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兒科醫生奇缺 每萬名兒童僅兩名醫生

2020-12-13 華夏經緯網

  說起給孩子看病的地方,很多人都會想到兒童醫院和兒科。看病難的問題,媒體多次報導過。不過大家也許不知道,兒科醫生在業內並不是個吃香的工作。兒科的工作,不僅醫生避之不及,就連醫院也都對它們意興闌珊,這加劇了兒童看病難的問題。在本次省政協的會議上,就有委員注意到了此種現象,並提案建議改變兒科現狀。

  事例

  凌晨掛急診,前面排了近60個號

  孫女士的兒子不到兩歲,19日凌晨,孩子睡著睡著醒了兩次,每次都大哭,還躺在床上打滾。孫女士一家見此情形,趕緊抱著孩子到南京市兒童醫院掛急診。

  本以為晚上醫院應該沒什麼人,凌晨1點多掛到號,一看,26號。到二樓的急診室,叫號卻是430幾號,孫女士覺得好奇怪,就去導醫臺詢問,值班醫生告訴她,叫到461號以後會從1號開始接著叫號。孫女士一算,孩子前面排了將近60個號,沒辦法,只有等。 

  等了將近一個小時,孫女士去看大屏幕,剛叫到5號。再去導醫臺諮詢,得知當晚一共有3個醫生值班,兩名內科,一名外科。這樣排下去,估計還得一個小時才能排到。急診室裡,坐了不少像他們這樣等著看病的孩子和家長。有的家長,上身穿了羽絨服,下身只穿了條秋褲,光著腳穿個拖鞋就抱著孩子趕來了,但是急也沒用,要排隊。

  對此,值班醫生表示,平時看病沒有這麼難,一般夜裡來了,不怎麼需要等就能看上,最近可能是天氣變化,孩子生病的比較多,才導致這麼多人排隊。

  孫女士的兒子此時已經不怎麼難受了,孩子很困,想睡覺,但在醫院這樣抱著他睡又睡不好。眼看著還要等很久,孫女士一家決定先抱孩子回去,天亮了,醫生多了再來看。

  現狀

  老醫生幾乎沒有能按時退休的

  「我去年就應該退休了,現在還在上班。」南京市兒童醫院一位資深專家告訴記者,到了退休年齡,他又被醫院挽留了下來,繼續每周坐診。像他這樣到了退休年齡還繼續工作了兒科醫生,在業內很多。「據我了解,在南京兒科醫生基本上沒有按時退休的。再幹個十來年也很正常,有人七八十歲還來醫院給孩子們看病。」

  「兒科都是醫生就業時第二甚至第三選擇。實在沒有辦法了,才會去兒科工作。」這位老專家告訴記者,兒科的工作服務難度大,孩童不像成年人,檢查的時候不能約束自己的動作,也不能自主表述病情;而診斷危險大,孩子的病情變化比較快,很可能剛剛還活蹦亂跳,幾個小時以後如果還找不出病因就會危及生命;此外,醫治的風險也大,現在都是獨生子女,治療上稍有疏忽就可能引發激烈的醫患糾紛。所以醫生們都不願意來兒科工作。

  而近些年,兒科專業又從本科教育裡被取消,也在客觀上加劇了這樣的現象。

  賺錢少,醫院對兒科也意興闌珊

  這位專家還表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工作能給自己帶來的首先是一份穩定的收入來源,可是兒科醫生的收入恰恰在醫院眾多科室裡墊底。

  「一般來講,兒科醫生要比別的科室少1/3以上,這還是醫院層面有所照顧的情況下。」該專家表示,如果除去醫院方面的傾斜政策,有的醫院兒科收入可能連其他科室的一半都不到。

  在去年,多地兒童醫院開出的廉價處方被媒體爭相報導。而在業內的專家看來,這也恰恰是兒科收入低的原因之一。「小孩子的特殊檢查少,用藥量低,不僅醫生的收入低,對於醫院來說,也是一個不掙錢的部門。」他說,這也就是在現有的醫療體制內,醫院對兒科同樣意興闌珊的原因。

