年貨,有吃的,有玩的,一樣不落。

  臘月二十七,殺雞趕大集

  為什麼要在二十七殺雞呢?這其實還是因為諧音,「雞」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

  但殺雞也是有講究的,殺的雞不是當天吃的,而是要放在除夕吃,而且不能一頓吃完。因為初一不能動刀子,還要保證節日期間頓頓有雞,所以,這些東西要提前準備好。

  在很多人的記憶裡,二十七殺的雞多為公雞,這是為什麼呢?鄭州大學教授、人文學者、民俗專家高天星解釋說,封建社會是男權社會,人們潛意識裡就有公為大的觀念,過大節就要宰公雞;另一方面,那時人們都比較窮,母雞下的蛋能換油鹽錢、補貼家用,自然就不捨得殺母雞了。此外,古人對氣候的概念是分陰陽的,當一個四季陰陽輪迴結束,另一個陰陽輪迴開始的時候,陽氣開始上升,這個時候吃公雞,雄性的那股子力量發揮得淋漓盡致,給人們一種期盼和嚮往。

  當然雞的吃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整隻上桌、雞鴨同燉、「雞不現頭、鴨不露掌」等。高天星說:「因為河南地處中原,人口遷徙比較頻繁,所以不同吃法交融之後講究就少了。」

  臘月二十七也是「趕大集」的好日子。鞭炮、春聯、香燭、女孩子的頭花等,少了哪一樣都要趕緊買齊。《白毛女》中,哪怕是躲債的楊白勞,也不忘給喜兒買二尺紅頭繩。

  互動

  年味兒是一種期盼

  說到年味兒,今年30歲的王敏打開了話匣子。小時候,她家孩子多,家也窮,每每入了臘月她和弟弟妹妹們還是會掰著手指頭算過年的日子,「從頭到腳,總是會添一件新物件。」

  除了穿新衣,盼得最多的就是好吃的了,一到過年,爸媽也會想著法地弄些零嘴,「餃子是少不了的,再有就是家裡炸些丸子、糖糕、芝麻糕一類的,這在平時是吃不到的。」

  再說說玩吧,她說,至今還記得一句年謠:年來到,年來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那時弟弟喜歡放炮,出去玩總會滿滿裝上一兜,「也有人淘氣,把炮放在別人口袋裡放,不過那時的炮威力不大,只是炸爛了衣服,人沒啥事。」

  現在,她大了,也搬離了小山村,來到大城市。現在,年也越來越近了,問她年味兒是什麼,她說,年味兒就是一種期盼吧。

  河南「二十八,蒸饃炸疙瘩」

  而北京「二十七把面發」,等到二十九才「蒸饅頭」

  蒸饅頭河南咋比北京早一天

  說了臘月二十七,我們再來說說臘月二十八。

  關於臘月二十八的,民謠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等。

  發麵做饃,準備過年的主食

  臘月二十六、臘月二十七準備了過年要吃的肉類,臘月二十八這天,根據民間風俗無論是發麵還是做饃,總之各家各戶要開始準備主食。

  咱們河南人是「二十八,蒸饃炸疙瘩」,而北京「二十七把面發」,等到二十九才「蒸饅頭」。

  為啥北京人在蒸饅頭上,比河南人慢半拍呢?

  著名歷史學者紀連海解釋說,因為北京天氣比較冷,普通的面在老北京冬季的常溫下,很不容易發酵成功,只能在「二十六,燉大肉」和「二十七,殺公雞」之後,家裡面已經熱氣騰騰的條件下,才最容易發酵好。只有發酵好的面,才能在第二天蒸出好的饅頭。

  相比而言,河南的大部分地區溫度較高,發麵更快、更容易,所以在蒸饅頭這件事上就比北京早那麼一點。

  鄭州大學教授、人文學者、民俗專家高天星說,過去,還沒有發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幾天做好了容易壞,只有發麵不易壞,於是就選擇臨近春節的時候發麵蒸饅頭,準備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同時,這也是由於春節期間忌做蒸、炒、炸、烙等炊事,而蒸與爭諧音、炒與吵諧音、烙與落諧音,均屬不吉利,所以在年前要蒸夠全家吃上一個星期左右的饅頭,這叫隔年吃。

  都「發」點啥

  年節的蒸食除了饅頭,還有另外一些。金世宗後裔完顏佐賢在《康熙遺俗軼事飾物考》中列出的滿族年節蒸食有:蒸饅頭、蒸喜、蒸花卷、蒸棗泥方圃、蒸豆沙圓包、蒸子孫饅頭、蒸如意卷等。春節時候的饅頭,上面都要用胭脂點上紅點,以示吉慶。人們期盼在新的一年裡家庭和和美美,順順利利,於是就刻意將那些聽起來諧音不和諧的事給一一避開。

