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大武夷,
奇、秀、美、古兼而有之,
人文與自然和諧融合,
在這個金秋長假,
與你攜手共寫動人故事。
國慶長假寫遊記,千元大獎等你拿
南平遊記,現正火熱徵集中!
「遇見南平 遇見自己」
南平攻略徵集大賽
9月17日起,在攜程旅拍頻道發布帶#遇見南平 遇見自己#話題標籤的南平圖文攻略,就有機會獲得千元大獎,多發優質圖文獲獎機率大大增加。
活動時間
1
2020年9月—2020年11月
活動流程
2
1. 09月17日-10月31日 遊客登陸南平旅拍專屬賽道,上傳南平旅拍攻略作品。
2. 11月01日-11月15日 網絡投票,甄選出優質作品。
3. 11月16日-11月20日 專家評審,確定中獎名單。
4. 11月21日-11月30日 旅發大會開幕式公布中獎名單,並在網站公布,針對優質的旅拍視頻和圖文攻略等作品發放南平旅行基金及後續宣傳。
超級現金大獎
3
最強攻略獎 1名
3000元南平旅行基金
一等獎 2名
2000元南平旅行基金
二等獎 5名
1600元南平旅行基金
三等獎 10名
1000元南平旅行基金
最佳人氣獎 20名
500元南平旅行基金
TRAVEL
掃描下方海報二維碼,可以直接參加活動哦~
👇👇👇
在這個美輪美奐的金秋之際,準備好你的美文,讓我們在南平享受悠長假期~
研學之旅
尋訪朱子之路
故地重遊
追尋朱子之跡
行朱子之道
見證中國傳統文化的偉大
第一站
武夷精舍
武夷精舍,又名紫陽書院、朱文公祠。位於隱屏峰下平林渡九曲溪畔,是朱熹於宋淳熙十年(1183年)所建,為其著書立說、倡道講學之所。遊覽此聖地,感受當年朱熹為傳承中國文化做出的不懈努力,可謂是「此志未可量,見之千載後。」
第二站
五夫鎮興賢書院紫陽樓
福建武夷山市五夫鎮興賢書院位於武夷山市五夫裡三市街興賢村。書院門牌樓高聳,構築精巧,門飾磚雕花鳥人物,上嵌石刻「興賢書院」豎匾,圍以龍鳳呈祥浮雕,門楣橫額為「洙泗心源」,左為「禮門」,右為「義路」橫額磚刻。牌樓造型雄偉凝重,飛簷重疊,氣勢磅礴,蔚為壯觀。書院內設陳列室,陳列五夫裡歷代名人如劉子翬、朱熹等先賢遺蹟和墨跡等有關文物和圖片等,使五夫裡昔日的文化昌盛、理學繁榮之風貌得以重視。
第三站
建陽考亭書院朱子林
考亭書院位於南平市考亭村,是南宋理學家朱熹晚年所居住的講學之地。朱熹晚年時在建陽興教講學,著書立說,給後人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考亭書院是朱熹一生中創辦的最後一座書院,書院背負青山,三面環水,景色清幽淡雅。時至今日,考亭書院已成為了海內外朱子後裔及朝聖者的"闕裡"。
第四站
政和雲根書院
雲根書院位於福建省政和縣,據記載,宋宣和年間,朱松在政和任縣尉,興利除弊,治理有方,尤其重視文教,在山上建雲根書院。朱熹少年時期經常跟隨父親朱松到政和掃墓,憑弔祖父祖母,而每次到政和,朱熹都住在雲根書院。
後朱熹秉承父志,致力理學,講學布道,而政和亦文風興盛,英才輩出,有「先賢過化之鄉」的美譽。
研學之旅:
茶文化研學
體驗武夷的山水茶完美融合
潛在儒釋道,萬古山水茶
讓我們在源遠流長的茶文化當中享受這個金秋
第一站
水簾洞
水簾洞是武夷山風景區最大的巖洞,為武夷山著名的七十二洞之一,是水平巖層中較軟巖層受流水侵蝕凹陷而成,故不同於石灰巖溶洞,洞內比較寬敞,可容千人。洞頂有泉下落,形成高達80米的瀑布,水大時如水管湧出,洶湧澎湃,水小時如白色玉帶,隨風飄灑。古人贊之:「赤壁千尋晴疑雨,明珠萬顆畫垂簾。」被譽為「山中最佳之景」。洞中還有三賢祠、三教堂和清微洞真觀三座石建築遺址,及古人摩崖題刻多處。
第二站
大紅袍景區
武夷山內的大紅袍景區的名字源於景區內的大紅袍母樹,大紅袍是武夷巖茶中的狀元,它生長在武夷山北部的九龍窠中,目前的大紅袍母樹僅剩幾株,極為名貴。一路走進去,左面山崖,右面都是茶園。一壟一壟的,各品種都有,十分長見識。每年的5月13日至15日,當地會有專人架起雲梯上大紅袍採茶,產量極少,只有幾兩,被視為稀世珍寶。
第三站
天遊峰
天遊峰,是武夷第一大勝景。明代著名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稱之為:「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天遊攬勝,是所有到武夷山來的遊人所嚮往之地,足見天遊峰在武夷山中所佔的重要位置。站在天遊峰頂一覽臺上極目遠望,茫茫的煙雲,彌山漫谷,風吹雲蕩,起伏不定。登峰巔,望雲海,變幻莫測,仿佛置身於仙境,如夢如幻,天遊之盛名由來於此。
第四站
玉女峰
玉女峰因其酷似亭亭玉立的少女而得名,景區內峰巖奇秀,是武夷山的標誌性景點之一。玉女峰下是碧綠清澈的浴潭,右側則是一塊巨大的圓石,就如同玉女的梳妝鏡臺一般相輝映。遠遠望去,玉女峰猶如一位秀美絕倫的少女愜意站在山林間。無論霜晨月夕,玉女峰總是向世人展示她迷人的神韻。
第五站
茶博園
武夷山茶博園位於大王峰對面,總體分為景觀園區、地下廣場、山水實景演出觀賞區、茶博館和遊人服務中心等五個部分。景觀園區茶魂廣場平面呈葉片形,邊緣用暗紅色花崗巖鑲嵌,寓意大紅袍的「三紅七綠」。園區以「濃縮武夷茶史,展示巖韻風姿」為設計主題,通過歷代名人的記敘、歷史畫面的再現、茶藝的互動表演,引領遊客切身體會武夷茶「千載儒釋道,萬古山水茶」的文化底蘊。
第六站
茶文化微課程茶體驗
都說「千載儒釋道,萬古山水茶」是武夷山最精準的概括。武夷山在其靈水奇山與濃厚的茶文化交融中不斷升華演變,山水茶完美融合,在這塊「靈土」上,好山好水產好茶。武夷山的茶文化源遠流長,聞名中外,讓武夷山也相繼開展了各種茶文化微課程、茶體驗,供前來武夷山旅遊的茶文化愛好者參與和實踐。
第七站
下梅古民居
下梅古民居是萬裡茶道的起點,武夷山世界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古民居集磚雕、石雕、木雕藝術為一體,形成別具特色的建築群。900多米的人工運河穿村而過,兩岸建有古街、古井、古碼頭、古民居與古集市,加上淳樸的民情風俗,造就了溫潤的茶鄉風貌。細品這裡民居的一磚一瓦,聽聽下梅萬裡茶道的歷史,感受古樸的文化魅力。
書香、求學、問道;
茶香、山巒、古居。
文化與美景交織在南平,
這個金秋,
讓我們尋朱子之路,
品武夷之茶。
以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