  調查

  江蘇每萬名兒童只有兩名兒科醫生

  省政協委員、常州市衛生局局長陳建國也注意到了這樣的現象。此次,陳委員就準備了題為「關於解決江蘇省兒科醫師奇缺現狀問題的建議」的提案。昨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又提供了一連串頗為讓人驚心的數字。

  他說,在此前的調研裡他們獲悉,僅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的數據為例,江蘇全省常住人口為78659903人,兒童人口為17731980人,而全省有執業資格的兒科醫師僅3784人,也就是說,江蘇的一個兒科醫生要「管」近5000個兒童;江蘇作為經濟人口大省,每1萬名兒童只有2名兒科醫生。而過去的3年,江蘇每年新增的兒科醫師不足200名。

  作為全省最大的兒童醫院,南京市兒童醫院原院長方如平表示,從醫院管理學來說,一名兒科醫生每小時接診患者不應超過5名,但實際上,該院醫生每小時接診10人都不止,「所有醫生都是嚴重超負荷運轉。」

  建議

  重新建立兒科醫師培養激勵體系

  在陳建國看來,現階段兒科不是談發展,而是怎麼維持。1999年高等教育專業調整,停止兒科系招生,事實上切斷了兒科醫師的穩定來源,國家新型兒科醫師培養機制尚未建立。而在公共衛生領域中,對兒童健康的關注度也很低。政府投入不足已阻礙了兒科的發展。為此他在提案中建議,首先就要重新建立兒科醫師培養激勵體系,彌補人才缺口。

  具體措施上,可以調整教育政策,提高醫學院校中兒科本科生和專業研究生數量。同時,採取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的方式,讓處在待業階段的本科畢業生接受兒科專業培訓,用這種方法為醫院和社區培養兒科醫師,從源頭上緩解供需矛盾。在這基礎上,還要建立激勵機制。調整兒科收入分配機制,提高兒科醫生待遇。

  大力扶持綜合醫院兒科發展

  從長遠上看,還要大力扶持綜合醫院兒科發展。建議改革綜合醫院兒科運行機制。兒科可與其他科室共享某些檢查設備,在提高設備使用率的同時,降低醫院的採購成本。在科室間實行病床動態管理機制,適時調整兒科病床使用情況。在兒科淡季時,可適當減少兒科床位數和醫護人員數量,以保證兒科的科學運行。因此國家應在積極建立兒童專科醫院的同時,恢復綜合醫院內的兒科功能,建立完整的兒科體系。而在社區等基層醫療點上,也要培養起合格的、讓患兒家長信任的社區兒科醫生。