  在各種蒸食中,不得不提一提「面花」,也有叫花饃、糕花或面羊的。

  如靈寶「面花」,又分「高花」和「平花」兩種。「高花」製作的方法是:手捏成形蒸熟後,再勾畫著彩,然後用竹籤插在圓形的面糕上,華麗秀美,形態逼真。

  最有名氣的是沈丘縣的「顧家花饃」。一斤面做40個丫腰葫蘆形的小饃饃,用木梳在上面豎摁一道花紋,饃尖兒用桃仁一點,一個栩栩如生的小壽桃便出現了。顧家花饃最大的特點是蒸熟後幹透,經久不壞,長期存放不黴不裂,到食用時,一經蒸餾,復原如初。

  傳說清末,項城人竊國大盜袁世凱,為討取慈禧太后的歡心,曾拿沈丘花饃當貢品送進清宮,深得慈禧太后的讚賞,沈丘「顧家花饃」名聲大振。

  剪紙,體現著農家的希望

  高天星說,在咱們河南,臘月二十八除了要發麵蒸饃,還要「貼花花」,臘月二十八是個約定俗成的貼年畫、貼窗花的日子。

  他說,過去,過了臘月二十三以後,姑娘和媳婦們「放下鋤頭上炕頭,拿起剪子剪虎頭」,過春節布置房屋、裝飾農舍的窗花、頂棚花、門箋等,都要在年前剪好。那些慶賀豐收、六畜興旺、延年益壽、吉祥美好的剪紙,體現著農家的希望。

  據高天星介紹,剪紙來歷於傳說。相傳堯在位時,有一種吉祥鳥叫鸞鶻鳥,它一來,所有的兇禽猛獸都被嚇走了,但不知為什麼,鸞鶻不再來了。後來折支國獻上一種「重明」鸞鳥。因這種鳥每一隻眼內都有兩個瞳孔,所以又叫「重睛」,形體像公雞,叫聲像鳳凰,猛虎都經常成為它的美食。為了紀念它,百姓們就鑄金鳥、刻木雞,放到窗戶上。後來,剪紙雄雞取代了古代的金鳥、木雞,貼在窗上,就是後來的窗花了。

  而古時的陝州(今三門峽)又是剪紙最先流傳的地方。秦朝對儒文化嚴格控制,只有過節時,才允許家家戶戶貼社神、稷神、灶神進行祈福。當時,畫工們在絹帛上畫神像供貴族們祭祀。傳到陝州後,許多百姓紛紛效仿。當時草紙剛剛興起,紙張泛黃,又粗糙又厚,於是就有人在每年重大節日裡依照著畫像,將其剪成紙樣,然後染成黑色,貼在牆上祭拜。漸漸地,剪紙就在當地流傳起來。

  高天星介紹,河南的剪紙,明顯帶有中原文化的風格,構圖簡潔,厚重凝練,內涵豐富,黑白對比反差大。

  在鄭州,63歲的馬新華也是剪紙好手,她說,剪紙幾十年,送出去的不計其數,「有幾張還漂洋過海,隨著同事的女兒去了德國呢。」

  近幾年,馬新華不再經常剪紙了,「年紀大了,眼神不好,不過想一想,會剪紙的人是越來越少了,這麼好的東西沒人學,太可惜了。」

 

