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疫情加劇!拉貝後人求援中國獲免費贈藥,拉貝曾救超25萬國人

2020-12-10 騰訊網

作者丨市界 馮晨晨

編輯丨朗明

截至4月1日,德國累計確診新冠肺炎達67366例,疫情形勢進一步加劇。在這樣的特殊時刻,中德間一個微小事件令人暖心。

中國駐德國大使吳懇在節目中介紹,「中德雙方在疫情防控、醫療、疫苗研發等方面一直積極開展合作。日前,身為醫生的約翰·拉貝的孫子最近來信求援說,需要中國生產的一組藥品,浙江醫藥企業決定免費贈藥。」

此舉贏得無數網友點讚,「得人恩果千年記,我們是一個善良的民族」、「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80年前,20多萬同胞的生命,並不是一滴水」、「謝謝曾經的相助,感恩,願你們平安健康」、「大國擔當,加油加油」。

1937年,侵華日軍製造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約翰·拉貝利用在南京的住所作為安全區,保護600多位難民。此外,他還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召集幾位國際人士建立安全區,拯救超過25萬中國人的生命。

1938年新年,難民收容所的難民們,獻給約翰·拉貝一塊大紅綢布,上面寫著「您是幾十萬人的活菩薩」。不僅如此,他寫下的《拉貝日記》被公認為近年來發現的研究南京大屠殺事件數量最多、保存最為完整的史料。也正因此,後人一度將約翰·拉貝被稱為"中國的辛德勒"。

實際上,約翰·拉貝能做出上述壯舉,與他對這片土地有份深厚的情感不無關係。他生前曾說過,「我一生中最美好的青年時代都在這個國家愉快度過,我的兒孫都出生在這裡,我的事業在這裡獲得成功,我始終得到中國人的厚待。」

原來,早在1908年,約翰·拉貝從德國漢堡啟程到達北京,並與未婚妻在北京完成婚禮。1911年,約翰·拉貝應聘到德國西門子駐北京分公司做會計兼文書,並先後在北京、天津分公司工作。

圖片來自西門子中國官網

1931年,約翰·拉貝抵達南京,並與此後在南京他的住處附近建造一所德國學校,還曾在南京地方小組領導人休假期間代理過負責人。可惜的是,在戰爭結束後,約翰·拉貝只能在西門子公司擔任辦事員和譯員,生活拮据。

1948年,約翰·拉貝一家的生活,已經艱難到僅能給煮菜湯、啃乾麵包的地步。好在得知消息的南京市民,自願募捐1億元,並按當時市價2000美元,轉匯至德國援助約翰·拉貝的一家。

1950年,約翰·拉貝突然中風去世,日記資料由他的孫子保存。親人將他安葬在柏林西郊的威廉皇帝紀念教堂墓地。此後,中國駐德國大使請求將這塊墓碑贈給南京。如今,由西門子公司贈送的中、英、德三國文字的紀念銘牌,分別被放置在南京、柏林和拉貝出生地漢堡。

2020年1月5日,約翰拉貝逝世70周年,不少人來到位於柏林西郊的拉貝墓園,紀念這位偉大的人。墓碑前方的紀念碑上用中德兩國文字刻著「感恩——永遠銘記拉貝先生的國際人道主義善舉!中國南京」。

