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市界 馮晨晨
編輯丨朗明
截至4月1日,德國累計確診新冠肺炎達67366例,疫情形勢進一步加劇。在這樣的特殊時刻,中德間一個微小事件令人暖心。
中國駐德國大使吳懇在節目中介紹,「中德雙方在疫情防控、醫療、疫苗研發等方面一直積極開展合作。日前,身為醫生的約翰·拉貝的孫子最近來信求援說,需要中國生產的一組藥品,浙江醫藥企業決定免費贈藥。」
此舉贏得無數網友點讚,「得人恩果千年記,我們是一個善良的民族」、「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80年前,20多萬同胞的生命,並不是一滴水」、「謝謝曾經的相助,感恩,願你們平安健康」、「大國擔當,加油加油」。
1937年,侵華日軍製造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約翰·拉貝利用在南京的住所作為安全區,保護600多位難民。此外,他還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召集幾位國際人士建立安全區,拯救超過25萬中國人的生命。
1938年新年,難民收容所的難民們,獻給約翰·拉貝一塊大紅綢布,上面寫著「您是幾十萬人的活菩薩」。不僅如此,他寫下的《拉貝日記》被公認為近年來發現的研究南京大屠殺事件數量最多、保存最為完整的史料。也正因此,後人一度將約翰·拉貝被稱為"中國的辛德勒"。
實際上,約翰·拉貝能做出上述壯舉,與他對這片土地有份深厚的情感不無關係。他生前曾說過,「我一生中最美好的青年時代都在這個國家愉快度過,我的兒孫都出生在這裡,我的事業在這裡獲得成功,我始終得到中國人的厚待。」
原來,早在1908年,約翰·拉貝從德國漢堡啟程到達北京,並與未婚妻在北京完成婚禮。1911年,約翰·拉貝應聘到德國西門子駐北京分公司做會計兼文書,並先後在北京、天津分公司工作。
圖片來自西門子中國官網
1931年,約翰·拉貝抵達南京,並與此後在南京他的住處附近建造一所德國學校,還曾在南京地方小組領導人休假期間代理過負責人。可惜的是,在戰爭結束後,約翰·拉貝只能在西門子公司擔任辦事員和譯員,生活拮据。
1948年,約翰·拉貝一家的生活,已經艱難到僅能給煮菜湯、啃乾麵包的地步。好在得知消息的南京市民,自願募捐1億元,並按當時市價2000美元,轉匯至德國援助約翰·拉貝的一家。
1950年,約翰·拉貝突然中風去世,日記資料由他的孫子保存。親人將他安葬在柏林西郊的威廉皇帝紀念教堂墓地。此後,中國駐德國大使請求將這塊墓碑贈給南京。如今,由西門子公司贈送的中、英、德三國文字的紀念銘牌,分別被放置在南京、柏林和拉貝出生地漢堡。
2020年1月5日,約翰拉貝逝世70周年,不少人來到位於柏林西郊的拉貝墓園,紀念這位偉大的人。墓碑前方的紀念碑上用中德兩國文字刻著「感恩——永遠銘記拉貝先生的國際人道主義善舉!中國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