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稱也是美。
中國傳統插花自古以來,儒、道、佛三家哲學思想對中國文化藝術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形式優美。插花作為人們寄情花木、以花傳情、借花明志、裝點生活的重要載體與民眾生活緊密相連,以群體傳承的方式發展延續至今。
古人嚮往自然、注重意境,通過插花效仿自然,從大自然中吸取藝術的精華,觸發靈感。在插花的過程中,人們講求自然美,在保證造型美的基礎上,注重的是神韻與意境,在領略美的同時也啟迪人們去思考與感受。自然界的花草樹木皆有情意,約定俗成地又賦予各種花木許多象徵性或寓意,古代插花選用的一花一草、一枝一葉必有其用意,並往往透溢出一定的精神崇尚或哲理,或藉以寄託情思,或舒展情懷。
中國傳統插花源於民間插花,盛於唐,發展於五代、宋、元,成熟於明代,衰退於清末,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歷史。它與中國古代成就輝煌的建築、園林、文學、詩詞、書法、繪畫等融會貫通,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和特點。
傳統插花按創作人群分為民間插花、寺觀插花、宮廷插花、文人插花等四大類型,主要容器為瓶、盤、碗、籃、缸、筒等六大類,由花材、容器、花插、幾架和墊板、配件等構成。
花材是插花藝術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日常生活中適用於插花的花材非常廣泛,如表現四季美妙景色的花、草、枝、葉、果,或者是經過加工的乾燥花,人造仿真花及其他非植物裝飾材料等等。任何材料,凡是能給人帶來美感的,無毒,無異味的,都可以成為插花材料。
插花材料根據花材材質大致可以分為三類:鮮花植物、乾花、人造仿真花等。在選擇花材時,需要考慮要表達的主題、花的容器、季節、環境、氛圍等因素。
傳統插花的特點:
(1)崇尚自然,追求線條美
線條是中國傳統插花構圖的骨架,線條的表現能力極其豐富,既可秀美柔和,又可動蕩起伏。中國傳統插花善於對木本花枝進行線條造型的設計,通過千姿百態的造型,將不同的意境與情趣通過插花作品展示出來,從而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
(2)不對稱均衡造型,體現自然美
《瓶史》「宜稱」一節中曰:「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過兩種、三種。高低疏密如花苑布置方妙。置瓶忌兩對,忌一律,忌成行……夫花之所謂整齊者,正以參差不倫,意態天然。」中國傳統插花在構圖上講求不對稱美,利用少量枝條,通過虛實、疏密的對比與配合,達到不對稱中的平衡效果,體現大自然固有的和諧美。
(3)花材相對較少,表現秀雅美
古人插花不會刻意追求豔麗,而是更加注重花枝的姿態與韻味,以及插花的意境,花朵數量較少,不會顯得炫耀刺眼。
(4)注重意蘊美
古人對不同的植物賦予不同的寓意,中國人將花材視為有生命有情感的載體,因此花材不僅是插花表現形式美的主要物質基礎,更是表現意境美的主要因素,通過採用象徵不同寓意的花材,寄託情感,抒發情懷。
(5)協調統一
中國傳統插花注重畫面的統一與環境的和諧,通過不同的搭配布置充分展示畫面的和諧美。
傳統插花作為一門表現其自然美和生活美的立體造型藝術,並不是將各種花材隨意組合,或是簡單的造型,而是除了要精於構思之外,更要掌握形式美法則和插花造型要點,並加以合理的應用,達成 「無聲的詩,立體的畫」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