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說起內地的公司,我們肯定會想到華為,阿里巴巴這些公司。說起香港的公司肯定會想到李嘉誠的長江集團。任正非跟李嘉誠也是當今中國最具代表性的企業家。
李嘉誠代表的是投資家的代表,任正非則是實業家的代表。李嘉誠跟任正非雖然做的行業不一樣,但是他們兩個人走過的路子卻有相同的地方。他們兩個人都是窮苦出身,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一個腳印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李嘉誠本來出身於書香世家,可惜的是少年的時候李嘉誠遭遇了戰爭,全家人逃亡香港。後來李嘉誠的父親早早去世,他14歲就承擔起了養家餬口的重任。任正非少年的時候家裡也很窮,不過父母卻堅持讓任正非完成學業。
李嘉誠創業是為了養活全家人,任正非創業則是為了還債。當時李嘉誠全家人都指望他,李嘉誠在攢下了一筆小錢之後,就在香港創辦了一家塑料廠。任正非退伍之後被分配了一個國營工廠。不過由於任正非工作失誤,他被騙走了200萬。這個時候任正非的妻子又跟他離婚了,一個40多歲的男人帶著全家人住在深圳的棚戶區,生活非常艱辛。為了還清200萬的欠款,他只能走上創業之路。
其實李嘉誠跟任正非可以成功,有一個地方都非常關鍵。那就是他們雖然曾經出身窮苦,但是他們身上從年輕的時候就都有很高的志向。這個從他們給自己公司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
22歲的時候,李嘉誠帶著僅有幾千元在香港創辦了一家塑料廠。當時李嘉誠給工廠取名長江。長江是中國最大的河流,這已經暗喻著李嘉誠想要爭當第一的決心。另外還有更深刻的含義,長江不辭細流故而能成其大,這才是李嘉誠給工廠取名長江的原因。李嘉誠的心胸早就跟長江一樣包羅萬象。李嘉誠的成功跟他遠大的志向跟廣闊的心胸有著直接的關係。
李嘉誠在1979年收購了和記黃埔。當時和記黃埔的總經理韋理是李嘉誠最大的對手。他一直嫉妒李嘉誠可以收購和記黃埔,曾經多次暗中給李嘉誠下套。
不過李嘉誠收購了和記黃埔之後,成為了韋理名義上的老闆。但是作為公司最大的股東,李嘉誠卻沒有馬上取代韋理,出任公司的董事。直到兩年之後,李嘉誠才坐上了總經理的位置。李嘉誠包容韋理的行為,顧全了公司的大局,也得到了其他股東的認可。後來和記黃埔也發展成為了李嘉誠事業最關鍵的一部分。
80年代的時候,任正非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決定開始創業。當時他借來了21000元,代理了一個香港公司的交換機。當時任正非給自己的公司取名華為,並且沿用至今。
華為的意思就是為中華有為而奮鬥。這也是體現出了任正非遠大的志向。任正非創業不單單是為了自己,而是中國崛起。中國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當時任正非負債纍纍,還經歷了離婚,一個人養著一大家人,其實十分不容易。可以說這個時候的任正非連獨善其身都難。
不過在這種情況下,任正非依然有一種位卑不敢忘憂國的精神,這就十分難得了。其實如果只是為了自己賺錢發大財,華為不可能走到今天。如果任正非為了自己賺錢,他不會分了這麼多股份給員工。他也不會堅持華為不上市。這一切都是為了華為的發展。
任正非是一個十分有眼光的人,當年跟思科的官司之後,任正非就已經開始布局自己的研發晶片。如今十幾年過去了,華為真的碰到麻煩事了,華為自己研發的晶片也終於派上用場了。
其實企業家給公司取名就能體現他們的人格跟志向。馬雲給公司取名阿里巴巴,是希望在阿里巴巴做生意的人都可以打開阿里巴巴的財富大門。
任正非公司取名華為,李嘉誠公司取名長江,原來背後早有如此深意,其實任正非跟李嘉誠這種人,早晚都是會成功的,因為從貧窮的時候就已經體現出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