相關焦點

  • 拉貝後代緊急求助,中國藥企免費贈藥!跨越80多年的互助
    80多年前,他勇敢出手,拯救了25萬中國人的生命;80多年後,他的孫子向中國求援,需要一組藥品抗擊疫情,中國醫藥企業決定免費贈藥!網友感動:「你待我以誠,豈敢相負。」在日軍進攻南京前夕,拉貝召集幾位正直的國際人士,在南京建立了安全區,大約25萬中國平民在此棲身避難。甚至連拉貝自己的住宅和小花園裡,也擠進了600多名受到保護的中國平民。南京國際安全區委員會部分成員,居中者為約翰·拉貝。1938年,拉貝回到德國,細心整理自己的日記和有關資料。
  • 放心了,「中國的辛德勒」拉貝先生的後代安全健康
    中新社發 德國海德堡市 供圖「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在全球疫情形勢加劇之際中德這段相隔了83年的情誼再次「相遇」,令人動容跨越83年的守望相助,拉貝後代向中國求援得知此事後浙江醫藥企業當即決定免費贈藥拉貝後人的求助信息也驚動整個南京城不管是藥品,還是口罩、防護服南京鼎力相助南京市外事辦公室歐非處相關負責人說
  • 拉貝曾救助25萬中國人,如今後人向中國求藥,中國藥企:免費捐贈
    導語:中國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傳統,那就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在這次疫情爆發初期對我國施以援手的國家,我國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都對這些國家進行了積極的幫助。或捐贈醫療物資,或分享抗疫經驗,總之是竭盡全力幫助這些國家渡過難關。
  • 拉貝先生的後代安全健康,被他救過的幾十萬中國人的子孫放心了
    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目前,他與家人健康狀況良好他們居住的城市疫情也穩步好轉這些接踵而至的好消息讓一直掛念他們的國人鬆了口氣託馬斯·拉貝說孩子們十分珍視與中國的友誼相信對中國的愛將會在家族中代代相傳4月21日,託馬斯·拉貝和海德堡市政府代表接受物資捐贈。
  • 老拉貝、小拉貝和中國
    約翰拉貝安全區為大約25萬中國平民提供了暫時棲身避難的場所,後來,被世人尊敬地稱為"中國的辛德勒"。拉貝生前曾說,「我一生中最美好的青年時代都在這個國家(中國)愉快度過,我的兒孫都出生在這裡,我的事業在這裡獲得了成功,我始終得到了中國人的厚待。」1997年,其本人所著的《拉貝日記》出版,並被譯為中、英、日、德四種語言,被公認為是研究南京大屠殺事件數量最多、保存得最為完整的史料。
  • 向拉貝後人捐抗疫物資,歷史恩情接力回報
    託馬斯·拉貝,是《拉貝日記》作者約翰·拉貝的孫子。而約翰·拉貝的名字,在南京婦孺皆知,他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與其他國際友人共同建立國際安全區,收留和拯救了約25萬中國人。他留下的《拉貝日記》,被稱為「中國版辛德勒名單」,他留給南京的這份恩情,83年來也一直被銘記。
  • 是誰的後人,一個求援信息讓中國各方面緊急動員起來
    80多年前,他收留和拯救了約25萬中國人,如今,他的國家遇到了困難,他的後人最先想到向中國緊急求援……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朱涵、屈凌燕、任珂、蔣芳近段時間,從南京、浙江等地發出的一批指定藥品、防護服、口罩等物資陸續抵達德國,第一時間緊急轉送至德國海德堡市一位名叫託馬斯·拉貝的醫生及其所在醫院
  • 超過82年的監護人支持,拉貝的後代向中國尋求幫助
    80多年前,有這樣一個德國人拉貝,在建立南京安全區後,拯救了我國25萬人的生命。80多年後,在全球流行病的風暴下,他的後代向中國求助,為了表達當時的感激之情,中國國內製藥企業還免費向德國捐贈物資。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中國德人之間的友誼持續了而且還在繼續。
  • 防疫物資馳援拉貝後代 跨越山海見證情誼
    因為國際人道主義善舉,拉貝被譽為「南京好人」,其所著《拉貝日記》被公認為證明南京大屠殺的珍貴史料。△2020年1月6日,在德華人和友好人士自發來到約翰·拉貝墓前祭奠德國新冠疫情蔓延後,居住於德國的約翰·拉貝的後人,69歲的託馬斯·拉貝醫生,他和家人疑似感染新冠肺炎,並伴有明顯症狀,但德國境內有效藥品已斷供,醫院的防護物資也出現緊缺。情急之下,拉貝醫生向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求助。
  • 「南京好人」約翰·拉貝後人:「德中兩國人民患難見真情」