相關焦點

  • 河南大媽用老方法蒸饅頭,兩塊錢一個,一天蒸八鍋不夠賣
    陽春三月,在河南郟縣安良鎮一座農家飯店裡,今年46歲的周大媽正在灶臺前蒸饅頭,和人們平常吃的饅頭不同的是,周大媽蒸的饅頭是純手工的,從和面、發麵、揉面到成型,全部都是用傳統的老方法來做。饅頭是當地的主食,一天三頓飯,一般早晚都要吃饅頭就菜,周大媽來自附近的村莊,她從十幾歲就學會了蒸饃,可以說技術相當熟練,各個環節都把握的恰到好處,蒸出來的饃虛騰騰,麥香味十足,很受前來就餐的食客歡迎。
  • 春節習俗圖文視頻欣賞:臘月二十九 蒸饅頭祭祖
    進了臘月二十三的每天都有說法:(臘月)二十三祭灶王;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豬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下面讓我們共同來欣賞文圖視頻吧。【春節習俗:臘月二十九  蒸饅頭】       臘月二十九被稱為小除夕,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
  • 「雞年吉祥」咋翻譯?是公雞,小雞,還是母雞呢
    原標題:雞年吉祥,是公雞,小雞,還是母雞呢?按照中國的十二生肖,今年是雞年。組成漢語詞語的字符在英語中常常充當著詞根的作用。單個字符在語義上往往是模稜兩可的。公雞年(Rooster)會是我的首選。
  • 農村殺公雞前,先給公雞灌口白酒,原來這麼多好處,漲知識了!
    但是在殺公雞的時候,即使割過雞的喉嚨,公雞也會撲通很久,並且羽毛也很難處理。於是,在農村殺雞的時候會給公雞喝一口白酒,在我看來,原因有以下幾點:灌酒可以麻醉雞,便於宰殺記得小時候過年時就會看到宰雞的情況,那時候大人們往往會直接拿菜刀在雞脖子上劃一下,但如果雞的生命力比較旺盛時,就會遇到折騰掙扎的情況,要是沒有經驗沒逮住雞的話
  • 百味食光|一天賣180多鍋 福照樓汽鍋雞讓人流連忘返
    食物百味,人生如是,一座城市亦如是。掌上春城「昆明味道」百味食光系列,帶你探尋美食背後承載的城市記憶和人生百味,在食物中發現時光流轉的故事。同時,2019首屆昆明美食網絡評選活動也同步啟動,敬請關注。掌上春城訊任何書寫昆明美食的人,都繞不開福照樓的汽鍋雞,它已經成為昆明美食中一個響亮的名片,讓人心馳神往,去了還想再去。
  • 母親說雞身上有「黃金」,農家柴火大鍋燉公雞,殺只公雞給家人吃
    打記事以來,母親就告訴我,過年吃團圓飯的時候要有雞,象徵「大吉大利」。平時和父母打電話的時候,母親問的最多的就是何時回來,家裡養了一隻公雞,過年的時候殺了吃。其實,父母這是想念孩子。挺大的一隻公雞,都長了「後腳蹬」。殺雞的時候,母親念叨:雞啊,雞啊,你別怪,你是桌上的一道菜。本想幫母親殺雞的,可真把雞提在手上,竟有種捨不得的感覺。無奈,還是還給了母親。
  • 羅馬尼亞:雞年伊始在「兩隻公雞」吃烤雞
    新華社布加勒斯特2月1日電(記者陳進)「現在正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春節,今年又適逢雞年,所以我們應該去吃烤雞。」大年初四,羅中商務中心主席西爾維婭·博卡伊女士邀請記者品嘗羅馬尼亞百年老字號餐廳「兩隻公雞」的味道。
  • 如何用科學的方法來分辨已經殺好的雞是公雞還是母雞?
    殺好的雞如何分辨公雞母雞確實需要一定的技巧,尤其是白條雞(拔毛後除去了內臟的雞)更是讓人很難區分它的公母。那麼,有什麼好的辦法能夠區分白條雞的公母呢?我們用科學的角度來看一下。因為,除了頭的大小外,雞的雞冠也是一個重要的判斷標準。由於雞冠主要是由雄性激素來控制的,所以,一般情況下,公雞的雞冠更大,而且用手摸起來更厚更硬,相對的,母雞的雞冠由於沒有足夠的雄性激素,所以大都非常的小,而且摸起來比較的軟且薄。並且公雞的嘴部下方(喉部)有一個或者一對肉垂,而母雞則非常的小或者沒有。
  • 掛燈籠、蒸饅頭、磨豆腐、灌香腸……看!句容城鄉的年味越來越濃了
    年味兒 是土灶臺蒸包子 每到臘月,句容農村總是很熱鬧,家家戶戶都開始忙著蒸包子、蒸饅頭,這也是很多老句容人仍在堅持的習俗 和面、炒餡、蒸饅頭,濃濃的年味從蒸籠裡透了出來。
  • 二十八蒸饅頭,棗花饅頭的簡單做法
    二十八蒸棗花棗花是北方麵食,過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蒸棗花。用和好的各色發麵揉成各種漂亮的造型,有時候還要用剪刀小擀麵杖作為輔助工具來造型,做好了花朵模樣,再把泡好的大紅棗安插在上面。形狀各式各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蒸棗花……」一到臘月底,孩子們溜著順口溜大街小巷跑來跑去,年味顯得才愈加濃厚,村莊裡到處都飄溢著煮肉和蒸饃的芳香。原料:白麵團、南瓜麵團、灰棗。做法步驟:第1步、發酵好的南瓜麵團。
