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總羨慕歐美,國外兒科醫生照樣不足

2020-12-25 健康界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今年開始實施的最具轟動效應的政策非全面放開二孩莫屬。可是,很多人喜迎「二孩時代」到來的同時,也有一部分人在發愁。兒科醫生就是發愁的對象之一。「二孩時代」帶來的兒童越來越多的客觀現實,將給我國原本兒科醫生就緊缺的現狀雪上加霜。

《2015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鑑》的數據顯示,我國平均每1千名兒童只有0.43位兒科醫生,國家衛計委計劃生育基層指導司司長楊文莊表示,我國兒科人才短缺是個突出問題,未來多部門將會從教育、職稱評定等多方面解決這一難題。

擁有足夠的兒科醫生資源關係到祖國花朵的身心健康。面對這場硬仗,政府開始出擊了。那麼,兒科醫生緊缺是不是只存在於中國?其他國家是否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有什麼值得借鑑的解決辦法呢?

在美國,醫生是一個人人豔羨的職業,家長們以自家孩子能成為醫生為榮。醫生不僅社會地位高,而且收入高。然而,美國也急缺兒科醫生。曾在美國留學的李瑒介紹,其主要的原因是兒科醫生的收入在眾多專科醫生中幾乎墊底。

李瑒介紹稱,在美國,按醫生所屬科室不同,有內科、外科、神經科、婦科等等。按這些分類的話,兒科醫生的收入排在倒數第二位,最後一名是住院醫生。成為一名兒科醫生對醫學院學生來說,動力相對不足。如果要成為正式的兒科醫生,首先要讀完醫學院,其次還要成為若干年的住院醫生,之後才能成為正式醫生,前期需要投入10年左右的成本。和別的醫生相比,投入相同,但從業以後的收入不是特別令人滿意。

兒科醫生的收入雖然比不上其他醫生,但比起普通職業,美國的兒科醫生也算是高收入。

李瑒介紹稱,兒科醫生的年薪大概是十幾萬美元,工資標準和職稱掛鈎,但和他照看的醫患人數以及給患者看病過程中開藥的藥量是沒有關係的。不管看多少病人,工資是固定的。在美國社會,這個工資不算低,但在醫生行業中不算高。

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兒科醫生緊缺也是一個普遍現象。為此,醫生也算是容易移民澳大利亞的群體了。澳大利亞華人胡方表示,澳大利亞兒科醫生入門門檻很高是緊缺的一個原因,但與中美不同的是,兒科醫生的收入卻是可觀的。

胡方介紹稱,每年,澳大利亞移民局需要從海外引進大量的兒科醫生,以面對國內兒科醫生不足的狀況。但緊缺並不意味著對兒科醫生從業資格的要求和引進海外人才時的要求會降低。澳大利亞對於兒科醫生的學歷要求、從業經驗和英文要求都非常高。從澳大利亞高中升大學的錄取分數線來看,醫學包括兒科的錄取分數線往往是學校所有學科中最高的。高要求同時帶來高收入,澳大利亞兒科醫生目前的平均收入是14.9萬澳幣左右,約合70萬人民幣。這個數據高於眼科醫生、放射科醫生等醫生類職業。

除了門檻高之外,澳大利亞的兒科醫生工作壓力也非常大。胡方表示,澳大利亞的兒科醫生接的不是急活兒就是難活兒,平常的小病小痛到不了他們手裡。

胡方指出,在澳大利亞醫療體系中,並不是孩子一生病就要去看兒科。通常來說,家長首先要帶孩子去看自己的家庭醫生,有點類似於國內的門診醫生,只有在家庭醫生認為自己無法應付,需要專家來確診的情況下,才會開具轉借信,家長憑藉轉借信才能見到兒科醫生。另一種情況是突發急診,比如半夜突發高燒,家長也可以帶著孩子直接去兒童醫院急診室。所以,通常情況下,兒科醫生面對的不是較為複雜的病情,就是特別緊急的狀況,擔子非常重。