 來源: 中國江蘇網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山東省中醫18名兒科醫生全年看十萬門診
    《2015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鑑》公布數據顯示,近5年來,我國兒科醫生總數從10.5萬下降到10萬,平均每1000名兒童只有0.43名兒科醫生,與全國平均每千人配備2.06名醫師水平相去甚遠。  「一方面,社會對兒科醫生的需求量逐年遞增;另一方面,面臨兒科醫生人才供給量緊缺的形勢,會對全國二孩政策的全面落實,帶來一定影響。」山東省中醫院院長楊傳華對此十分擔憂。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什麼時候播出?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劇情介紹演員表
    網易娛樂11月9日報導 由上海咚咚鏘、長江文化、騰訊影業、芒果超媒、芒果娛樂、睿博星辰、建元影視、宣教中心、兒科醫師分會、伊犁長江、天視翔融、老有影視、原石文化、雲聚文化、耀萊影視、文心基金、橫店影視、盛達思、曲江影視、世紀華納、慈尚會影視、逍遙影業、星熠影視、西安版權交易中心、江蘇文投、金彩視界
  • 別總羨慕歐美,國外兒科醫生照樣不足
    兒科醫生就是發愁的對象之一。「二孩時代」帶來的兒童越來越多的客觀現實,將給我國原本兒科醫生就緊缺的現狀雪上加霜。《2015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鑑》的數據顯示,我國平均每1千名兒童只有0.43位兒科醫生,國家衛計委計劃生育基層指導司司長楊文莊表示,我國兒科人才短缺是個突出問題,未來多部門將會從教育、職稱評定等多方面解決這一難題。
  • 百度醫生「兒童關愛周」啟動兒科專家在線公益諮詢
    百度旗下醫療服務平臺「百度醫生」特別邀請來自於全國各大醫院的兒科領域專家醫師,為孩子和家長免費提供為期7天的在線病情諮詢和健康指導。活動一經推出,立即引發廣泛關注和期待。兒童節回歸健康主題百度醫生邀請兒科專家與你「面對面」此次「兒童關愛周」公益活動的目的是要在孩子與專家醫師之間打造一個高效的信息溝通平臺。
  • 於立榮提案呼籲:加強北京兒科醫生隊伍建設
    北京市政協委員、全國青聯委員、北京凌盛集團董事長於立榮向大會提交了一篇《關於加強北京兒科醫生隊伍建設的提案》,於立榮在提案中分析了北京兒科醫生資源的現狀,雖然北京集中了大量優質兒科醫療資源,但需要為全國各地兒童患者提供高水平、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因此,大量兒童患者相對集中就醫給北京的專科兒童醫院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同時也使患者就醫舒適度大大降低。
  • 湖南首個兒科醫生集團成立,破解兒科醫療資源緊缺
    新湖南客戶端12月23日訊(記者 段涵敏 通訊員 謝小虎 彭真)在國家鼓勵醫生多點執業、自由執業的大潮下,越來越多醫生兼職、全職創業。今天上午,我省首個兒科專科醫生集團在2017橘洲兒童健康管理論壇上成立,吸引了來自湖南省多家公立醫院、私立醫院上百名兒科醫生加入。
  • 人才流失 有科室停診 「兒科醫生荒」調查
    與此同時,國家衛健委、教育部等多部門陸續出臺相關政策和配套措施,從人才培養、待遇提高、政策傾斜等多維度力圖緩解兒科醫生荒。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我國兒科醫生數量總體有所提高,兒童衛生服務體系日趨完善。不過,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醫生資源缺口仍未完全填補。
  • 聚焦兒科就醫難:白天黑夜連軸轉,兒科醫生加班累病一片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嚴瓏 陳媛 鄭晶晶 劉迅 李晗 王永勝 實習生習瑞)一邊是患兒就醫難,家長候診時間過長;另一邊是醫生連軸轉,普遍超負荷加班。最近,江蘇揚州大學附屬醫院兒科的一張通知道出了不少無奈,內容大意是:「醫院兒科醫生長期超負荷工作,已有多名醫生病倒,請各位家長就近選擇其他醫院就診」。
  • 吳明赴:「當兒科醫生,我不後悔」
    從事兒科臨床工作38年,具有紮實兒科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熟練診治兒科各種疾病,擅長於兒童危重症及新生兒疾病的診治。在省級以上雜誌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參編兒科專著2部,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4項。
  • 兒科醫生徐曉軍30年堅守「良心藥方」
    圖片來源:徐州市文明辦 那一夜,他立志當個好醫生 從小,徐曉軍就夢想能穿上「白大褂」。他苦讀外語和化學,1983年如願考入南京醫科大學兒科系。大學畢業之前,徐曉軍進入蘇州兒童醫院新生兒科實習,初出茅廬的他認真細緻,寫得一手好病例,很快得到領導和同事的認可。
