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製造」在逐步轉化為「中國創造」,我國也更加重視科技行業的發展。在科技領域中「注入」了大量的資金和精力,就是為了讓中國成為「科技強國」。
事實上我國的付出是有回報的,根據歐盟專利局指出,2019年中國在歐專利申請數量,已經超過了法國。從企業上來看的話,中國的華為成為了「亮點」。數據中顯示,中國電信巨頭華為以3524份專利申請,位居全球第一位。而三星,僅為2858份。
華為近年來成為了中國企業的「典範」,其在國際的影響力不斷增長。尤其是在5G方面,華為「一枝獨秀」,在相關5G技術上做到了世界第一,讓中國5G領先全球。
但近年來華為的發展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還遭遇了眾多的波折,不過這些「波折」很多都是來自外界的。一些國家「眼紅」華為的發展,通過各種方法「限制」華為的發展進程,甚至對華為「卡脖子」。
在去年美國對華為的「小動作」,引起了很大的關注,當時美國還「拉幫結派」,對華為進行「追堵」。但之後華為通過自己的「硬實力」,衝破了美國的「限制」。原本大家認為,這一事件將會告一段落時,近期美國再度對華為「發難」。
在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宣布,美國商務部全面限制華為購買採用美國軟體和技術生產的半導體。面對美國的這一做法,華為並沒有太「吃驚」,在回應上也顯得「無所畏懼」。對於華為來說,早已知道自己的成功之路,並不會「順順利利」的。
美國對於針對華為晶片的「限制」升級,想要再度「卡脖子」。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國國產晶片的自主化進行,被推上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也標誌著,我國科技發展迎來了一次「大挑戰」。
我國重金加注「中國芯」
在5月15日晚間,我國半導體龍頭,中芯國際在港交所披露的公告稱,國家大基金二期與上海集成電路基金二期,同意分別向附屬公司中芯南方注資15億美元、7.5億美元,匯率換算後,兩大國家級基金分別注資106億、53億元,共計獲注資近160億元。
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集團,中芯國際未來有望迎來更多的資金注入。
根據中芯國際發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公司第一季度營收9.05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5.3%。一季度歸屬股東淨利潤實現6416萬美元,同比增長422.8%。中芯國際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不少國際機構,都紛紛看好中芯國際的發展。
現在我國非常重視科技行業的發展,一次次的「事件」也表明了科技的重要性。華為在前面「衝鋒」,我國企業將為其提供最大的「支持」和幫助。
本文由聚富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參考來源:
證券時報:《華為遭瘋狂封殺,國家出手了!砸160億注資晶片龍頭,擬增5倍產能!兩周股價暴漲26%,市值飆升至千億!國產替代又要火了》
人民日報:《美國制裁升級,華為發了一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