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大街上了,老年代步車也是非常常見的了,從原來的兩輪代表電動車,到現在的四輪代步,可以說這也是商家對市場洞察所產生的一個產物。
早些年的時候,電動車剛新起,對於很多老百姓來說確實是一個好的代步工具,不用加油,速度比摩託車也慢不了多少,關鍵是駕駛門檻低,老少鹹宜,沒有駕照依然可以在大街小巷穿梭自如,關鍵交警還不管。
但現在呢,不一樣了,電動車的出現,一個是給市場注入了新的血液,新興產業必然是會帶動就業和國民生產總值,但是隨著市場逐步趨於飽和度,大量電動車充斥在大街上,使得原本不堪重負的交通,變得越來越擁擠。
管制方面也越來越難,因此上牌、考駕照、限速這類措施在逐步的完善,以此設定門檻,因為不能完全禁止電動車上路,也不能不規範電動車使用,這是兩手抓的舉措。
說這些,也是反饋一些現狀,的確,現在老年代步車逐步在邁入市場,可以說這種現狀和當初電動車有驚人的相似,不需要上牌,不需要駕駛證,也沒有受到交警的明確管制。
駕駛人多為老年人,沒有像私家車那樣對駕駛人有身體健康上的約束,可以說基本是沒有任何門檻,同樣是四個輪子,但這確是一個完美的政策漏洞,六七十歲的老年人可以駕駛這種代步車穿梭於大街小巷。
與其費盡心思去考個C照,還不如買個這種代步車來得更合適,既能遮風擋雨,又沒有交警和各種政策上的約束,而且保養成本極低,也不需要買保險,養車成本也是低得可憐,何樂而不為?
但回到開頭說的,政策雖然是有空缺,老年代步車雖然是遊走於灰色地帶,但是終有一天漏洞是會被彌補的,從駕駛安全角度來說,老年代步車雖然還無法比及私家車,但是其帶來的危險還是不小的。
比如不遵守交通規則行駛,發生交通事故沒有保險兜底,這都是巨大的潛在風險,除了對交通帶來壓力,也是給人身安全帶來威脅。交通法規明確規定,私家車駕駛人年滿70歲的,需一年提交一次身體檢查。
而老年人駕駛代步車,對自身身體條件並不會有明確的管理,直白點說,上路就是對其他司機構成一種致命危險。所以,目前來說老年代步車是可以合法上路,但是從長遠角度來看,約束管制是在所難免。