  • 強流感來襲,昆明醫生最多一天應付百餘患者,為何兒科如此脆弱?
    昆明市兒童醫院相關負責人李婷說。「目前全國有6萬名兒科醫生,但兒童超過3億人。全國有67家兒童醫院, 6萬兒科醫生服務近3億小患者,相當於每5000名兒童只擁有1個醫生,這個比率太低了。」原北京市衛生局長、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朱宗涵這樣說到。
  • 上海兒科門診的一天:日看逾百名患兒,最快兩分鐘醫生也遺憾
    【編者按】 每年冬季都是滬上兒科專科醫院門診量飽和季,但今年已出現極端高峰狀態。 元旦期間,四大兒科特色醫院接診數超4萬7千人次。據統計,2014年該醫聯體兒科門涵蓋九區,急診服務量達306.8萬,佔了全市兒科服務量的1/3。 但她也有甜蜜的負擔,從她在青浦區的家中開車到閔行區萬源路的復旦兒科醫院,要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即意味著她每周一5點30分就要準備出發,「實在有些吃不消,以後醫生交流環節能不能也考慮到這個細節問題?」
  • 兒科醫生李湘雲:康復一個娃,幸福一個家
    最終,李湘雲選擇報考河南醫學院(後更名河南醫科大學,並與鄭州大學合併),立志成為一名醫生——這個陽光下最神聖的職業之一。  從醫願景:讓兒童遠離腦癱,讓世界充滿溫暖 畢業後,李湘雲如願以償的分配到了一家醫院。「新手期」過後,她出乎親友們的意外,選擇了兒科。
  • 兒童感冒了,發熱、咳嗽怎麼辦? 兒科醫生教你如何應對
    兒童感冒了,發熱、咳嗽怎麼辦?兒科醫生教你如何應對。 要說冬季,兒童最容易患的疾病是什麼呢?答案毋庸置疑——呼吸道感染!但大多都以「流涕、鼻塞、噴嚏、咳嗽、咽痛」症狀來就診。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劇情有感情戲嗎 王子文和陳曉有感情戲嗎
    陳曉、王子文、賈青、于小偉、嶽躍利、朱嘉琦、李歡、張淞等主演的「寶貝」醫療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暖心開播!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有感情戲嗎?誰和誰是一對?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有感情戲嗎?誰和誰是一對?
  • 兒科醫生說--寶寶揪耳朵一定是中耳炎嗎?
    歡迎參考:兒科醫生說—為什麼寶寶總是揪耳朵? 1.寶寶為什麼會揪耳朵? 如果寶寶因為疼痛而揪耳朵,在小的寶寶表現為哭鬧,大的寶寶會述耳朵疼,或有發熱,耳朵有液體流出時,就應該帶寶寶看下醫生。 4.醫生會做哪些檢查? 醫生會用耳鏡檢查寶寶的耳朵,一般不需要再做其它檢查。 5.如何治療?
  • 兒科醫生:如果發現醫生給你孩子開這幾種藥...
    本文專家:黃志恆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12月8日,山西朔州應縣1歲男童在一家名為和諧醫院的私立醫院打完點滴後身亡。作為一名兒科醫生,看到這樣的新聞實令人痛心疾首。孩子死亡具體原因是與輸液有關,還是自身疾病,應該按相關程序調查後才能確定。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大結局,編劇夫妻說:全劇44個病例,都有原型可...
    寫兒科劇,與親身經歷有關兒科並非職場劇的首選。在醫療屆,就流傳著「金眼科、銀外科、馬馬虎虎婦產科,千萬別幹小兒科」的說法。無他,兒科既是「啞科」,也是「祖宗科」。「醫生問診的時候,小朋友不一定能準確說出哪裡不舒服;它同時又是祖宗科,一個小朋友,旁邊圍著好幾個大人。」翁海鑫形容。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首播,陳曉王子文演技好,劇情依舊懸浮無力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最可取的地方在於男女主角,都有一顆為患者全心全意服務的心腸。這是主角能夠獲得觀眾認可的關鍵點所在。首播劇情當中,開局便是女主角救助五樓意外墜落的兒童。這種救死扶傷,是非常容易獲得觀眾肯定的。而男主在手術過程當中,呈現了非常不錯的專業精神。這些內容,都是讓這部電視劇獲得觀眾情感支持的重點。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陳曉飾演什麼角色 陳曉新劇海報帥嗎
    近日,電視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發布了「溫暖版」海報和人物劇照,陳曉身穿潔白工作裝,精英幹練的醫生形象曝光。據悉,陳曉在劇中飾演一位專業能力強,醫術高超的兒科醫生,外表看似理智冷靜,內心卻溫柔細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