在德國,醫生的入行門檻高不可攀,兒科醫生也不例外。《全球華語廣播網》德國觀察員薛成俊表示,德國為了優化資源配置,要求各個區域內的專科醫療資源要保持均衡。因此,各大醫院、專科醫院、私人診所平均分布在各地,不存在哪個科緊缺的問題。

薛成俊介紹稱,在德國,想成為一名醫生並不容易,雖然沒有高考,但醫學院根據高中畢業成績錄取時,基本上都是成績最優秀的學生。進入學校的門檻首先比很多其他專業高得多。其次,在德國開診所也不容易,有相應的管理制度。為了優化資源配置,避免惡性競爭,德國對一個區域內的診所數量有限制,比如在某一社區,不能開上幾家同一專科的診所,而是不同專科的診所均勻合理配置。兒童醫生也是如此,除了兒童醫院、醫院兒科等,德國還有很多專門的兒童診所。

與澳大利亞的情況類似,德國的小孩子看病,小病小痛一般也是先去診所就診。不過,一旦出現緊急情況,有名的兒科專家也是不容易請到的

薛成俊介紹稱,德國人看病通常不是馬上去醫院,而是去診所,所以兒童診所是兒童健康成長的基本衛生保障。除了剛出生時在醫院完成第一次檢查,其他所有階段的檢查以及打預防針等都在診所完成。而診所裡的兒科醫生非常和善耐心。在德國,看病不需要預約,兒童也是一樣。不過由於兒童容易出現突發病症,也可以隨時打電話給醫生前往診所就診。總的來說,兒童基本健康保障非常好,很難想像會出現看病難的問題,而且連醫生開具的藥物都是免費的,通過醫療保險來支付。

(原標題:全面二孩放開兒科醫師急缺 他國兒科醫生是否充足?)