  • 老灶頭上蒸饅頭!蒸籠打開的一瞬間,常州人的年來了!
    本期發現家鄉,為了尋找那漸漸消失的年味,我們循著饅頭香,來到了位於常州北邊的魏村鎮。二十八,把面發年的味道,源於傳承。婆婆說,做饅頭這手藝是一年一年,一代傳一代傳承下來的,現在這發酵方法、捏饅頭的手法都是上一輩人手把手教的。
  • 年味漸濃|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洗福祿、洗疚疾、剃精細……
    年味漸濃|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洗福祿、洗疚疾、剃精細……你知道臘月二十七都有哪些習俗嗎?年味漸濃,臘月二十七是過年的前夕,全國各地有不少有趣的風俗。民諺稱,「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在過去,臘月二十七家家戶戶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去趕年集,購置年貨,例如:鞭炮、春聯、香燭、燒紙、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玩具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等。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紅火熱鬧。在過去,臘月二十七要宰公雞,但為什麼一定是公雞呢,難道母雞就不行嗎?這其實反映了在以男子為主導的父系社會時代,雄就是第一。
  • 河南大姐燒柴火燉雞肉,一鍋只做一隻雞,想吃要排隊
    在飯店周圍的山坡上,散養著成群的柴雞,這些雞不是全部用來做菜的,母雞要下蛋供應顧客食用,那些站在枝頭昂首挺胸的公雞,一旦長大就成了盤中餐。由於雞是散養的,白天並不好捉,所以一般是早晨天還未亮的時候捉好備用。據程大姐介紹,做菜用的公雞多是七八個月大,由於雞子是散養到處跑,所以個頭一般也不大,這隻才三斤多。
  • 殺只公雞,取出個「肉疙瘩」上網一查,說是高價「雞寶」(圖)
    (原標題:殺只公雞,取出個「肉疙瘩」上網一查,說是高價「雞寶」(圖))
  • 葡萄牙波普大公雞來華展出 慶祝中國雞年
    人民網北京3月27日電(魯揚)一座高達9米的葡萄牙大公雞26日矗立在了北京798藝術區包浩斯廣場。 這座名為」波普公雞」的藝術品由葡萄牙藝術家喬安娜·瓦斯孔塞羅斯設計,其靈感來源於葡萄牙著名的陶瓷紀念品「巴塞羅斯公雞」。巴塞羅斯公雞是葡萄牙最受歡迎的陶器。它代表誠實、誠信、信任和榮譽,人們相信它能帶來運氣和幸福。
  • 婆婆說,蒸饅頭千萬不能用酵母,我剛知道,快提醒身邊人,早受益
    主食總吃米飯,終會覺得單調,家裡可以常備點饅頭,一方面增加主食種類,另一方面也可以救急,比如晚上來不及燜米飯的時候,可以熱幾個饅頭。超市饅頭便宜,但是口感不太好,也不知道放了什麼添加劑,吃起來總是不放心。
  • 十二生肖雞年彩印銀盤上市 以剪紙公雞為主題寓意福祿吉祥
    正面以剪紙公雞為主題,背面以吉祥鎖為主題,環繞葫蘆、蝙蝠,寓意福祿吉祥輩輩傳。今天上午,十二生肖雞年彩印銀盤在菜百上市。「金雞報喜,愛在菜百——瀋陽造幣有限公司2017年新品展」,推出多款2017丁酉雞年新品,一件重達1296克的銀質平安扣尤其引人矚目。
  • 市場上賣的母雞多,公雞少,公雞都去哪裡了?你知道嗎
    按照現在農戶養的土雞,一般都是用自己家老母雞孵化的,最多孵化20個小雞仔,如果出來幾隻公雞,也按照一定的比例留下幾隻,剩下的公雞,那就留著自己過年殺了吃肉,留母雞下蛋,母雞在第一年是非常能下蛋的,到第二年就開始賣母雞,因為這個時候母雞還能賣上價,它是煎湯的好材料。
  • 它是公雞身上一塊寶,吃過的人卻不多,功效明顯,男女都適合多吃
    ,俗稱「閹雞」或者「騸雞」,閹掉的公雞,會比一般的公雞多長肉,而且肉會滑嫩一些,老家的說法,公雞要是不閹掉,活久了肉就變「毒」,吃了對身體不好,所以一群雞就留兩三隻公雞,其餘的都免不了被「咔嚓」,斷了子孫根,讓它們沒事別去招惹小母雞,好好長肉,安心地等待下鍋的那天。
  • 雞年圖吉祥 國畫公雞圖寓意賞析
    在公雞圖中,國畫花鳥畫公雞牡丹畫畫面溫馨、和諧,能夠展現出一種自然、吉利的情調,畫面中,豐富的畫面感,總是帶給人一種舒適的心情。公雞一直都是吉祥、大吉大利的象徵,寓意吉祥美滿、展現了一種唯美的意境感。選擇國畫公雞圖原因一 迎合雞年寓意2017是雞年,雞年選擇和雞相關的字畫能夠給人帶來吉利的美好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