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崴雖然地處亞洲,位於太平洋的沿岸,但卻是一座充滿歐洲風情的城市,城內到處都有各種各樣的銅像,其中有蘇聯時代修建的銅像,也有俄羅斯時代修建的銅像。中國遊客來到這裡,參觀銅像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旅遊項目。大家首先要參觀的一定是海參崴那座著名的列寧銅像。提起列寧,我們首先會想到《列寧在十月》裡那句經典的臺詞: 「麵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還有他向群眾演講時那個經典的揮手動作。1924年列寧因病逝世後,俄羅斯人在前蘇聯建起了成百上千座列寧的塑像,來紀念這位前蘇聯國家的締造者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理論家。然而幾十年後,歷史和俄羅斯人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據俄羅斯媒體報導,隨著前蘇聯的轟然倒塌,無數的列寧塑像在這場運動中徹底地消失了,現在在俄羅斯只保留下了極少數的列寧塑像,作為歷史的見證。海參崴火車站對面的列寧廣場上的那座列寧塑像就是其中的一座。
列寧左手拿著我們在電影裡看到的那頂帽子,右手指向遠處的大海,仿佛在指引著社會主義國家前進的方向。在前蘇聯時期每天都有許多市民前來獻花,政府還專門安排了一位清潔工打掃列寧頭頂上的鴿子糞便,在蘇聯解體後,據說是刻在底座上列寧說過的一句話挽救了這座塑像被拆毀的命運;「海參崴再遠,也是俄羅斯的領土」,但政府再也沒有給那位清潔工發放工資,除了一些中國遊客外,也很少有人去瞻仰這座布滿鴿子糞的青銅塑像。
電影《列寧在十月》裡的經典造型。
列寧的一隻手越過火車站,指向了遠處的大海,仿佛在指引著社會主義前進的方向。
在列寧塑像下的俄羅斯滑輪少年。
這是一座房屋外牆上的沙俄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的銅像。1918年蘇聯政府槍斃了尼古拉二世全家11人,包括五位沙皇的兒女和男女僕人。八十年後俄羅斯總統葉爾欽為沙皇一家舉行了葬禮。
海參崴市中心依然保留的遠東蘇維埃政權戰士紀念碑:雖然歷史的變遷令人感慨,但這裡仍然保留著對歷史的記憶,塑像上手持紅旗和軍號的紅軍戰士頭戴的帽子,總會讓我想起來了保爾·柯察金和《鋼鐵是怎麼練成的》
一組遠東遊擊隊員的塑像。海參崴是蘇聯境內最後一座被紅軍佔領的城市。
夕陽中的遠東蘇維埃政權戰士紀念碑看上去很美。
在海參崴的一座山上,樹立著當年根據希臘字母創造出俄語字母的兩位神父塑像。
當年俄羅斯人從蒙古人的統治中獨立出來後,就轉向拜佔庭帝國信奉了東正教,並根據希臘字母創立了俄羅斯文字、
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籤訂後,20多名沙俄海軍乘坐一艘名為滿洲裡號的軍艦登陸海參崴,佔領了這塊曾經屬於中國的城市。這座銅像就是那位沙俄艦長的銅像,
銅像的下面有一個船錨的塑像。明明是侵略者和入侵者,卻被當做探險者和發現者來紀念。看到這座銅像,令每一個中國人感到屈辱和憤慨;在中國人的眼裡他就是侵略者,
所以一定把他拍成鬼魅的效果。
在海邊有一座天使的塑像。這位天使就是海參崴的守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