相關焦點

  • 江蘇兒科醫生奇缺 每萬名兒童僅兩名醫生
    說起給孩子看病的地方,很多人都會想到兒童醫院和兒科。看病難的問題,媒體多次報導過。不過大家也許不知道,兒科醫生在業內並不是個吃香的工作。兒科的工作,不僅醫生避之不及,就連醫院也都對它們意興闌珊,這加劇了兒童看病難的問題。在本次省政協的會議上,就有委員注意到了此種現象,並提案建議改變兒科現狀。
  • 鄉鎮兒科醫生武漢「取經」
    近日,湖北省恩施州巴東縣第二人民醫院(野三關鎮中心衛生院)兒科主任田銳敏結束集訓回到醫院,立刻啟動院內培訓,將所學技術分享給年輕醫生。  在不久前開展的湖北省基層兒科能力提升項目中,田銳敏等來自68所鄉鎮衛生院的68名醫務人員在武漢兒童醫院(湖北省兒童醫療中心)集結,分專科深入臨床攢經驗。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什麼時候播出?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劇情介紹演員表
    該劇講述了一群性格迥異的兒科醫生,為了守護「未來的希望」,在各自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全心全意挽救生命的故事。值得關注的是,該劇細膩、動人的描寫了兒科醫生充滿感動、歡樂、淚水的日常工作與生活,在關注社會話題的同時,刻畫了一批有故事、有溫度、有成長的兒科醫生形象,傳遞出滿滿的正能量。
  • 於立榮提案呼籲:加強北京兒科醫生隊伍建設
    於立榮呼籲:加強兒科醫生的培養和教育,大力扶植條件成熟的院校增設兒科專業,加強高校兒科醫護專業建設,對選擇兒科專業的醫護人員給予政策上的鼓勵和支持。現階段要解決兒科醫生的困局,建議要放開醫療服務價格管制、促進醫生多點執業,讓兒科醫生能為自己定價,能讓市場定價,回歸本來的價值。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兒科醫生了不起,電視劇卻不行!
    「金眼科、銀外科、馬馬虎虎婦產科、千萬別幹小兒科。」假如身邊有當醫生的,你應該聽過這句話,這是中國200多萬執業醫生面臨的就業困境。為什麼?為什麼小兒科這麼不受待見?多苦多累,咱先不說。這不僅讓大人們抓瞎,兒科醫生也冒冷汗,因為「望聞問切」之中很重要的「問」,沒有「答」。這還不算,誰家的孩子不是寶貝疙瘩,醫治不好、或者處理不當,首先家長不願意,本來我國的隱患關係就挺緊張的,誰還願意往前衝?長此以往,醫生不願當兒科醫生,使兒科醫生的壓力更大。
  • 連雲港一醫院連續病倒兩位兒科醫生 兒科急診暫關停
    1月31日,江蘇連雲港市第一人民醫院辦公室工作人員向上遊新聞記者(全國爆料熱線:M17702387875@163.com)證實,由於前段時間流感蘇虐,醫護人員加班加點診療患者,導致該院新海院區兩名兒科急診醫生重病急救,現在已暫時關閉新區兒科急診,重新啟用尚無時間表。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什麼時候播出 在哪個平臺可以看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馬上就要開播了,這部劇網友們期待了很久,尤其是陳曉飾演的鄧子昂,官方今日發布了追劇日曆,這是一部醫療行業劇,那麼,《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什麼時候更新?鄧子昂結局是什麼?下面小編就來說說。
  • 紓解「兒科醫生荒」,中醫大有作為
    □河南省衛生計生委科教處 徐宏偉  由於兒科風險大、壓力大、收入少等因素,最近「兒科醫生荒」被炒得沸沸揚揚。春節前有醫院貼出暫停或取消兒科夜診、急診的告示,使兒科醫生極度短缺的現象更加突顯。為應對兒科醫生荒,1月30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印發《關於做好季節性疾病高發期兒科醫療服務工作的通知》(國衛發明電〔2016〕2號),指出「兒科醫務人員不足時,可以對高年資內科醫務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充實兒科醫療力量。」事實上,應對兒科醫生荒,從長遠來看,中醫可大有作為。  中醫兒科學歷史悠久、資源豐富    縱觀中醫兒科學發展簡史,兒科學發展呈現出三大特點。
  • 湖南首個兒科醫生集團成立,破解兒科醫療資源緊缺
    新湖南客戶端12月23日訊(記者 段涵敏 通訊員 謝小虎 彭真)在國家鼓勵醫生多點執業、自由執業的大潮下,越來越多醫生兼職、全職創業。今天上午,我省首個兒科專科醫生集團在2017橘洲兒童健康管理論壇上成立,吸引了來自湖南省多家公立醫院、私立醫院上百名兒科醫生加入。
  • 安徽省兒科醫生嚴重匱乏 千名兒童擁有0.2個醫生
    原標題:安徽省兒科醫生嚴重匱乏 千名兒童擁有0.2個醫生   急需完善兒科急救體系 為幼小生命生存爭取「黃金時間」  「這個孩子如果能早送來兩個小時,完全可以救治。」  她告訴記者,省立兒童醫院每年都會接診數十例轉院患兒,如果救治及時,他們大部分都能康復,但是許多兒童卻因缺少急救設備、鄉鎮醫生急救經驗不足,有的不幸離世,有的落下終身殘疾,造成一個個家庭悲劇。  缺醫生少設備 兒科急救隱患多  安徽省衛生廳統計,安徽省18歲以下兒童近兩千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近三分之一。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開播 陳曉王子文化身「治癒系超人」
