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佔領中國東北後,建立了偽「滿洲國」,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傀儡政權,其目的就是為了分裂中國,達到長期佔有的目的。這之後,日本在中國建立了數個傀儡政權,以華制華。
但其實除了在中國建立的傀儡政權意外,日本在所侵略的其他地方也建立了數個傀儡政權,尤其是東南亞,那麼日本入侵東南亞後,建立了多少個傀儡政權呢?
1941年底,日軍偷襲美國海空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了。對於日本來說,偷襲美國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罷了,日本的根本目標是東南亞。
本身東南亞就是日本的侵略目標,再說了,日本現在在中國戰場進展不順利,北上入侵蘇聯又不敢,只能南下進攻東南亞了。
況且日本也非常需要東南亞的資源,尤其是印尼的石油,這是重要的戰略物資。所以就在日本轟炸美國珍珠港的第二天,日本就開始大舉入侵東南亞。
東南亞的國家除了泰國外,基本上都是西方列強的殖民地,法國佔據著東南半島三國,英國控制著馬六甲海峽以及馬來半島等地,荷蘭更是侵佔了印尼幾百年的時間。美國也從西班牙手裡接盤了菲律賓。
但是就在日本進攻發起後,這些西方列強紛紛跑路了,有些抵抗也是做做樣子就直接投降了。可是明明是侵略,可日本卻打著「把亞洲人從西方白人帝國主義統治下解放出來」的旗號,極力拉攏東南亞、南亞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人,為此還扶持了數個傀儡政權。
緬甸國
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起初緬甸屬於英屬印度的一部分。不過緬甸在之後進行了英屬時期唯一的一次選舉,巴莫博士當選為這個政府的首相。日本佔領緬甸後,成立了以巴莫為首的緬甸傀儡政府,國防部長就是大名鼎鼎的昂山,操縱這一切的就是日本人。
隨著日本的頹勢,巴莫又一次倒向了英國,他也一度回到了緬甸政壇,沒多久就息影田園。
菲律賓第二共和國
菲律賓之前是美國殖民地,不過日本佔領後,建立了一個傀儡政權,史稱菲律賓第二共和國,總統是勞威爾,由日本顧問控制其大權。這個勞威爾也不是一般人,他是之前菲律賓自治邦的一位政治家,不僅擔任過議員,還擔任過內政部長等職。
不過勞威爾在戰後沒有受到處罰,雖然曾一度被關押,但之後不僅放出來了,還當選過菲律賓參議院的議員。
越南帝國
本來越南屬於法屬印度支那的一部分,不過法國在二戰的表現堪稱災難,那麼很自然的法國在殖民地的力量也好不到哪裡去。1945年日本推翻了法國在印度支那的統治,由越南的末代皇帝保大建立了越南帝國,不過沒多久日本就投降了。二戰後保大再次淪為了法國的傀儡,法國撤出時,保大只能流亡海外。
自由印度臨時政府
印度我們知道那是英國的殖民地,日本也並沒有佔領印度,雖然打了一仗,但是被打得狼狽不堪,差點全軍覆沒。所以這個自由印度臨時政府雖然是個傀儡政權,但並不是在印度建立的,而是新加坡。
這個傀儡政權的領導是錢德拉·鮑斯,首都是布萊爾港,位於安達曼群島。其目的也是為了取代英屬印度,不過沒有成功,而錢德拉·鮑斯於臺北意外墜機死亡後,這個政權就自動解體了。
日本在東南亞建立了好幾個傀儡政權,而這些政權毫無疑問都加入了日本所謂的「大東亞共榮」,雖然日本在各地的侵略戰爭陷入僵局,但日本仍然在開闢戰場,甚至還把美國拉了進來,最終走向了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