    中新社柏林10月20日電題:「南京好人」約翰·拉貝後人:「德中兩國人民患難見真情」
  • 拉貝:南京大屠殺中的「活菩薩」,被稱為「南京好人」的德國納粹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陶生)拉貝:南京大屠殺中的「活菩薩」,被稱為「南京好人」的德國納粹1882年11月23日,拉貝出生在德國漢堡。他早年喪父,中學畢業後,曾在非洲工作數年。他自學了英語和法語,閱讀了大量書籍,熱衷於寫作,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
  • 《拉貝日記》辦首映禮 德國主創現場秀中文
    網易娛樂4月29日訊 《拉貝日記》亞洲首映式於4月28日在北京隆重舉行,這一中德兩國影人奮鬥十年、耗資2000萬美元拍成的影片終於在中國觀眾面前亮相。一舉斬獲德國電影獎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美術和最佳服裝設計四項大獎的德方導演、製片人、男主角及中國美術師屠居華悉數出席,更帶來重達2.8公斤的全金「小金人」。
  • 歌劇《拉貝日記》歐洲巡演首站亮相德國柏林
    中新社柏林7月5日電 (記者 彭大偉)來自中國江蘇的原創歌劇《拉貝日記》7月3日至4日登陸德國柏林國家歌劇院,為其歐洲巡演拉開序幕。  德國商人約翰·拉貝曾於20世紀30年代作為德國西門子公司代表在華工作。侵華日軍實施南京大屠殺期間,以約翰·拉貝為首的一批國際友人建立國際安全區,設法保護了25萬中國民眾。
  • 中國歌劇《拉貝日記》登上德國柏林國家歌劇院
    演出方供圖中新網南京7月7日電 (記者 申冉)7日,記者從《拉貝日記》歐洲巡演團獲悉,這部由江蘇原創的中國歌劇,剛剛順利完成了在柏林國家歌劇院的演出,也成為在這座277年歷史的歐洲古老歌劇院舞臺上登場的第一部中國原創歌劇。
  • 拉貝「回家」:易北河畔的超長謝幕與掌聲
    這部中國的歌劇用自己的發聲徵服了拉貝的家鄉人民。中國駐漢堡總領事杜曉暉,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燕文和當地各界人士一起觀看演出。獨特的音樂會版,以音樂形式歸鄉原創歌劇《拉貝日記》此前剛剛在柏林國家歌劇院完美收官。
  • 南京市政府籌集防疫物資援助拉貝之孫
    4月21日,拉貝和海德堡市政府代表接受物資捐贈 圖丨駐德國大使館據中國駐德國大使館4月22日消息,此前,海德堡大學教授託馬斯·拉貝曾告訴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工作人員,他和家人疑似感染新冠肺炎,並伴有明顯症狀,但德國境內有效藥品已斷供,醫院的防護物資也出現緊缺。情急之下,他只能求助於中方。
  • 拉貝:南京大屠殺的「活菩薩」,在他的帶領下救下了南京25萬人
    近代以來,中國受到了各種各樣的屈辱,先是西方列強的殖民主義,再後來是日軍對中國的侵華戰爭。導致了我國百年來民弱國衰,二戰以來,日軍更是子啊我國的土地上燒殺搶掠。給我國造成了極大的損害。七七事變以來,日軍開始了全面的侵華戰爭,揚言三個月內滅亡中國。1937年11月,日軍開始發動了對南京的作戰,蔣介石政府為了避難,匆忙逃到了重慶臨時政府。南京很快就淪陷,成為了日佔區,由於是國民黨首都的原因,所以日軍認為屠城可以對中國軍隊造成很大的影響,從而想要達到嚇破國人的效果。
  • 江蘇原創歌劇《拉貝日記》閃耀柏林
    演出劇照  柏林時間7月3日晚,建於1742年的德國柏林國家歌劇院內首次唱響中國歌劇。來自江蘇的原創歌劇《拉貝日記》把德國人約翰·拉貝的故事帶回了他的家鄉。拉貝先生的孫子託馬斯·拉貝和部分當年國際安全區國際友人的後代應邀觀看演出。中國駐德國大使吳懇,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燕文,多國駐柏林使領館人員,《拉貝日記》作曲唐建平、導演周沫和舞美設計王晶以及歐洲、德國各界人士近1500人觀看演出。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孔小平  江蘇原創歌劇徵服柏林  柏林國家歌劇院是世界十大歌劇院之一,兩百多年來,它一直是歌劇藝術最神聖的殿堂。
  • 翻譯歌劇《拉貝日記》,是在傳播和平種子
    2020-12-14 06:48圖文來源: 南京日報 南大德語系教師羅克:翻譯歌劇《拉貝日記
  • 在梧桐金黃的季節想起你,一封南京人寫給拉貝的生日信
    您曾憂愁于晴朗的天氣,您怕晴天更容易被炮火轟炸。82年後,每當天氣澄澈得可以一眼望穿紫峰大廈和紫金山,南京,總會被「藍鯨」這個別稱刷屏。水晶天,我抬起頭,看各色的風箏、南飛的候鳥,笑著對打著旋兒的梧桐葉吹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