    作為一部深切關照中國兒科醫生行業,展示青年兒科醫生成長,溫暖刻畫兒科醫生與「寶貝」患者及其家庭關係的醫療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從策劃到播出,都引發了各方面的期待。陳曉、王子文化身「治癒系超人」 引發網友關注兒科醫生現狀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即將於今晚播出,此前曝光的預告片中,陳曉、王子文兩大主演的表現非常打動人心。
  • 人才流失 有科室停診 「兒科醫生荒」調查
    曾經在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兒科工作的範珍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講述了自己的經歷。「醫生全部病倒,兒科暫停接診!」近年來,全國多地多家醫院出現由於兒科醫生資源緊缺,兒科不得不停診的情況。兒科醫生人才流失,已經從特殊現象變成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 兒科醫生的榮光與黑暗
    在這裡,有一大批了不起的兒科醫生。 作為在國內綜合性醫院中為數不多的、有著強大兒科的醫院,新華兒科的名氣實在太響亮了,以至於很多公眾認為新華就是一家兒童專科醫院。 在這裡,有一大批了不起的兒科醫生。
  • 從公立到民營,一個兒科醫生的20年
    從三線城市保健院到三級甲等專科醫院;從公立醫院體制到私立醫療機構;從線下醫療到兼具線上醫療,45歲的嚴虎醫生,一轉再轉,終於轉成了他想要的樣子。 「體制內最老住院醫師」的他,叫嚴虎,今年45歲。最新身份是私立醫療機構卓正診所(上海)兒科醫生。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有感情戲嗎?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感情線梳理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有感情戲嗎?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感情線梳理時間:2020-12-02 17:17   來源:查查吧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有感情戲嗎?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感情線梳理 陳曉、王子文、賈青、于小偉、嶽躍利、朱嘉琦、李歡、張淞等主演的寶貝醫療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今日暖心開播!那麼,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有感情戲嗎?誰和誰是一對?一起來看看具體怎麼回事吧! 了不起的   原標題: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有感情戲嗎?
  • 聚焦兒科就醫難:白天黑夜連軸轉,兒科醫生加班累病一片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嚴瓏 陳媛 鄭晶晶 劉迅 李晗 王永勝 實習生習瑞)一邊是患兒就醫難,家長候診時間過長;另一邊是醫生連軸轉,普遍超負荷加班。最近,江蘇揚州大學附屬醫院兒科的一張通知道出了不少無奈,內容大意是:「醫院兒科醫生長期超負荷工作,已有多名醫生病倒,請各位家長就近選擇其他醫院就診」。
  • ...兒科門診 兒科病房 兒科醫生 突圍 浦南醫院-上海頻道-東方網
    2015年12月14日,廣東蘿崗某三甲醫院不堪重負關閉兒科急診;上海、北京、廣東等地的多家醫院相繼暫停兒科門急診;南京一家三甲醫院因唯一的兒科醫生生病,乾脆關閉了兒科。3位兒科醫生轉崗去老年科,兒科只保留9位醫生維持門診以及婦產科新生兒的醫療照護。2000年,醫院把檢驗科搬遷留下的幾個小房間給兒科做了簡易病房。  「當初選擇學兒科,基本都是發自興趣,從沒想過未來是不是『前途渺茫』。」徐健苦笑。而李海波當年的兒科系大學同學還在做兒科的,屈指可數。  浦南醫院只是中國眾多關閉兒科病房的醫院之一。
  • 吳明赴:「當兒科醫生,我不後悔」
    兒科裡的「好評」醫生,收穫大小「粉絲」 在揚州,揚州大學附屬醫院兒科在家長們心中是一塊響鐺鐺的金字招牌。「我已經在這裡工作了38年。」 揚大附院兒科主任吳明赴笑著說。
  • 醫生都累病倒了!天津一三甲醫院兒科停診
    全國「兒科醫生荒」在蔓延兒科停診的背後,還表現出一個問題:兒科醫生荒。兒科停診並不是一個新鮮的新聞。2015年12月14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嶺南醫院對外聲明,由於急診兒科醫生人手不足,醫院暫停急診兒科服務,僅收治危重症患兒;隨後,南京一家醫院曝出,因唯一的兒科醫生生病,停診數月;2016年2月1日,由於兒科醫生緊缺,廣醫二院暫時取消兒科急診下夜開診;
  • 拿什麼紓解「兒科醫生荒」
    今年兩會上,「兒科醫生荒」問題被代表、委員熱議。有數字顯示,目前執業的兒科助理醫師為11.8萬名,至少還缺10萬名,缺口之大令人驚訝。為什麼出現了兒科醫生「職業荒」?如何讓這一職業重獲吸引力?記者進行了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